第296章 避暑-《女皇武则天》

  “你能明白轻重,比什么都强。

  你若愿意,改日母后再单独召杨佩佩,你们可多见一见,不必急着定夺,只当是寻常相识,如何?”

  武媚娘语气轻柔,轻轻拍了拍李弘的臂膀,目光扫过他不再紧绷的眉眼,

  眼中慈爱更显。

  李弘看着温和的母后,心中那点因先前政见分歧而生的隐忧,

  也随着这片刻的母子温情,悄悄散了去。

  “母后,儿臣对于杨佩佩,暂无男女情谊。”

  “无妨,弘儿只是相处,并不一定是要选定。”

  武媚娘能够理解儿子,毕竟她像这么大的时候,一样不懂男女情谊。

  李弘回应道,

  “好,就依母后所言。”

  三日后,李弘身着月白锦袍,腰束玉带,立于含凉殿中,神色恭谨。

  他送杨佩佩出宫,此时刚从杨府回来与

  杨佩佩一番长谈,那些关于时政民生的见解,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李弘屈膝行礼,声音沉稳。

  李治斜倚在软榻上,手中握着一卷《史记》,闻言抬眸望向他,目光温和:

  “太子免礼,朕见你今日与杨佩佩相谈甚欢,可是下了决定?”

  武媚娘端坐于侧,身着赭黄绣金凤纹长裙,手中朱笔轻轻放下,眼神平静地望向李弘,

  同样在等待他的答复。

  李弘直起身,拱手道:

  “回父皇,杨佩佩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谈吐不凡。

  儿臣与她谈及关中漕运之困,她竟能提出‘疏渠通仓’之策,

  且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绝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

  李弘可能自己都还没有发现,虽然他一直对武媚娘插手朝政很是反感,

  觉得女子干政有违祖制,时常在朝堂之上暗持反对之意,

  但他在选妻子的时候,内心又总是以武媚娘为标杆,

  他潜意识里总在寻觅那般有识见、能断事的女子,

  盼着未来的太子妃不仅能打理东宫内务,

  更能在关键时刻为他出谋划策,

  如同母后辅佐父皇一般,成为他理政路上的助力。

  方才与杨佩佩谈及漕运之策时,见她言辞笃定、对策务实,

  他心中竟莫名生出几分熟悉感,仿佛看到了年轻时母后在御书房为父皇分析朝局的模样,

  这份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参照,让他对杨佩佩的认可又深了几分,

  也让他更加确信,选杨佩佩为太子妃,于公于私皆是稳妥之举。

  李治闻言,眼中闪过讶异,随即笑道:“哦?竟有如此见识?看来杨家教女有方。”

  武媚娘放下茶盏,缓缓开口:

  “弘儿儿先前说无男女之情,如今却对她的才学赞不绝口,莫非是改变心意了?”

  李弘闻言,神色坦然:

  “母后明鉴,儿臣与杨佩佩相处,现在虽无儿女情长,却深知她品性端庄,见识过人。

  太子妃之位,关乎国本,需得有贤良淑德、能佐政事之人担当。

  杨佩佩既有才识,又懂大局,实乃最佳人选。

  儿臣以社稷为重,愿请父皇、母后下旨,册立她为太子妃。”

  李治闻言,沉吟片刻,看向武媚娘:“媚娘,你觉得如何?”

  武媚娘目光流转,看向李弘:

  “弘儿能以大局为重,母后甚是欣慰。只是婚姻大事,关乎一生,你当真不再考虑?”

  李弘坚定摇头:“儿臣心意已决,杨佩佩堪为良配,儿臣岂能错过?”

  李治看着李弘,眼中满是欣慰:“太子如今越发成熟,懂得以大局为重,朕甚是放心。”

  武媚娘也笑道:“太子能明辨是非,择贤而娶,日后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李弘躬身道:“儿臣多谢父皇、母后夸赞,儿臣定当不负厚望,与杨佩佩携手,为大唐社稷尽心尽力。”

  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的身影,

  殿外夜色渐浓,李贤一人站在宫墙的阴影下,显得孤单寂寞。

  第二天,李治下旨,定在秋凉时节行纳征之礼。

  武媚娘心中松了口气,她知道,这一步走对了——既为李弘选了合适的太子妃,又稍稍缓和了母子间的嫌隙。

  圣旨传到杨府,杨思俭夫妇喜不自胜,连忙开始筹备女儿的嫁妆。

  杨佩佩得知自己将被册立为太子妃,虽心中羞怯,却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每日除了习练女红,便是研读《内则》《女诫》,为入主东宫做准备。

  九成宫的夏日常被松涛裹着凉意,此时却驱不散武媚娘心头的焦灼。

  自入夏后,杨氏的咳喘便没断过,太医诊脉时总皱着眉说“心脉虚浮,需静养避忧”,

  可周国公府离皇城远,武媚娘白日要处理政务,夜里还得牵挂母亲病情,

  几番权衡后,终是下旨移驾九成宫——既让杨氏得山林清气滋养,

  自己也能在大宝殿处理政务时,随时差人问安。

  车驾入九成宫那日,贺兰敏之扶着杨氏走在青石道上,眼尾却不住瞟向随行的东宫仪仗。

  他知道武媚娘已选定司农少卿杨思俭之女杨佩佩为太子妃,只待秋凉便行纳征之礼。

  杨佩佩素有“长安第一姝”之称,不仅貌若芙蓉,更通《女诫》《内则》,是满朝公认的良配。

  而此次九成宫避暑,杨佩佩作为未来太子妃,自然随驾同行。

  武媚娘与杨氏同乘一驾,

  杨氏身体虚弱,整个人半躺在马车内,

  “太子妃选了杨家女?”

  她极少关注武媚娘的孩子,平日里连起居动向都懒得过问,

  唯独李弘作为未来的大唐天子,她难免就多了几分上心,

  毕竟这关乎日后家族在朝堂的立足根基,容不得半分轻忽。

  武媚娘见杨氏开口说话,便顺着回应道,

  “是的,杨佩佩是个好姑娘,弘儿很满意。”

  杨氏指尖轻轻攥着锦被一角,声音带着几分病中的虚浮,却仍掩不住探究:

  “是司农少卿杨思俭的女儿杨佩佩?

  模样、品性究竟如何?

  是否堪为未来的皇后?”

  武媚娘抿了一口茶,

  “母亲放心,杨佩佩容貌才情都是翘楚,皇上和太子都很满意。”

  杨氏听她搬出李治和李弘,

  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

  目光透过马车的侧帘,望向李弘的车驾,

  其实根本就看不到。

  ——————分界线

  阁主不想用孝顺来形容女皇,

  女皇对杨氏有孝,但肯定不顺,

  她不是那种愚孝的人。

  感谢看书的宝子们,感谢催更好评发电送礼物的宝子们,感恩遇见!

  喜欢女皇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