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东宫灯火稀微,宫人寥寥,哪里还有往日的荣光,如今东宫的样子着实让人唏嘘,原来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一身荣辱也只在帝王的一念之间。
书房里灯火灼灼,跳动的烛火被风吹的灯影摇曳,青铜鼎瑞兽口中喷云吐雾烟雾萦绕,烧艾的气味呛得人喉咙发紧,可是屋中的人却浑然不觉。
不多时,房门吱呀一声被人从外面推开,殿中之人闻声开口,许是多时不曾说话的缘故声音很是沙哑,像是砂石在地上摩擦一般。
“孤不是让人不要打扰吗?”
书案前的人因为生着病脸色有一丝病态的苍白,两道剑眉紧紧蹙起,只是那双眼睛却依旧亮如星耀,寂静的大殿里只有手上的篆刀沙沙作响。
“哦,擅自前来,倒是本宫的不是了?”
熟悉的声音传入耳来,殷昭不可置信的抬眸看向前方,手上的篆刀也吧嗒一声掉落案头。
“……娘。”
自从母子二人成为了王后太子之后殷昭一直喊得就是‘母后’,‘娘’这个称呼已经许久不曾听过了,如今听来到让人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殷昭抬眸看着逆光而来的人眼眶瞬间涌起一股酸涩之意,萧王后携着一身寒意踏月而来,头上只是寥寥几根钗子,一看就是瞒过君王私自前来,殷昭一时间不知该怎么面对母亲,这次应该是他从记事以来跌的最大的跟头了。
瞧瞧如今的狼狈之色,殷昭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也不想面对母亲失望的眼神。
萧王后在距离书案五步之处站定,脸上带着外面的寒意,让人看不出她心里的想法,殷昭立马起身上前,只不过因为最近病着高大的身影稍稍晃了晃,只不过须臾便已经站稳,稳步上前,朝萧王后拱手施了一礼,“儿臣见过母后!”
“哼!”
萧王后冷哼一声锐利的眸子淡淡扫过殷昭便朝上首走去,披风从殷昭的身前掠过,带过一阵凉风,“还愣着作甚?”
待母子二人落座,殷昭看了眼母亲难看的脸色,说句面若冰霜也不为过,殷昭抬手抵在唇间轻咳了两声。
果然萧王后也顾不上跟他斗气,脸上的霜雪瞬间就被担忧取代。
萧王后侧眸看向自己这个儿子,眼中神色复杂,红唇紧绷的抿了抿,本是关怀之语可是到了嘴边却总是变了味道,“素闻太子殿下勇谋无双,算无遗策,到如今落了这般田地竟是为何啊?”
殷昭因为尚在病中身子不似往日那般强健,宽大的衣摆衬的他有些单薄,可是那双黑亮锐利的眸子却亦如往日,莹烛映在他的眼底,跳动的火光倒是让人看不清他真实的情绪了。
“虎有平阳日,龙有前滩时,咳咳……昭愧不自已,让娘为我这不孝子操心,我……咳咳咳……”
“你,你慢些,为娘又没有说什么,欸~”一道道咳声落在耳边像是在心里扎了刺一般,刺痛不已,萧王后本就是三分火气七分心疼,如今竟是十成十的怜惜,她儿子为了国事任劳任怨,说句鞠躬尽瘁一点都不为过,可是这竟然化为大王的斥责与软禁,她真是为了昭儿不平啊!
殷昭接过母亲递过来温水却未饮,冰冷的指尖握着掌心间的温度却怎么都驱不散身上的寒气,夜露更深,到底是寒意难敌。
“是儿子自负了,还让您这般……”殷昭有些说不下去,本就因着伤寒眼眶发胀,这会儿更酸涩不堪。
萧王后本就是疼惜之情大于责备之意,如今看儿子被他父王这般‘作践’,心里的怒火调转方向就朝着‘始作俑者’去了,“朝廷之事我虽不知全貌,可是也不是一无所知,如今朝中三足鼎立,原本大祭司与丞相两党已经成了气候,说句只手遮天一点不为过,直到你强势入局,一力降十会,平了几方虎视眈眈的野望才有了如今的‘相安无事’……”
“可如今,大局初定,东宫如日中天,便碍了旁人的眼,曾经所向披靡的势头为何在这小小的门槛儿上跌了跤?”
“你不会现在还看不清里面的条条道道吧?”
萧王后凤眸轻佻,眼底是毫不掩饰的轻嘲,似是窥看一切的目光让人无地自容,这还是殷昭第一次见过母亲明晃晃的流露出这样的神情。
这若是王位初定之时父王定然不会这样损了自己的颜面,可是难道他们之间真的走到要父子相疑的地步了吗?
这些话殷昭不想跟王后说清,剪不断理还乱,前途不明,难道还要让她跟着一起担忧操心吗?
更何况此时的殷昭对大王感官复杂,说到底还是不敢相信那个‘与世无争’的父亲真的因为位置转换变了心性,还是……
“昭儿,我同你说话呢,你在想何事?”
萧王后的话打断了太子的思绪,迎上母亲那略带不满的目光殷昭笑了笑,叹了口气,故作消沉道:“母亲勿怪,儿子只是看到世事变迁心里百感交集罢了。”
萧王后闻言脸色不好,手指摩挲着玉盏上的纹路,“在其位谋其政,我儿文韬武略皆为冠首,却重情义,你是母亲这些孩子里最出众的一个,不愧是殷萧两族的血脉,可是你莫要忘了如今萧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或许已经碍了人的眼了。”
萧氏一族一门四公,而且文武兼备,家族树大根深,族人在朝中多有建树却严守家训格外低调,萧老太爷深受先王成汤的器重,手握先王所赐的金鞭,上有谏责君王之权,下有监察百官之责,萧氏一族可谓是显赫之至了。
不然萧王后也不会稳坐鸾凤殿的宝座之上了。
“外祖与舅舅近年来不太过问朝政,之前父王打算让舅舅负责统帅西北军,可是却被婉拒,还得了父王一句‘不恋军权’的美名了。”
萧王后红唇微勾,噙着一抹冷笑,“登高山之巅不贪盛景,俯九江之渊不困其行,这大约才是君王梦寐以求的臣子。”
书房里灯火灼灼,跳动的烛火被风吹的灯影摇曳,青铜鼎瑞兽口中喷云吐雾烟雾萦绕,烧艾的气味呛得人喉咙发紧,可是屋中的人却浑然不觉。
不多时,房门吱呀一声被人从外面推开,殿中之人闻声开口,许是多时不曾说话的缘故声音很是沙哑,像是砂石在地上摩擦一般。
“孤不是让人不要打扰吗?”
书案前的人因为生着病脸色有一丝病态的苍白,两道剑眉紧紧蹙起,只是那双眼睛却依旧亮如星耀,寂静的大殿里只有手上的篆刀沙沙作响。
“哦,擅自前来,倒是本宫的不是了?”
熟悉的声音传入耳来,殷昭不可置信的抬眸看向前方,手上的篆刀也吧嗒一声掉落案头。
“……娘。”
自从母子二人成为了王后太子之后殷昭一直喊得就是‘母后’,‘娘’这个称呼已经许久不曾听过了,如今听来到让人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殷昭抬眸看着逆光而来的人眼眶瞬间涌起一股酸涩之意,萧王后携着一身寒意踏月而来,头上只是寥寥几根钗子,一看就是瞒过君王私自前来,殷昭一时间不知该怎么面对母亲,这次应该是他从记事以来跌的最大的跟头了。
瞧瞧如今的狼狈之色,殷昭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也不想面对母亲失望的眼神。
萧王后在距离书案五步之处站定,脸上带着外面的寒意,让人看不出她心里的想法,殷昭立马起身上前,只不过因为最近病着高大的身影稍稍晃了晃,只不过须臾便已经站稳,稳步上前,朝萧王后拱手施了一礼,“儿臣见过母后!”
“哼!”
萧王后冷哼一声锐利的眸子淡淡扫过殷昭便朝上首走去,披风从殷昭的身前掠过,带过一阵凉风,“还愣着作甚?”
待母子二人落座,殷昭看了眼母亲难看的脸色,说句面若冰霜也不为过,殷昭抬手抵在唇间轻咳了两声。
果然萧王后也顾不上跟他斗气,脸上的霜雪瞬间就被担忧取代。
萧王后侧眸看向自己这个儿子,眼中神色复杂,红唇紧绷的抿了抿,本是关怀之语可是到了嘴边却总是变了味道,“素闻太子殿下勇谋无双,算无遗策,到如今落了这般田地竟是为何啊?”
殷昭因为尚在病中身子不似往日那般强健,宽大的衣摆衬的他有些单薄,可是那双黑亮锐利的眸子却亦如往日,莹烛映在他的眼底,跳动的火光倒是让人看不清他真实的情绪了。
“虎有平阳日,龙有前滩时,咳咳……昭愧不自已,让娘为我这不孝子操心,我……咳咳咳……”
“你,你慢些,为娘又没有说什么,欸~”一道道咳声落在耳边像是在心里扎了刺一般,刺痛不已,萧王后本就是三分火气七分心疼,如今竟是十成十的怜惜,她儿子为了国事任劳任怨,说句鞠躬尽瘁一点都不为过,可是这竟然化为大王的斥责与软禁,她真是为了昭儿不平啊!
殷昭接过母亲递过来温水却未饮,冰冷的指尖握着掌心间的温度却怎么都驱不散身上的寒气,夜露更深,到底是寒意难敌。
“是儿子自负了,还让您这般……”殷昭有些说不下去,本就因着伤寒眼眶发胀,这会儿更酸涩不堪。
萧王后本就是疼惜之情大于责备之意,如今看儿子被他父王这般‘作践’,心里的怒火调转方向就朝着‘始作俑者’去了,“朝廷之事我虽不知全貌,可是也不是一无所知,如今朝中三足鼎立,原本大祭司与丞相两党已经成了气候,说句只手遮天一点不为过,直到你强势入局,一力降十会,平了几方虎视眈眈的野望才有了如今的‘相安无事’……”
“可如今,大局初定,东宫如日中天,便碍了旁人的眼,曾经所向披靡的势头为何在这小小的门槛儿上跌了跤?”
“你不会现在还看不清里面的条条道道吧?”
萧王后凤眸轻佻,眼底是毫不掩饰的轻嘲,似是窥看一切的目光让人无地自容,这还是殷昭第一次见过母亲明晃晃的流露出这样的神情。
这若是王位初定之时父王定然不会这样损了自己的颜面,可是难道他们之间真的走到要父子相疑的地步了吗?
这些话殷昭不想跟王后说清,剪不断理还乱,前途不明,难道还要让她跟着一起担忧操心吗?
更何况此时的殷昭对大王感官复杂,说到底还是不敢相信那个‘与世无争’的父亲真的因为位置转换变了心性,还是……
“昭儿,我同你说话呢,你在想何事?”
萧王后的话打断了太子的思绪,迎上母亲那略带不满的目光殷昭笑了笑,叹了口气,故作消沉道:“母亲勿怪,儿子只是看到世事变迁心里百感交集罢了。”
萧王后闻言脸色不好,手指摩挲着玉盏上的纹路,“在其位谋其政,我儿文韬武略皆为冠首,却重情义,你是母亲这些孩子里最出众的一个,不愧是殷萧两族的血脉,可是你莫要忘了如今萧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或许已经碍了人的眼了。”
萧氏一族一门四公,而且文武兼备,家族树大根深,族人在朝中多有建树却严守家训格外低调,萧老太爷深受先王成汤的器重,手握先王所赐的金鞭,上有谏责君王之权,下有监察百官之责,萧氏一族可谓是显赫之至了。
不然萧王后也不会稳坐鸾凤殿的宝座之上了。
“外祖与舅舅近年来不太过问朝政,之前父王打算让舅舅负责统帅西北军,可是却被婉拒,还得了父王一句‘不恋军权’的美名了。”
萧王后红唇微勾,噙着一抹冷笑,“登高山之巅不贪盛景,俯九江之渊不困其行,这大约才是君王梦寐以求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