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云深把手里的酒一桌分三瓶,高声说,“大伙今天都辛苦了,今天必须吃好喝好啊!
小刘师傅,这桌的酒就交给你了,你负责让大伙喝好。”
“好咧,您就擎好吧!”姓刘的师傅笑着把酒瓶盖子打开,一个个的倒酒。
师傅们早就累了,一人一下午挖十多米不可能完成,后来又派了人手来,就算经常干活的他们,这强度也累够呛,好在在天擦黑的时候干完了。
他们这些还是杨经理亲自选出来最能干的,要是劳动能力差的,真干不完。
所以就造成了满满三桌人。
院里飘着酒肉香,一个个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听到能开席了,都轰然叫好。
“韩师傅敞亮。”
“跟着韩师傅有肉吃,来,满上满上。”
“刘队长,我敬您一杯。”
“别啊!一起一起。”
这些汉子八九成都是军人出身,部队转型成建筑公司的,所以为人都很豪爽。
院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时候,韩清韵推着自行车回来了。
她人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了院子里的热闹。
看了眼自家院墙,院墙少了一块,用几块木板子挡着。
缺口处的地面是新填的土,因为跟两边的土颜色不一样,这条新土带大概一米多宽的样子,一直延伸到不远处的公共厕所。
韩清韵的目光又落在了路边停着的一辆拖拉机和一辆吉普车上。
吉普车的牌子她熟,正是便宜公公苏锦程的座驾。
用她高智商的大脑稍微一转,还有啥不明白的。
这肯定是苏锦程的手笔。
他这是找了工程队,把下水道给接通了。
韩清韵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咋整,这下可好,她们家算是被这位便宜公公给彻底套住了。
姜还是老的辣,这股子热情的糖衣炮弹,估摸着自己爹妈是绝对抵挡不住的。
以后跟莫从之见面,这事儿可咋说呢?
哎!就连她这么心大的人,都觉得有点儿头疼。
韩家西边的邻居姓王,王家老太太正端着一盆脏水,趿拉着鞋出来,准备把脏水泼进马路牙子边上的排水沟里。
她刚一出门,就看见韩家那漂亮得不像话的姑娘回来了。
这姑娘推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还用绳子结结实实地绑着一个老大的纸壳箱子。
天要黑了,王老太太的眼神儿又不大好,但她好奇心重。
她把手里的水往沟里一泼,小跑着追到韩清韵的自行车后头,眯着眼睛使劲儿瞅那个大箱子上的字儿。
王老太太不算是完全的文盲,解放后上过扫盲班,还真就认识几个字。
她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念了出来,“天,津,牌……黑白,电,视,机,十七英,寸?”
念到最后,王老太太的声音都变了调。
“我天,买这么大个儿的电视机?”
王老太太彻底惊呆了。
这年头电视机也不算是啥太新鲜的玩意儿,这附近就有两户人家有电视机,不过都是7寸的黑白电视机。
王老太太也去看过,但那电视机太小了,她眼神不好,看不清电视机里演的是啥。只能听个动静。
那电视机是七寸,这个是十七寸,那这电视机不得老大了?
七寸的电视机就得四百多块,还要票,不是一般的人家能买得起的。
能买得起的人家,都是人口少,家里都有工作,像他们家这样的就买不起,谁能花好几百买一个只能看的玩意儿?
再说韩家这个十七寸的电视,在王老太太的脑子里换算了一下价格,七寸的四百多块,这十七寸的……我天,那得多少钱呢?
这韩家到底是啥样的人家能买得起这么大个儿的电视机?
不是说从小地方来的吗?
在他们眼里,小地方的=乡下=穷。
可哪有乡下人这么有钱的?
先是在一口气买下三套院子,接着又有当大干部的亲戚开着吉普车上门,又是挖下水道盖厕所的,现在这家的姑娘,又弄回来一台十七英寸的电视机。
这日子过的,比他们这些城里有工作的人家都阔气。
韩清韵听见后面的动静,回头看了一眼,见是隔壁的王老太太。
出于礼貌,她朝老太太微微笑了一下,算是打了招呼。
王老太太一看人家姑娘冲她笑了,她刚想张嘴说,‘闺女,有空我去你家看电视啊!’
结果话还在嗓子眼儿里打转呢,人姑娘就已经回过头去,推着车子径直往院儿里走了。
“嘿!这倒霉孩子,一点儿面子都不给,还不尊老!爹妈怎么教的?小地方人就是小地方人,一点都不大气。”
王老太太心里不舒坦,撇了撇嘴。
眼看着韩清韵推着那个巨大的电视机箱子进了院门,她心里跟猫抓似的。
王老太太转身就跑到韩家院墙那个新凿开的缺口旁。
她探头探脑的,从几块板子的缝隙往里一瞧。
哎哟我的妈!她看见了啥?
怪不得隔着墙都能闻见这么霸道的酒肉香,怪不得她在家就能听见这边吵吵嚷嚷跟过年一样。
原来这韩家,竟是在院子里摆了好几桌酒席。
王老太太的目光死死盯在了桌子上,用她昏花的老眼仔细的看。
那桌上摆着的是啥?盆里的白面大馒头堆得跟小山似的。
不过盘子里都是啥她看不清了,但盘子多,摆满一桌她能看见。
这是啥条件啊吃这么好?日子不过了?
王老太太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她缓缓缩回头,转身就往自家走。
这边,韩清韵把自行车推进院子,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不认识她的人,心里都在感叹,这姑娘真漂亮,跟画儿里走出来的人儿似的。
认识她的,目光都锁在了她自行车后座那个巨大的箱子上。
“电视机?”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
赵桂云张着嘴,半天没合上,激动得都快找不着自己的声音了。
还是苏锦程,人家毕竟是见多识广的干部,格局大,自己家也有,不会一惊一乍的。
他抱着小孙女儿走过来,问道,“买电视了?”
韩清韵把自行车支好说,“哎!买了,我爸妈带孩子也挺辛苦的,我寻思着,给他们买个电视解解闷儿。
另外也能看看新闻,了解一下当下的国家大事。”
其实她买电视机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明天的英语竞赛。
这次是市里的淘汰赛,电视台很可能会现场直播,就算不直播,也肯定会录下来晚上播放。
这么重要的场面,是她嘚瑟的高光时刻,她爹妈要是看不到她的风采,那该多遗憾呢!
今晚上她还得给莫从之打一个电话,让他找地方看去。
不过这个理由,现在人多嘴杂的,她不能说,只说是给爹妈解闷儿的。
这时候,院子里的人才算彻底反应过来。
于是大伙儿也顾不上吃饭了,酒杯一放,筷子一扔,呼啦一下全都围了上来,把电视机给围住了。
“这箱子挺大,这得是多大的电视啊!?”
“上面写着呢,十七英寸。”
“我的乖乖,十七寸,只听说过有这么大的,咱没见过。”
“那是,这玩意儿得花多少钱?那不得把家底儿都掏空了?”
就有人急着问了,“小韩同志,这电视机多少钱买的?”
韩清韵解开绳子,随口回答,“七百多块钱,但还要票。
我这票是同学给的,不然有钱都买不着。”
说到这她突然想到结婚的时候,便宜公公给买了一台十四的,结果他俩怕自己家变成“菜市场”,就给卖了。
还给卖了一个超高价。
“……”
咳咳!便宜公公还不知道这事儿,韩清韵就突然有点儿心虚。
其实这票是她自己在黑市上用一颗小人参换的,再过俩月就要过期了,不用也是浪费。
所以她今天放学之后,直接就奔了百货大楼,把这台电视机给提了回来。
一听七百多块,引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七百多,那可是一个普通工人快两年的工资了,真舍得啊!
赵桂云两只手在自己的围裙上使劲搓了搓,这才敢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放在电视机纸盒上,轻轻地摸着,那感觉,比摸金元宝还珍贵。
整个人笑得合不拢嘴。
心疼钱是真心疼,可这电视机是啥玩意儿?那是稀罕货,有钱都不一定能买着,还得有票,她还没看过电视呢!
还是她闺女有本事,有孝心。
韩云深也是满面红光,当即拍板,“别围着了,拆开看看。”
一个建筑公司的师傅喊,“老李,你不是懂电吗,快,过来搭把手,帮着把电给拉出来。”
其实这个老李也不到三十岁的样子,“来了,韩同志,我给你们把线拉出来。”
韩云深,“那敢情好,你们建筑公司真是卧虎藏龙啊!我发现你们啥都会。”
“都是部队出来的,都有点儿手艺。”
俩人说话就进屋找工具拉线去了。
韩云深干
韩清韵找来剪刀,咔嚓几下就把箱子给拆开了。
随着纸壳被剥开,一台崭新的电视机,就这么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时候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
李师傅从屋里拉出来两根电线,接上两个大灯泡,院子里立刻就亮了。
老李检查了一下电视机后面的插头和线路,然后又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把电视天线固定在上面,举得高高的,就挺懂的样子。
一切准备就绪,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台电视机。
韩清韵轻轻地拧开了电视机上的那个旋钮。
电视打开,屏幕亮了,一点雪花过后,电视的画面清晰了。
里面好像正播放的是一个纪录片,浑厚的男中音正在解说着。
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
这年头,谁家有电视机那都是顶了天的大事儿,跟电视剧比起来,四大件儿三大件儿,那都不算啥了。
大伙儿都伸着脖子忘了吃喝,看得有滋有味儿的。
在韩清韵看来,纪录片真没啥好看的,画面质量也一般。
可对第一次看电视的人来说,这就是新鲜事儿,只要看了就上瘾,跟后世刷手机似的,戒不掉。
屋里头,韩秀芝刚把孩子们的饭菜都端上炕桌,正准备招呼他们吃饭。
结果外头电视开了,孩子们拒绝在屋里吃,“妈,在外面吃,我们作业都写完了,看会儿电视呗!”
“妈,看电视。”
韩思颜姐俩不肯进屋吃饭,大虎哥俩就更不肯了,“大伯母,你们都看电视,凭啥不让我们看?”
二虎,“我可以端着碗蹲外面,一边吃一边看。”
韩秀芝戳了他脑门子一下,“都是祖宗,不早说,这都摆好了你们才说。”
大虎眼睛一亮,“大伯母,不用你,我们自己搬。”
韩秀芝一个头两个大,赵桂云这时候抱着外孙子进来,听见几个孩子闹着要出去吃,说道,“难得家里热闹这么一回,就让孩子们在外头吃吧,图个热闹。”
韩秀芝,“外头哪有桌子给他们,总不能端着碗吃吧!?”
赵桂云,“小可屋里不是有个大圆桌吗,搬出来就行了。
去,都去你们姑屋里搬,自己动手,别让大人伺候。”
有赵桂云发话,几个孩子呼啦就跑了。
不过韩家孩子都懂道理,还跟小姑说了一声,得到韩清韵的允许,几个大孩子才动手搬桌子的搬桌子,搬凳子的搬凳子,又把屋里炕桌上的菜都搬到外面的大圆桌上。
好家伙,院里这就四桌了。
韩云深和苏锦程,还有周秘书和小王,还有陈主任,对,就是街道办陈主任,他也被韩云深邀请了。
人家来都来了,下午还帮着忙前忙后的,没道理差人家一双筷子。
以后说不定打交道的地方多着呢!
韩秀芝和家里的女眷们带着孩子们一桌。
龙凤胎一个在赵桂云怀里,一个在苏锦程怀里。
院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更热闹了。
韩清韵看大伙儿都盯着那个无聊的纪录片,觉得差点儿意思。
她走过去,伸手在电视机上摸到换台的旋钮。
“咔哒”一声轻响,屏幕闪了一下。
一个新的画面跳了出来,正好是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激昂的音乐响了起来。
“哎呀换了,换了。”
“这是……好像电视剧?”
“是电视剧,叫什么来着?好像叫三啥亲来的?我听我们单位同志说过,说可好看了。”
男人这么一说,大伙儿的兴致来了。
电视剧可比那个什么纪录片有意思多了。
院子里的人都嚷嚷着,表示就要看这个。
韩云深看大伙儿热情这么高,也乐得合不拢嘴。
他端起酒杯,站起身,大声招呼道,“来来来,大伙儿都动筷子啊,别光看着。
咱们一边吃一边看哈,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咱不能耽误吃饭。”
他这一声吆喝,众人才反应过来,桌上还摆着丰盛的饭菜呢!
香喷喷的红烧肉,油汪汪的炸丸子,还有那刚出锅的大肘子,香味儿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
于是,院子里就出现了极其热闹的一幕。
所有人都围着桌子,一边大口地吃着饭,喝着酒,一边伸长了脖子看电视。
时不时地,还会跟着电视剧里的情节发出一阵阵惊呼或者讨论。
整个院子,人声电视声,碰杯声和笑声,混成了一片。
韩云深拿起酒瓶,先是给自己的亲家满上,“亲家,这事儿我得谢谢你。”
苏锦程抱着孙女站起来,“亲家,你太客气了,一家人用不着这样。”
韩云深笑着按住他的手,“既然一家人,你说这些才见外,该谢就得谢。”
他给苏锦程倒完了,又准备给桌上其余的人倒。
这些人哪敢坐着让韩云深给倒酒?
没见人家那么大个领导都站起来了吗?
于是,“呼啦”一下,一桌子的人全都站了起来,一个个都双手举着杯。
“韩大哥,可使不得,我们自己来,自己来。”
“是啊韩大哥,您坐,您快坐。”
韩云深也不跟他们推辞,挨个给他们把酒满上,嘴里说着客气话,“都别站着,快坐下。
这次的事儿,多亏了各位兄弟帮忙,我这心里头都有数,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
“哪里话,韩大哥你太客气了。”
“就是,以后有事儿您说话。”
倒完一圈,韩云深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端起自己的酒杯,对着苏锦程举了举。
“亲家,啥都不说了,全在酒里。”
苏锦程也端起酒杯,看着他。
两个人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就是互相看了一眼,然后把杯子轻轻一碰。
一切尽在不言中。
韩云深把酒一饮而尽,对建筑公司派来的郑队长说,“你们建筑公司接私人盖房子的活吗?”
郑队长喝完杯中酒,放下酒杯说道,“接啊!干我们这一行的不景气,大活小活都接,怎么着,韩哥你要盖房子?”
韩云深指着围墙说,“我们家人口多,眼看着孩子都要长大,想着把这边墙改成一排房子,再改成卫生间啥的,也就能住了。
也不知道自己家院子盖房子要不要批?”
他说着看向苏锦程,苏锦程给孙女喂了一口蘸着红烧肉汤的馒头说道,“不在院外盖,不属于违章建筑,如果只是在自己家院子盖是可以批的,走正规手续就行。”
韩云深点点头,“那行,我明天就跑这手续。
咱外地来的也不懂当地规矩,我们老家只要在院子里面盖,那随便,没人管。
好在我问了一嘴,不然盖起来人家找上门,还不好办呢!
小郑,既然你们单位接活,那我们家的房子就包给你们建筑公司。
明儿个我能不能去你们单位见见你们领导,谈一下盖房子的事儿。”
郑队长,“行啊!欢迎。”
原来这房子准备自己家人盖的,后来因为挖下水道的事儿,人家苏锦程要掏这个钱,韩家人哪能占这个便宜?
于是韩云深脑子一转就想个办法,干脆一事不烦二主,家里的房子也包给建筑公司算了,这样房子和下水道的钱一起算。
也就不用苏锦程掏这个钱。
他们韩家哪能没皮没脸的占人家的便宜,那成啥人了?
韩云深两口子这方面的自尊心非常强,穷归穷,但穷不等于没皮没脸的占人便宜。
苏锦程在心里叹气,他这个亲家啊!活的太明白,人也通透。
就在韩家院子里热热闹闹的时候,隔壁的王老太太正跟自己家的人说韩家呢!
王家也才做完饭,儿女,儿媳妇啥的都才下班。
桌上就是一小盆没有油水又没肉的炒白菜,一小盆儿清汤,主食就是玉米饼子和二米粥。
跟隔壁一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王老太太,“我跟你们说,我刚才碰到隔壁家的姑娘了,你们猜怎么着?好家伙,人家买了一台十七寸的电视机。
咱们都小瞧人农村人了,农村人更有钱。”
王老头,“你也别瞧不起人家农村人,人家可是培养出来好几个大学生。
老话儿怎么说来着?寒门出贵子,你现在瞧不上他,以后说不定你得抬着脸看人家。
人家那几个孩子毕业之后都进机关,保不齐哪一天咱就求到人家头上。”
王老太太摇头,嘴里还啧啧啧的,“哎呀看走眼了。”
王老太大儿子拿起一个大饼子咬了一口说,“妈,你们就是自视甚高,我还是那些话,一般人家能买这么多房子?
咱是老帝京人了,咱咋没这么多钱买房子?不要拿老眼光去歧视人家外地人。
得,趁着人隔壁香味儿没散,我赶紧就着香味儿吃。”
王家的大儿媳妇撇了撇嘴,“不就是建了个厕所,有什么了不得的还摆这么大阵仗吃饭?
再说挖沟都花钱了,还请吃饭,他们家的厕所盖的可真贵。”
王家大儿子把饼子咽下,说,“真是妇人之见,你当人家不懂这个道理吗?
人家是新来乍到的,想攒一下人脉关系。
女人呐!头发长见识短,我跟你们说,跟隔壁的韩家打好关系,将来不吃亏。”
“你懂个屁?老大说得对。”王老太太瞪了大儿媳妇儿一眼,“你那是没瞧见人家那排场,那是一般的请客吗?
国营饭店都没见过的菜。”
虽然她也不明白大儿子说的啥道理,但她大儿子说的肯定对。
王老太太眼珠子一转,“都别吃了,咱们得赶紧过去。
都邻里邻居的,他们家今天这大喜的日子,又是建新厕所又是买新电视的,咱们过来给韩家庆祝一下,道个喜。
于情于理,咱们都该去,你说是吧老头子?”
王老头摇头,“你可拉倒吧!今天你去街道举报人家,现在还想去蹭吃蹭喝?
让陈主任当场揭发你脸往哪放?我可不想丢人。”
“什么?妈你去举报人家了?”王家大儿子震惊的差点被玉米饼子给卡住
小刘师傅,这桌的酒就交给你了,你负责让大伙喝好。”
“好咧,您就擎好吧!”姓刘的师傅笑着把酒瓶盖子打开,一个个的倒酒。
师傅们早就累了,一人一下午挖十多米不可能完成,后来又派了人手来,就算经常干活的他们,这强度也累够呛,好在在天擦黑的时候干完了。
他们这些还是杨经理亲自选出来最能干的,要是劳动能力差的,真干不完。
所以就造成了满满三桌人。
院里飘着酒肉香,一个个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听到能开席了,都轰然叫好。
“韩师傅敞亮。”
“跟着韩师傅有肉吃,来,满上满上。”
“刘队长,我敬您一杯。”
“别啊!一起一起。”
这些汉子八九成都是军人出身,部队转型成建筑公司的,所以为人都很豪爽。
院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时候,韩清韵推着自行车回来了。
她人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了院子里的热闹。
看了眼自家院墙,院墙少了一块,用几块木板子挡着。
缺口处的地面是新填的土,因为跟两边的土颜色不一样,这条新土带大概一米多宽的样子,一直延伸到不远处的公共厕所。
韩清韵的目光又落在了路边停着的一辆拖拉机和一辆吉普车上。
吉普车的牌子她熟,正是便宜公公苏锦程的座驾。
用她高智商的大脑稍微一转,还有啥不明白的。
这肯定是苏锦程的手笔。
他这是找了工程队,把下水道给接通了。
韩清韵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咋整,这下可好,她们家算是被这位便宜公公给彻底套住了。
姜还是老的辣,这股子热情的糖衣炮弹,估摸着自己爹妈是绝对抵挡不住的。
以后跟莫从之见面,这事儿可咋说呢?
哎!就连她这么心大的人,都觉得有点儿头疼。
韩家西边的邻居姓王,王家老太太正端着一盆脏水,趿拉着鞋出来,准备把脏水泼进马路牙子边上的排水沟里。
她刚一出门,就看见韩家那漂亮得不像话的姑娘回来了。
这姑娘推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还用绳子结结实实地绑着一个老大的纸壳箱子。
天要黑了,王老太太的眼神儿又不大好,但她好奇心重。
她把手里的水往沟里一泼,小跑着追到韩清韵的自行车后头,眯着眼睛使劲儿瞅那个大箱子上的字儿。
王老太太不算是完全的文盲,解放后上过扫盲班,还真就认识几个字。
她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念了出来,“天,津,牌……黑白,电,视,机,十七英,寸?”
念到最后,王老太太的声音都变了调。
“我天,买这么大个儿的电视机?”
王老太太彻底惊呆了。
这年头电视机也不算是啥太新鲜的玩意儿,这附近就有两户人家有电视机,不过都是7寸的黑白电视机。
王老太太也去看过,但那电视机太小了,她眼神不好,看不清电视机里演的是啥。只能听个动静。
那电视机是七寸,这个是十七寸,那这电视机不得老大了?
七寸的电视机就得四百多块,还要票,不是一般的人家能买得起的。
能买得起的人家,都是人口少,家里都有工作,像他们家这样的就买不起,谁能花好几百买一个只能看的玩意儿?
再说韩家这个十七寸的电视,在王老太太的脑子里换算了一下价格,七寸的四百多块,这十七寸的……我天,那得多少钱呢?
这韩家到底是啥样的人家能买得起这么大个儿的电视机?
不是说从小地方来的吗?
在他们眼里,小地方的=乡下=穷。
可哪有乡下人这么有钱的?
先是在一口气买下三套院子,接着又有当大干部的亲戚开着吉普车上门,又是挖下水道盖厕所的,现在这家的姑娘,又弄回来一台十七英寸的电视机。
这日子过的,比他们这些城里有工作的人家都阔气。
韩清韵听见后面的动静,回头看了一眼,见是隔壁的王老太太。
出于礼貌,她朝老太太微微笑了一下,算是打了招呼。
王老太太一看人家姑娘冲她笑了,她刚想张嘴说,‘闺女,有空我去你家看电视啊!’
结果话还在嗓子眼儿里打转呢,人姑娘就已经回过头去,推着车子径直往院儿里走了。
“嘿!这倒霉孩子,一点儿面子都不给,还不尊老!爹妈怎么教的?小地方人就是小地方人,一点都不大气。”
王老太太心里不舒坦,撇了撇嘴。
眼看着韩清韵推着那个巨大的电视机箱子进了院门,她心里跟猫抓似的。
王老太太转身就跑到韩家院墙那个新凿开的缺口旁。
她探头探脑的,从几块板子的缝隙往里一瞧。
哎哟我的妈!她看见了啥?
怪不得隔着墙都能闻见这么霸道的酒肉香,怪不得她在家就能听见这边吵吵嚷嚷跟过年一样。
原来这韩家,竟是在院子里摆了好几桌酒席。
王老太太的目光死死盯在了桌子上,用她昏花的老眼仔细的看。
那桌上摆着的是啥?盆里的白面大馒头堆得跟小山似的。
不过盘子里都是啥她看不清了,但盘子多,摆满一桌她能看见。
这是啥条件啊吃这么好?日子不过了?
王老太太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她缓缓缩回头,转身就往自家走。
这边,韩清韵把自行车推进院子,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不认识她的人,心里都在感叹,这姑娘真漂亮,跟画儿里走出来的人儿似的。
认识她的,目光都锁在了她自行车后座那个巨大的箱子上。
“电视机?”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声。
赵桂云张着嘴,半天没合上,激动得都快找不着自己的声音了。
还是苏锦程,人家毕竟是见多识广的干部,格局大,自己家也有,不会一惊一乍的。
他抱着小孙女儿走过来,问道,“买电视了?”
韩清韵把自行车支好说,“哎!买了,我爸妈带孩子也挺辛苦的,我寻思着,给他们买个电视解解闷儿。
另外也能看看新闻,了解一下当下的国家大事。”
其实她买电视机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明天的英语竞赛。
这次是市里的淘汰赛,电视台很可能会现场直播,就算不直播,也肯定会录下来晚上播放。
这么重要的场面,是她嘚瑟的高光时刻,她爹妈要是看不到她的风采,那该多遗憾呢!
今晚上她还得给莫从之打一个电话,让他找地方看去。
不过这个理由,现在人多嘴杂的,她不能说,只说是给爹妈解闷儿的。
这时候,院子里的人才算彻底反应过来。
于是大伙儿也顾不上吃饭了,酒杯一放,筷子一扔,呼啦一下全都围了上来,把电视机给围住了。
“这箱子挺大,这得是多大的电视啊!?”
“上面写着呢,十七英寸。”
“我的乖乖,十七寸,只听说过有这么大的,咱没见过。”
“那是,这玩意儿得花多少钱?那不得把家底儿都掏空了?”
就有人急着问了,“小韩同志,这电视机多少钱买的?”
韩清韵解开绳子,随口回答,“七百多块钱,但还要票。
我这票是同学给的,不然有钱都买不着。”
说到这她突然想到结婚的时候,便宜公公给买了一台十四的,结果他俩怕自己家变成“菜市场”,就给卖了。
还给卖了一个超高价。
“……”
咳咳!便宜公公还不知道这事儿,韩清韵就突然有点儿心虚。
其实这票是她自己在黑市上用一颗小人参换的,再过俩月就要过期了,不用也是浪费。
所以她今天放学之后,直接就奔了百货大楼,把这台电视机给提了回来。
一听七百多块,引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七百多,那可是一个普通工人快两年的工资了,真舍得啊!
赵桂云两只手在自己的围裙上使劲搓了搓,这才敢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放在电视机纸盒上,轻轻地摸着,那感觉,比摸金元宝还珍贵。
整个人笑得合不拢嘴。
心疼钱是真心疼,可这电视机是啥玩意儿?那是稀罕货,有钱都不一定能买着,还得有票,她还没看过电视呢!
还是她闺女有本事,有孝心。
韩云深也是满面红光,当即拍板,“别围着了,拆开看看。”
一个建筑公司的师傅喊,“老李,你不是懂电吗,快,过来搭把手,帮着把电给拉出来。”
其实这个老李也不到三十岁的样子,“来了,韩同志,我给你们把线拉出来。”
韩云深,“那敢情好,你们建筑公司真是卧虎藏龙啊!我发现你们啥都会。”
“都是部队出来的,都有点儿手艺。”
俩人说话就进屋找工具拉线去了。
韩云深干
韩清韵找来剪刀,咔嚓几下就把箱子给拆开了。
随着纸壳被剥开,一台崭新的电视机,就这么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时候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
李师傅从屋里拉出来两根电线,接上两个大灯泡,院子里立刻就亮了。
老李检查了一下电视机后面的插头和线路,然后又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把电视天线固定在上面,举得高高的,就挺懂的样子。
一切准备就绪,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台电视机。
韩清韵轻轻地拧开了电视机上的那个旋钮。
电视打开,屏幕亮了,一点雪花过后,电视的画面清晰了。
里面好像正播放的是一个纪录片,浑厚的男中音正在解说着。
院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
这年头,谁家有电视机那都是顶了天的大事儿,跟电视剧比起来,四大件儿三大件儿,那都不算啥了。
大伙儿都伸着脖子忘了吃喝,看得有滋有味儿的。
在韩清韵看来,纪录片真没啥好看的,画面质量也一般。
可对第一次看电视的人来说,这就是新鲜事儿,只要看了就上瘾,跟后世刷手机似的,戒不掉。
屋里头,韩秀芝刚把孩子们的饭菜都端上炕桌,正准备招呼他们吃饭。
结果外头电视开了,孩子们拒绝在屋里吃,“妈,在外面吃,我们作业都写完了,看会儿电视呗!”
“妈,看电视。”
韩思颜姐俩不肯进屋吃饭,大虎哥俩就更不肯了,“大伯母,你们都看电视,凭啥不让我们看?”
二虎,“我可以端着碗蹲外面,一边吃一边看。”
韩秀芝戳了他脑门子一下,“都是祖宗,不早说,这都摆好了你们才说。”
大虎眼睛一亮,“大伯母,不用你,我们自己搬。”
韩秀芝一个头两个大,赵桂云这时候抱着外孙子进来,听见几个孩子闹着要出去吃,说道,“难得家里热闹这么一回,就让孩子们在外头吃吧,图个热闹。”
韩秀芝,“外头哪有桌子给他们,总不能端着碗吃吧!?”
赵桂云,“小可屋里不是有个大圆桌吗,搬出来就行了。
去,都去你们姑屋里搬,自己动手,别让大人伺候。”
有赵桂云发话,几个孩子呼啦就跑了。
不过韩家孩子都懂道理,还跟小姑说了一声,得到韩清韵的允许,几个大孩子才动手搬桌子的搬桌子,搬凳子的搬凳子,又把屋里炕桌上的菜都搬到外面的大圆桌上。
好家伙,院里这就四桌了。
韩云深和苏锦程,还有周秘书和小王,还有陈主任,对,就是街道办陈主任,他也被韩云深邀请了。
人家来都来了,下午还帮着忙前忙后的,没道理差人家一双筷子。
以后说不定打交道的地方多着呢!
韩秀芝和家里的女眷们带着孩子们一桌。
龙凤胎一个在赵桂云怀里,一个在苏锦程怀里。
院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更热闹了。
韩清韵看大伙儿都盯着那个无聊的纪录片,觉得差点儿意思。
她走过去,伸手在电视机上摸到换台的旋钮。
“咔哒”一声轻响,屏幕闪了一下。
一个新的画面跳了出来,正好是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激昂的音乐响了起来。
“哎呀换了,换了。”
“这是……好像电视剧?”
“是电视剧,叫什么来着?好像叫三啥亲来的?我听我们单位同志说过,说可好看了。”
男人这么一说,大伙儿的兴致来了。
电视剧可比那个什么纪录片有意思多了。
院子里的人都嚷嚷着,表示就要看这个。
韩云深看大伙儿热情这么高,也乐得合不拢嘴。
他端起酒杯,站起身,大声招呼道,“来来来,大伙儿都动筷子啊,别光看着。
咱们一边吃一边看哈,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咱不能耽误吃饭。”
他这一声吆喝,众人才反应过来,桌上还摆着丰盛的饭菜呢!
香喷喷的红烧肉,油汪汪的炸丸子,还有那刚出锅的大肘子,香味儿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
于是,院子里就出现了极其热闹的一幕。
所有人都围着桌子,一边大口地吃着饭,喝着酒,一边伸长了脖子看电视。
时不时地,还会跟着电视剧里的情节发出一阵阵惊呼或者讨论。
整个院子,人声电视声,碰杯声和笑声,混成了一片。
韩云深拿起酒瓶,先是给自己的亲家满上,“亲家,这事儿我得谢谢你。”
苏锦程抱着孙女站起来,“亲家,你太客气了,一家人用不着这样。”
韩云深笑着按住他的手,“既然一家人,你说这些才见外,该谢就得谢。”
他给苏锦程倒完了,又准备给桌上其余的人倒。
这些人哪敢坐着让韩云深给倒酒?
没见人家那么大个领导都站起来了吗?
于是,“呼啦”一下,一桌子的人全都站了起来,一个个都双手举着杯。
“韩大哥,可使不得,我们自己来,自己来。”
“是啊韩大哥,您坐,您快坐。”
韩云深也不跟他们推辞,挨个给他们把酒满上,嘴里说着客气话,“都别站着,快坐下。
这次的事儿,多亏了各位兄弟帮忙,我这心里头都有数,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
“哪里话,韩大哥你太客气了。”
“就是,以后有事儿您说话。”
倒完一圈,韩云深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端起自己的酒杯,对着苏锦程举了举。
“亲家,啥都不说了,全在酒里。”
苏锦程也端起酒杯,看着他。
两个人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就是互相看了一眼,然后把杯子轻轻一碰。
一切尽在不言中。
韩云深把酒一饮而尽,对建筑公司派来的郑队长说,“你们建筑公司接私人盖房子的活吗?”
郑队长喝完杯中酒,放下酒杯说道,“接啊!干我们这一行的不景气,大活小活都接,怎么着,韩哥你要盖房子?”
韩云深指着围墙说,“我们家人口多,眼看着孩子都要长大,想着把这边墙改成一排房子,再改成卫生间啥的,也就能住了。
也不知道自己家院子盖房子要不要批?”
他说着看向苏锦程,苏锦程给孙女喂了一口蘸着红烧肉汤的馒头说道,“不在院外盖,不属于违章建筑,如果只是在自己家院子盖是可以批的,走正规手续就行。”
韩云深点点头,“那行,我明天就跑这手续。
咱外地来的也不懂当地规矩,我们老家只要在院子里面盖,那随便,没人管。
好在我问了一嘴,不然盖起来人家找上门,还不好办呢!
小郑,既然你们单位接活,那我们家的房子就包给你们建筑公司。
明儿个我能不能去你们单位见见你们领导,谈一下盖房子的事儿。”
郑队长,“行啊!欢迎。”
原来这房子准备自己家人盖的,后来因为挖下水道的事儿,人家苏锦程要掏这个钱,韩家人哪能占这个便宜?
于是韩云深脑子一转就想个办法,干脆一事不烦二主,家里的房子也包给建筑公司算了,这样房子和下水道的钱一起算。
也就不用苏锦程掏这个钱。
他们韩家哪能没皮没脸的占人家的便宜,那成啥人了?
韩云深两口子这方面的自尊心非常强,穷归穷,但穷不等于没皮没脸的占人便宜。
苏锦程在心里叹气,他这个亲家啊!活的太明白,人也通透。
就在韩家院子里热热闹闹的时候,隔壁的王老太太正跟自己家的人说韩家呢!
王家也才做完饭,儿女,儿媳妇啥的都才下班。
桌上就是一小盆没有油水又没肉的炒白菜,一小盆儿清汤,主食就是玉米饼子和二米粥。
跟隔壁一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王老太太,“我跟你们说,我刚才碰到隔壁家的姑娘了,你们猜怎么着?好家伙,人家买了一台十七寸的电视机。
咱们都小瞧人农村人了,农村人更有钱。”
王老头,“你也别瞧不起人家农村人,人家可是培养出来好几个大学生。
老话儿怎么说来着?寒门出贵子,你现在瞧不上他,以后说不定你得抬着脸看人家。
人家那几个孩子毕业之后都进机关,保不齐哪一天咱就求到人家头上。”
王老太太摇头,嘴里还啧啧啧的,“哎呀看走眼了。”
王老太大儿子拿起一个大饼子咬了一口说,“妈,你们就是自视甚高,我还是那些话,一般人家能买这么多房子?
咱是老帝京人了,咱咋没这么多钱买房子?不要拿老眼光去歧视人家外地人。
得,趁着人隔壁香味儿没散,我赶紧就着香味儿吃。”
王家的大儿媳妇撇了撇嘴,“不就是建了个厕所,有什么了不得的还摆这么大阵仗吃饭?
再说挖沟都花钱了,还请吃饭,他们家的厕所盖的可真贵。”
王家大儿子把饼子咽下,说,“真是妇人之见,你当人家不懂这个道理吗?
人家是新来乍到的,想攒一下人脉关系。
女人呐!头发长见识短,我跟你们说,跟隔壁的韩家打好关系,将来不吃亏。”
“你懂个屁?老大说得对。”王老太太瞪了大儿媳妇儿一眼,“你那是没瞧见人家那排场,那是一般的请客吗?
国营饭店都没见过的菜。”
虽然她也不明白大儿子说的啥道理,但她大儿子说的肯定对。
王老太太眼珠子一转,“都别吃了,咱们得赶紧过去。
都邻里邻居的,他们家今天这大喜的日子,又是建新厕所又是买新电视的,咱们过来给韩家庆祝一下,道个喜。
于情于理,咱们都该去,你说是吧老头子?”
王老头摇头,“你可拉倒吧!今天你去街道举报人家,现在还想去蹭吃蹭喝?
让陈主任当场揭发你脸往哪放?我可不想丢人。”
“什么?妈你去举报人家了?”王家大儿子震惊的差点被玉米饼子给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