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君棠进入御书房时,老皇帝并不像上回见着的穿着代表天子的龙袍,而是简单的常服。
仅以一根素净的乌木簪束起灰白相间的发丝。如此随意的穿着,并未减其威仪,几十年的帝王生涯,一个蹙眉的动作,一道锐利的眼神,便散着执掌乾坤、生杀予夺的凛然天威,压得满室空气沉滞。
几位内阁老臣紫袍玉带,官仪肃整,目光都落在她身上,或深沉、或锐利、或探究、那一身身久浸宦海、历经权势倾轧而淬炼出的官威,在此刻与龙椅上弥漫的天威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时君棠依礼跪拜,声音清越沉稳:“云州时氏宗主时君棠,叩见皇上,恭请圣安。”
“你要状告十一指使礼部员外郎毒杀你双亲,谋夺时家家产?”老皇帝眉峰紧蹙。
“是。”
“你可知,若此事查无实据,构陷天家皇子,你整个时氏宗族,会有灭族之祸?”
时君棠微微抬首,目光恭谨地落在皇帝下颚处,声音不高,掷地有声:“陛下明鉴。君棠敲登闻鼓是为父母血仇,亦为肃清玷污家门之毒瘤,所言所诉,句句属实,绝无半字虚妄。人证、物证现已在宫门候着,恳请陛下圣裁。”
老臣们目光又悄然落在皇帝身上。
老皇帝不语,只是那双锐利的眼眸微微眯起。
侍立多年的老太监心头一凛,知道皇上动了真怒。这个时君棠真是没给天家留颜面啊,登闻鼓是为了百姓申冤,可不是让她来对付皇家的,这是将天家的颜面踩在了脚下。
也幸好时家祖母当年有助龙之功,要不然这娃儿已经被打出去了。
老皇帝开口:“将物证呈上来。”
守在门口的太监匆匆离去,很快,所有的物证都呈了上来。
老皇帝一张一张地看着,当翻开账本看清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与数额时,拿起账本就狠狠地甩在了两位阁臣身上。
两位被砸中的阁臣慌忙拾起,当看见上面的名字不少是自个派系时,脸色瞬间变得比皇帝还要难看,冷汗涔涔而下。
“皇上,此事蹊跷甚多。所跪之人不过是个小女娃,她一面之词岂可轻易相信?”一阁臣道。
“皇上明鉴!这些地方世族,看似诗礼传家,实则盘踞州郡,树大根深。他们为了宗族利益、田产商脉,其手段向来无所不用其极。如今竟想毁了天家声誉,动摇朝堂纲纪,其心可诛啊。”
时君棠的目光倏地射向那两位发声的老臣,指尖悄然掐入掌心。脑海里闪过章洵的话:
“我们对付的不是十一皇子一个人,而是其身后盘根错节的整股势力。如今朝堂之势,早已暗分泾渭。十一皇子与十七殿下两派相争,各自麾下聚集的门人故旧、利益攸关者甚多。几位阁老虽表面持重,但账册中有不少人是他们的门生提拔出来的,已然昭示了他们的立场。”
“那我该怎么做?”
“只要不触怒皇上,这些阁臣不过就是年纪大一点的老伯,你无须在意。”
“我状告的是皇子,怎么可能不触怒皇上呢?”
“那么多儿子,要是这么一件事就被气着了,皇上气得过来吗?皇上在意的是天家威严,朝廷安稳。棠儿,我能做的是成为你的羽翼,旁的事,你只能自己解决。”
“好。”
接着,章洵便把几位阁臣的长相,生平的一些事简单说了说。
显然,这两位阁臣一唱一和,是要把毒杀他父母,谋世家之财的案子扭曲成地方世族之间的利益倾轧,再反扣她一个“诬陷皇子”的灭族之罪。
时君棠悄然握紧了双拳又放开,再次握紧松开,如此几次之后,心境稳了下来。
另两位阁臣安静垂立,只余光紧紧锁着皇帝表情。
老皇帝什么话也没说,他所思所想这些老狐狸们清楚的很,压根不用他说半句,他们自会揣摩圣意,说出他最想要的答案。
倒是这女娃,懂不懂什么叫天家威严?轻重取舍?
时君棠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皇上,君棠今日舍命敲响登闻鼓,并非为家族利益,更非两位大人所说毁天家声誉,动摇朝堂纲纪,而是为父母申冤。我双亲被人毒害,铁证如山。为人子女者,只求一个公道,只求凶手伏法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请皇上明鉴。”
一阁臣冷哼一声:“朝野上下谁人不知十一皇子明理豁达,仁德英睿,素来孝顺陛下、友爱兄弟,此女所言,实乃荒谬至极,分明是攀诬构陷。“
时君棠反讥:“这位大人是不懂什么叫铁证如山吗?”都已经呈在眼前了。
“你说什么?”
“大人说攀诬构陷,是啊,大人一张嘴,便将莫须有的罪名安在了君棠身上,确实让君棠知道了攀诬构陷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简直不知所谓。时君棠,你一介女流,不寻个门当户对的郎君安稳嫁了,恪守妇道,以相夫教子为本分,竟然还闹到御前。御书房是皇上与股肱之臣决议国家大事之所,岂容你在此喧哗置喙?”
“皇上,此女心思狡狯,言语刁钻,如此污蔑皇子清誉,若不严加惩处,何以震慑宵小,臣恳请陛下,将此女重责三十大杖,丢出宫外,以儆效尤。”
老皇上神情未变,只目光落在跪着的时君棠身上,呵,这些老臣有时连他这个皇帝都难应付,更何况这个不过十八岁的小女娃,不过现在都还这般沉得住气,倒也让人刮目相看。
时君棠差点被气笑了,她抬起头,毫无惧意地直视这两位年过六十的几位阁老,又望向皇上:“皇上,能否允许君棠起身回话。”
随侍的老太监正要说大胆,但皇帝并未动怒,也就没开口。
“平身吧。”
“谢皇上。”
四位阁臣都看了皇帝一眼,心中惊讶,这么大胆的要求,皇上不生气?
时君棠面上平静,心里冷笑一声,这里仅有五个人,她每半年开例会时,面对的可有几十位掌柜,其中不乏刁钻的,每年的例会,多时有一百多位掌柜,那坐的是密密麻麻。
避重就轻,偷天换日,是吧?
没问题。
一个一个解决。
仅以一根素净的乌木簪束起灰白相间的发丝。如此随意的穿着,并未减其威仪,几十年的帝王生涯,一个蹙眉的动作,一道锐利的眼神,便散着执掌乾坤、生杀予夺的凛然天威,压得满室空气沉滞。
几位内阁老臣紫袍玉带,官仪肃整,目光都落在她身上,或深沉、或锐利、或探究、那一身身久浸宦海、历经权势倾轧而淬炼出的官威,在此刻与龙椅上弥漫的天威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时君棠依礼跪拜,声音清越沉稳:“云州时氏宗主时君棠,叩见皇上,恭请圣安。”
“你要状告十一指使礼部员外郎毒杀你双亲,谋夺时家家产?”老皇帝眉峰紧蹙。
“是。”
“你可知,若此事查无实据,构陷天家皇子,你整个时氏宗族,会有灭族之祸?”
时君棠微微抬首,目光恭谨地落在皇帝下颚处,声音不高,掷地有声:“陛下明鉴。君棠敲登闻鼓是为父母血仇,亦为肃清玷污家门之毒瘤,所言所诉,句句属实,绝无半字虚妄。人证、物证现已在宫门候着,恳请陛下圣裁。”
老臣们目光又悄然落在皇帝身上。
老皇帝不语,只是那双锐利的眼眸微微眯起。
侍立多年的老太监心头一凛,知道皇上动了真怒。这个时君棠真是没给天家留颜面啊,登闻鼓是为了百姓申冤,可不是让她来对付皇家的,这是将天家的颜面踩在了脚下。
也幸好时家祖母当年有助龙之功,要不然这娃儿已经被打出去了。
老皇帝开口:“将物证呈上来。”
守在门口的太监匆匆离去,很快,所有的物证都呈了上来。
老皇帝一张一张地看着,当翻开账本看清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与数额时,拿起账本就狠狠地甩在了两位阁臣身上。
两位被砸中的阁臣慌忙拾起,当看见上面的名字不少是自个派系时,脸色瞬间变得比皇帝还要难看,冷汗涔涔而下。
“皇上,此事蹊跷甚多。所跪之人不过是个小女娃,她一面之词岂可轻易相信?”一阁臣道。
“皇上明鉴!这些地方世族,看似诗礼传家,实则盘踞州郡,树大根深。他们为了宗族利益、田产商脉,其手段向来无所不用其极。如今竟想毁了天家声誉,动摇朝堂纲纪,其心可诛啊。”
时君棠的目光倏地射向那两位发声的老臣,指尖悄然掐入掌心。脑海里闪过章洵的话:
“我们对付的不是十一皇子一个人,而是其身后盘根错节的整股势力。如今朝堂之势,早已暗分泾渭。十一皇子与十七殿下两派相争,各自麾下聚集的门人故旧、利益攸关者甚多。几位阁老虽表面持重,但账册中有不少人是他们的门生提拔出来的,已然昭示了他们的立场。”
“那我该怎么做?”
“只要不触怒皇上,这些阁臣不过就是年纪大一点的老伯,你无须在意。”
“我状告的是皇子,怎么可能不触怒皇上呢?”
“那么多儿子,要是这么一件事就被气着了,皇上气得过来吗?皇上在意的是天家威严,朝廷安稳。棠儿,我能做的是成为你的羽翼,旁的事,你只能自己解决。”
“好。”
接着,章洵便把几位阁臣的长相,生平的一些事简单说了说。
显然,这两位阁臣一唱一和,是要把毒杀他父母,谋世家之财的案子扭曲成地方世族之间的利益倾轧,再反扣她一个“诬陷皇子”的灭族之罪。
时君棠悄然握紧了双拳又放开,再次握紧松开,如此几次之后,心境稳了下来。
另两位阁臣安静垂立,只余光紧紧锁着皇帝表情。
老皇帝什么话也没说,他所思所想这些老狐狸们清楚的很,压根不用他说半句,他们自会揣摩圣意,说出他最想要的答案。
倒是这女娃,懂不懂什么叫天家威严?轻重取舍?
时君棠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皇上,君棠今日舍命敲响登闻鼓,并非为家族利益,更非两位大人所说毁天家声誉,动摇朝堂纲纪,而是为父母申冤。我双亲被人毒害,铁证如山。为人子女者,只求一个公道,只求凶手伏法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请皇上明鉴。”
一阁臣冷哼一声:“朝野上下谁人不知十一皇子明理豁达,仁德英睿,素来孝顺陛下、友爱兄弟,此女所言,实乃荒谬至极,分明是攀诬构陷。“
时君棠反讥:“这位大人是不懂什么叫铁证如山吗?”都已经呈在眼前了。
“你说什么?”
“大人说攀诬构陷,是啊,大人一张嘴,便将莫须有的罪名安在了君棠身上,确实让君棠知道了攀诬构陷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简直不知所谓。时君棠,你一介女流,不寻个门当户对的郎君安稳嫁了,恪守妇道,以相夫教子为本分,竟然还闹到御前。御书房是皇上与股肱之臣决议国家大事之所,岂容你在此喧哗置喙?”
“皇上,此女心思狡狯,言语刁钻,如此污蔑皇子清誉,若不严加惩处,何以震慑宵小,臣恳请陛下,将此女重责三十大杖,丢出宫外,以儆效尤。”
老皇上神情未变,只目光落在跪着的时君棠身上,呵,这些老臣有时连他这个皇帝都难应付,更何况这个不过十八岁的小女娃,不过现在都还这般沉得住气,倒也让人刮目相看。
时君棠差点被气笑了,她抬起头,毫无惧意地直视这两位年过六十的几位阁老,又望向皇上:“皇上,能否允许君棠起身回话。”
随侍的老太监正要说大胆,但皇帝并未动怒,也就没开口。
“平身吧。”
“谢皇上。”
四位阁臣都看了皇帝一眼,心中惊讶,这么大胆的要求,皇上不生气?
时君棠面上平静,心里冷笑一声,这里仅有五个人,她每半年开例会时,面对的可有几十位掌柜,其中不乏刁钻的,每年的例会,多时有一百多位掌柜,那坐的是密密麻麻。
避重就轻,偷天换日,是吧?
没问题。
一个一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