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把朱笔轻轻搁在砚台边上,目光落在地图上那三个被红圈圈出的地名上,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忽然觉得后脖颈一阵发凉。
不是因为天冷,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像当年在沛县赌钱时,手里明明抓了对Ace,正准备翻牌,却听见门外有人咳嗽三声那样,心里咯噔一下。
他刚想喊人传夏侯婴过来问话,外头的小太监就探进个脑袋:“陛下,张良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这老狐狸,大半夜的不睡觉,又来搞事情?”刘邦嘀咕了一句,还是挥了挥手,“让他进来吧。”
门一开,张良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素净的深衣,手里抱着个布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脚步轻得像踩在棉花上。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反手把门关上了。
接着,他从布包里取出一块龟甲和一把铜钱,轻轻放在案几上。
“陛下,我刚看完星象。”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紫微垣偏了。”
刘邦挑了挑眉:“啥意思?咱们屋顶漏了?”
“不是屋顶。”张良抬手指了指头顶,“是天上的帝星动了位置。再加上今早卜了一卦,三次都是‘龙斗于廷’,大凶之兆。”
刘邦啧了一声:“你也不是第一次算准了,可问题是——现在朝里谁敢动手?萧何忙着查账,韩信在外练兵,樊哙刚立了功正往回赶,连吕雉最近都安分得很。”
“正因为太安分了,才不对劲。”张良缓缓坐下,“您想想,最近五天,有多少大臣联名上书说要‘减赋安民’?七次。其中有四个平时一句话都不多说的,突然变得比菜市场大妈还积极。”
刘邦摸了摸下巴:“你是说……有人借着民生问题拉帮结派?”
“不止。”张良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这是我让人偷偷抄录的官员宴饮记录。过去十天里,礼部、户部、御史台这三个部门的人,私下聚了九次,每次都在城南那家‘醉仙楼’。吃完饭还不散,围着火炉聊到二更天。”
“哟呵。”刘邦笑了,“这是打算办读书会啊?”
“他们要是真读《论语》就好了。”张良摇头,“可有一回,有人说了一句‘主少国疑’,满屋子人都没接话——但也没人反驳。”
刘邦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了。
他知道这句话有多危险。“主少”,说的是他这些年装糊涂、示弱、亲民,让人觉得他懒得管事;“国疑”,则是暗示朝廷威信动摇。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在为政变铺路。
“那你算出他们什么时候动手?”他问。
“算不准。”张良坦白,“星象混乱,卦象三次都裂了,说明对方要么有高人帮忙遮掩,要么还没定下具体日子。但我敢保证——就在七天之内。”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忽然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油纸包。
打开一看,是热乎乎的狗肉。
他咬了一口,嚼了两下,咽下去,脑子“叮”的一声响。
【狗肉社交系统激活】
当前场景:未央宫东阁
关联人物:张良(信任值98%)
建议操作:启动“舆情监控协议”
“行吧。”刘邦抹了抹嘴,“信你一次。”
他立刻拍板:“你现在就写一份应急预案,我要七个最关键的应对步骤,包括暗号、联络方式、谁能调动多少人马,全都写清楚。写完封进金匮,钥匙我亲自拿着。”
张良点头,提笔就要写。
“等等。”刘邦又拦住他,“别光靠你那套玄学撑场面,咱们得干点实在的。”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枚虎符:“去,找夏侯婴。让他以‘秋巡城防’为名,把南北禁军的轮值名单全换了。新来的兵必须是我沛县老家带出来的,或者跟着我打过仗的老兄弟。外来的,一个都不准进宫门。”
“万一被人发现呢?”张良问。
“发现?”刘邦冷笑,“就说最近边境不太平,加强戒备。谁要是跳出来反对,问他是不是心里有鬼?”
张良嘴角微微一扬:“这招损,但好使。”
“我刘某人从来不怕损。”刘邦咧嘴一笑,“格局打开嘛。”
两人正说着,外头传来脚步声,夏侯婴推门进来,盔甲都没脱,一脸风尘。
“陛下,刚巡查完西城墙。”他说,“北营那边已经按您昨儿的吩咐开始换岗了,旧部混编进去六个队,今晚就能接防。”
“干得漂亮。”刘邦点头,“记住,动作要慢,但不能停。今天换两个哨,明天调三个人,看起来像是例行调整,实际上要把关键位置全换成自己人。”
夏侯婴压低声音:“要不要先把几个可疑的盯死?”
“不急。”刘邦摆手,“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一旦盯得太紧,反而打草惊蛇。”
张良补充道:“而且,我们现在没证据。贸然抓人,容易被反咬一口,说是清除异己。”
“对喽。”刘邦拍拍大腿,“所以咱就得装傻充愣,让他们继续演。等他们自己把底牌亮出来——”
他做了个捏拳的动作:“咱们再一锅端。”
三人正商量着,门外又有通报声。
“樊哙快马加急送信到!”
刘邦接过竹筒,拆开一看,眉头一皱。
信上只有短短几句:
“代郡酋长表面归顺,实则私藏铁器三百斤,弓箭五百副。已拍照取证,正押解途中。另,其子携重金入长安,疑似打通朝中关系。”
刘邦把信递给张良。
张良看完,脸色变了:“这事麻烦了。边疆势力已经开始往朝廷里塞钱了。如果他们勾结的是内部那批人……内外一呼应,随时可能引爆。”
“所以说啊。”刘邦冷笑,“这不是单纯的政变,是里应外合。”
他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两圈,忽然停下:“传令下去,樊哙完成任务后不必请示,直接带亲兵返京,走官道,旗子给我举高点,让所有人都知道——老子的猛将回来了。”
夏侯婴领命要走。
“等等。”刘邦又喊住他,“顺便通知萧何,让他把手头那些官员往来账本整理一下,特别是最近三个月参加过‘醉仙楼’饭局的,每人给我列个清单。”
“您想查资金链?”张良明白了。
“聪明。”刘邦笑,“吃饭不要钱?喝酒不要银子?一群人隔三差五凑一块儿吹牛,背后没点利益输送?我不信。”
张良沉吟片刻:“要不要启用系统的‘舆情感知模块’?它能自动分析对话频率、情绪波动和关键词密度。”
“用。”刘邦干脆利落,“但别留痕迹。让萧何配合,假装是在做年度廉政评估,谁也挑不出毛病。”
张良提笔写下最后一项对策,吹干墨迹,将整份文件装进木匣,贴上封条。
“我给它起名叫《七策应变书》。”他说,“只要开启,七步之内就能控制局势。”
刘邦接过木匣,放进御案下的暗格,锁好。
“现在。”他坐回椅子上,端起茶碗吹了口气,“咱们该干嘛干嘛。明天早朝照常开,奏折照常批,饭照常吃——狗肉也照常啃。”
张良临走前回头看了他一眼:“变在七日内,陛下慎之。”
“我知道。”刘邦点点头,“你就放心吧,我这人别的不行,等鱼上钩的本事,一流。”
张良走后,屋子里安静下来。
刘邦靠在椅背上,眯着眼,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夏侯婴站在门口,低声问:“真能忍到那时候吗?”
刘邦没睁眼,只说了句:“你看钓鱼的,有几个是鱼刚碰饵就拽竿的?”
窗外夜色渐浓,宫灯一盏盏亮起。
他伸手从袖子里又摸出一块狗肉,还没放进嘴里,就听见外头一阵急促马蹄声由远及近,直奔宫门而来。
马停稳,一个侍卫飞奔进来,跪地呈上一封密报。
刘邦接过,拆开看了一眼,瞳孔猛地一缩。
密报上写着:
“樊哙部遭遇不明拦截,押解物资受损,其本人负伤,正加速回京。”
不是因为天冷,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像当年在沛县赌钱时,手里明明抓了对Ace,正准备翻牌,却听见门外有人咳嗽三声那样,心里咯噔一下。
他刚想喊人传夏侯婴过来问话,外头的小太监就探进个脑袋:“陛下,张良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这老狐狸,大半夜的不睡觉,又来搞事情?”刘邦嘀咕了一句,还是挥了挥手,“让他进来吧。”
门一开,张良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素净的深衣,手里抱着个布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脚步轻得像踩在棉花上。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反手把门关上了。
接着,他从布包里取出一块龟甲和一把铜钱,轻轻放在案几上。
“陛下,我刚看完星象。”他的声音压得很低,“紫微垣偏了。”
刘邦挑了挑眉:“啥意思?咱们屋顶漏了?”
“不是屋顶。”张良抬手指了指头顶,“是天上的帝星动了位置。再加上今早卜了一卦,三次都是‘龙斗于廷’,大凶之兆。”
刘邦啧了一声:“你也不是第一次算准了,可问题是——现在朝里谁敢动手?萧何忙着查账,韩信在外练兵,樊哙刚立了功正往回赶,连吕雉最近都安分得很。”
“正因为太安分了,才不对劲。”张良缓缓坐下,“您想想,最近五天,有多少大臣联名上书说要‘减赋安民’?七次。其中有四个平时一句话都不多说的,突然变得比菜市场大妈还积极。”
刘邦摸了摸下巴:“你是说……有人借着民生问题拉帮结派?”
“不止。”张良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这是我让人偷偷抄录的官员宴饮记录。过去十天里,礼部、户部、御史台这三个部门的人,私下聚了九次,每次都在城南那家‘醉仙楼’。吃完饭还不散,围着火炉聊到二更天。”
“哟呵。”刘邦笑了,“这是打算办读书会啊?”
“他们要是真读《论语》就好了。”张良摇头,“可有一回,有人说了一句‘主少国疑’,满屋子人都没接话——但也没人反驳。”
刘邦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了。
他知道这句话有多危险。“主少”,说的是他这些年装糊涂、示弱、亲民,让人觉得他懒得管事;“国疑”,则是暗示朝廷威信动摇。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在为政变铺路。
“那你算出他们什么时候动手?”他问。
“算不准。”张良坦白,“星象混乱,卦象三次都裂了,说明对方要么有高人帮忙遮掩,要么还没定下具体日子。但我敢保证——就在七天之内。”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忽然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油纸包。
打开一看,是热乎乎的狗肉。
他咬了一口,嚼了两下,咽下去,脑子“叮”的一声响。
【狗肉社交系统激活】
当前场景:未央宫东阁
关联人物:张良(信任值98%)
建议操作:启动“舆情监控协议”
“行吧。”刘邦抹了抹嘴,“信你一次。”
他立刻拍板:“你现在就写一份应急预案,我要七个最关键的应对步骤,包括暗号、联络方式、谁能调动多少人马,全都写清楚。写完封进金匮,钥匙我亲自拿着。”
张良点头,提笔就要写。
“等等。”刘邦又拦住他,“别光靠你那套玄学撑场面,咱们得干点实在的。”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枚虎符:“去,找夏侯婴。让他以‘秋巡城防’为名,把南北禁军的轮值名单全换了。新来的兵必须是我沛县老家带出来的,或者跟着我打过仗的老兄弟。外来的,一个都不准进宫门。”
“万一被人发现呢?”张良问。
“发现?”刘邦冷笑,“就说最近边境不太平,加强戒备。谁要是跳出来反对,问他是不是心里有鬼?”
张良嘴角微微一扬:“这招损,但好使。”
“我刘某人从来不怕损。”刘邦咧嘴一笑,“格局打开嘛。”
两人正说着,外头传来脚步声,夏侯婴推门进来,盔甲都没脱,一脸风尘。
“陛下,刚巡查完西城墙。”他说,“北营那边已经按您昨儿的吩咐开始换岗了,旧部混编进去六个队,今晚就能接防。”
“干得漂亮。”刘邦点头,“记住,动作要慢,但不能停。今天换两个哨,明天调三个人,看起来像是例行调整,实际上要把关键位置全换成自己人。”
夏侯婴压低声音:“要不要先把几个可疑的盯死?”
“不急。”刘邦摆手,“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一旦盯得太紧,反而打草惊蛇。”
张良补充道:“而且,我们现在没证据。贸然抓人,容易被反咬一口,说是清除异己。”
“对喽。”刘邦拍拍大腿,“所以咱就得装傻充愣,让他们继续演。等他们自己把底牌亮出来——”
他做了个捏拳的动作:“咱们再一锅端。”
三人正商量着,门外又有通报声。
“樊哙快马加急送信到!”
刘邦接过竹筒,拆开一看,眉头一皱。
信上只有短短几句:
“代郡酋长表面归顺,实则私藏铁器三百斤,弓箭五百副。已拍照取证,正押解途中。另,其子携重金入长安,疑似打通朝中关系。”
刘邦把信递给张良。
张良看完,脸色变了:“这事麻烦了。边疆势力已经开始往朝廷里塞钱了。如果他们勾结的是内部那批人……内外一呼应,随时可能引爆。”
“所以说啊。”刘邦冷笑,“这不是单纯的政变,是里应外合。”
他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走了两圈,忽然停下:“传令下去,樊哙完成任务后不必请示,直接带亲兵返京,走官道,旗子给我举高点,让所有人都知道——老子的猛将回来了。”
夏侯婴领命要走。
“等等。”刘邦又喊住他,“顺便通知萧何,让他把手头那些官员往来账本整理一下,特别是最近三个月参加过‘醉仙楼’饭局的,每人给我列个清单。”
“您想查资金链?”张良明白了。
“聪明。”刘邦笑,“吃饭不要钱?喝酒不要银子?一群人隔三差五凑一块儿吹牛,背后没点利益输送?我不信。”
张良沉吟片刻:“要不要启用系统的‘舆情感知模块’?它能自动分析对话频率、情绪波动和关键词密度。”
“用。”刘邦干脆利落,“但别留痕迹。让萧何配合,假装是在做年度廉政评估,谁也挑不出毛病。”
张良提笔写下最后一项对策,吹干墨迹,将整份文件装进木匣,贴上封条。
“我给它起名叫《七策应变书》。”他说,“只要开启,七步之内就能控制局势。”
刘邦接过木匣,放进御案下的暗格,锁好。
“现在。”他坐回椅子上,端起茶碗吹了口气,“咱们该干嘛干嘛。明天早朝照常开,奏折照常批,饭照常吃——狗肉也照常啃。”
张良临走前回头看了他一眼:“变在七日内,陛下慎之。”
“我知道。”刘邦点点头,“你就放心吧,我这人别的不行,等鱼上钩的本事,一流。”
张良走后,屋子里安静下来。
刘邦靠在椅背上,眯着眼,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夏侯婴站在门口,低声问:“真能忍到那时候吗?”
刘邦没睁眼,只说了句:“你看钓鱼的,有几个是鱼刚碰饵就拽竿的?”
窗外夜色渐浓,宫灯一盏盏亮起。
他伸手从袖子里又摸出一块狗肉,还没放进嘴里,就听见外头一阵急促马蹄声由远及近,直奔宫门而来。
马停稳,一个侍卫飞奔进来,跪地呈上一封密报。
刘邦接过,拆开看了一眼,瞳孔猛地一缩。
密报上写着:
“樊哙部遭遇不明拦截,押解物资受损,其本人负伤,正加速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