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婶把手中的电话交出去,适时退出客厅,给他们留下说话的空间。
“小凛,你们那边怎么样?住的习惯吗?”
“挺好的,邻居都很好,很照顾我们。”
听孙子这样说,夏慧英的心放下来不少,连忙催促他把电话给顾明月,她要和孙媳妇说话。
“奶奶。”
听到她的声音,夏慧英脸上的笑意更深,“月月。”
又是一连串的关心。
顾明月笑着说道:“今天隔壁的覃嫂子还送了鱼汤来,可香了。”
夏慧英在电话那头放心的笑了,“那就好,你们好好过日子,要是家里有什么活就让小凛去干,他劲大不怕累。”
电话的隔音效果不怎么样,陆凛清晰地听到了奶奶的“关爱”。
顾明月看了他一眼,憋笑道:“好,我知道了,您和爷爷也要注意身体,多休息,我会经常给家里写信的。”
这个年代电话费价格高,要是没有要紧的事情,大多数人选择的通讯方式仍然是信件。
陆婉婉回到家,正好碰到打电话,迫不及待接过电话。
“嫂子我想你了。”
两人这才分开没几天,陆婉婉觉得自己已经开始想念。
“婉婉我也想你。”
小姐妹俩说悄悄话好半天,直到后面打电话的人催促,她们才依依不舍的挂断电话。
公婆还没下班,顾明月也托陆婉婉向他们转达自己的关心。
把电话费交上,两人提着买好的东西从供销社出来,顺着赵秀兰指的方向找到集市的位置。
因为这件事情完全是海岛上才有的景象,为了小心,集市的位置比较隐蔽。
集市在离供销社不远的地方,绕过两棵大树,随后豁然开朗,一片空地出现在两人眼前。
集市上还有不少人在,一个个小摊前面摆放着出售的东西。
有卖鱼的,有卖海菜的,还有自家养的鸡鸭鹅和种的小菜。
一位大嫂高声吆喝:“新鲜的海带啊,刚捞上来的。”
顾明月眼睛一亮,拉着陆凛走到海带摊前,“这个好,我可以给你做海带排骨汤。”
陆凛笑着点头:“你做什么我都爱吃。”
大嫂看到有主顾来了,热情的介绍,“同志真有眼光,我家的海带是集市上最好的,不光品质好,而且价格还便宜。”
和赶海捡到的海带不同,他们这是在开着渔船捞回来的,海带肉厚吃着也香。
顾明月挑了几块大的,总共才两毛钱,也不要票,实在是很实惠了。
大嫂看她是新面孔,主动把一些边角料送给她。
“同志你别看这些小,拿回去一洗照样吃不误,拿来拌凉菜味道可好了。”
“好,谢谢。”
他们又去别的摊子挑了些蔬菜。
顾明月耐心地挑着,还不忘降价,一口一个婶子大嫂,叫的对方心花怒放。
大家看她眼生,再看看一旁的男人穿着军装,估计是新来的军嫂,也想留住这位客人,很乐意优惠。
卖肉的摊子果然没有多少东西了,好在还有几根大骨头。
眼看再不要就没了,顾明月连忙抢先拿下。
夫妻俩满载而归,踏着夕阳往家走。
“等会咱们做个海带骨头汤,再做个炒鸡蛋,带着礼物去怎么样?”
“好,我们一起。”
陆凛在回来之前,紧急跟着她学过几道菜,虽然不能完全掌握,但是打下手没问题。
他侧过头看着媳妇,夕阳在她的脸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让她的笑容显得格外温暖。
家属院上空飘着屡屡炊烟,不远处有孩子们打闹的声音。
陆凛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安定的感觉,在这里,有她的地方就是家。
到家后,顾明月把菜篮一放,就和陆凛分工忙活起来。
院子里有个露天的灶台,陆凛把大锅刷干净,骨头洗净剁成块,放到大锅里焯水去血沫。
顾明月则在一旁清洗海带,海带放在水里轻轻搓洗,把上面附着的海沙去除干净。
“洗完了吗?”顾明月看了眼陆凛,看他点头,随后把海带和骨头炖上,旺火烧。
陆凛看了眼,家里的柴火还是之前剩的,勉强够他们晚上做饭。
厨房里,铁锅被火烤得嗞嗞作响,顾明月先炒了一盘鸡蛋。
金黄的蛋液在锅中迅速凝固,散发着阵阵香味,出锅前放上一把葱花提香。
顾明月把鸡蛋装在饭盒里,随后去收拾要带的礼品。
院里的骨头汤也渐渐咕嘟作响,海带吸饱了汤汁慢慢舒展,汤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香气四溢。
陆凛负责看着,时不时掀起锅盖,用勺子撇去上面的浮沫,动作笨拙却认真。
顾明月把东西放在篮子里,熬好的海带骨头汤放在盆里端着,实在是家里没有这么大的碗,只能这样。
何炳林家在前面住,两人沿着海边小路前行,半路遇到来接人的何炳林。
“我还以为你们忘了,正准备去叫人。”
“没忘,月月说空着手上门不好意思,就做了点菜带着。”
“弟妹也太客气了,走吧,邢毅已经在那等着了。”
两人一进门,听到动静的夏清荷从厨房出来,手里还端着菜。
“这位就是顾同志吧?”
“嫂子好,刚做的海带骨头汤和炒鸡蛋,想着大家一起尝尝。”
夏清荷连忙放下手中的菜,笑着说道:“早就听说顾同志手艺好,今天可算有口福了。”
“嫂子好,我叫顾明月,你叫我明月就行,以后还请多关照。”
“都是邻居,相互帮忙是应该的。”
夏清荷热情地招呼着,又朝屋里喊了声,“阳阳,快出来见客人。”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从屋里跑出来,眼睛闪着狡黠的目光,像只小狐狸,和何炳林像了九成。
“这是我儿子阳阳。”何炳林笑着说:“调皮得很。”
“阳阳真可爱。”顾明月蹲下身和他平视,“要不要尝尝阿姨带的点心?”
京市的特色点心他们来的时候带了些,想着小孩子爱吃甜的,来的时候带了些过来。
阳阳眼中期待,但还是先看看妈妈,见她点头,这才答应,“好,谢谢婶婶。”
“小凛,你们那边怎么样?住的习惯吗?”
“挺好的,邻居都很好,很照顾我们。”
听孙子这样说,夏慧英的心放下来不少,连忙催促他把电话给顾明月,她要和孙媳妇说话。
“奶奶。”
听到她的声音,夏慧英脸上的笑意更深,“月月。”
又是一连串的关心。
顾明月笑着说道:“今天隔壁的覃嫂子还送了鱼汤来,可香了。”
夏慧英在电话那头放心的笑了,“那就好,你们好好过日子,要是家里有什么活就让小凛去干,他劲大不怕累。”
电话的隔音效果不怎么样,陆凛清晰地听到了奶奶的“关爱”。
顾明月看了他一眼,憋笑道:“好,我知道了,您和爷爷也要注意身体,多休息,我会经常给家里写信的。”
这个年代电话费价格高,要是没有要紧的事情,大多数人选择的通讯方式仍然是信件。
陆婉婉回到家,正好碰到打电话,迫不及待接过电话。
“嫂子我想你了。”
两人这才分开没几天,陆婉婉觉得自己已经开始想念。
“婉婉我也想你。”
小姐妹俩说悄悄话好半天,直到后面打电话的人催促,她们才依依不舍的挂断电话。
公婆还没下班,顾明月也托陆婉婉向他们转达自己的关心。
把电话费交上,两人提着买好的东西从供销社出来,顺着赵秀兰指的方向找到集市的位置。
因为这件事情完全是海岛上才有的景象,为了小心,集市的位置比较隐蔽。
集市在离供销社不远的地方,绕过两棵大树,随后豁然开朗,一片空地出现在两人眼前。
集市上还有不少人在,一个个小摊前面摆放着出售的东西。
有卖鱼的,有卖海菜的,还有自家养的鸡鸭鹅和种的小菜。
一位大嫂高声吆喝:“新鲜的海带啊,刚捞上来的。”
顾明月眼睛一亮,拉着陆凛走到海带摊前,“这个好,我可以给你做海带排骨汤。”
陆凛笑着点头:“你做什么我都爱吃。”
大嫂看到有主顾来了,热情的介绍,“同志真有眼光,我家的海带是集市上最好的,不光品质好,而且价格还便宜。”
和赶海捡到的海带不同,他们这是在开着渔船捞回来的,海带肉厚吃着也香。
顾明月挑了几块大的,总共才两毛钱,也不要票,实在是很实惠了。
大嫂看她是新面孔,主动把一些边角料送给她。
“同志你别看这些小,拿回去一洗照样吃不误,拿来拌凉菜味道可好了。”
“好,谢谢。”
他们又去别的摊子挑了些蔬菜。
顾明月耐心地挑着,还不忘降价,一口一个婶子大嫂,叫的对方心花怒放。
大家看她眼生,再看看一旁的男人穿着军装,估计是新来的军嫂,也想留住这位客人,很乐意优惠。
卖肉的摊子果然没有多少东西了,好在还有几根大骨头。
眼看再不要就没了,顾明月连忙抢先拿下。
夫妻俩满载而归,踏着夕阳往家走。
“等会咱们做个海带骨头汤,再做个炒鸡蛋,带着礼物去怎么样?”
“好,我们一起。”
陆凛在回来之前,紧急跟着她学过几道菜,虽然不能完全掌握,但是打下手没问题。
他侧过头看着媳妇,夕阳在她的脸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让她的笑容显得格外温暖。
家属院上空飘着屡屡炊烟,不远处有孩子们打闹的声音。
陆凛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安定的感觉,在这里,有她的地方就是家。
到家后,顾明月把菜篮一放,就和陆凛分工忙活起来。
院子里有个露天的灶台,陆凛把大锅刷干净,骨头洗净剁成块,放到大锅里焯水去血沫。
顾明月则在一旁清洗海带,海带放在水里轻轻搓洗,把上面附着的海沙去除干净。
“洗完了吗?”顾明月看了眼陆凛,看他点头,随后把海带和骨头炖上,旺火烧。
陆凛看了眼,家里的柴火还是之前剩的,勉强够他们晚上做饭。
厨房里,铁锅被火烤得嗞嗞作响,顾明月先炒了一盘鸡蛋。
金黄的蛋液在锅中迅速凝固,散发着阵阵香味,出锅前放上一把葱花提香。
顾明月把鸡蛋装在饭盒里,随后去收拾要带的礼品。
院里的骨头汤也渐渐咕嘟作响,海带吸饱了汤汁慢慢舒展,汤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香气四溢。
陆凛负责看着,时不时掀起锅盖,用勺子撇去上面的浮沫,动作笨拙却认真。
顾明月把东西放在篮子里,熬好的海带骨头汤放在盆里端着,实在是家里没有这么大的碗,只能这样。
何炳林家在前面住,两人沿着海边小路前行,半路遇到来接人的何炳林。
“我还以为你们忘了,正准备去叫人。”
“没忘,月月说空着手上门不好意思,就做了点菜带着。”
“弟妹也太客气了,走吧,邢毅已经在那等着了。”
两人一进门,听到动静的夏清荷从厨房出来,手里还端着菜。
“这位就是顾同志吧?”
“嫂子好,刚做的海带骨头汤和炒鸡蛋,想着大家一起尝尝。”
夏清荷连忙放下手中的菜,笑着说道:“早就听说顾同志手艺好,今天可算有口福了。”
“嫂子好,我叫顾明月,你叫我明月就行,以后还请多关照。”
“都是邻居,相互帮忙是应该的。”
夏清荷热情地招呼着,又朝屋里喊了声,“阳阳,快出来见客人。”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从屋里跑出来,眼睛闪着狡黠的目光,像只小狐狸,和何炳林像了九成。
“这是我儿子阳阳。”何炳林笑着说:“调皮得很。”
“阳阳真可爱。”顾明月蹲下身和他平视,“要不要尝尝阿姨带的点心?”
京市的特色点心他们来的时候带了些,想着小孩子爱吃甜的,来的时候带了些过来。
阳阳眼中期待,但还是先看看妈妈,见她点头,这才答应,“好,谢谢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