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月原以为邢毅的喜酒还得等些日子,毕竟前阵子两人还只是约着赶集。
没成想不过一个月光景,陆凛就笑着进门告诉她一个猝不及防的消息。
“明月,邢毅效率真高,从打结婚报告到走完审批流程,一条龙全办妥了,说下周末就办婚礼。”
顾明月惊得张大嘴巴:“这速度也太快了。”
前几天见他,还以为顶多在处对象的劲儿头上,哪想到连报告都批下来了。
正说着,邢毅就揣着红纸喜帖上门,脸上笑出了褶子:“嫂子,老陆,下周六来喝喜酒,我跟小何商量好了,就按家属院的规矩办,简单热闹。”
顾明月接过喜帖,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忍不住打趣:“你平时看着实诚,办终身大事倒比谁都利索,是不是怕夜长梦多啊?”
邢毅耳尖一红,挠着头嘿嘿笑:“主要是跟她处着舒心,早结婚早踏实。”
一旁的陆凛拍着他的肩膀笑:“行,有咱们先锋队的架势,到时候我跟你嫂子准到。”
顾明月捏着喜帖在缝纫机前愣了两秒,突然噗嗤笑出声,弯腰捡起刚才掉的缝衣针,冲陆凛扬了扬手里的红纸。
“不是我说,邢毅这效率比你高多了,前阵子我俩去镇上赶集,他还跟我请教怎么跟女同志找话题,这才多久,直接一步到位。”
陆凛刚把军靴擦得锃亮,闻言挑眉:“咱们年轻人的事本来就该干脆。当初我跟你处对象,不也才俩月就打报告?难不成还像小姑娘似的,磨磨唧唧猜来猜去?”
“那倒也是。”顾明月把喜帖往衣兜里一揣,转身翻出抽屉里的布票。
“不过说真的,咱俩那时候好歹还偷偷去河边散了好几回步,邢毅这倒好,看书、修椅子,聊着聊着就把终身大事定了,比训练考核还干脆。”
她边说边往门外走,“我去找清荷一起去扯布,给他俩做对新枕巾。你跟邢毅说,婚礼那天要是缺人手,我俩随时上。”
刚到家属院门口,就撞见邢毅正跟几个年轻战友比划,手里还拿着张草图。
“棚子就搭在那片空地上,到时候把食堂的桌子借几张,再请炊事班多炒两盘红烧肉。”
见顾明月过来,他赶紧停下话头,挠着头笑:“嫂子,你也来啦?我正跟他们商量婚礼的事呢。”
“商量啥呢,带我一个。”
顾明月凑过去看草图,“喜棚得搭高点,不然刮风容易掀。”
邢毅认真记下:“行,那我下午就去供销社看看。对了嫂子,你跟我对象说的那个绣枕巾的花样,她念叨好几天了,说想跟你学两针。”
“这有啥难的。”顾明月拍了拍他的胳膊,“等我扯完布,晚上就去你那屋教她。你别光顾着搭棚子,也多陪陪人家,姑娘家不管啥时候,都爱听两句贴心话。”
正说着,夏清荷挎着布包跑过来,老远就喊:“明月,走啊,去县城,我刚跟我家老何说,婚礼那天咱俩帮着洗菜端盘子,让邢毅跟他对象好好当新人!”
顾明月应了一声,跟邢毅摆了摆手,和夏清荷勾着胳膊往家属院外走。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起劲:“你说咱给他们做的枕巾,绣牡丹还是绣梅花?”
“牡丹太艳了,梅花好看,还显精神。”
“对了,上次我见邢毅对象穿的那件蓝工装,衬得她皮肤白,婚礼那天让她再穿那件准好看。”
到了结婚这天,天刚蒙蒙亮,家属院家属院就炸开了锅。
顾明月和夏清荷揣着提前泡好的黄豆往食堂跑。
路上遇见挎着竹篮的张嫂,里头装着刚从自家鸡窝捡的新鲜鸡蛋,老远就喊:“明月,今儿炊事班的火我来烧,保准让新人吃上热乎的红烧肉!”
空地上,邢毅的几个战友已经扛着竹竿忙活起来,夏清河踩着木梯贴“囍”字。
陆凛则带着人搬桌椅,连家属院的半大孩子都凑过来帮忙递钉子、牵绳子,小脸蛋跑得通红,还不忘追着邢毅要喜糖。
顾明月在食堂里跟炊事班一起揉面蒸馒头,夏清荷则带着几个军嫂择菜切肉。
案板上的土豆丝切得匀匀的,盆里的红烧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你看这院里多热闹。”
夏清荷往灶里添了把柴,笑着跟顾明月说,“前阵子李姐家孩子生病,也是院里人轮流帮忙照看,现在邢毅结婚,大家又都凑过来,这日子过着才有意思。”
顾明月点头,手里的馒头揉得更有劲了:“可不是嘛,咱们在家属院过日子,本来就是互相帮衬。往后邢毅小两口有啥难处,咱们这些邻居也能搭把手,这比啥都强。”
正说着,邢毅穿着洗得笔挺的军装,陪着穿蓝工装的媳妇小秦过来了。
小秦手里拎着一摞搪瓷碗,笑着给大家分喜糖:“谢谢嫂子们帮忙,辛苦大家了。”
顾明月接过糖,往小秦手里塞了个刚蒸好的热馒头:“快尝尝,垫垫肚子,等会儿仪式开始,可有得忙呢。”
临近正午,婚礼仪式刚结束,院里的人就主动张罗着开席。
男人们帮着端菜递酒,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坐桌,桌上的笑声此起彼伏。
邢毅举着酒杯挨桌敬酒,眼里满是感激:“多亏了院里的嫂子们、战友们,不然这婚礼哪能这么热闹。”
邢毅平时为人不错,热心肠,只要有事他都给搭把手,所以来结婚帮忙的人也多。
邢毅看着院里忙前忙后的街坊战友,眼眶有点发热,拉着陆凛的胳膊说:“以前就想着能帮就帮一把,没想到大家都记着。”
陆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平时待人真心,人家自然愿意给你捧场。这日子啊,就是你帮我、我帮你,才能过得热乎。
邢毅的父母远在老家,没法赶过来。
婚礼上的客人,除了女方家专程从县城赶来的亲戚,剩下的全是家属院家属院的街坊和他的战友。
可就算没有自家长辈在场,院里的人也把这场婚礼操持得比自家事还上心。
没成想不过一个月光景,陆凛就笑着进门告诉她一个猝不及防的消息。
“明月,邢毅效率真高,从打结婚报告到走完审批流程,一条龙全办妥了,说下周末就办婚礼。”
顾明月惊得张大嘴巴:“这速度也太快了。”
前几天见他,还以为顶多在处对象的劲儿头上,哪想到连报告都批下来了。
正说着,邢毅就揣着红纸喜帖上门,脸上笑出了褶子:“嫂子,老陆,下周六来喝喜酒,我跟小何商量好了,就按家属院的规矩办,简单热闹。”
顾明月接过喜帖,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忍不住打趣:“你平时看着实诚,办终身大事倒比谁都利索,是不是怕夜长梦多啊?”
邢毅耳尖一红,挠着头嘿嘿笑:“主要是跟她处着舒心,早结婚早踏实。”
一旁的陆凛拍着他的肩膀笑:“行,有咱们先锋队的架势,到时候我跟你嫂子准到。”
顾明月捏着喜帖在缝纫机前愣了两秒,突然噗嗤笑出声,弯腰捡起刚才掉的缝衣针,冲陆凛扬了扬手里的红纸。
“不是我说,邢毅这效率比你高多了,前阵子我俩去镇上赶集,他还跟我请教怎么跟女同志找话题,这才多久,直接一步到位。”
陆凛刚把军靴擦得锃亮,闻言挑眉:“咱们年轻人的事本来就该干脆。当初我跟你处对象,不也才俩月就打报告?难不成还像小姑娘似的,磨磨唧唧猜来猜去?”
“那倒也是。”顾明月把喜帖往衣兜里一揣,转身翻出抽屉里的布票。
“不过说真的,咱俩那时候好歹还偷偷去河边散了好几回步,邢毅这倒好,看书、修椅子,聊着聊着就把终身大事定了,比训练考核还干脆。”
她边说边往门外走,“我去找清荷一起去扯布,给他俩做对新枕巾。你跟邢毅说,婚礼那天要是缺人手,我俩随时上。”
刚到家属院门口,就撞见邢毅正跟几个年轻战友比划,手里还拿着张草图。
“棚子就搭在那片空地上,到时候把食堂的桌子借几张,再请炊事班多炒两盘红烧肉。”
见顾明月过来,他赶紧停下话头,挠着头笑:“嫂子,你也来啦?我正跟他们商量婚礼的事呢。”
“商量啥呢,带我一个。”
顾明月凑过去看草图,“喜棚得搭高点,不然刮风容易掀。”
邢毅认真记下:“行,那我下午就去供销社看看。对了嫂子,你跟我对象说的那个绣枕巾的花样,她念叨好几天了,说想跟你学两针。”
“这有啥难的。”顾明月拍了拍他的胳膊,“等我扯完布,晚上就去你那屋教她。你别光顾着搭棚子,也多陪陪人家,姑娘家不管啥时候,都爱听两句贴心话。”
正说着,夏清荷挎着布包跑过来,老远就喊:“明月,走啊,去县城,我刚跟我家老何说,婚礼那天咱俩帮着洗菜端盘子,让邢毅跟他对象好好当新人!”
顾明月应了一声,跟邢毅摆了摆手,和夏清荷勾着胳膊往家属院外走。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起劲:“你说咱给他们做的枕巾,绣牡丹还是绣梅花?”
“牡丹太艳了,梅花好看,还显精神。”
“对了,上次我见邢毅对象穿的那件蓝工装,衬得她皮肤白,婚礼那天让她再穿那件准好看。”
到了结婚这天,天刚蒙蒙亮,家属院家属院就炸开了锅。
顾明月和夏清荷揣着提前泡好的黄豆往食堂跑。
路上遇见挎着竹篮的张嫂,里头装着刚从自家鸡窝捡的新鲜鸡蛋,老远就喊:“明月,今儿炊事班的火我来烧,保准让新人吃上热乎的红烧肉!”
空地上,邢毅的几个战友已经扛着竹竿忙活起来,夏清河踩着木梯贴“囍”字。
陆凛则带着人搬桌椅,连家属院的半大孩子都凑过来帮忙递钉子、牵绳子,小脸蛋跑得通红,还不忘追着邢毅要喜糖。
顾明月在食堂里跟炊事班一起揉面蒸馒头,夏清荷则带着几个军嫂择菜切肉。
案板上的土豆丝切得匀匀的,盆里的红烧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你看这院里多热闹。”
夏清荷往灶里添了把柴,笑着跟顾明月说,“前阵子李姐家孩子生病,也是院里人轮流帮忙照看,现在邢毅结婚,大家又都凑过来,这日子过着才有意思。”
顾明月点头,手里的馒头揉得更有劲了:“可不是嘛,咱们在家属院过日子,本来就是互相帮衬。往后邢毅小两口有啥难处,咱们这些邻居也能搭把手,这比啥都强。”
正说着,邢毅穿着洗得笔挺的军装,陪着穿蓝工装的媳妇小秦过来了。
小秦手里拎着一摞搪瓷碗,笑着给大家分喜糖:“谢谢嫂子们帮忙,辛苦大家了。”
顾明月接过糖,往小秦手里塞了个刚蒸好的热馒头:“快尝尝,垫垫肚子,等会儿仪式开始,可有得忙呢。”
临近正午,婚礼仪式刚结束,院里的人就主动张罗着开席。
男人们帮着端菜递酒,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坐桌,桌上的笑声此起彼伏。
邢毅举着酒杯挨桌敬酒,眼里满是感激:“多亏了院里的嫂子们、战友们,不然这婚礼哪能这么热闹。”
邢毅平时为人不错,热心肠,只要有事他都给搭把手,所以来结婚帮忙的人也多。
邢毅看着院里忙前忙后的街坊战友,眼眶有点发热,拉着陆凛的胳膊说:“以前就想着能帮就帮一把,没想到大家都记着。”
陆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平时待人真心,人家自然愿意给你捧场。这日子啊,就是你帮我、我帮你,才能过得热乎。
邢毅的父母远在老家,没法赶过来。
婚礼上的客人,除了女方家专程从县城赶来的亲戚,剩下的全是家属院家属院的街坊和他的战友。
可就算没有自家长辈在场,院里的人也把这场婚礼操持得比自家事还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