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押人回京-《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

  不多时,宋应知拿着一封信从书房里走出来,见宋应明夫妇俩还没走,他有些意外。

  “二哥,可还有事?”

  “石头,不就是一个大烟,你非要如此兴师动众吗?”

  宋应明一脸为难,他们现在正是守孝期,如此可谓是大逆不道了。

  “二哥,现在不及时阻止,等咱们出孝,整个宋家只怕已经腐烂了。”

  宋应知态度坚决,他径直越过两人,走出自己的院落。

  “来人!”

  等下人喊道,便把手中的书信交于对方。

  “这封信,替我送去府衙,给知府大人。”

  “是,三爷。”

  刚发落了庄子上一批人,这会的宋应知余威还在,下人不敢抬头,接过书信很快就消失在原地。

  信送出去没几天,巴里城内的府衙和宋家突然有了大动作。

  不仅在城中肆意抓捕抽大烟的人,连夜捣毁多家青楼赌坊和茶楼。

  紧随其后的是禁烟令的告示,不仅如此,一批名为“陆关”的官家组织突然在巴里关外设立。

  但凡入巴里经商的商人货物都得经过严格检查。一旦发现大烟,原地销毁!

  宋族这边动作也不容小觑,不仅开设了戒烟所,强行抓捕族人进去戒烟,还连带处置了多名族人。

  一时间,整个巴里闹得沸沸扬扬,吸食大烟的多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大家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

  于是乎,双方矛盾愈演愈烈,消息最终传到了京城。

  得知是宋应知主张的禁烟令后,皇帝龙颜大怒!立刻派遣亲军卫的人前去抓捕宋应知回京受审。

  彼时,宋应知守孝期刚满一年,还有一年三个月,他才出孝。

  收到曾九千传来的书信时,正值夜里,宋应知刚要睡下,刘管家急急忙忙带着书信跑到宋应知的院落中,焦急地拍打房门。

  “三爷!不好了?!京中来信,皇上命人前来押您回京……”

  押他?

  宋应知掀开被子的动作一顿,随即应了声,问:

  “信谁写的?”

  “回三爷,是大理寺卿曾大人。”刘管家压低着嗓子回道。

  话刚说完,房门瞬间从里面被打开,宋应知穿着里衣,头发全然披散在身后。

  他伸手拿过信封,打开后一目十行地将里面的内容看完,随即嗤笑一声。

  “这北夏的天子,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如今看来,当年的先皇可比现在的强多了。

  听到宋应知这话,刘管家被吓得直接跪地,在北夏,这话可是要被砍脑袋的。

  “管家,你回去吧,这件事不要张扬出去,以免我二哥他们担心。”

  宋应知不以为意地将信件收起来,随即转身准备回屋睡觉。

  “可三爷,纸终将包不住火,咱们现在该想想办法怎么度过难关才是!”

  刘管家急道。

  只是回答他的,是一记关门声。

  “哎!”

  都快大难临头了,怎么他家三爷还如此淡定,这下可急坏了刘管家。

  在门外徘徊了许久,刘管家满心忧虑却又无计可施。

  而屋内的宋应知躺在床上,看似平静,实则脑海中思绪翻涌。

  此次皇帝的举动并非偶然,背后肯定有着复杂的利益牵扯。

  大烟之事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而他成了出头鸟,被皇帝拿来做文章。

  趁着亲军卫还没到巴里之前,他得想好万全之策才行……

  “到底是谁?要害我?”

  宋应知双手枕在后颈,望着床顶发愣,朝中猛有这个本事与他抗衡且还是仇人的,寥寥无几。

  该收拾的,早就收拾干净了。

  这次回到京城太过匆忙,几乎是刚落脚就启程回了巴里,对京中的局势,宋应知还未来得及去了解。

  如今自己远在巴里,京中依然有人不放过自己,只怕是早就做好了陷阱等他跳进去。

  不行,得想个办法,得知京中的情况才行,这般想着,宋应知快速掀被起身,准备前去书房。

  房门打开,才发现刘管家还在门口踌躇不前。

  “刘管家,这么晚了,你回去歇息吧,我不会有事的。”

  刘管家知道宋应知对于宋族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想到三爷即将押入京城,他眼眶瞬间通红。

  “三爷……若是您没了,咱们宋族……该如何立足?”

  整个宋族在北夏宛如一只行走的金元宝,所有勋贵虎视眈眈,所有人都要盯着这口肥肉,准备随时哄抢。

  “刘管家,我不会有事的,皇上现在还不敢动我。”

  宋应知勉强一笑,“你既是不睡,那便来书房替我磨墨吧。”

  “哎、哎……”

  闻言,刘管家立刻擦干眼中的泪水,转身随宋应知一道进了书房。

  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晨,刘管家拿着宋应知写的信,早早出门,亲自带着人赶去京城。

  等宋应明发现不对劲时,刘管家已经坐上马车出关。

  “怎么回事?石头,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宋应明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然而,宋应知整个人表现得太过正常,让他看不出一丝破绽。

  “没事二哥,就是一些小事,我让管家亲自替我去办。”

  宋应知一边回答,一边书写着自己的游记。

  快了,再有十来天,这本书就能写完,他得赶紧加快速度,赶在亲军卫到之前写完。

  这次回京,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巴里,所以,这本书,他一定要写完。

  看着这般认真的弟弟,宋应明不好再问什么,只得心烦意乱地离开。

  他总觉得,弟弟有事瞒着自己,可唯一知道真相的刘管家已经入京,他询问了整个庄子的人,都问不出个一二。

  如此平淡的过了十余天,就在宋应知游记写完的下一刻,庄子外面突然响起一片嘈杂声。

  宋应明惊慌地跑进书房,一把抓住宋应知就要往屋外跑。

  “石头!亲军卫的人来了!你快从后院逃,我替你守在这儿!”

  宋应知挣脱二哥的手,转身回到案桌前继续把最后的一段字写完。

  “二哥,我没时间整理这些纸了,我走后,你帮我把这些装订成一本书,让宋家子弟都看一看。”

  “宋应知!?!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管这些?!”

  宋应明急得额头青筋暴起,声音都变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