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十二联军-《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

  宋应知显然也没想到会遭遇这种天气。

  “哎呀!咱们来这个地方这么久,一直都是大太阳的,怎么昨儿夜里就下起雨了呢?!”

  看着四处堆积的淤泥,宋应明别提多心疼了!

  “先停一停吧,二哥,咱们先去雇人来把淤泥清理干净,等山上的泥土晒干了再说。”

  看着山上露出节节根枝的橡胶树,宋应知打起精神,让人先去挖土,把橡胶树的根部掩盖起来,以免被烈日晒干。

  忙活到下午,暴雨再次袭来,宋应知等人在毫无防备之下淋成落汤鸡。

  “这可如何是好啊?”宋应明顾不上湿透的衣服,盯着老天发愁。

  “好在咱们今天没有继续,不然的话,又得白干一回。”

  “二哥,身子要紧,咱们现在回屋换身衣服再说。”

  宋应知并不担心这件事,农家肥没了可以继续买,沙子可以继续去河床装,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场暴雨接连下了好几天,中间断断续续停顿,一直等到清明节结束,雨势终于停歇。

  兄弟俩看着晴空万里的蓝天,不放心地又等上了几日。

  确定不会再下雨后,宋氏商行决定再次雇人。

  这次来报名的人没了上一回那般热闹,大多数百姓都在忙着春耕的事。

  好在庄子上还有不少人帮忙,宋应知也扛着锄头,一边帮忙一边指导众人如何改变土质。

  有了上回被雨水冲刷的经验,这会宋应知学聪明了。

  他从百姓手里购买了大量稻草,每到百姓们改良一个地方的土质,就在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

  万幸的是,这回没有再下雨。

  花了十天时间,宋应知带着众人终于把种植橡胶树的几个山头的土质改造完毕。

  看着满山的稻草,宋应明满满的成就感。

  “石头,这样,橡胶树是不是就会长了?”宋应明扛着锄头,不放心地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会长。”

  宋应知心里其实也没把握,只是看二哥的表情,只能如此回应。

  “走吧,咱们该回去休息了。”

  土质已经改造结束,剩下的,就是交给时间。

  “来了。”

  两人一前一后,引着众人从山上走回庭院。

  行至半路时,发现庄内的管事慌不择路地朝他们跑来。

  “三爷!不好了不好了!京中那边传来消息,西洋诸国联合,准备进攻天津卫!圣旨让您赶紧回京复职!”

  什么?!!!

  竟然来的这么快?

  只听“哐当!”一声,宋应知扛在肩上的锄头瞬间时掉在地上。

  他赶紧跑上去,接过管事手里的诏书,一目十行地把里面的内容看完。

  “石头,情况如何了?!”

  这会儿,宋应明也反应过来,他赶紧捡起宋应知扔掉的锄头,追了上来。

  “二哥,京城那边情况危急,夷人的战舰直逼都城,我得赶紧回京,橡胶树的事情,先交给你了,等我处理完京城的事,就回来。”

  宋应知打死也想不到,西洋诸国联军攻打北夏竟然会来得这么早。

  时间节点根本对不上,联军也不是八国,而是十二国!

  这次来得战舰和军队的数量都远超于原来世界里的八国联军。

  “这诏书,是谁送来的?!”

  宋应知赶紧追问管事。

  “回三爷,是咱们县太爷亲自送来的,这会儿还在庭院等着您回去呢!”

  管事着急解释道。

  “二哥,我先回去庭院!你带人去我屋内帮我收拾行李。”

  这一刻,宋应知没了往日的冷静,要是晚了,等待他的,可就是京城被十二联军攻破的消息。

  “哎、我亲自去给你收拾。”

  宋应明应了一声,把锄头扔给管事,头也不回地跟在宋应知后头跑着。

  等宋应知急急忙忙、慌乱赶到庭院,发现县令正焦头烂额地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宋大……”

  县令大人刚想称呼对方一句宋大人,想起对方还没复职,只能把话咽了回去。

  “宋先生,如今北夏江山垂危,西洋诸国数十万大军在海上虎视眈眈,陛下请您赶紧回京复职!”

  “县令大人,我已让人去收拾行李,即刻启程。”

  危难关头,皇帝既然需要他,宋应知便不会推辞自己的责任。

  “只是大理赶到京城,山高路远,只怕等我到了京城,西洋联军早已攻入……”

  剩下的话不敢再说,可两人心知肚明。

  “先生,这等情况十万火急,各个驿站早已备好马车,百里加急的将你送回京城……”

  百里加急的马车?!

  宋应知微微一震,这是打算让他这把老骨头坐十天十夜的马车了?

  “特殊时刻,还请先生以大局为重!”

  见宋应知犹豫,县令当即就给对方跪下。

  “县令大人,快快请起!我答应便是。”

  宋应知咬牙应下,两人走来聊了几句,就连宋应明火急火燎的抱着行李跑来。

  “石头,时间太过仓促,我就只拿了你的几件衣服,路上换着穿,其余的,你到了京城再添置。”

  宋应明累得喘不过气,但还是放心不下弟弟一个人远行。

  他这一去凶多吉少,可圣旨已下,他不能阻止对方离去,否则整个宋族都会受到牵连。

  “石头,路上保重。”

  “二哥,我先随县令大人走了。”时间紧迫,宋应知接过行李,就与县令大人一道出了宋氏商行。

  宋应明一路相送,追到大门前,亲眼看见宋应知上了马车,这才停下脚步。

  “石头,到了京城记得写信回来报平安!”

  “二哥,我会的,天热,你快回去休息了,橡胶树若是有事,你也记得给我写信。”

  宋应知掀开马车帘子,朝宋应明挥手作别。

  随着马车渐行渐远,宋氏商行和二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

  放下车帘,宋应知开始闭目养神,接下来的十天十夜,他都会在马车上度过,趁着道路还算平缓,得赶紧补觉。

  原以为坐在这晃晃悠悠的马车里,他会睡不着,不曾想再睁眼时,已经到了驿站。

  “先生,该换马车了。”

  车帘外,马夫恭敬地说道。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