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不值得-《综穿:反向剥削,系统给我打工》

  程典薄细想之下竟有种脊背发冷之感,忙不迭的离开了这扎堆的人群,尽可能把自己帮余重羽进翰林院的痕迹清扫干净。

  大姐夫可坑死他了!

  若是小伯爷收拾那蠢货的时候殃及到自己可怎么是好啊!

  早知道就不该贪那五百两银子!

  这后怕的情绪在他被余隹的侍从请去的时候达到顶峰。

  余隹在他的班房里看见满头大汗、紧张惊惧的程典薄时,很是和蔼的笑道:“坐吧,莫紧张,找你来只是问几句话而已。”

  他也懒得拐弯抹角的打机锋了,直言不讳的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我认得你,你是我大嫂程氏的五弟。我那四姐有意将独女许配给余重羽,若我没猜错,是我大哥和四姐托你将余重羽弄进翰林院的吧?”

  当年他大姐姐戳破了马氏母女侵占原配嫁妆后,余四不但被毁了名声还被打上了得罪贵妃一系的标签,加之她的夫家林家又是地位低下的商户。

  如此情形,余四的独女纵有丰厚陪嫁,高门大户也不愿多看一眼。

  但余四不甘心呐,多番奔走联络,年复一年,硬是将林宝珍的年龄拖到了十九,眼看着女儿花期将过,这才不得不降低要求,开始相看望族中有功名在身者。

  后来也不知怎的竟看中了余重羽。

  余重羽本人倒也有几分本事,寒窗十二年,于今岁中举。

  两家在放榜当日交换信物定下亲事,不想次日便出了舞弊大案,今科功名一律作罢,来年再考。

  余四向来要强要脸面,自然对此不满,但林宝珍的年龄是真的拖不起了,为了面上好看些,只得托了余鹏给余重羽先谋个差事。

  程典薄后背的濡湿,小心赔笑:“小伯爷真知灼见,下官的确是受了姐夫和林大夫人所托才出手相帮的。”

  他在姐夫二字上咬的颇重,只盼着余隹看在大家是亲戚的份上高抬贵手,莫要搞牵连那一套。

  “当时林大夫人带了五百两纹银,又有姐夫在一旁说和,下官生了贪心又不好拂了姐夫的情面,这才答应下来。”

  程典薄主动送上把柄,并暗戳戳告诉余隹他跟余重羽毫无交情,有且只有那五百两的关系。

  “下官自知有罪,请大人责罚。”

  说着,程典薄滑跪在地,对着余隹重重的磕了一个。

  余隹:……

  还挺机灵的。

  “罢了,念你是初犯又主动坦白,这事我便当不知晓,但日后莫要再犯。”

  这一句随口应付的话在程五听来格外动听,小伯爷这是不计较他帮余重羽那衰人了啊!

  他连忙表忠心、盼投靠:“多谢小伯爷、多谢小伯爷,小伯爷恩德下官永生难忘,日后必唯小伯爷马首是瞻。”

  余隹眼角一跳,这顺杆爬的动作有点利索啊!

  “行了,既然已经将人弄进来了,就好好关照着。好歹也是你出了力的,总不好白搭人情吧?”

  程五眸光一闪,站起来拱手道:“是是是,下官明白了,小伯爷放心,下官定会竭力帮余孔目站稳脚跟的。”

  啧啧,小伯爷竟然隐而不发,那余重羽的下场怕是要很惨啊!

  余隹轻嗯一声:“去吧,好好当值。”

  待班房只余他一人时,余隹轻轻叹了口气。

  大姐姐早些年里忙着照顾“病弱”的贵妃母子、抚育教养身边的几个孩子,便将弹压余氏族人这事交托给了他的生父余重容。

  他生父近两年来开始偷懒,暗中又将这事移交给了他,当然,这事大姐姐也是知晓的。

  这桩差事原本不难的,但是随着他大外甥弘曦日渐长大,皇子阿哥开始步入权力漩涡,余氏一族的野心和贪婪也不可遏制的迅速冒头。

  野心贪婪本无大错,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蠢人身上时,就极有可能成为一柄刺入同伴血肉的利刃。

  ——虽然大姐姐和他都未曾将余氏族人看做同伴,但谁让他们也出身余氏呢,礼法宗族如此,轻易更改不了。

  在外人眼中,他们始终是同族,是弘曦的母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是余隹实在不耐烦,更不想跟他父亲一样耗费心神力气一次又一次的去弹压警告余氏族人。

  他必得让这些人狠狠痛一回,叫那些个不安分的东西吃足了苦头,十年八年的不敢再给他和两位姐姐添乱才好!

  余氏这些烂人,不值得他和两位姐姐耗费心神。

  况且大姐姐费心费力的培养他,不是为了让他被这些琐碎事绊住脚、一辈子都陷在泥坑里打滚的。

  -

  翰林院近来传出了一则流言——倒也不算流言,只是一些对当年穆郡王福晋为母选嗣的讨论罢了。

  有的感慨于余隹的幸运,羡慕他一跃成为了一等伯爷,从此平步青云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后辈子孙也跟着受益无穷。

  也有替余重羽扼腕惋惜的,同为余氏族人,同在那场选亲宴上,偏生就缺了那么一点运道,否则哪里还需十年寒窗。

  一个本是族中读书天才,十二岁便考取了童生功名,未来必前途无量;一个只是经商族人之子,卑微低贱为人不齿。

  哪想那一场选亲宴,竟叫两人的境遇完全颠覆。

  卑微者成了高不可攀的贵人,爵位加身、权势在手;有前途者泯然于众人,十年寒窗转瞬空、凄苦艰辛日复日。

  这些消息传的又快又广,就连阿哥所的和郡王也很快有所耳闻。

  他对余重羽生出了些兴趣,招来自己的心腹细问详情。

  “回王爷的话,当年的确是有这么一场选亲宴,只是那时余孔目已经年过八岁,且辈分高于福晋,故而未被选中。”

  他不仅仅打听了这些,还有一些别的。

  “另外奴才还查到一事。”

  “当年穆郡王福晋将余氏一族给她的嫁妆归还族中用以兴办族学,供余氏一族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族人读书。”

  “这本是善举,奈何此举对余孔目而言却有苦难言。余孔目虽在读书上颇有天分但家中委实困苦,余氏族人看中他的天分,便一直出银子供养着。”

  读书嘛,银子多有银子多的读法,银子少有银子少的读法。余重羽有心减轻家里的负担,自然能省出一些以作家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