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轰鸣声在空旷的高原公路上显得格外孤独。改装过的越野车如同一头沉默的野兽,载着陈墨与苏清影,以及一车精良的装备,驶向那片被标注在地图边缘的苍茫山脉。
窗外的景色逐渐从戈壁的荒凉变为高原的壮阔,天空蓝得刺眼,云层低垂仿佛触手可及。空气稀薄而清冷,带着雪线与冻土的凛冽气息。与现代都市的喧嚣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世界。
陈墨负责驾驶,他戴着墨镜,神情专注地看着前方蜿蜒起伏的公路,偶尔瞥一眼架在挡风玻璃旁的、经过改装的能量探测仪。屏幕上的读数偶尔会出现细微的、不符合常规地磁分布的波动,如同平静湖面下暗藏的潜流。
苏清影坐在副驾驶,膝上摊开着《洞天寻踪》和电子地图。她不时对比着古籍上抽象的描述与现代卫星影像,指尖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试图将文字中的“气脉走向”、“星位对应”与现实地貌重合。
“按照书中所说,‘入口’非固定之地,需待‘地气交汇,天光垂帘’之时,于‘山似卧龙,水如墨痕’处寻得。”苏清影轻声念着,眉头微蹙,“描述太模糊了。卧龙之山,墨痕之水…这范围太大了。”
陈墨嘴角微扬,语气却带着笃定:“既然是‘念’的源头,入口必然与能量场有关。我们的笔就是最好的罗盘。靠近了,它们自然会有反应。”
数日的跋涉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卫星照片和古籍地图共同指向的核心区域。这里已是真正的无人区,车轮碾过碎石遍布的河滩,远处是连绵不绝、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峰峦,巨大的山体投下令人敬畏的阴影。
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谷扎下营地。傍晚时分,高原的狂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气温骤降,呼吸间带出浓浓的白汽。
陈墨将两个伪装成登山杖的超长波接收器插入地面,与车上的主机相连,构建了一个简易的周边环境能量监控网络。苏清影则调试着一台高灵敏度的频谱分析仪,试图捕捉任何异常的能量频率。
夜幕降临,高原的星空璀璨得近乎不真实,银河如瀑,倾泻而下。然而,在这极致的静谧与壮美之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却悄然弥漫开来。并非来自低温或狂风,而是源于某种更深层次的、空间的扭曲感。
“探测到背景能量场持续畸变。”苏清影盯着频谱仪屏幕,上面原本平滑的曲线出现了锯齿状的微小波动,“波动源头…无法定位,好像整片区域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
陈墨站在帐篷外,闭上眼,全力释放自己的感知。念力如同无形的触须向四周蔓延,但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异常混沌。这里的空间规则似乎与外界不同,念力的传播受到干扰,变得迟滞而模糊。他甚至能隐约“听到”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嗡鸣,夹杂着无数杂乱无章的、微弱的情感碎片——喜悦、悲伤、愤怒、渴望…如同一个巨大无比的、沉睡中的意识在无意识地呓语。
“这里不对劲。”陈墨睁开眼,神色凝重,“空间结构很…脆弱。而且,好像有东西在‘看’着我们。”他抬头望向那些沉默的雪山,感觉它们仿佛活了过来,正用亿万年积累的冰冷目光注视着这两个不速之客。
第二天,他们开始根据《洞天寻踪》的提示和能量探测的指引,徒步深入山谷深处。高原反应开始显现,每走一步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但更折磨人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方向迷失感。指南针在这里疯狂打转,GPS信号时断时续,甚至连太阳的位置都显得暧昧不清。他们仿佛闯入了一个巨大的天然迷宫。
“山似卧龙…”苏清影喘息着,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一座蜿蜒盘旋、气势磅礴的山脉,其轮廓在特定角度下,确实像极了一条蛰伏的巨龙。“但‘墨痕之水’在哪里?这附近只有季节性干涸的河床。”
陈墨没有回答,他蹲下身,抓起一把脚下的碎石和泥土。这里的土壤颜色深黑,与周围赭红色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他运转念力,指尖微微发热,狼毫笔在口袋中发出微弱的共鸣。
突然,他目光一凝,看向不远处一片看似平平无奇的、覆盖着黑色砂砾的洼地。在其他能量探测设备读数平平无奇的情况下,他手中的狼毫笔却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但异常清晰的牵引感!
“这边!”陈墨低喝一声,快步走向那片洼地。
苏清影紧随其后。靠近之后,她也感觉到了异常。这里的空间扭曲感更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淡的、类似墨汁和古老纸张混合的奇异气味。脚下的黑色砂砾,在阳光照射下,竟然隐约反射出如同水墨泼洒般的流动光泽!
“就是这里!”苏清影肯定道,“‘墨痕之水’并非真正的河流,而是…某种能量流动留下的痕迹!或者说,是这片土地本身浸染了‘念’的本源色彩!”
两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与警惕。入口,可能就在脚下。
但如何开启?《洞天寻踪》中记载的方法玄奥晦涩,需要在天时地利契合的瞬间,以自身精纯念力为引,沟通此地残留的“墨痕”。
他们决定等待。在洼地边缘支起简易帐篷,轮流值守,监控着能量变化和天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狂风卷着乌云压顶,细密的冰雹砸落下来。天地间一片昏暗,只有那片黑色洼地,在晦暗的光线下,反而散发出更加明显的、如同活物般蠕动流淌的幽光。
就在乌云缝隙中透出最后一缕夕阳余晖,与初升的月光即将交替的刹那——
嗡!
陈墨和苏清影手中的狼毫笔同时剧烈震颤!笔杆内的玄色纹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洼地中央的空间,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肉眼可见地扭曲、荡漾起来!一个模糊的、不断旋转的、由纯粹黑白两色构成的漩涡入口,缓缓浮现!
入口后方,不再是高原的景象,而是一片光怪陆离、仿佛由泼墨山水画构成的混沌世界!
“洞天入口!”陈墨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笔。
苏清影也站起身,紫眸中映照着那奇异的入口光芒,清冷的脸上满是肃穆。
没有犹豫,两人调整呼吸,将自身状态提升至最佳,然后迈开脚步,毅然踏向了那片未知的“水墨洞天”!
《洞天寻踪》的出现,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彻底打破了战后短暂的宁静。陈墨和苏清影深知,这本突然出现的手抄本背后,必然牵扯着一个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隐秘的世界。
接下来的几天,“尘心隅”咖啡馆提前挂上了“东主有事,歇业数日”的牌子。玻璃门后,灯光常亮至深夜。
陈墨动用了自己多年来经营咖啡馆所积累的、看似松散实则盘根错节的人脉网络。他不仅是一个咖啡馆老板,更是一个优秀的信息掮客和资源整合者。通过几个加密通讯频道,他迅速搞到了目标区域——那片昆仑余脉的详细地形图、近期的气象数据、甚至还有一份标有“驴友禁区”的、关于该地区异常电磁现象和失踪事件的非公开报告。
“装备清单我发你了。”陈墨将一份列满了专业户外生存物品和若干用途不明特殊仪器的清单传给苏清影,“常规部分我来搞定,那些‘非常规’的检测和防护设备,你看看有没有补充。”
苏清影扫了一眼清单,点了点头。她没有追问陈墨从哪里搞来这些,就像陈墨也从不过问她为何能轻易调用顶尖实验室的分析资源一样。某种程度的秘密,是两人默契维持的边界线。
“我需要回一趟研究所,”苏清影起身,将《洞天寻踪》小心地收进一个防震防潮的便携箱里,“这本书的纸张、墨迹需要做更精确的年代测定和成分分析。另外,那个葫芦印记,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图案。”
她所说的研究所,并非她名义上挂职的大学机构,而是一个更为隐秘的、致力于研究超自然现象和古代文明的私人基金会支持的项目组。那里有最尖端的分析仪器和庞大的数据库。
陈墨看着苏清影清冷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转身走向咖啡馆的地下室。那里并非只是储藏间,更是一个小型的、装备精良的工作室。他需要调试一些自制的、能够探测和一定程度上干扰异常能量场的设备。与“玄”的交手让他明白,现代科技与古老念力的结合,往往能产生奇效。
与此同时,城市的日常仍在继续。
歇业通知挂出的第二天下午,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咖啡馆门口徘徊了片刻,最终试着推了推门。是附近大学的学生小林,陈墨咖啡馆的常客,对这位神秘又英俊的老板抱有淡淡的好感。
门没锁。小林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老板?你真的要出门啊?”小林看到正在吧台后擦拭器具的陈墨,有些惊讶地问。
陈墨抬起头,露出一个温和而略带歉意的笑容:“是啊,有点私事,要出去一段时间。怎么,馋我的咖啡了?”
他笑容依旧具有感染力,仿佛能驱散任何阴霾。小林脸微微一红,摆摆手:“不是啦…就是感觉,您最近好像…特别忙。”她敏锐地察觉到陈墨眉宇间一丝难以化开的凝重,这与平时那种松弛感截然不同。
陈墨笑了笑,没有解释,只是熟练地做了一杯她常点的拿铁,推过去:“请你。等我回来,给你带点当地的…特产。”他语气轻松,仿佛只是进行一次普通的旅行。
小林接过咖啡,心里那点莫名的担忧似乎被这杯温暖的咖啡和老板一如既往的笑容抚平了些。她又聊了几句闲话,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陈墨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保护这些普通人的日常,不让他们卷入光怪陆离的危险,或许也是“调和师”职责的一部分。
傍晚,苏清影回来了,带回了初步的分析结果。
“纸张是混合材质,跨越了至少五个朝代。墨迹成分也很复杂,最早的部分可能追溯到唐宋时期。”苏清影语速略快,显示着内心的不平静,“最奇怪的是那个葫芦印记…数据库里没有完全匹配的,但符号构成逻辑,与一个非常古老的、信奉‘自然调和’理念的隐世流派有关。这个流派,据说在明代就销声匿迹了。”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几张模糊的古画和拓片照片,上面的图案确实与手抄本上的葫芦印记有几分神似,都蕴含着一种圆融、循环的意境。
“看来我们的‘同行’,历史比想象中更悠久。”陈墨沉吟道,“书里的地图和进入方法,可靠性有多少?”
“无法百分百确定。”苏清影摇头,“但能量脉冲的坐标与地图入口高度重合,这不会是巧合。而且,书中描述的进入方法,涉及对自身念力的精微操控和对自然能量的感应,与我们所知的力量运用方式有相通之处,逻辑上是成立的。”
她指着书中一段关于“心念如水,滴入虚无之墨,方可晕开洞天之境”的晦涩描述:“这很可能是一种高级的‘镜世界’开启法,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念力纯度。”
陈墨点点头:“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明天出发。”
夜色渐深,咖啡馆内,两人最后一次清点装备,研究路线,推测可能遇到的危险。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温暖而遥远。他们即将离开这片熟悉的烟火气,踏入未知的、可能连接着世界本源的禁忌领域。
《洞天寻踪》静静地躺在桌上,那个朱红色的葫芦印记,在灯光下仿佛活了过来,默默注视着新一代的“墨痕”传承者,踏上征途。
引擎的轰鸣声在空旷的高原公路上显得格外孤独。改装过的越野车如同一头沉默的野兽,载着陈墨与苏清影,以及一车精良的装备,驶向那片被标注在地图边缘的苍茫山脉。
窗外的景色逐渐从戈壁的荒凉变为高原的壮阔,天空蓝得刺眼,云层低垂仿佛触手可及。空气稀薄而清冷,带着雪线与冻土的凛冽气息。与现代都市的喧嚣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世界。
陈墨负责驾驶,他戴着墨镜,神情专注地看着前方蜿蜒起伏的公路,偶尔瞥一眼架在挡风玻璃旁的、经过改装的能量探测仪。屏幕上的读数偶尔会出现细微的、不符合常规地磁分布的波动,如同平静湖面下暗藏的潜流。
苏清影坐在副驾驶,膝上摊开着《洞天寻踪》和电子地图。她不时对比着古籍上抽象的描述与现代卫星影像,指尖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试图将文字中的“气脉走向”、“星位对应”与现实地貌重合。
“按照书中所说,‘入口’非固定之地,需待‘地气交汇,天光垂帘’之时,于‘山似卧龙,水如墨痕’处寻得。”苏清影轻声念着,眉头微蹙,“描述太模糊了。卧龙之山,墨痕之水…这范围太大了。”
陈墨嘴角微扬,语气却带着笃定:“既然是‘念’的源头,入口必然与能量场有关。我们的笔就是最好的罗盘。靠近了,它们自然会有反应。”
数日的跋涉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卫星照片和古籍地图共同指向的核心区域。这里已是真正的无人区,车轮碾过碎石遍布的河滩,远处是连绵不绝、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峰峦,巨大的山体投下令人敬畏的阴影。
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谷扎下营地。傍晚时分,高原的狂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气温骤降,呼吸间带出浓浓的白汽。
陈墨将两个伪装成登山杖的超长波接收器插入地面,与车上的主机相连,构建了一个简易的周边环境能量监控网络。苏清影则调试着一台高灵敏度的频谱分析仪,试图捕捉任何异常的能量频率。
夜幕降临,高原的星空璀璨得近乎不真实,银河如瀑,倾泻而下。然而,在这极致的静谧与壮美之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却悄然弥漫开来。并非来自低温或狂风,而是源于某种更深层次的、空间的扭曲感。
“探测到背景能量场持续畸变。”苏清影盯着频谱仪屏幕,上面原本平滑的曲线出现了锯齿状的微小波动,“波动源头…无法定位,好像整片区域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
陈墨站在帐篷外,闭上眼,全力释放自己的感知。念力如同无形的触须向四周蔓延,但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异常混沌。这里的空间规则似乎与外界不同,念力的传播受到干扰,变得迟滞而模糊。他甚至能隐约“听到”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嗡鸣,夹杂着无数杂乱无章的、微弱的情感碎片——喜悦、悲伤、愤怒、渴望…如同一个巨大无比的、沉睡中的意识在无意识地呓语。
“这里不对劲。”陈墨睁开眼,神色凝重,“空间结构很…脆弱。而且,好像有东西在‘看’着我们。”他抬头望向那些沉默的雪山,感觉它们仿佛活了过来,正用亿万年积累的冰冷目光注视着这两个不速之客。
第二天,他们开始根据《洞天寻踪》的提示和能量探测的指引,徒步深入山谷深处。高原反应开始显现,每走一步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但更折磨人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方向迷失感。指南针在这里疯狂打转,GPS信号时断时续,甚至连太阳的位置都显得暧昧不清。他们仿佛闯入了一个巨大的天然迷宫。
“山似卧龙…”苏清影喘息着,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一座蜿蜒盘旋、气势磅礴的山脉,其轮廓在特定角度下,确实像极了一条蛰伏的巨龙。“但‘墨痕之水’在哪里?这附近只有季节性干涸的河床。”
陈墨没有回答,他蹲下身,抓起一把脚下的碎石和泥土。这里的土壤颜色深黑,与周围赭红色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他运转念力,指尖微微发热,狼毫笔在口袋中发出微弱的共鸣。
突然,他目光一凝,看向不远处一片看似平平无奇的、覆盖着黑色砂砾的洼地。在其他能量探测设备读数平平无奇的情况下,他手中的狼毫笔却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但异常清晰的牵引感!
“这边!”陈墨低喝一声,快步走向那片洼地。
苏清影紧随其后。靠近之后,她也感觉到了异常。这里的空间扭曲感更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淡的、类似墨汁和古老纸张混合的奇异气味。脚下的黑色砂砾,在阳光照射下,竟然隐约反射出如同水墨泼洒般的流动光泽!
“就是这里!”苏清影肯定道,“‘墨痕之水’并非真正的河流,而是…某种能量流动留下的痕迹!或者说,是这片土地本身浸染了‘念’的本源色彩!”
两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与警惕。入口,可能就在脚下。
但如何开启?《洞天寻踪》中记载的方法玄奥晦涩,需要在天时地利契合的瞬间,以自身精纯念力为引,沟通此地残留的“墨痕”。
他们决定等待。在洼地边缘支起简易帐篷,轮流值守,监控着能量变化和天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狂风卷着乌云压顶,细密的冰雹砸落下来。天地间一片昏暗,只有那片黑色洼地,在晦暗的光线下,反而散发出更加明显的、如同活物般蠕动流淌的幽光。
就在乌云缝隙中透出最后一缕夕阳余晖,与初升的月光即将交替的刹那——
嗡!
陈墨和苏清影手中的狼毫笔同时剧烈震颤!笔杆内的玄色纹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洼地中央的空间,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肉眼可见地扭曲、荡漾起来!一个模糊的、不断旋转的、由纯粹黑白两色构成的漩涡入口,缓缓浮现!
入口后方,不再是高原的景象,而是一片光怪陆离、仿佛由泼墨山水画构成的混沌世界!
“洞天入口!”陈墨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笔。
苏清影也站起身,紫眸中映照着那奇异的入口光芒,清冷的脸上满是肃穆。
没有犹豫,两人调整呼吸,将自身状态提升至最佳,然后迈开脚步,毅然踏向了那片未知的“水墨洞天”!
踏过那层如水波般荡漾的黑白漩涡,强烈的失重感和空间置换感再次袭来,但比进入普通“镜世界”更加剧烈和漫长。仿佛穿过了一条由无数流动的墨色与留白构成的通道,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又似是亘古的低语。
不知过了多久,脚下一实,眩晕感逐渐退去。
陈墨和苏清影站稳身形,警惕地环顾四周,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这里已绝非昆仑雪山。天空没有日月星辰,而是一片朦胧的、仿佛宣纸浸水后晕染开的灰白底色,柔和的光线无处不在,却又不知来源。大地并非土壤,而是由深浅不一的墨色渲染而成,形成起伏的“山峦”和“平原”,有些地方墨色浓重如夜,有些则淡雅如烟。远处,有完全由水墨勾勒出的松林、怪石、瀑布的虚影,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在缓缓地“流动”和“变化”,如同画师笔下的未干墨迹,充满了动态的、不确定的生命力。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和旧纸的气息,更奇特的是,这里充盈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纯净而磅礴的念力。这念力并非针对某种具体欲望,更像是所有情感与意念最原始、最本初的状态,如同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深不可测。陈墨和苏清影感觉自身的念力在这里如同水滴汇入大海,既感到渺小,又有一种回归本源般的舒适感。
“这里就是…水墨洞天?”陈墨深吸一口气,感觉每一寸肌肤都在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精纯的能量,连日跋涉的疲惫竟一扫而空,精神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明。
苏清影闭上眼,仔细感知着,脸上露出惊叹之色:“难以置信…这里的念力纯度极高,而且…似乎蕴含着天地至理。难怪《洞天寻踪》将其称为‘念起之地’、‘万象之始’。在这里修炼或感悟,效果恐怕是外界的十倍、百倍!”
但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
两人没走出多远,就发现了这里的规则与外界截然不同。地面看似平坦,但踩上去的质感时而坚硬如石,时而松软如泥,甚至有些区域会突然产生吸力或推力,让人步履维艰。更诡异的是空间感——远处的山影看似很近,却怎么也走不到跟前;而刚刚路过的一块怪石,一回头却可能已在百米之外。空间在这里是流动且折叠的。
“小心,这里的空间规则是混乱的。”苏清影提醒道,她试图用念力感知前方,却发现念力延伸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反馈回来的信息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构图。“不能依赖常规的方向和距离感。”
突然,前方一片淡墨色的“平原”上,凭空涌现出大团浓墨,迅速凝聚成几只通体漆黑、形如猎豹、却长着三只猩红眼睛的奇异生物!它们无声无息,眼中闪烁着纯粹的、毫无理智的攻击欲望,如同画中逸出的恶念,猛地朝两人扑来!
“是洞天内的原生‘念兽’!”陈墨眼神一凛,狼毫笔瞬间入手,金光乍现!然而,当他挥笔斩出时,却发现原本锋锐无匹的金色笔锋,在这里变得有些迟滞,威力似乎被周围浓郁的、中性的本源念力所稀释和中和了!
念兽的动作极快,利爪带着撕裂意念的寒意抓来!
苏清影反应迅速,紫芒闪动,一道净化符文打出,落在冲在最前的念兽身上。那念兽身体猛地一僵,构成身体的浓墨似乎有消散的迹象,但很快又凝聚起来,只是动作慢了一丝。
“这里的念力环境太特殊!我们的攻击手段效果大打折扣!”苏清影急声道。
陈墨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心念电转,不再强行攻击,而是尝试着将自身念力模拟成周围环境的频率,变得柔和而包容。当他再次挥笔时,金光不再锐利,而是化作一道圆融的、如同防护罩般的光晕。
念兽撞在光晕上,竟像是水滴融入大海,狂暴的攻击意念被巧妙地引导、分散,化解于无形!
“有用!”陈墨眼前一亮,“在这里,不能对抗,要引导和融入!就像…调和!”
苏清影立刻领会,她的紫色念力也发生变化,不再试图净化或驱散,而是如同轻柔的纱幔,缠绕、安抚着念兽的攻击意识。几只念兽在他们改变策略后,攻击变得杂乱无章,最终似乎失去了目标,疑惑地低吼几声,重新化作了地面的墨迹,消失不见。
第一场遭遇战,有惊无险,却给了他们至关重要的启示:在水墨洞天,顺应与调和远比对抗更有效。
两人继续小心翼翼的前行。沿途,他们看到了更多奇景:由流动诗词构成的河流;悬浮在空中、不断演变卦象的巨大水墨太极图;甚至还有一片区域,地面上布满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由墨线勾勒的人形轮廓,它们似乎在重复着某种古老的动作,蕴含着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看那里!”苏清影忽然指向远处一座墨色最为浓郁、形状如同笔架的山峰。在山腰处,隐约可见几点不同于自然墨色的微弱光华在闪烁,似乎还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有人?或者说,有‘人’留下的痕迹?”陈墨精神一振。
就在他们准备向那座山峰前进时,脚下的大地突然轻微震动起来。前方不远处,一片平静的“墨湖”中心,湖水(如果那浓稠的墨色液体可以称之为湖的话)开始旋转,形成一个漩涡。漩涡中,一股远比刚才那些念兽强大、精纯的意念缓缓升起,带着一种古老的审视感,锁定了两人。
一个苍老而平和的声音,直接在他们脑海中响起:
“新的墨痕者…为何踏足此间净土?”
考验,似乎才刚刚开始。而洞天的秘密,也即将在他们面前揭开一角。
窗外的景色逐渐从戈壁的荒凉变为高原的壮阔,天空蓝得刺眼,云层低垂仿佛触手可及。空气稀薄而清冷,带着雪线与冻土的凛冽气息。与现代都市的喧嚣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世界。
陈墨负责驾驶,他戴着墨镜,神情专注地看着前方蜿蜒起伏的公路,偶尔瞥一眼架在挡风玻璃旁的、经过改装的能量探测仪。屏幕上的读数偶尔会出现细微的、不符合常规地磁分布的波动,如同平静湖面下暗藏的潜流。
苏清影坐在副驾驶,膝上摊开着《洞天寻踪》和电子地图。她不时对比着古籍上抽象的描述与现代卫星影像,指尖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试图将文字中的“气脉走向”、“星位对应”与现实地貌重合。
“按照书中所说,‘入口’非固定之地,需待‘地气交汇,天光垂帘’之时,于‘山似卧龙,水如墨痕’处寻得。”苏清影轻声念着,眉头微蹙,“描述太模糊了。卧龙之山,墨痕之水…这范围太大了。”
陈墨嘴角微扬,语气却带着笃定:“既然是‘念’的源头,入口必然与能量场有关。我们的笔就是最好的罗盘。靠近了,它们自然会有反应。”
数日的跋涉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卫星照片和古籍地图共同指向的核心区域。这里已是真正的无人区,车轮碾过碎石遍布的河滩,远处是连绵不绝、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峰峦,巨大的山体投下令人敬畏的阴影。
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谷扎下营地。傍晚时分,高原的狂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气温骤降,呼吸间带出浓浓的白汽。
陈墨将两个伪装成登山杖的超长波接收器插入地面,与车上的主机相连,构建了一个简易的周边环境能量监控网络。苏清影则调试着一台高灵敏度的频谱分析仪,试图捕捉任何异常的能量频率。
夜幕降临,高原的星空璀璨得近乎不真实,银河如瀑,倾泻而下。然而,在这极致的静谧与壮美之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却悄然弥漫开来。并非来自低温或狂风,而是源于某种更深层次的、空间的扭曲感。
“探测到背景能量场持续畸变。”苏清影盯着频谱仪屏幕,上面原本平滑的曲线出现了锯齿状的微小波动,“波动源头…无法定位,好像整片区域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
陈墨站在帐篷外,闭上眼,全力释放自己的感知。念力如同无形的触须向四周蔓延,但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异常混沌。这里的空间规则似乎与外界不同,念力的传播受到干扰,变得迟滞而模糊。他甚至能隐约“听到”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嗡鸣,夹杂着无数杂乱无章的、微弱的情感碎片——喜悦、悲伤、愤怒、渴望…如同一个巨大无比的、沉睡中的意识在无意识地呓语。
“这里不对劲。”陈墨睁开眼,神色凝重,“空间结构很…脆弱。而且,好像有东西在‘看’着我们。”他抬头望向那些沉默的雪山,感觉它们仿佛活了过来,正用亿万年积累的冰冷目光注视着这两个不速之客。
第二天,他们开始根据《洞天寻踪》的提示和能量探测的指引,徒步深入山谷深处。高原反应开始显现,每走一步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但更折磨人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方向迷失感。指南针在这里疯狂打转,GPS信号时断时续,甚至连太阳的位置都显得暧昧不清。他们仿佛闯入了一个巨大的天然迷宫。
“山似卧龙…”苏清影喘息着,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一座蜿蜒盘旋、气势磅礴的山脉,其轮廓在特定角度下,确实像极了一条蛰伏的巨龙。“但‘墨痕之水’在哪里?这附近只有季节性干涸的河床。”
陈墨没有回答,他蹲下身,抓起一把脚下的碎石和泥土。这里的土壤颜色深黑,与周围赭红色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他运转念力,指尖微微发热,狼毫笔在口袋中发出微弱的共鸣。
突然,他目光一凝,看向不远处一片看似平平无奇的、覆盖着黑色砂砾的洼地。在其他能量探测设备读数平平无奇的情况下,他手中的狼毫笔却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但异常清晰的牵引感!
“这边!”陈墨低喝一声,快步走向那片洼地。
苏清影紧随其后。靠近之后,她也感觉到了异常。这里的空间扭曲感更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淡的、类似墨汁和古老纸张混合的奇异气味。脚下的黑色砂砾,在阳光照射下,竟然隐约反射出如同水墨泼洒般的流动光泽!
“就是这里!”苏清影肯定道,“‘墨痕之水’并非真正的河流,而是…某种能量流动留下的痕迹!或者说,是这片土地本身浸染了‘念’的本源色彩!”
两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与警惕。入口,可能就在脚下。
但如何开启?《洞天寻踪》中记载的方法玄奥晦涩,需要在天时地利契合的瞬间,以自身精纯念力为引,沟通此地残留的“墨痕”。
他们决定等待。在洼地边缘支起简易帐篷,轮流值守,监控着能量变化和天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狂风卷着乌云压顶,细密的冰雹砸落下来。天地间一片昏暗,只有那片黑色洼地,在晦暗的光线下,反而散发出更加明显的、如同活物般蠕动流淌的幽光。
就在乌云缝隙中透出最后一缕夕阳余晖,与初升的月光即将交替的刹那——
嗡!
陈墨和苏清影手中的狼毫笔同时剧烈震颤!笔杆内的玄色纹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洼地中央的空间,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肉眼可见地扭曲、荡漾起来!一个模糊的、不断旋转的、由纯粹黑白两色构成的漩涡入口,缓缓浮现!
入口后方,不再是高原的景象,而是一片光怪陆离、仿佛由泼墨山水画构成的混沌世界!
“洞天入口!”陈墨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笔。
苏清影也站起身,紫眸中映照着那奇异的入口光芒,清冷的脸上满是肃穆。
没有犹豫,两人调整呼吸,将自身状态提升至最佳,然后迈开脚步,毅然踏向了那片未知的“水墨洞天”!
《洞天寻踪》的出现,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彻底打破了战后短暂的宁静。陈墨和苏清影深知,这本突然出现的手抄本背后,必然牵扯着一个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隐秘的世界。
接下来的几天,“尘心隅”咖啡馆提前挂上了“东主有事,歇业数日”的牌子。玻璃门后,灯光常亮至深夜。
陈墨动用了自己多年来经营咖啡馆所积累的、看似松散实则盘根错节的人脉网络。他不仅是一个咖啡馆老板,更是一个优秀的信息掮客和资源整合者。通过几个加密通讯频道,他迅速搞到了目标区域——那片昆仑余脉的详细地形图、近期的气象数据、甚至还有一份标有“驴友禁区”的、关于该地区异常电磁现象和失踪事件的非公开报告。
“装备清单我发你了。”陈墨将一份列满了专业户外生存物品和若干用途不明特殊仪器的清单传给苏清影,“常规部分我来搞定,那些‘非常规’的检测和防护设备,你看看有没有补充。”
苏清影扫了一眼清单,点了点头。她没有追问陈墨从哪里搞来这些,就像陈墨也从不过问她为何能轻易调用顶尖实验室的分析资源一样。某种程度的秘密,是两人默契维持的边界线。
“我需要回一趟研究所,”苏清影起身,将《洞天寻踪》小心地收进一个防震防潮的便携箱里,“这本书的纸张、墨迹需要做更精确的年代测定和成分分析。另外,那个葫芦印记,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图案。”
她所说的研究所,并非她名义上挂职的大学机构,而是一个更为隐秘的、致力于研究超自然现象和古代文明的私人基金会支持的项目组。那里有最尖端的分析仪器和庞大的数据库。
陈墨看着苏清影清冷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转身走向咖啡馆的地下室。那里并非只是储藏间,更是一个小型的、装备精良的工作室。他需要调试一些自制的、能够探测和一定程度上干扰异常能量场的设备。与“玄”的交手让他明白,现代科技与古老念力的结合,往往能产生奇效。
与此同时,城市的日常仍在继续。
歇业通知挂出的第二天下午,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咖啡馆门口徘徊了片刻,最终试着推了推门。是附近大学的学生小林,陈墨咖啡馆的常客,对这位神秘又英俊的老板抱有淡淡的好感。
门没锁。小林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老板?你真的要出门啊?”小林看到正在吧台后擦拭器具的陈墨,有些惊讶地问。
陈墨抬起头,露出一个温和而略带歉意的笑容:“是啊,有点私事,要出去一段时间。怎么,馋我的咖啡了?”
他笑容依旧具有感染力,仿佛能驱散任何阴霾。小林脸微微一红,摆摆手:“不是啦…就是感觉,您最近好像…特别忙。”她敏锐地察觉到陈墨眉宇间一丝难以化开的凝重,这与平时那种松弛感截然不同。
陈墨笑了笑,没有解释,只是熟练地做了一杯她常点的拿铁,推过去:“请你。等我回来,给你带点当地的…特产。”他语气轻松,仿佛只是进行一次普通的旅行。
小林接过咖啡,心里那点莫名的担忧似乎被这杯温暖的咖啡和老板一如既往的笑容抚平了些。她又聊了几句闲话,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陈墨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保护这些普通人的日常,不让他们卷入光怪陆离的危险,或许也是“调和师”职责的一部分。
傍晚,苏清影回来了,带回了初步的分析结果。
“纸张是混合材质,跨越了至少五个朝代。墨迹成分也很复杂,最早的部分可能追溯到唐宋时期。”苏清影语速略快,显示着内心的不平静,“最奇怪的是那个葫芦印记…数据库里没有完全匹配的,但符号构成逻辑,与一个非常古老的、信奉‘自然调和’理念的隐世流派有关。这个流派,据说在明代就销声匿迹了。”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几张模糊的古画和拓片照片,上面的图案确实与手抄本上的葫芦印记有几分神似,都蕴含着一种圆融、循环的意境。
“看来我们的‘同行’,历史比想象中更悠久。”陈墨沉吟道,“书里的地图和进入方法,可靠性有多少?”
“无法百分百确定。”苏清影摇头,“但能量脉冲的坐标与地图入口高度重合,这不会是巧合。而且,书中描述的进入方法,涉及对自身念力的精微操控和对自然能量的感应,与我们所知的力量运用方式有相通之处,逻辑上是成立的。”
她指着书中一段关于“心念如水,滴入虚无之墨,方可晕开洞天之境”的晦涩描述:“这很可能是一种高级的‘镜世界’开启法,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念力纯度。”
陈墨点点头:“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明天出发。”
夜色渐深,咖啡馆内,两人最后一次清点装备,研究路线,推测可能遇到的危险。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温暖而遥远。他们即将离开这片熟悉的烟火气,踏入未知的、可能连接着世界本源的禁忌领域。
《洞天寻踪》静静地躺在桌上,那个朱红色的葫芦印记,在灯光下仿佛活了过来,默默注视着新一代的“墨痕”传承者,踏上征途。
引擎的轰鸣声在空旷的高原公路上显得格外孤独。改装过的越野车如同一头沉默的野兽,载着陈墨与苏清影,以及一车精良的装备,驶向那片被标注在地图边缘的苍茫山脉。
窗外的景色逐渐从戈壁的荒凉变为高原的壮阔,天空蓝得刺眼,云层低垂仿佛触手可及。空气稀薄而清冷,带着雪线与冻土的凛冽气息。与现代都市的喧嚣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被时间遗忘的世界。
陈墨负责驾驶,他戴着墨镜,神情专注地看着前方蜿蜒起伏的公路,偶尔瞥一眼架在挡风玻璃旁的、经过改装的能量探测仪。屏幕上的读数偶尔会出现细微的、不符合常规地磁分布的波动,如同平静湖面下暗藏的潜流。
苏清影坐在副驾驶,膝上摊开着《洞天寻踪》和电子地图。她不时对比着古籍上抽象的描述与现代卫星影像,指尖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试图将文字中的“气脉走向”、“星位对应”与现实地貌重合。
“按照书中所说,‘入口’非固定之地,需待‘地气交汇,天光垂帘’之时,于‘山似卧龙,水如墨痕’处寻得。”苏清影轻声念着,眉头微蹙,“描述太模糊了。卧龙之山,墨痕之水…这范围太大了。”
陈墨嘴角微扬,语气却带着笃定:“既然是‘念’的源头,入口必然与能量场有关。我们的笔就是最好的罗盘。靠近了,它们自然会有反应。”
数日的跋涉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卫星照片和古籍地图共同指向的核心区域。这里已是真正的无人区,车轮碾过碎石遍布的河滩,远处是连绵不绝、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峰峦,巨大的山体投下令人敬畏的阴影。
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谷扎下营地。傍晚时分,高原的狂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气温骤降,呼吸间带出浓浓的白汽。
陈墨将两个伪装成登山杖的超长波接收器插入地面,与车上的主机相连,构建了一个简易的周边环境能量监控网络。苏清影则调试着一台高灵敏度的频谱分析仪,试图捕捉任何异常的能量频率。
夜幕降临,高原的星空璀璨得近乎不真实,银河如瀑,倾泻而下。然而,在这极致的静谧与壮美之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却悄然弥漫开来。并非来自低温或狂风,而是源于某种更深层次的、空间的扭曲感。
“探测到背景能量场持续畸变。”苏清影盯着频谱仪屏幕,上面原本平滑的曲线出现了锯齿状的微小波动,“波动源头…无法定位,好像整片区域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
陈墨站在帐篷外,闭上眼,全力释放自己的感知。念力如同无形的触须向四周蔓延,但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异常混沌。这里的空间规则似乎与外界不同,念力的传播受到干扰,变得迟滞而模糊。他甚至能隐约“听到”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嗡鸣,夹杂着无数杂乱无章的、微弱的情感碎片——喜悦、悲伤、愤怒、渴望…如同一个巨大无比的、沉睡中的意识在无意识地呓语。
“这里不对劲。”陈墨睁开眼,神色凝重,“空间结构很…脆弱。而且,好像有东西在‘看’着我们。”他抬头望向那些沉默的雪山,感觉它们仿佛活了过来,正用亿万年积累的冰冷目光注视着这两个不速之客。
第二天,他们开始根据《洞天寻踪》的提示和能量探测的指引,徒步深入山谷深处。高原反应开始显现,每走一步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但更折磨人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方向迷失感。指南针在这里疯狂打转,GPS信号时断时续,甚至连太阳的位置都显得暧昧不清。他们仿佛闯入了一个巨大的天然迷宫。
“山似卧龙…”苏清影喘息着,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一座蜿蜒盘旋、气势磅礴的山脉,其轮廓在特定角度下,确实像极了一条蛰伏的巨龙。“但‘墨痕之水’在哪里?这附近只有季节性干涸的河床。”
陈墨没有回答,他蹲下身,抓起一把脚下的碎石和泥土。这里的土壤颜色深黑,与周围赭红色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他运转念力,指尖微微发热,狼毫笔在口袋中发出微弱的共鸣。
突然,他目光一凝,看向不远处一片看似平平无奇的、覆盖着黑色砂砾的洼地。在其他能量探测设备读数平平无奇的情况下,他手中的狼毫笔却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但异常清晰的牵引感!
“这边!”陈墨低喝一声,快步走向那片洼地。
苏清影紧随其后。靠近之后,她也感觉到了异常。这里的空间扭曲感更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淡的、类似墨汁和古老纸张混合的奇异气味。脚下的黑色砂砾,在阳光照射下,竟然隐约反射出如同水墨泼洒般的流动光泽!
“就是这里!”苏清影肯定道,“‘墨痕之水’并非真正的河流,而是…某种能量流动留下的痕迹!或者说,是这片土地本身浸染了‘念’的本源色彩!”
两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与警惕。入口,可能就在脚下。
但如何开启?《洞天寻踪》中记载的方法玄奥晦涩,需要在天时地利契合的瞬间,以自身精纯念力为引,沟通此地残留的“墨痕”。
他们决定等待。在洼地边缘支起简易帐篷,轮流值守,监控着能量变化和天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间狂风卷着乌云压顶,细密的冰雹砸落下来。天地间一片昏暗,只有那片黑色洼地,在晦暗的光线下,反而散发出更加明显的、如同活物般蠕动流淌的幽光。
就在乌云缝隙中透出最后一缕夕阳余晖,与初升的月光即将交替的刹那——
嗡!
陈墨和苏清影手中的狼毫笔同时剧烈震颤!笔杆内的玄色纹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洼地中央的空间,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开始肉眼可见地扭曲、荡漾起来!一个模糊的、不断旋转的、由纯粹黑白两色构成的漩涡入口,缓缓浮现!
入口后方,不再是高原的景象,而是一片光怪陆离、仿佛由泼墨山水画构成的混沌世界!
“洞天入口!”陈墨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笔。
苏清影也站起身,紫眸中映照着那奇异的入口光芒,清冷的脸上满是肃穆。
没有犹豫,两人调整呼吸,将自身状态提升至最佳,然后迈开脚步,毅然踏向了那片未知的“水墨洞天”!
踏过那层如水波般荡漾的黑白漩涡,强烈的失重感和空间置换感再次袭来,但比进入普通“镜世界”更加剧烈和漫长。仿佛穿过了一条由无数流动的墨色与留白构成的通道,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又似是亘古的低语。
不知过了多久,脚下一实,眩晕感逐渐退去。
陈墨和苏清影站稳身形,警惕地环顾四周,旋即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这里已绝非昆仑雪山。天空没有日月星辰,而是一片朦胧的、仿佛宣纸浸水后晕染开的灰白底色,柔和的光线无处不在,却又不知来源。大地并非土壤,而是由深浅不一的墨色渲染而成,形成起伏的“山峦”和“平原”,有些地方墨色浓重如夜,有些则淡雅如烟。远处,有完全由水墨勾勒出的松林、怪石、瀑布的虚影,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在缓缓地“流动”和“变化”,如同画师笔下的未干墨迹,充满了动态的、不确定的生命力。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和旧纸的气息,更奇特的是,这里充盈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纯净而磅礴的念力。这念力并非针对某种具体欲望,更像是所有情感与意念最原始、最本初的状态,如同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深不可测。陈墨和苏清影感觉自身的念力在这里如同水滴汇入大海,既感到渺小,又有一种回归本源般的舒适感。
“这里就是…水墨洞天?”陈墨深吸一口气,感觉每一寸肌肤都在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精纯的能量,连日跋涉的疲惫竟一扫而空,精神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明。
苏清影闭上眼,仔细感知着,脸上露出惊叹之色:“难以置信…这里的念力纯度极高,而且…似乎蕴含着天地至理。难怪《洞天寻踪》将其称为‘念起之地’、‘万象之始’。在这里修炼或感悟,效果恐怕是外界的十倍、百倍!”
但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
两人没走出多远,就发现了这里的规则与外界截然不同。地面看似平坦,但踩上去的质感时而坚硬如石,时而松软如泥,甚至有些区域会突然产生吸力或推力,让人步履维艰。更诡异的是空间感——远处的山影看似很近,却怎么也走不到跟前;而刚刚路过的一块怪石,一回头却可能已在百米之外。空间在这里是流动且折叠的。
“小心,这里的空间规则是混乱的。”苏清影提醒道,她试图用念力感知前方,却发现念力延伸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反馈回来的信息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构图。“不能依赖常规的方向和距离感。”
突然,前方一片淡墨色的“平原”上,凭空涌现出大团浓墨,迅速凝聚成几只通体漆黑、形如猎豹、却长着三只猩红眼睛的奇异生物!它们无声无息,眼中闪烁着纯粹的、毫无理智的攻击欲望,如同画中逸出的恶念,猛地朝两人扑来!
“是洞天内的原生‘念兽’!”陈墨眼神一凛,狼毫笔瞬间入手,金光乍现!然而,当他挥笔斩出时,却发现原本锋锐无匹的金色笔锋,在这里变得有些迟滞,威力似乎被周围浓郁的、中性的本源念力所稀释和中和了!
念兽的动作极快,利爪带着撕裂意念的寒意抓来!
苏清影反应迅速,紫芒闪动,一道净化符文打出,落在冲在最前的念兽身上。那念兽身体猛地一僵,构成身体的浓墨似乎有消散的迹象,但很快又凝聚起来,只是动作慢了一丝。
“这里的念力环境太特殊!我们的攻击手段效果大打折扣!”苏清影急声道。
陈墨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心念电转,不再强行攻击,而是尝试着将自身念力模拟成周围环境的频率,变得柔和而包容。当他再次挥笔时,金光不再锐利,而是化作一道圆融的、如同防护罩般的光晕。
念兽撞在光晕上,竟像是水滴融入大海,狂暴的攻击意念被巧妙地引导、分散,化解于无形!
“有用!”陈墨眼前一亮,“在这里,不能对抗,要引导和融入!就像…调和!”
苏清影立刻领会,她的紫色念力也发生变化,不再试图净化或驱散,而是如同轻柔的纱幔,缠绕、安抚着念兽的攻击意识。几只念兽在他们改变策略后,攻击变得杂乱无章,最终似乎失去了目标,疑惑地低吼几声,重新化作了地面的墨迹,消失不见。
第一场遭遇战,有惊无险,却给了他们至关重要的启示:在水墨洞天,顺应与调和远比对抗更有效。
两人继续小心翼翼的前行。沿途,他们看到了更多奇景:由流动诗词构成的河流;悬浮在空中、不断演变卦象的巨大水墨太极图;甚至还有一片区域,地面上布满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由墨线勾勒的人形轮廓,它们似乎在重复着某种古老的动作,蕴含着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看那里!”苏清影忽然指向远处一座墨色最为浓郁、形状如同笔架的山峰。在山腰处,隐约可见几点不同于自然墨色的微弱光华在闪烁,似乎还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有人?或者说,有‘人’留下的痕迹?”陈墨精神一振。
就在他们准备向那座山峰前进时,脚下的大地突然轻微震动起来。前方不远处,一片平静的“墨湖”中心,湖水(如果那浓稠的墨色液体可以称之为湖的话)开始旋转,形成一个漩涡。漩涡中,一股远比刚才那些念兽强大、精纯的意念缓缓升起,带着一种古老的审视感,锁定了两人。
一个苍老而平和的声音,直接在他们脑海中响起:
“新的墨痕者…为何踏足此间净土?”
考验,似乎才刚刚开始。而洞天的秘密,也即将在他们面前揭开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