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雪沫,扑打在营房的土墙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天色阴沉,未时刚过,却已晦暗如近黄昏。
刘然然揣着一小包孙医官特意吩咐煎煮的、给重伤员吊命的参须桂心散,脚步匆匆
但她此行的目的却不是径直往伤兵营,而是绕了一个弯,看似无意地靠近了那片终日炊烟缭绕、气味混杂的区域——伙食营。
她心中那根弦绷得紧紧。
虽说孙医官对军需药材的怒火虽被暂时压下,但疑虑的种子已然种下。
而伙食营这边,王老三一伙的肆无忌惮几乎摆在了明面上。
三角眼辅兵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警告,或者说,是对方系统内部某种躁动不安的迹象。
他们似乎也觉得风声紧了,却又依仗着背后的保护伞,行事愈发张狂。
这种张狂,往往预示着混乱将至,也是漏洞最多的时候。
她需要更近距离地观察,需要确认赵头儿的状态,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
伙食营外围比伤兵营更显杂乱。
劈好的木柴胡乱堆砌在营门的一旁,几块突出木条的就直白横在路的一侧,阻的路过的行人须绕道前行。
冻硬的白菜帮子和烂菜叶被随意丢弃在角落,与黑色的煤灰、污水冻在一起,形成肮脏的冰坨。
整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味道:大锅煮菜的寡淡水汽、隐约的油脂哈喇味、米粮的陈腐气,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类微微腐败后的酸腻感,被寒风一吹,断断续续,勾人作呕。
几个伙夫穿着油污发亮的棉袄,缩着脖子,在门口一边跺脚取暖,一边懒散地叼着烟袋锅子闲聊,眼神浑浊,透着一种麻木的倦怠。
看到刘然然这个生面孔靠近,其中一人抬起眼皮,懒洋洋地呵斥:
“喂!那妇人!瞎晃悠什么?这儿不是你们娘们该来的地方!滚远点!”
刘然然停下脚步,脸上适时地露出几分惶然和无措,微微屈膝行了一礼,声音怯怯地提高手中的药包:
“几位军爷恕罪,民妇是伤兵营的,奉孙医官之命,去辎重营那边送药,路过此地……想、想讨碗热水喝,暖暖身子,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她刻意示弱,将自己摆在卑微求助的位置上,降低对方的警惕。
那伙夫上下打量她几眼,见她衣着朴素,面容大半是冻的憔悴,手里也确实拿着药包,不像有什么威胁,便不耐烦地挥挥手:
“灶房那边大锅里自己舀!喝完了赶紧走!别在这儿碍事!”
“多谢军爷。”
刘然然连忙道谢,低着头,快步绕过他们,走向冒着腾腾蒸汽的灶房。
一踏入灶房区域,那股复杂的气味更加浓烈。
巨大的灶台上架着几口惊人的大铁锅,里面翻滚着近乎清水的菜汤,零星飘着几片泛黄的菜叶。
旁边的笼屉里蒸着杂粮馍馍,散发出粗砺的谷物气息。
几个杂役正在埋头砍剁着堆积如山的冬储白菜,动作机械,脸上毫无表情。
刘然然的目光飞快而隐蔽地扫视。
她看到墙角堆放着新送来的米袋,口袋敞开着,米色陈暗,里面混杂着明显的沙砾和干瘪的谷壳。
另一边,几挂本应是肥膘的猪肉,却显出一种不自然的暗红色,脂肪部分微微发黄,甚至有些粘腻,散发出那股若有若无的酸味。
这绝不是新鲜肉食该有的状态。
她的心沉了下去。
没想到情况比想象的更糟。这些人,简直是在拿全军将士的健康开玩笑!
她不动声色地走到灶台边,用挂在旁边的黑陶碗从温着热水的大锅里舀了半碗水,小口啜饮着,眼角的余光却像最灵敏的探针,搜寻着目标——赵头儿。
很快,她在灶房最里面一个相对干净的隔间里,看到了那个身影。
赵头儿约莫四十岁年纪,身材不算高大,甚至有些微胖,裹着一件半旧不新的棉袍,正坐在一张算桌前,对着几本账簿和一堆竹简筹码发呆。
他的脸色不大好,眉头紧锁,嘴角向下耷拉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显得焦躁而疲惫。
隔间的门开着,能清晰看到里面的情形。
与外面大灶的杂乱油腻不同,这小小的隔间里,竟单独生着一个小炭盆,盆沿上还温着一把小巧的紫砂壶,桌角甚至摆着一碟吃了一半的、油光锃亮的酱肉!
与外面士卒的清汤寡水形成刺眼的对比。
但这并未让赵头儿显得惬意,反而更像是一种被困在舒适牢笼里的焦灼。
他几次拿起笔,又放下,最终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长长叹了口气。
就是现在!
刘然然心念电转。她放下碗,像是鼓足了勇气般,朝那隔间走去。
门口并无守卫,只有一个小学徒靠在门边打盹。
听到脚步声,赵头儿警觉地抬起头,看到是一个陌生的妇人,眉头皱得更紧,语气很冲:
“你谁啊?谁让你进来的?出去!”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虚张声势的烦躁。
刘然然在门口停下,再次屈膝,姿态放得极低,声音却清晰稳定:
“赵头儿恕罪,民妇刘然然,是伤兵营帮忙处理药材的。方才在外讨水喝,无意间见头儿面有倦色,眉宇间似有郁结之气,可是近来脾胃不适,夜间难以安枕?”
赵头儿一愣,他没想到这妇人开口不是求事,反而是给自己看病?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的确,最近确实时常胀满不适,夜里也翻来覆去睡不踏实,便没好气地道:
“是又怎样?关你什么事?”
“民妇家中略通些调理之法,”
刘然然不慌不忙,依旧垂着眼
“观头儿面色,似是积食化热,兼有思虑过度,心火扰神。若不介意,或可试以山楂三钱、麦芽两钱、淡竹叶少许,沸水冲泡代茶饮,助消化,清心火。若是夜间盗汗,再加浮小麦一小撮便可。”
她说的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东西,安全无害,但恰好对症。
而且她点出了“思虑过度,心火扰神”,这几乎直指赵头儿当下的心境。
赵头儿再次愣住,审视地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妇人。
她语气平静,眼神澄澈,带着一种奇异的让人心安的力量,与这油腻嘈杂的伙食营格格不入。
他最近确实被王老三那边不断加码的要求和越来越过分的勾当搅得心神不宁,吃不下睡不好。
“……你这妇人懂点医术?”
他的语气缓和了些,但仍带着怀疑。
“不敢称懂,只是久病成医,略知些皮毛药性,在伤兵营也是做些粗浅活计。”
刘然然谦卑地回答,却巧妙地点明了自己的来历和价值——
她能在伤兵营立足,并非毫无根由。
赵头儿沉默了一下,目光扫过外面那些劣米腐肉,又看向自己桌上那碟酱肉,眼神复杂。他忽然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自嘲和试探:
“哼……就算知道方子,这营里,好的山楂麦芽,又岂是那么容易弄到的?”
刘然然心中一动,知道鱼儿可能咬钩了。
她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着赵头儿,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
“头儿说笑了。好东西,自然都在该在的地方。只是有时,好东西放错了地方,或是与不该混在一起的东西混了,反倒成了祸害,损人不利己。您说是不是?”
天色阴沉,未时刚过,却已晦暗如近黄昏。
刘然然揣着一小包孙医官特意吩咐煎煮的、给重伤员吊命的参须桂心散,脚步匆匆
但她此行的目的却不是径直往伤兵营,而是绕了一个弯,看似无意地靠近了那片终日炊烟缭绕、气味混杂的区域——伙食营。
她心中那根弦绷得紧紧。
虽说孙医官对军需药材的怒火虽被暂时压下,但疑虑的种子已然种下。
而伙食营这边,王老三一伙的肆无忌惮几乎摆在了明面上。
三角眼辅兵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警告,或者说,是对方系统内部某种躁动不安的迹象。
他们似乎也觉得风声紧了,却又依仗着背后的保护伞,行事愈发张狂。
这种张狂,往往预示着混乱将至,也是漏洞最多的时候。
她需要更近距离地观察,需要确认赵头儿的状态,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
伙食营外围比伤兵营更显杂乱。
劈好的木柴胡乱堆砌在营门的一旁,几块突出木条的就直白横在路的一侧,阻的路过的行人须绕道前行。
冻硬的白菜帮子和烂菜叶被随意丢弃在角落,与黑色的煤灰、污水冻在一起,形成肮脏的冰坨。
整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味道:大锅煮菜的寡淡水汽、隐约的油脂哈喇味、米粮的陈腐气,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类微微腐败后的酸腻感,被寒风一吹,断断续续,勾人作呕。
几个伙夫穿着油污发亮的棉袄,缩着脖子,在门口一边跺脚取暖,一边懒散地叼着烟袋锅子闲聊,眼神浑浊,透着一种麻木的倦怠。
看到刘然然这个生面孔靠近,其中一人抬起眼皮,懒洋洋地呵斥:
“喂!那妇人!瞎晃悠什么?这儿不是你们娘们该来的地方!滚远点!”
刘然然停下脚步,脸上适时地露出几分惶然和无措,微微屈膝行了一礼,声音怯怯地提高手中的药包:
“几位军爷恕罪,民妇是伤兵营的,奉孙医官之命,去辎重营那边送药,路过此地……想、想讨碗热水喝,暖暖身子,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她刻意示弱,将自己摆在卑微求助的位置上,降低对方的警惕。
那伙夫上下打量她几眼,见她衣着朴素,面容大半是冻的憔悴,手里也确实拿着药包,不像有什么威胁,便不耐烦地挥挥手:
“灶房那边大锅里自己舀!喝完了赶紧走!别在这儿碍事!”
“多谢军爷。”
刘然然连忙道谢,低着头,快步绕过他们,走向冒着腾腾蒸汽的灶房。
一踏入灶房区域,那股复杂的气味更加浓烈。
巨大的灶台上架着几口惊人的大铁锅,里面翻滚着近乎清水的菜汤,零星飘着几片泛黄的菜叶。
旁边的笼屉里蒸着杂粮馍馍,散发出粗砺的谷物气息。
几个杂役正在埋头砍剁着堆积如山的冬储白菜,动作机械,脸上毫无表情。
刘然然的目光飞快而隐蔽地扫视。
她看到墙角堆放着新送来的米袋,口袋敞开着,米色陈暗,里面混杂着明显的沙砾和干瘪的谷壳。
另一边,几挂本应是肥膘的猪肉,却显出一种不自然的暗红色,脂肪部分微微发黄,甚至有些粘腻,散发出那股若有若无的酸味。
这绝不是新鲜肉食该有的状态。
她的心沉了下去。
没想到情况比想象的更糟。这些人,简直是在拿全军将士的健康开玩笑!
她不动声色地走到灶台边,用挂在旁边的黑陶碗从温着热水的大锅里舀了半碗水,小口啜饮着,眼角的余光却像最灵敏的探针,搜寻着目标——赵头儿。
很快,她在灶房最里面一个相对干净的隔间里,看到了那个身影。
赵头儿约莫四十岁年纪,身材不算高大,甚至有些微胖,裹着一件半旧不新的棉袍,正坐在一张算桌前,对着几本账簿和一堆竹简筹码发呆。
他的脸色不大好,眉头紧锁,嘴角向下耷拉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显得焦躁而疲惫。
隔间的门开着,能清晰看到里面的情形。
与外面大灶的杂乱油腻不同,这小小的隔间里,竟单独生着一个小炭盆,盆沿上还温着一把小巧的紫砂壶,桌角甚至摆着一碟吃了一半的、油光锃亮的酱肉!
与外面士卒的清汤寡水形成刺眼的对比。
但这并未让赵头儿显得惬意,反而更像是一种被困在舒适牢笼里的焦灼。
他几次拿起笔,又放下,最终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长长叹了口气。
就是现在!
刘然然心念电转。她放下碗,像是鼓足了勇气般,朝那隔间走去。
门口并无守卫,只有一个小学徒靠在门边打盹。
听到脚步声,赵头儿警觉地抬起头,看到是一个陌生的妇人,眉头皱得更紧,语气很冲:
“你谁啊?谁让你进来的?出去!”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虚张声势的烦躁。
刘然然在门口停下,再次屈膝,姿态放得极低,声音却清晰稳定:
“赵头儿恕罪,民妇刘然然,是伤兵营帮忙处理药材的。方才在外讨水喝,无意间见头儿面有倦色,眉宇间似有郁结之气,可是近来脾胃不适,夜间难以安枕?”
赵头儿一愣,他没想到这妇人开口不是求事,反而是给自己看病?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的确,最近确实时常胀满不适,夜里也翻来覆去睡不踏实,便没好气地道:
“是又怎样?关你什么事?”
“民妇家中略通些调理之法,”
刘然然不慌不忙,依旧垂着眼
“观头儿面色,似是积食化热,兼有思虑过度,心火扰神。若不介意,或可试以山楂三钱、麦芽两钱、淡竹叶少许,沸水冲泡代茶饮,助消化,清心火。若是夜间盗汗,再加浮小麦一小撮便可。”
她说的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东西,安全无害,但恰好对症。
而且她点出了“思虑过度,心火扰神”,这几乎直指赵头儿当下的心境。
赵头儿再次愣住,审视地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妇人。
她语气平静,眼神澄澈,带着一种奇异的让人心安的力量,与这油腻嘈杂的伙食营格格不入。
他最近确实被王老三那边不断加码的要求和越来越过分的勾当搅得心神不宁,吃不下睡不好。
“……你这妇人懂点医术?”
他的语气缓和了些,但仍带着怀疑。
“不敢称懂,只是久病成医,略知些皮毛药性,在伤兵营也是做些粗浅活计。”
刘然然谦卑地回答,却巧妙地点明了自己的来历和价值——
她能在伤兵营立足,并非毫无根由。
赵头儿沉默了一下,目光扫过外面那些劣米腐肉,又看向自己桌上那碟酱肉,眼神复杂。他忽然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自嘲和试探:
“哼……就算知道方子,这营里,好的山楂麦芽,又岂是那么容易弄到的?”
刘然然心中一动,知道鱼儿可能咬钩了。
她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看着赵头儿,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
“头儿说笑了。好东西,自然都在该在的地方。只是有时,好东西放错了地方,或是与不该混在一起的东西混了,反倒成了祸害,损人不利己。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