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牢头关出发,经由榆双关,居庸关……
约莫又过了十来天,连阙跟姜幼才顺利地返回到北方的军营。
在山海关停留的时候,坊间就有了传闻。
说是中原那一片,直入夏以来还没有下过一场雨,地理的庄稼都卷起了焦黄的枯叶。
麦穗儿不灌浆,都是空粒子。
姜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觉得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她目前的任务就是活着,如果可以,那就好好的活着。
至于旱情或者灾情。
自有王廷的官员去操心,她这个人比较自私,自顾不暇,她才懒得去管这些细碎的事情。
草原不需要太多的雨水,但是庄稼不一样。
姜幼听到的情报已经算是落后的了,实际情况远比她听到的要严重。
连阙跟姜幼前脚刚进军营。
后脚,齐怀海就从中军大帐里跑了出来,慈济摇着扇子,慢悠悠的跟着。
他觉得齐怀海这幅模样属实是有些掉价。
齐怀海也的确不能这么干。
军营里那么多兵士,被看见了,会影响他在军中的威慑力,他也不过才二十来岁。
终究还是没有他兄长那么有威望。
于是,出了中军大帐,齐怀海便停下了脚步,他回头看了看慈济,语气有些憋闷:“别笑。”
他都四个月没有见她了。
怎么可能不想,齐怀海拉过慢悠悠地慈济就往外走,他还是觉得,有个人跟着,他更自在一些。
慈济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
他什么都明白,但他就是想逗逗他们。
到了地方,齐怀海斟酌着还没有开口说什么,慈济就开了口:“姜小姐好大的谱,竟还得让将军亲自来接你。”
慈济的语调带着七分调笑的意味。
但在场的几个人还是被他这句话给惊到了,姜幼栓马的动作顿了顿,一脸怪异的看着慈济。
说他在阴阳她吧,她知道他在开玩笑。
说他是在开玩笑吧,这个玩笑可真不好笑,也不知道他哪根筋没有搭对,真癫。
齐怀海一把甩开了慈济的袖子。
慈济也掸了掸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他还有有些嫌弃齐怀海的,也不明白,那么大一个人了,紧张什么。
还拉他的袖子。
他可一点都不想跟他拉袖口,像什么话。
袖口不能拉,手自然也是不能拉!
连阙轻咳了一声,目光落在两个人身上,她一时有些沉默,知道着两个人关系好,但是不至于走了路都要连肘吧。
实在是有点一言难尽。
马厩里的味道并不好闻,打扫马厩的奴隶装聋作哑,潜伏在齐家军里三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这所谓的将军。
看起来跟个毛头小子差不多。
跟个愣头青差不多,更别说有传闻里那么凶神恶煞了……
小奴隶很沉默,突然就又想起了关内人流传的一句话,果然,人不可貌相!
想说的的话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齐怀海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说什么。
姜幼看了齐怀海一眼,然后慢悠悠地从布袋子里取了几块软骨头递给了齐怀海。
是人的耳骨。
天太热,从敌军身上割下来的左耳都保存不了,扔了又有些可惜,毕竟也是自己的苦劳。
于是姜幼便学着连阙,把敌军耳朵上面的组织部分给削去了,只留着一些骨头。
齐怀海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有些发怔。
“总共杀了十个敌人。”她笑了笑,“你记得给我记一下。”
连阙很快也反应过来。
把马屁股上挂着的小布袋子给齐怀海递了过去:“齐将军,这是我的,总共十六个。”
都是耳软骨。
慈济:“……”
慈济很沉默,齐怀海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属实没有想到,三四个月没见,她见他的第一句话会是这个。
说不失落那是假的。
他抬手结果,也没数,全装进了连阙的小袋子里,声音闷闷的:“知道了。”
慈济突然觉得好笑。
想谈恋爱的齐怀海碰上了想升官的姜幼。
实在是,磁场不同,无法对接。
慈济幸灾乐祸地笑了两声,怀里一沉,突然就笑不出来了。
齐怀海把染着斑驳血迹的小布袋子扔了过来,声音让人听不出喜怒。
“慈济,你记一下,她说多少就就记多少,不够的话我往那里扣。”
这东西不是说多少就记多少的。
人身上有两个耳朵,军令是只能割左耳,但是至少总会有人偷奸耍滑,两个都割。
所以这个是要核实的。
齐怀海也不是不相信面前的人。
他这更多的只是下意识的行为,而且流程这是这样,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走的。
笑容不会笑容,只会转移。
看到慈济吃瘪的样子,连阙偷偷地笑了两声,姜幼被连阙的情绪给感染了,也跟着弯了弯眉眼:“数吧,不会少的。”
军令如山,只会让人肃然起敬。
她还不至于范这点错误。
马厩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几个人没唠两句就离开了,慈济和连阙回了中军大帐对账。
齐怀海带着姜幼往自己的营帐走。
这会正是用膳的时候,齐怀海来之前就已经让人吧饭食给送过去了。
大巫前段日子让商运来了一批糖盐丝茶,边关驻守的军队留了一部分,剩余的全部用来和周边的部落做了交换。
所以这些日子,军队的伙食也比较丰富。
丰富到放眼放去,除了肉,还是肉,根本就看不见一点绿色。
大锅饭的味道向来不会太好。
但是比起行军时吃的干巴饼子已经好太多了,姜幼以前在山上的时候很喜欢吃粟米混着野菜蒸熟的窝头。
不过这东西做起来稍微有一些繁琐。
她被迫下山后,已经很久都没有吃过了,毕竟军队里也不会有人那么闲,回去给你摘野菜。
这种事情,通常只有寺庙里的小和尚才有这功夫,年纪小的又干不了什么。
甚至连桶水都挑不动。
虽说是个寺庙,但是寺庙也是不养闲人的,她一开始也是跟在小和尚后面摘野菜的。
不过后来她的工作就变了,她只要带好齐怀卿就行了。
别人怎么说他,觉得他傻,她也不在意。
在她看来。
齐怀卿就是她的小福星。
约莫又过了十来天,连阙跟姜幼才顺利地返回到北方的军营。
在山海关停留的时候,坊间就有了传闻。
说是中原那一片,直入夏以来还没有下过一场雨,地理的庄稼都卷起了焦黄的枯叶。
麦穗儿不灌浆,都是空粒子。
姜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觉得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她目前的任务就是活着,如果可以,那就好好的活着。
至于旱情或者灾情。
自有王廷的官员去操心,她这个人比较自私,自顾不暇,她才懒得去管这些细碎的事情。
草原不需要太多的雨水,但是庄稼不一样。
姜幼听到的情报已经算是落后的了,实际情况远比她听到的要严重。
连阙跟姜幼前脚刚进军营。
后脚,齐怀海就从中军大帐里跑了出来,慈济摇着扇子,慢悠悠的跟着。
他觉得齐怀海这幅模样属实是有些掉价。
齐怀海也的确不能这么干。
军营里那么多兵士,被看见了,会影响他在军中的威慑力,他也不过才二十来岁。
终究还是没有他兄长那么有威望。
于是,出了中军大帐,齐怀海便停下了脚步,他回头看了看慈济,语气有些憋闷:“别笑。”
他都四个月没有见她了。
怎么可能不想,齐怀海拉过慢悠悠地慈济就往外走,他还是觉得,有个人跟着,他更自在一些。
慈济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
他什么都明白,但他就是想逗逗他们。
到了地方,齐怀海斟酌着还没有开口说什么,慈济就开了口:“姜小姐好大的谱,竟还得让将军亲自来接你。”
慈济的语调带着七分调笑的意味。
但在场的几个人还是被他这句话给惊到了,姜幼栓马的动作顿了顿,一脸怪异的看着慈济。
说他在阴阳她吧,她知道他在开玩笑。
说他是在开玩笑吧,这个玩笑可真不好笑,也不知道他哪根筋没有搭对,真癫。
齐怀海一把甩开了慈济的袖子。
慈济也掸了掸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他还有有些嫌弃齐怀海的,也不明白,那么大一个人了,紧张什么。
还拉他的袖子。
他可一点都不想跟他拉袖口,像什么话。
袖口不能拉,手自然也是不能拉!
连阙轻咳了一声,目光落在两个人身上,她一时有些沉默,知道着两个人关系好,但是不至于走了路都要连肘吧。
实在是有点一言难尽。
马厩里的味道并不好闻,打扫马厩的奴隶装聋作哑,潜伏在齐家军里三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这所谓的将军。
看起来跟个毛头小子差不多。
跟个愣头青差不多,更别说有传闻里那么凶神恶煞了……
小奴隶很沉默,突然就又想起了关内人流传的一句话,果然,人不可貌相!
想说的的话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齐怀海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说什么。
姜幼看了齐怀海一眼,然后慢悠悠地从布袋子里取了几块软骨头递给了齐怀海。
是人的耳骨。
天太热,从敌军身上割下来的左耳都保存不了,扔了又有些可惜,毕竟也是自己的苦劳。
于是姜幼便学着连阙,把敌军耳朵上面的组织部分给削去了,只留着一些骨头。
齐怀海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有些发怔。
“总共杀了十个敌人。”她笑了笑,“你记得给我记一下。”
连阙很快也反应过来。
把马屁股上挂着的小布袋子给齐怀海递了过去:“齐将军,这是我的,总共十六个。”
都是耳软骨。
慈济:“……”
慈济很沉默,齐怀海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属实没有想到,三四个月没见,她见他的第一句话会是这个。
说不失落那是假的。
他抬手结果,也没数,全装进了连阙的小袋子里,声音闷闷的:“知道了。”
慈济突然觉得好笑。
想谈恋爱的齐怀海碰上了想升官的姜幼。
实在是,磁场不同,无法对接。
慈济幸灾乐祸地笑了两声,怀里一沉,突然就笑不出来了。
齐怀海把染着斑驳血迹的小布袋子扔了过来,声音让人听不出喜怒。
“慈济,你记一下,她说多少就就记多少,不够的话我往那里扣。”
这东西不是说多少就记多少的。
人身上有两个耳朵,军令是只能割左耳,但是至少总会有人偷奸耍滑,两个都割。
所以这个是要核实的。
齐怀海也不是不相信面前的人。
他这更多的只是下意识的行为,而且流程这是这样,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走的。
笑容不会笑容,只会转移。
看到慈济吃瘪的样子,连阙偷偷地笑了两声,姜幼被连阙的情绪给感染了,也跟着弯了弯眉眼:“数吧,不会少的。”
军令如山,只会让人肃然起敬。
她还不至于范这点错误。
马厩不是说话的好地方,几个人没唠两句就离开了,慈济和连阙回了中军大帐对账。
齐怀海带着姜幼往自己的营帐走。
这会正是用膳的时候,齐怀海来之前就已经让人吧饭食给送过去了。
大巫前段日子让商运来了一批糖盐丝茶,边关驻守的军队留了一部分,剩余的全部用来和周边的部落做了交换。
所以这些日子,军队的伙食也比较丰富。
丰富到放眼放去,除了肉,还是肉,根本就看不见一点绿色。
大锅饭的味道向来不会太好。
但是比起行军时吃的干巴饼子已经好太多了,姜幼以前在山上的时候很喜欢吃粟米混着野菜蒸熟的窝头。
不过这东西做起来稍微有一些繁琐。
她被迫下山后,已经很久都没有吃过了,毕竟军队里也不会有人那么闲,回去给你摘野菜。
这种事情,通常只有寺庙里的小和尚才有这功夫,年纪小的又干不了什么。
甚至连桶水都挑不动。
虽说是个寺庙,但是寺庙也是不养闲人的,她一开始也是跟在小和尚后面摘野菜的。
不过后来她的工作就变了,她只要带好齐怀卿就行了。
别人怎么说他,觉得他傻,她也不在意。
在她看来。
齐怀卿就是她的小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