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面对阴谋的抉择-《明末风云:开局卖掉辽阳城》

  毛承杰闭上眼,将所有的事情从脑子里过了一遍。

  他就想清楚朝廷那群蛀虫的目的:镇江地理位置绝佳,镇江位于鸭绿江西岸,背靠长白山余脉,面向鸭绿江冲积平原,形成 “依山临江” 的天然防御地形。

  镇江地处明、女真、朝鲜三国交界,是明末边疆地缘政治的 “十字路口”,其归属直接影响三方力量平衡。

  镇江是连接朝鲜的 “纽带”。朝鲜是明末明廷的重要藩属,双方军事协作依赖辽东镇江的交通线。

  明廷通过镇江经鸭绿江渡口与朝鲜义州相通,既可从朝鲜获得粮草、兵源支持,又能联合朝鲜牵制女真人东侧,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枢纽。

  谁控制住镇江,谁就控制了这个十字路口的经济命脉和政治话语权。

  女真人已经三四个月没有对镇江发动进攻,明廷认为这是控制住了镇江。

  那么,他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凸显了出来,镇江将成为与广宁一样重要前线。

  每年朝廷对广宁的投资有多少,朝中那些人自然是知道的,只要镇江能够达到一半的数量,通过他们的运作,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镇江比起广宁来更有优势,因为它联通朝鲜。

  朝鲜的市场比起蒙古游牧民族来,消费的潜力简直无与伦比。

  这一点毛承杰就非常有感触。

  这几个月,他通过皮岛,就与朝鲜保持了很好的贸易关系,不能说很多吧,至少养数千精兵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么大的利益,无论谁看到眼里都会觉得眼热,更别说掌握了江南经济命脉的东林党、浙党、楚党,他们能够出售的货物更多,当然利益也就更大。

  镇江,利益那么大,这样的香饽饽,大肥肉!哪个势力不想着自己吞下去?

  怎么可能拱手让人,自然都会如同恶狗一般扑上来争抢。

  可是,由于自己父子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对镇江的瓜分。

  毛文龙原本贴的是东林党的标签,可是监军王文才到达镇江以后,发现毛文龙虽然感激王化贞的知遇之恩,但并不愿意充当东林党的走狗。

  更确切的说:他不愿意依附任何党派,既不与东林党结党,也不向浙党和楚党献媚,他只想完成他的梦想——荡平辽东,恢复家园。

  东林党见到毛文龙不受控制,也不再把他当做自己人,想着控制他或者替代他。

  浙党和楚党因为有毛文龙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更是把他看做眼中钉,肉中刺。

  对于新崛起的阉党,魏忠贤确实和毛承杰的关系比较好,但涉及到利益,他们更愿意是亲自掌握,而不是依靠盟友。

  也想借机在辽东安插亲信,分一杯羹。

  所以,镇江成为朝中各方势力的角力场。

  在镇江,实际掌权者毛文龙,在辽东官场上厮混半生,早就混成了官场的老油子,想对他耍一些手腕,简直就是关公门前耍大刀。

  另一方面,毛文龙确实很能打,他从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数万人,那是经过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比起大多数望风而逃的将领威信非常高。

  他的部队也分很多的派系,中间也有勾心斗角,但只要毛文龙树立着恢复辽东的大旗,他就是统帅。

  因为大多数重要将领都是与他共患难过的辽东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恢复辽东。

  再加上,他也很会笼络人心,将嫡系的重要将领都认作义子义孙,在宗法上占据了大义,父为子纲,将领们都愿意遵从他的号令。

  这也是监军王文才无法拉拢到部队的重要原因。

  文官们控制部队的惯用手段就是依靠皇权和法理,占据法理制高点,从思想上控制将领和军队;

  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粮草分配,控制军功勘验以及弹劾不法,制约重要将领,让他们屈服。

  可是,镇江与大明朝廷隔着大海相望,属于一片飞地,朝廷的皇权和朝廷的法理控制力本来就低,文官们没有朝廷后续部队的武力作为依靠,他们口口声声宣扬的高调,简直和放屁没有什么区别。

  掌握武力的武将不理会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

  至于控制粮食,本来是最好用的方法,可由于毛承杰的存在,这个杀手锏也失去了作用。

  监军王文才和朝廷的东林搞不明白毛承杰是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搞到那么多粮食!

  更可恶的是,还有那么多肉食!让原本缺衣少食的镇江军民能够得到物资,根本不指望朝廷的拨付,也能生存,这就彻底打破了他们的桎梏。

  在这个年代,粮食是奇缺的,肉食是更加稀缺的!

  别说辽东,就连京城的达官显贵,谁家又能保证每天都能吃上肉食呢?

  可毛文龙竟然能够给部队发放熏鸡和熏鸭,还有熏兔子,你说气不气人?

  毛文龙的好日子,让求而不得的满朝文武都羡慕不已,这怎么可能不让人眼红?

  所以,调走毛文龙,争抢镇江利益是朝中大佬们的共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过又一想,调走毛文龙不是关键,更关键的是——毛承杰。

  在辽东,毛承杰就是一尊杀神,放眼整个大明,没有任何一个武将敢于跟他争雄。

  换成其他武将,先不说能不能顶得住女真人的攻击,单单面对毛承杰的身份和地位,谁敢抢夺他的资源?

  天高皇帝远,他本人武力高强,又是锦衣卫这种特殊身份,很得皇帝信任,不管是论武力,还是讲法理,都不是他的对手!

  与其调走接受资源的毛文龙,不如先撬走掌握资源的毛承杰。

  只要撬走毛承杰,就能够掌握重要的粮食和肉食来源,哪怕到时候分一部分利益出去,也一样是一本万利,利益自然会滚滚而来。

  到时候,毛文龙就成了拔掉牙齿的老虎,听话,就让他继续在辽东卖命,不听话,随便丢在一个地方,任其自生自灭也就罢了!

  各个派系达成共识,哪怕有皇帝的庇护,阉党半推半就地周旋,依然抵挡不住满朝文臣喋喋不休地攻讦,要治他的罪。

  最后,各派势力拿出“以退为进”的策略,想出 “入太学院读书” 这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以“为了他好”的借口让他离开辽东。

  这种“念其功劳斐然,不予处罚”来显示朝廷的大度;

  以“年少读书少,允许其入太学院读书”的恩典,来彰显胸怀;

  让持坚决反对态度的天启皇帝也失去了坚决抵抗的决心,同意了这种折中的做法。

  名义上:给毛承杰恩典,让他入太学院读书,一方面可以增长学问,不会在犯国家律法,另一方面,读书以后,还可以参加科举,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梦想。

  事实上:是将毛承杰软禁在京城,让他充当毛文龙的质子。

  不光可以名正言顺抢夺毛承杰的资源,还可以毛承杰为要挟,威胁毛文龙就范,实现他们彻底控制镇江的目的。

  “大哥,你不能回京啊!”董辉见到毛承杰默默不语,恐怕他上当,急得跺脚大喊。

  “太学院看似金贵,实则是牢笼,他们想要以你为质,要挟毛大帅呀!”

  “再说,您若走了,军中将士人心涣散,我们在辽东建立的基业必然全都毁了!”

  毛承杰睁开眼,目光扫过帐内将领。

  他们都是跟着自己一路拼死的兄弟和老部下,脸上满是愤慨与担忧。

  他沉默片刻,拿起第一封战报,重新细读:“留下李九成坚守险山堡,大部队离开险山在外面打游击。”

  这一行字让他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 毛文龙没有死守孤城,而是选择游击作战。

  游击战正是毛文龙最擅长的打法,只要不被围困,一时半会儿暂无性命之忧。

  再不济,大不了还是像原本历史上一样退入朝鲜躲避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既然毛帅已经决定开展游击战,我等便不必急于驰援镇江!”毛承杰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寒意。

  “既然朝廷的大佬这么想要镇江,那么让他们自己派兵去抢吧!”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镇江向北的路线划过,最终停在一个地名上 —— 赫图阿拉。

  “弟兄们!来都来了,本帅带你们去发财!”毛承杰用手指点了点努尔哈赤的老营说道。

  喜欢明末风云:开局卖掉辽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