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分布式抓取3.0版-《造个系统做金融》

  凌晨三点十七分,主控台右下角弹出一条系统日志:“数据采集延迟记录:2023-10-1414:20:38,上交所行情包接收滞后0.8秒。”陈帆盯着那行字,指尖在键盘边缘顿了片刻,随即调出昨日“联通”交易全程的时间戳对照表。画面左侧是融券指令发出时刻,右侧是对应行情快照的入库时间,两者之间的确存在微小偏移。

  他没说话,只将这份日志拖进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抓取重构需求”。屏幕反光映在他脸上,眼神沉静。

  李阳从副机前抬起头,耳机还挂在脖子上,编译窗口刚跑完一轮测试。“刚才我查了代理池状态,昨天下午有三个IP被临时封禁,虽然自动切换了备用节点,但中间断了不到一秒。”

  “就是这不到一秒。”陈帆轻声说,“那一笔千手卖单出现在14:20:41,我们的模型标记晚了0.6秒。差一点,就差一点点。”

  张远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早已凉透。他放下杯子,目光落在终端右上角的网络拓扑图上。“现在这套架构太脆弱了。一个主控节点带六台采集机,一旦调度中心卡住,整个链路全停。得换。”

  “换成什么?”李阳问。

  “P2P。”张远敲下回车,打开一张手绘的结构草图,“每台机器都当客户端,也当转发节点。任务不再靠主控派发,而是广播出去,谁空闲谁接。就算某台掉线,其他节点还能维持通信。”

  陈帆看着那张草图,手指轻轻点了点屏幕中央。“如果某个网站加强反爬,只封其中一个节点呢?”

  “那就让它自己跳出来。”李阳忽然开口,眼睛亮了起来,“我们搞个种子机制——每台服务器启动时先连固定地址获取任务列表,然后主动向局域网广播自己的在线状态。新节点上线后,自动从活跃节点拉取数据,形成动态网络。”

  “还要加行为扰动。”张远补充,“现在的请求频率太规律,容易被识别。我们可以让每个节点随机延迟发送,甚至模拟鼠标滑动和页面停留时间,把指纹搅乱。”

  陈帆沉默了几秒,随后在文档里写下一行指令:“启动分布式抓取3.0项目,优先级S级。”

  实验室的灯一直没关。四台终端同时加载新的协议框架,编译进度条陆续推进。李阳负责核心算法编写,张远搭建本地测试环境,陈帆则重新设计任务分裂逻辑——原始抓取目标被拆解成若干子任务包,加密后通过多播方式分发,任一节点完成即回传结果,其余节点自动放弃该任务。

  “这样能避免重复采集。”陈帆解释,“比如我们要拿三大交易所的L2数据,就把这三个市场拆成独立任务单元,由不同节点并行处理。”

  凌晨四点零九分,第一轮模拟测试开始。张远在本地架设了三个虚拟服务端,分别模拟东方财富、同花顺和新浪财经的反爬策略:IP限流、验证码拦截、JavaScript挑战题。新系统启动后,七台节点全部注册入网,心跳信号稳定。

  “开始推送任务。”李阳按下执行键。

  五分钟后,系统返回第一条成功响应。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所有节点陆续上传解析后的行情结构体。主控台汇总结果显示:平均响应时间0.9秒,成功率97.1%。

  “不错。”张远点头,“比原来快了五倍不止。”

  “还不够。”陈帆指着其中一条失败记录,“这个节点在处理JS渲染页时卡住了,耗时超过三秒才超时退出。”

  李阳立刻调出日志。“问题出在Headless浏览器模块加载太重。我们得换个更轻的引擎,或者只提取关键DOM路径,不完整渲染整页。”

  “用无头模式跑Chrou占资源。”张远提议,“不如改成规则预判——先抓网页源码,判断是否包含特定标签,只有确认需要动态解析时才启动浏览器实例。”

  “可以。”李阳迅速修改代码,“再加上随机休眠,每次请求间隔设为800毫秒到2.3秒之间的浮动值,再混入一些无效点击事件,伪装成真实用户操作。”

  新一轮测试在凌晨四点四十六分重启。这次,系统不仅成功绕过所有验证码拦截,还在北交所的加密接口中完整提取出逐笔成交明细。主控屏跳出统计报表:总请求数三千二百次,失败十九次,最终成功率99.3%。

  “成了。”张远低声说。

  陈帆没有立刻回应。他调出网络流量图谱,观察各节点之间的数据流转情况。七台设备形成了网状连接,任意两点均可直连或中继转发,主控机不再承担唯一调度职能。即使人为切断其中两台,剩余节点仍能在十秒内重建通路。

  “心跳检测也正常。”李阳指着一段日志,“离线节点被自动剔除,任务重新分配给了其他活跃单元。”

  “QoS得调一下。”张远忽然皱眉,“刚才测试时实验室另外两台办公电脑断了网,应该是带宽全被采集任务占满了。”

  “加限速策略。”陈帆下令,“非核心业务流量压到最低,优先保障行情通道。你去跟校园网管打个招呼,说明我们在做高频数据实验,争取把IP段加进白名单。”

  “我已经提交申请了。”张远打开邮件客户端,“用了王教授之前批的那个项目名义,附上了设备清单和用途说明。”

  “还有压缩率。”李阳翻看传输日志,“原始数据包平均大小是原来的三倍多,虽然速度快了,但网络压力也大了。”

  “改用增量同步。”陈帆快速输入几行命令,“只传变化字段,不动的部分用哈希校验跳过。另外,所有节点统一启用LZ4压缩,体积至少能压下去六成。”

  李阳立即着手优化。十分钟后,新一轮测试启动。这一次,系统在保持99.3%成功率的同时,单次传输体积减少62%,局域网负载下降至安全区间。

  清晨五点十二分,最终部署流程开启。陈帆站在主控台前,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

  “准备好了。”李阳摘下耳机,退开一步。

  “节点全部在线。”张远确认着连接状态,“心跳正常,任务队列清空,等待初始化指令。”

  陈帆按下回车。

  屏幕逐行刷新:

  [INFO]加载P2P网络协议栈……

  [INFO]广播发现信号,等待节点响应……

  [SUCCESS]接收到7个有效注册请求

  [INFO]分配初始任务区块,启用动态路由表

  [SUCCESS]分布式抓取引擎v3.0启动

  主控台中央的大屏缓缓展开一张三维节点图,七个光点在虚拟空间中彼此连线,不断交换数据流。实时监控显示,系统正同时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拉取最新行情,每0.8秒更新一次深度盘口,延迟稳定在毫秒级。

  李阳靠在副机旁闭目休息,耳机还挂着未读消息提示音。张远往杯中倒最后一口凉茶,目光锁定在“成功率:99.3%”的绿色标识上。陈帆坐在主位,双眼微眯注视着跳动的数据流,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等待第一轮跨市场同步完成。

  服务器风扇低鸣,指示灯规律闪烁。新系统已全面接管数据采集任务,静候下一个信号。

  此时,主控台右上角突然弹出一条摘要信息:“情绪指数监测模块触发红色预警——中小市值个股抛售强度异常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