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新岁快乐-《穿成农门老妇后,贵女种田发家啦》

  汪丰疏在堂上一看到人,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此刻叫他二叔的,正是礼部侍郎汪锋庶子的儿子,汪庆成。

  而他也是汪明月的弟弟。

  一个胖草包。

  “你们为甚会出现在这里?”汪丰疏做了多年的州府,有一定的政治直觉,立刻意识到事情已经脱离了他的预想。

  “他是谁?”他指了指跟着汪庆成一起被抓的人。

  “他叫乌冶,是太傅家的人。”汪庆成挣脱绳子,舒展了一下身子。

  “到底怎么回事儿?你们怎么被人抓了?”

  汪庆成看向乌冶,他是跟着乌冶来的。

  “是我姐让我跟这些流民说悦家村有大量粮食的,我跟着看了,这个村子确实很古怪。”乌冶是乌乐蓉的庶出弟弟。

  自江明月和许二柱回京,跟乌乐蓉熟稔了起来。

  几人一合计,有个共同的敌人。

  加之雪灾泛滥,就想借此机会,置人于死地。

  两位的庶出弟弟都没个聪明的脑子。

  刚好能用。

  却不知刚好撞上了赈灾款被贪污导致民不聊生的惨事。

  反而给张景彦他们送上了汪家和乌家的把柄。

  汪庆成甚至疑惑地问向汪丰疏:“二叔,说来奇怪,圣上的赈灾款有五十万呐,怎么村里的人还都没吃没喝,要当流民呢?”

  “我们本是来找您的,路上遇到流民,想着悦家村横竖是个靶子,要是被流民抢了,也不关别人的事,我姐在家一天到晚咒骂悦家村的人,死了正好不是?”

  乌冶是被他姐乌乐蓉烦怕了,一个村的人而已,没了就没了,只要他姐不烦他就行。

  汪丰疏:......

  “赶紧收拾,现在就回京。”他不想看到这两个蠢货第二眼。

  回到院子里,他喊来师爷,语气冰冷:“去牢里拉两个死囚,让他们自杀了。”

  “是。”

  两个蠢货的事好解决。

  州府门口越聚越多的流民,才是让他头疼的地方。

  他斜了一眼吩咐人去做事的师爷:“这件事善了不了,赶紧拿银子出来安抚流民,把他们都打发走。”

  师爷一听,嘴角微抿:“大人的意思是?”

  “别装傻,赶紧拿银子。”汪丰疏懒得废话,甩袖就走了。

  只留师爷一脸阴沉地站在那,要论贪的多,不还是他们那些做大人的么。

  ......

  等流民的事情解决,已经进了腊月。

  听说州府的汪大人自掏腰包,将洛州府的流民都安置好了,百姓拿了银子,各自返了家,事情大有重拿轻放的意味。

  若娘回了湖心岛,听到张得发带来的消息,摇了摇头。

  这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刘老仵作收到了宫里送来的药,总算救回了张景彦的命。

  张景彦醒过来时,正见到若娘坐在窗边看外面飘着的鹅毛大雪。

  若娘听到动静回头,静静地看着人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搭在床沿的手轻轻扣了下,才开口道:“也不知道八百里加急用在镇国大将军的死讯上,值还是不值?”语气还是一贯的冷淡。

  张景彦平躺在床上,侧头看她。

  “张景彦,你好像忘了,你已经死过一次了,再死一次也就这样了。”

  男人只是淡淡地看着她。

  而后收回了目光,看向了房梁。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什么状况,原以为这次是真的不行了,才给敏儿去了信。

  将乌家,汪家甚至是许家的事,都告诉了年轻的圣上。

  想着他死了,圣上再念着乌宏义曾经的好,总也会看在他的面子上,护着云家人几分。

  谁知道还是没死成。

  “那封信?”

  “我烧了。”

  “张景彦,乌家是你的事,许家是我的事,我的事,我自己能解决,你的事,也该你自己解决。”而不是指望死亡后,亲人这一点虚无缥缈的怜惜,治一个活人的罪,活人终归比死人重要。

  “不过,或许有个好消息你会想知道,这次负责赈灾的那一群官员,只要涉及贪污受贿的,皆被圣上下了大狱,里面有不少乌家和汪家派的人。”

  若娘起身,站在床边俯身直视他的眼睛:“圣上,远比你想象中的要聪明,圣明许多。”

  “所以,好好留着你这条老命吧,多种点地才实在。”

  说完,若娘转身要走,低头看,被人抓住了衣角。

  “若娘,对不住。”

  若娘没回头看人,抬脚离开了。

  老四在门口等她。

  大雪已经下了一整天,抬眼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若娘拢紧了大氅,扶着老四回去了。

  等人走了,刘老仵作和张得发才从客间起身,去屋里看他。

  “彦儿,何至于做这样的傻事,都不像你了。”刘老仵作叹了口气,他算是看明白了。

  “以后不会了。”张景彦轻声应道。

  “将军,我们此前预想直接拨下赈灾款,这笔银子必然到不了百姓手中,却没想到这是圣上的一记谋略,如此看,打乱了乌家的汪家的阵脚,对咱们是有利的。”

  张景彦点了点头。

  只是这其中的代价是百姓的伤亡,又有谁在乎呢。

  若娘今年打算在湖心岛过年,让老四回了趟悦家村跟兄弟几个通个气。

  便开始悠哉准备团圆夜的吃食。

  炒了长生果当做零嘴,还用甜菜熬了糖,做了拔丝红薯。

  黄金豆磨了粉,做了十来个金黄的饼子,家里肉不缺。

  但是冬日里绿叶菜少,她和老四在后院捣鼓的青菜和白菜刚好能吃,便炒了个醋溜白菜。

  老四一大早去湖边破冰捞了好几条鱼,缠着若娘做了豆腐鱼汤。

  转头偷偷就送到山上去了。

  若娘也不吱声,笑着随他折腾。

  老四在张景彦手下几年了,练武打仗,对他比其他兄弟都敬重,若娘自然不会去干预他想做的事。

  只是没想到,等他端着空碗回来,身后跟了一群人。

  “娘!”

  若娘披了大氅,站在屋檐下看着他们,点了点头。

  “快进屋吧,天这么冷。”

  除了老二一家,其他人都来了。

  张景彦也披着深色大氅,跟在老四身边。

  “奶!”草儿,文儿几个瓜娃子,穿得红彤彤,脸也冻的通红的。

  若娘看一眼几个:“多大的人了,做事心里没个数,多冷的天,还折腾孩子。”

  但心里自然是欢喜的。

  养了几年的孩子们,也算养熟了。

  “娘,老四说你不回悦家村,我们就说好了要一起过来了,就是要送的年礼多,这才耽误了。”

  老三咧着牙:“老五那边也来信了,我给你带来了,他还给你捎了东西。”是一个精致的木盒子。

  若娘接了东西,没直接打开。

  “娘,我们也给你带了东西哩。”

  “行,不知道你们要来,准备的菜不多,大丫和老三媳妇儿,你们自己去做吧,我去屋里歇会儿。”

  “好的,娘。”

  说完,下厨的,带娃的,都有分工。

  若娘捧着一大堆的东西往屋里走,听到后面的脚步声,转头看过去。

  “给你的,新岁快乐。”张景彦将手里的东西递过来。

  “谢谢。”

  “新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