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采买-《穿成农门老妇后,贵女种田发家啦》

  八月的天空,不再是蓝色,低低地、沉沉地压下来,没有一丝云,没有一丝风,像是压在了人的头顶。

  若娘在悦家村住了几日,院子里闷热异常,衣裳穿在身上黏黏糊糊的,让她想念岛上的生活了。

  如她所料,乌乐蓉派了人过来要买村里的房子,指明要靠近后山的,说是后山阴凉。

  二虎卖了钱婆婆的屋子,寻常村里一间瓦屋,不过几两银子而已,二虎得了五十两银子,拿了银子后,还领着大丫过来,说要分给娘一半,被若娘一个白眼骂了回去。

  若娘细细问他们囤了粮食,大丫说估摸能吃上一到两年,他们经历过饿肚子,比其他更知道粮食的重要。

  倒是老三家,亏得柳家爹娘是经过事的,稀里糊涂的老三夫妇只囤了半年,若娘阴沉着脸,伸手揪住跪在面前的老三的耳朵:“娘的话都不听了是吧?”

  “娘,疼疼疼...”老三顺着若娘的手往前膝行了两下,一手捂着耳朵叫。

  柳氏低着头站在一边,想上来帮忙,又不敢。

  “还有你,柳氏,这个是闹着玩的事情吗?你们看看现在外面都成甚么样了?”

  她今早和他们坐着牛车一起到处看了看。

  田地,树林,早已不是原先的模样了。

  曾经青翠挺立的野草,蜷缩成枯槁的褐色,趴伏在炽热的地面,一碰即碎。

  龟裂的田埂纵横交错,深不见底的裂缝像铺开的巨大蜘蛛网,又像一个个无声呐喊的深渊巨兽。

  脚踩上去,发出脆响,细小的尘土立刻腾起,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的干燥。

  屋子后面,种着大刍草那块地边上的河流,成了记忆。

  挖来养鱼的池塘,河床裸露,干涸的淤泥板结成块,裂开巨大的口子,边缘锋利如刀。

  三三两两能看到腐烂的臭鱼烂虾散落在龟裂的泥块间,在刺目的阳光下格外刺眼,臭气直冲鼻尖,是这场持续几月未雨的干旱下最沉默的祭品。

  往山上走几步,偶有细流,不过是上游渗下的几滴残液,在滚烫的石头上挣扎着,还没流到下游,被蒸腾的热浪舔舐得无影无踪。

  通往洛州府沿路,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奇特的、令人头晕的气味。

  是尘土、是腐烂的植物根茎、是被晒焦的泥土混合而成的焦糊味。

  若娘摸了摸嗓子,灼热空气的吸入让她觉得有些不舒服。

  山上一直扰人清静的蝉鸣声听不到了。

  有一种陷入死寂、令人恐慌的安静。

  悦家村村口有一棵槐树,比许家村的小一些,如今只剩下焦黑的树干,枝桠扭曲,一片叶子也无。

  出了悦家村,过了几个村子,更直观地看到天灾带来的困苦。

  几个小娃子蹲在地上,不知道在作甚,牛车缓慢经过,若娘看他们用木棍一下一下戳着土坑,其中还有一个小女娃,穿着宽大不贴身的灰衣,乱发散了满头,没有巴掌大的脸上,大大的眼睛占了半张脸,看起来有一丝怪异。

  他们听到牛车的声音,一同抬头看,若娘转过了头,并未对上他们的眼睛。

  等牛车已经走了一段,老三不忍地看向身后越来越小的几个小团子:“娘,都是孩子,不如给他们点吃的吧。”

  柳氏早上做了一篮子的烙饼,他们一个还没吃。

  若娘点了点头:“不要送过去了,就放在这里吧。”

  “好,谢谢娘。”老三手里飞快地拿起遮篮子的布,包了五六个烙饼,跳下牛车放在路边,朝着远处招了一下手。

  “赶紧上来走了。”

  等他们到了拐弯处,正看到几个孩子趴在地上啃饼吃。

  过了一个路口子,边上是一片田地,地里长着黄豆,叶子枯黄,继而卷曲,茎秆失去支撑力,软趴趴地倒伏在干土上。

  土地黄中泛灰,还未到收获的时候,想来老农也知道再等下去就颗粒无收了。

  两人正弯着腰,背对着若娘他们,直到他们错身经过,都没有直起腰,像两头年老体衰却又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做着既定的活计。

  再走两个村子,便到了洛州府的地界,若娘用布巾将头和脸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给了入城的铜钱,一人二十个铜板,比年初时翻了一番。

  有很多衣衫褴褛的人守在城门口,不知道是交不起进城的银子,还是为何。

  若娘看了两眼收钱的人,被其中一人推了一下:“看甚么看,要进去赶紧的,不进就滚。”

  老五和老四快步走到若娘身边:“娘,没事吧?”

  “没事,进去吧。”若娘给了老五一个眼神,拉着他们跟着人群走。

  与城外的萧瑟不同,洛州府还是那副繁华的模样。

  衣着精细的富家仆人,挎着篮子在看街边小贩买的新鲜菜。

  若娘侧了侧身看过去,绿油油的长条丝瓜三四根,小冬瓜一个,紫茄子四五根。

  是这个季节的菜。

  “这些我都要了,多少银子?”问价的是一个穿绿色衣裙的女子,她站着,一手指了指,一手摇着扇子。

  黑瘦的小贩笑得热情:“这位小姐,统共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绿衣女子瞪大了眼睛,“你是新来的吗?”敢这么漫天要价。

  旁边原本想买的人也吓了一跳:“小子,你这是抢银子啊,百文钱的东西,你敢卖五两?”

  “小姐,大老爷们,小的家里就剩这么点菜,想买了之后去买点米面,现在粮铺里粗粮都卖到二十文一斤了,五两银子也买不了多少了。”小贩苦着脸,就这几个,还是他媳妇和他娘省了自己喝的水,浇出来的菜。

  平日里,他们自己舍不得吃上一根。

  他爹说了,今年肯定是个灾荒年,得多囤点粮,大家都是不得已啊。

  他们在前面看,有其他府中的人看菜确实新鲜又水灵,也想要,一位大婶探着身子喊道:“前面的妹子,你买不买?不买让我们看看。”

  绿衣女子气的脸都红了,有些拿不定主意。

  若娘看着,五两银子才这几个菜,确实已经超出了寻常府中采买的线,要是平日里,买回去,主家必然觉得她在中间拿了好处。

  ...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可能过了今日,他们很难再买到这样的新鲜吃食了。

  喜欢穿成农门老妇后,贵女种田发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