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6章 神来之笔与“偶遇”-《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县府办副主任,张建的办公室里。

  烟雾缭绕。

  张建靠在自己的大班椅上,手里夹着一支快要燃尽的香烟,眼神复杂地盯着桌上那份报告。

  嫉妒,像是一条毒蛇,啃噬着他的内心。

  但同时,又有一股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佩服,从心底里冒出来。

  这份报告的水平,太高了!

  高到让他这个在体制内混了二十年的老油条,都感到了一阵阵的心惊肉跳。

  他拿起一支红笔,想在上面修改几个地方,以彰显自己的领导水平。

  可他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愣是一个字都改不下去。

  每一个用词都精准老到,每一个观点都逻辑严密,每一个数据都支撑有力。

  任何修改,都像是给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画蛇添足,只会显得自己愚蠢可笑。

  最终,他只能在几个无关痛痒的标点符号上,划了几个圈,聊以自慰。

  “哼,有点小聪明罢了。”

  张建把笔重重地往桌上一扔,酸溜溜地自语道。

  他拿起报告的封面,在“作者”那一栏,犹豫了片刻,最终落笔写下了五个大字。

  “县府办综合科”。

  他刻意模糊掉了陈铭的个人贡献,将这份天大的功劳,巧妙地变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他作为综合科的分管领导,自然是最大的功臣。

  做完这一切,他心中的那点不安和嫉妒,瞬间就被即将到来的巨大荣耀所取代。

  他仿佛已经看到,县长在看到这份报告后,对自己大加赞赏的模样。

  他仿佛已经听到,在年底的干部调整会议上,自己的名字被郑重提起的宣告。

  张建的嘴角,控制不住地,勾起了一抹志在必得的得意笑容。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拿起那份被他视为“晋升阶梯”的报告,春风得意地对门外喊道:“小王,我到县长那边汇报工作,天大的事也别来打扰我!”

  ……

  与此同时,县长办公室。

  县长赵立冬正烦躁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桌上的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头。

  三天后,市里组织的全市招商引资现场会就要在平江县召开,连省里都派了分管领导下来。

  这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压力。

  可平江县这几年经济发展乏善可陈,工业上更是毫无亮点,让他拿什么去向市领导和外地客商展示?

  桌上摊着几份经贸委和发改局送来的材料,全都是些陈词滥调,空话套话,看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一群饭桶!”

  赵立冬烦躁地将那堆废纸推到一边,靠在椅子上,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来。”

  张建推门而入,脸上挂着谦恭而自信的笑容。

  “县长,您要的关于我县产业规划的汇报材料,我们县府办拿出来了。”

  赵立冬抬了抬眼皮,心里并没抱什么希望。

  县府办那帮笔杆子,写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是一把好手,但干这种需要真材实料的硬活儿,恐怕也是半斤八两。

  “放那儿吧。”他有气无力地说道。

  张建却恭敬地将报告递到了他面前:“县长,这份报告有点不一样,您最好现在就看看。”

  赵立冬皱了皱眉,不情愿地接了过来。

  当他看到那个大气磅礴的标题时,眼神微微一凝。

  当他翻开前言,看到那逻辑清晰、直指核心的概述时,他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

  当他看到报告中那些用手绘图表清晰呈现的,横跨三十年的数据分析时,他靠在椅背上的身体,猛地向前倾了过来!

  而当他最终看到关于盘活老厂区,“腾笼换鸟”、“打造产业集群”那石破天惊的战略构想时,他脸上的表情,已经从不耐,变成了震惊,最后化作了狂喜!

  “啪!”

  赵立冬猛地一拍大腿,整个人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

  “好!好啊!”

  他拿着那份报告,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这份报告,就是我们平江县的‘出师表’!就是一场及时雨啊!”

  ……

  县府大楼,三楼的走廊上。

  陈铭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时间刚刚好。

  他没有去偷听,更不需要去打探。

  根据前世的记忆,县长赵立冬是个工作狂,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是他审阅重要文件、做出关键决策的黄金时间。

  而以张建那种急于邀功、唯恐功劳被别人抢走的性格,他拿到报告后,绝对会在第一时间冲到县长面前去表功。

  现在,就是最佳的时机。

  他从档案室里,随手拿起一份需要送往计生科的普通文件,脸上挂着平静无波的表情,迈开从容不迫的脚步,朝着走廊另一头的县长办公室方向走去。

  不远处的角落里,林薇的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她手心全是冷汗,完全不明白陈铭要做什么。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被别人窃取,他为什么还能这么冷静?他就这样拿着一份无关紧要的文件,是打算……放弃了吗?

  在林薇焦灼不安的注视下,陈铭的脚步,不紧不慢,一步一步,精准地,停在了县长办公室那扇虚掩的门前。

  他没有敲门,也没有探头。

  他只是像一个恰好路过,准备去隔壁办公室送文件的普通科员。

  也就在他脚步停下的那一瞬间。

  办公室里,县长赵立冬那压抑不住的,充满了兴奋和惊喜的赞叹声,清晰无比地穿透门缝,响彻在安静的走廊里。

  “海涛同志(张建)!这份报告是谁写的?!”

  “这个思路太清晰了!太有前瞻性了!尤其是这个关于老厂区盘活的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

  办公室里,正准备谦虚几句,然后顺理成章接下这份天大功劳的张建,脸上的笑容猛然僵住。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正好对上了门口那个年轻人的目光。

  而办公桌后的县长赵立冬,也因为没有得到回答,疑惑地抬起了头,顺着张建僵硬的视线,望向了门口。

  刹那间。

  三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走廊里,原本流动的空气,在这一刻,仿佛瞬间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