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章 比灾年更可怕的丰收-《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县府办综合科的办公室里,气氛热烈得像是在提前过年。

  陈铭的位置,已经从不起眼的角落,换到了整个大办公室里采光最好,也最显眼的位置。

  桌上那盆绿油油的绿萝,是办公室主任亲自去花鸟市场挑的,此刻在阳光下,叶片闪着翠绿的光,生机盎然。

  同事们的热情,也像这盆绿植一样,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会儿是有人拿着报纸,过来请教“标题该如何提炼才更有冲击力”。

  一会儿又有人端着茶杯,过来探讨“公文写作中排比句式的精妙运用”。

  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谦恭而热切的笑容,仿佛陈铭不是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年轻人,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写作大师。

  他们吹捧的,当然不是陈铭的写作水平。

  而是他背后那道看不见,却又光芒万丈的护身符——县长赵立冬的赏识。

  在这栋权力的大楼里,这道护身符,比任何职称和资历都更加管用。

  陈铭微笑着,耐心地应付着每一个人,言辞谦逊,态度温和,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显得疏远,也不过分亲近。

  林薇坐在不远处,看着被人群簇拥的陈铭,一双明亮的眼睛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崇拜。

  她觉得,陈铭哥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将所有不可能,都变成理所当然。

  就在这片喧嚣热闹之中,陈铭办公桌上那台黑色的座机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

  “铃铃铃——!”

  清脆而急促的铃声,瞬间让整个办公室都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地,都聚焦在了那部电话上。

  在这个时间点,会直接打到陈铭办公桌上的电话,很可能来自某个重要的部门,甚至……是县领导。

  陈铭冲周围的同事们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大家继续工作,然后不紧不慢地拿起了话筒。

  “喂,你好,县府办。”

  话筒里,瞬间传来一个激动到近乎嘶吼的,充满了巨大喜悦的声音!

  “陈主任!是我!清溪镇的李大山啊!”

  声音大得,连旁边几位同事都清晰地听见了。

  “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李大山的声音因为过度兴奋,都有些变调了,他扯着嗓子,像是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他的好消息。

  “陈主任!咱们的樱桃!咱们的樱桃成了啊!”

  “农技站的专家今天刚来我们镇里,做了初步的测产!我的乖乖,长势太喜人了!专家说,得益于您之前指导我们做的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今年的产量,至少是去年的三倍!搞不好,能有四倍!”

  “而且品质,也是历年来最好的!个大!饱满!糖分高!专家都说,拿到市里去,那都是顶尖的货色!”

  这个消息,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轰然炸响!

  周围的同事们,脸上先是震惊,随即,全都露出了羡慕和祝贺的表情。

  这可不是写一份报告那么简单了。

  这是实打实的产业政绩!

  是能写进年终总结,能让县领导在大会上点名表扬的硬通货!

  林薇更是激动得小脸通红,她为陈铭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下,再也没人能质疑陈铭的能力了。

  然而,作为这场喜悦风暴的中心,陈铭的脸上,却没有流露出半分喜悦。

  他静静地听着,眉头反而越皱越紧。

  前世的记忆碎片,如同深海中的暗流,被“大丰收”这三个字,猛地搅动了起来。

  他打断了李大山还在继续的兴奋吹嘘,声音冷静得像一块冰。

  “李书记,你先别光顾着高兴。”

  电话那头的李大山,声音一滞,像是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陈铭没有理会他的错愕,一连串冷静而尖锐的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脱口而出。

  “销路联系得怎么样了?”

  “之前那几个来考察过的外地客商,有没有跟他们签下明确的采购合同?”

  “他们承诺的保底收购量是多少?有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

  “价格谈妥了吗?是按照去年的价格,还是有新的定价标准?”

  这一连串冰冷的问题,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大丰收”那喜庆华丽的外袍,露出了底下可能存在的致命隐患。

  整个办公室,刚刚还热烈的气氛,瞬间冷却了下来。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明白陈铭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

  丰收了,还怕卖不掉吗?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李大山那支支吾吾,底气不足的声音才重新响起。

  “这个……合同……倒是还没签死……”

  “那几个老板都来看过了,一个个都拍着胸脯,把咱们的樱桃夸上了天。都说好,都说要!”

  “但是……他们说现在行情不好说,不好把价格定死,得到时候采摘了,再……再‘随行就市’……”

  随行就市!

  这四个字,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陈铭的心上,让他整颗心都沉了下去。

  他的脑海中,一幕尘封已久的,无比清晰的记忆画面,被瞬间激活了!

  他清楚地记得,就是这一年!

  邻县的水果,尤其是和清溪镇樱桃同期上市的早熟桃,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产量暴增。

  两个县的产量叠加在一起,直接导致整个区域市场陷入了严重的供大于求。

  那些精明得像狐狸一样的水果商贩,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故意不签合同,不报实价。

  他们前期把果农的期望值高高捧起,等到樱桃大规模成熟,一天不摘就会烂在地里的时候,他们再联手,用“随行就市”这个最堂皇的理由,将收购价狠狠地,一刀杀到成本线以下!

  前世,清溪镇的无数果农,就是在这场被商贩们精心策划的“丰收陷阱”中,赔得血本无归。

  堆积如山的樱桃,从希望的果实,变成了绝望的垃圾,成筐成筐地烂在地里,散发出酸腐的气息。

  有些果农无法接受一年的心血打了水漂,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甚至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那一年,对清溪镇的果农来说,不是丰年。

  是灾年。

  是一场远比冰雹和干旱,更加令人绝望的灾难。

  陈铭挂断了电话,脸色凝重到了极点,眼神中甚至透出一丝冰冷的寒意。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被他这反常的模样搞蒙了,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刚刚还热闹非凡的气氛,此刻变得压抑而诡异。

  林薇终于忍不住,她快步走到陈铭身边,压低了声音,担忧地问道:

  “陈铭哥,这不是大喜事吗?樱桃大丰收,这是天大的政绩啊,你怎么……”

  陈铭没有回答她。

  他的目光,穿过窗户,望向县城远方的天际,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即将被丰收的喜悦所淹没,却又隐藏着巨大危机的樱桃林。

  他缓缓地,用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自语。

  “丰收,有时候比灾年更可怕。”

  一句话,轻飘飘的,却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林薇的心头,也给这间刚刚还洋溢着喜悦的办公室,笼上了一层浓得化不开的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