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章 一颗樱桃的逆袭-《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宋佳的团队,像一支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开进了还带着灾后萧瑟气息的清溪镇。

  两台专业的摄像机,长长的收音话筒,还有各种反光板和辅助设备,这些在村民眼中如同“长枪短炮”般的物件,立刻在红星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村民们远远地围观着,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敬畏,还有一丝面对镜头的紧张。

  李大山穿着他最好的那件的确良衬衫,搓着手,站在镜头前,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宋佳展现出了她王牌记者顶级的专业素养。

  她没有急着开机,而是让摄像师先到旁边去拍樱桃的特写。她自己则搬了个小马扎,坐到李大山身边,像拉家常一样,耐心地引导着。

  “李书记,您别紧张,咱们不当这是采访,就当是跟城里人唠唠嗑。”

  “您就说说,那天冰雹下来的时候,您心里是啥感觉?再看看现在这满树的果子,又是啥感觉?”

  在她的耐心引导下,李大山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

  他从那场毁天灭地的冰雹讲起,讲到当初看到陈铭那份“报告”时的半信半疑,讲到自己顶着全村人看傻子一样的目光,带着几户人家去铺网时的忐忑。

  最后,讲到冰雹过后,掀开破烂的草席,看到底下那一颗颗完好无损的樱桃时,那份失而复得的狂喜。

  老支书讲到动情处,饱经风霜的脸上,沟壑里蓄满了泪水,声音都哽咽了。

  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

  县电视台,灯火通明的剪辑室。

  宋佳亲自操刀,她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个个镜头被她巧妙地拼接、组合。

  画面以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航拍镜头开场,翠绿的樱桃园在晨雾中延展开来,如同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

  紧接着,镜头猛然切换,是冰雹来袭时,普通村民用手机拍下的模糊而剧烈晃动的画面,伴随着砸在铁皮棚上那令人心悸的巨响。

  绝境的气氛,瞬间被渲染到了极致。

  就在观众的心被提到嗓子眼时,宋佳那富有磁性和感染力的旁白,缓缓响起。

  “天灾无情,但总有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画面上,出现了李大山布满泪痕的脸,和他身后那片被防鸟网保护下来的果园。

  紧接着,是精心拍摄的樱桃特写,红润饱满,晶莹剔透,仿佛一颗颗红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果农们质朴的笑脸,孩子们采摘樱桃时的欢声笑语,与之前的灾难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神来之笔的,是宋佳将一段陈铭在冰雹灾害后,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灾后自救的资料画面,与一段县长赵建国在某次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慷慨陈词强调“三农问题重要性”的镜头,进行了交叉剪辑。

  旁白的声音,也在此刻变得愈发激昂。

  “从一场几乎毁灭性的天灾,到如今的硕果累累。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位年轻干部的科学预判,一个基层支书的果敢担当,更体现了我们平江县委县政府,在赵县长的带领下,高瞻远瞩,始终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

  主题,在这一刻,被无限升华。

  报道播出当晚,县府办的几个办公室里,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几个张建过去的心腹,正聚在一起,低声嘲讽。

  “听说了吗?陈铭那小子,居然找了县电视台去拍他们那破樱桃。”

  “真是想出名想疯了,一个破水果,还能吹出花来?等着看笑话吧,哗众取宠!”

  他们都等着看陈铭这次是搞出名堂,还是彻底闹出笑话。

  晚上七点半,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新闻专题栏目。

  一期名为《一颗樱桃的逆袭之路》的专题报道,正式播出。

  当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航拍镜头出现时,当宋佳那富有感染力的旁白响起时,平江县无数个家庭的电视机前,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了。

  报道不长,只有短短十分钟。

  但这十分钟,却像一部浓缩的电影大片,有绝境,有奇迹,有质朴的感动,更有高屋建瓴的政治站位。

  尤其是报道的结尾。

  画面最终定格在赵县长一次下乡视察农业工作时,手指远方,意气风发的背影上。

  宋佳的旁白,如同一记洪钟,敲在所有观看这期节目的体制内干部心上。

  “……从科学预警到品牌打造,从田间地头到全新的销售渠道。清溪镇的这颗小樱桃,正在探索的,不仅仅是一条自救之路,更是我们平江县农业在困境中转型升级,寻找新出路的希望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在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下,才有了今天这颗来之不易的希望之果。它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政治价值,瞬间拉满!

  报道刚刚播完,片尾字幕还在滚动。

  县电视台的总机电话,瞬间就被打爆了!

  “喂!你好,电视台吗?我问一下,刚才那个新闻里说的樱桃,叫什么‘红宝石’的,在哪里能买到啊?”

  “太馋人了!看着就甜!我们单位想搞团购,有没有联系方式?”

  “这樱桃包装也太好看了,送人肯定有面子!快告诉我们去哪买!”

  值班的接线员,拿着听筒,彻底陷入了手忙脚乱的幸福烦恼之中。

  风向,在这一夜,彻底变了。

  第二天一早,县政府大院内,但凡是昨天看了新闻的干部,见面聊的话题,都绕不开那颗小小的樱桃。

  “看了吗?昨天电视台那个专题,拍得真好!”

  “何止是好,简直是水平太高了!把一个乡镇项目,直接拔高到了全县农业转型的典范!”

  “那个叫陈铭的年轻人,真是个人才啊!不光能干实事,还懂得宣传造势,是个全才!”

  “你还没看明白吗?这下好了,清溪镇的樱桃项目,已经不是他陈铭一个人的项目了,这已经牢牢地和赵县长的政绩捆绑在一起了!这下,谁还敢动他?谁还敢在这个项目上使绊子?”

  这些议论声,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大院。

  同一时间,县长赵建国的家中。

  他刚刚晨练回来,夫人就笑着对他说:“老赵,你昨天那个新闻我看了,拍得真不错,显得你这个县长特别有水平。”

  赵建国也看到了这期报道。

  他靠在沙发上,端着茶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满意笑容。

  他原本只知道陈铭能干事,能解决问题。

  却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的宣传手腕,竟然也如此高明!

  整篇报道,既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项目的成绩和亮点,又在最关键的地方,把所有的功劳都巧妙地归功于“领导有方”、“战略布局”。

  这让他这个县长,感到无比的受用和舒心。

  一个既能为你攻城拔寨,又能为你摇旗呐喊,还懂得时刻维护你权威的下属,哪个领导会不喜欢?

  就在这时,他秘书的电话打了进来。

  “老板,早。关于昨天电视台的报道,反响特别热烈,办公室这边接到了很多其他部门甚至市里领导的电话,都在询问这个‘红宝石’樱桃项目,对您提出的‘科技兴农’思路,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赵建国听着秘书的汇报,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他放下茶杯,沉声说道:“你亲自给县府办的陈铭同志打个电话,转达我的意思。”

  “就说,报道我看了,做得很好。”

  “有思路,有办法,有格局!让他不要骄傲,继续保持这种务实的作风,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这通电话,在几分钟后,打到了综合科陈铭的办公桌上。

  当县长秘书那客气而又带着明显郑重的声音,在话筒里响起时,整个综合科办公室,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同事,都竖起了耳朵,脸上是无法掩饰的震惊和羡慕。

  县长秘书亲自打电话传达口头表扬!

  这份待遇,在整个县府办,都是独一份的荣耀!

  这通电话,无异于一道由县长亲自颁发的“免死金牌”,宣告了陈铭在县里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认可!

  挂断电话,林薇激动得小脸通红,看着陈铭的眼睛里全是闪烁的小星星。

  “陈铭哥!是县长的表扬!你太厉害了!”

  然而,陈铭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喜悦。

  他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平静模样,仿佛刚才那通足以让任何人欣喜若狂的电话,只是一次普通的工作汇报。

  他看着自己桌上摊开的一张手绘的平江县地图,目光落在一个被红笔圈出的小点上。

  那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地址,旁边标注着三个字:农资店。

  他对身边一脸崇拜的林薇,轻声说道:

  “空军的轰炸,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局面,赢得了舆论。”

  “现在,该请我们真正的‘重炮’登场,一锤定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