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几次大战,即便历代帝王扎堆出现,但是隋文帝和隋炀帝都从来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发生过什么,总之,他们二人始终隐匿不见。此刻太宗陛下将他们设法投入人道之时,隋文帝只是一脸苦笑的扎入其中,隋炀帝却是返身出现一段虚影,并对太宗陛下说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了你!就是不知朕的天下,你可满意?!”
太宗陛下脸色讪讪,应道:“陛下!如果万国来朝,国泰民安,屠灭突厥,灭了高句丽是您的夙愿,朕自觉尚可!若以断了世家侵夺皇权,令科举大行其道,小侄还要问一声,某可丢了皇室颜面?!”
隋炀帝听完,朗笑出声,大甩衣袖消失,最后留下一句:“下次在有事,记得唤我!”
太宗见杨广并无半点颓废,依旧依附天子气象的时候,也是为之心折!始皇帝的眼神眯了起来,有些严肃的问道:“次子有霸王气象,兼具雄主之姿!不该落得如此下场!”
太宗陛下说道:“坏就坏在他是难得大一统之后迅速丢掉权柄的帝王,即便强如政哥不也受了二世而亡的拖累,暴君之名流传千古。但是,真要说起来,魏晋南北朝就是猛人时代,但是猛人不传代,一代兴,一代亡几乎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说起来也无甚可以指摘的。再说文帝陛下得位不及政哥,也说得上是抢来的,皇帝轮流做,明日去别家也没什么。但是我这位小叔反其道而行之,明摆着将世家逼上绝路,非要拉着世家透支一切完成几代人都完不成的大工程,他们出了串联造反一条路也是别无他法。但是只要造反,就彻底断了得国的正统性,几十路反王可不是说说的。”
太宗稍缓,继续说道:“更不要说隋炀帝偏偏不在都城就留,非拉着世家陪她满地图晃荡,归都得时间里又是征伐又是镇压反抗得事情将世家门阀手里得资源和兵权扯的七零八落,最后他被逼自缢的时候,出头的也就是宇文家族,最起码还有一个物归原主的说法,说实在的,宇文世家在所有世家之中排进前十都难,为什么他能成功?现在想来,当真是细思极恐啊!”
朱标对于隋炀帝的作为可是满心看不上的,质疑道:“可是他滥用民力也是事实,从他主政以来,人口从五千万迅速下降至一千五也是事实,这没什么好洗的吧!”
太宗陛下没有因为受到质疑而不悦,缓缓说道:“都说隋文帝八年将大隋的人口从九百万提到四千万,这里面的原因可要朕细说?不过是强世家的人口隐户排查出来之后的结果,当然也有人口增长在其中,但是二者比例,贤侄以为对比之下,哪一个才是主因?”
“同理,五千万将至一千五百万,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才会出现如此结果。为何大唐推行府兵制?症结也根源于此,朝政征兵的话,我的下场绝对不会比隋炀帝好多少。”
朱标被太宗陛下的话语噎住,老朱赶紧出来打哈哈,说道:“即便如此,史书记载,修大运河死者十之六七,这个当作何解?”
太宗陛下的颜色阴郁起来,那标志性的胡子都微微翘起,嘴角的嘲讽已经无法掩饰:“大隋治下,连年丰产,官仓积粟无数,徭役着也非是免费干活儿荒了本职,正如我等见到的后世一样,那些私产煤矿是没有资源保证更好的挖煤作业才导致矿难频发的吗?再者,在世家门阀眼中,那些被释放出去的人口已经不能给他们创造价值,甚至因为均田制的原因,成为世家无法累计资源的阻碍,他们会善待这些徭役?”
“说会你我,大唐也征发徭役,自问你我可愿见徭役着大片死伤?若如此,你待如何处置这样的官员?”
老朱哑然,细思之下,最终叹声,拉着朱标后退,算是认可了太宗陛下的说法。
此刻的人界却是天翻地覆,十八路反王在隋炀帝死后将整个天下搅扰的没有半刻安宁。而人间的太宗陛下此刻还只能是兵出太原,席卷天下的小将军。这开挂一般的人生啊!真的是寂寞如雪!无论身处何种绝境,无论对手多么的强大,总之一句话,只要对上太宗陛下,可以小胜于他,然后给他叠层buff,最后被太宗陛下反推。
李渊坐镇中央,看着南征北战的太宗那是即喜又厌之,喜的是他李家距离那一步越来越近了,厌的是,朝中已经出现明显的太宗党,而他的爱子李建成即便是他苦心平衡之下,也是难以压制太宗陛下的光芒。
李渊不愿见到局势如此发展下去,开始有意打压二凤,将他的官职一加再加,最终封了一个天策上将军的头衔,更是给他开府的权力。头衔可以无限给,开府的权力这是李渊百般无奈之下不得不给出来的,这反而激起了太子党的敌视,甚至传出太子设宴请李二凤,最后二凤中毒险些被毒死的事情来。太子党人更是无时无刻不用放大镜盯着太宗陛下,各种阴谋诡计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将太宗陛下的得力文武邀请进入朝廷中枢,这个大义名分压制之下,无数文武不得不离开天策上将军府,等到起兵玄武门的时候,李二凤也只得不过八百之数的军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玄武门之后,李二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逼李渊退位,完成历史上最为简洁的兵变或者说造反,成为天下的皇帝。李渊进位太上皇居于深宫,太宗陛下也是好生伺候着,并没有做出多少出格的事来。也因为这一场兵变,将团结在李渊身边的世家势力来了一个腾笼换鸟,将这些原本集中在他们手上的权力统统收了回来,最不济也能给他们头上架上一把快刀,一把随时可以置他们于死地的造反罪民。只要他们依旧不认清楚局势,继续挑衅太宗陛下,太宗陛下就能给他们出头之人扣上一口‘怨怼陛下,意欲复辟’的大帽子。
当然太宗没有用过,因为世家选择了臣服,除了在婚嫁之上隔绝了与新生世家联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以外,对于李二凤的掣肘也主要集中在对抗科举这件事情上。
蛰伏,对于世家而言从来就是他们的生存哲学,低头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不会有半分的不适。但是掌控朝廷一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根本,在科举确认没有办法推翻的时候,他们迅速完成了应对的策略。
大唐的诗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本身就是世家反制科举的手段之一。这种科举之前扬名,科举期间不遮蔽考生信息的作法本身,在科举开始之前就将寒门打压的喘息困难。加上主持科举的也是世家退出来的代表,在科举之前就将各个世家的‘麒麟儿’在小范围内流通起来,无论是阅卷还是测评,先天就优于寒门子弟,更容易获得考官的态度倾斜不说,在评等级的时候更是可以直上青云之梯。太宗陛下的科举近八成都是世家子弟,两成才是寒门。
更加扎心的是,世家子弟获得任官的比例更高,寒门在繁复的铨选制度之下,想要得到实封官职,也是千难万难。太宗时期科举出来的寒门子弟真正或者官职的不足十分之一,综合来看太宗陛下的科举真正进入朝廷的寒门弟子不过百之一二而已。就这,太宗陛下还得夸耀一番,说什么:“天下豪杰皆入朕之彀中!”
太宗陛下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不过是捏着鼻子认下而已,只有这样,才能麻痹世家,与他们达成虚假的平衡之中。为什么?因为,唐初时期的教育资源几乎全部被世家垄断,百姓或者寒门连获取书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要提对于朝廷政务的熟悉或者局势的洞察等等,因此,这个时代的豪杰还真的都是世家子弟,太宗陛下说的也不能说全错,只是不准确罢了。
至于山东士族通过联姻与科举形成特权网络,开始瓜分科举利益的事情,太宗陛下不私下说声谢谢就算沉得住气了,只要士族内部不太平,就是皇家太平,闹吧!闹吧!闹得更猛烈一些吧。
趁着这个当口,太宗陛下推动州学建设,将私家把持的教育资源分散到州县,扩大科举生源基础的同时,将皇家藏书共享一部分给国子监,扩大朝廷的官学规模。更是能从州学选拔人才进入国子监,大量贴补国子监生等措施,保证往后能有越来越多的科举生源从非世家中脱颖而出,这种栽种银杏树一样的投资,直到高宗甚至则天陛下的时候才有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唐初科举的不尽如人意,却只能在太宗陛下时期强行楔入世家豪族的权力缝隙之中。唐中后期的世家反扑也是绝无仅有的疯狂,要不然也不会召唤出黄巢这样的绝世杀才,将世家连根拔起。
太宗陛下殚精竭力之下,科举这才彻底融入人族的史诗之中,伴随着帝制一起,辉煌灿烂到最终随着帝制一同走向死亡。
即便到了后世,国考依旧存在,这种不能算作科举借尸还魂,只能说,科举本身的优秀让他能够死灰复燃而已。
在国力的增强方面,太宗开启了‘灭国狂魔’的辉煌,这种动则灭国的意志不仅仅是太宗陛下独有,而是深深的烙印在了所有的文臣武将的脑海里,更是显化在了他们对外的所有事物之中,武将灭国应当应分,但是由唐一代,灭国这个KPI可不是武将的专属,文臣灭国的也是屡见不鲜。
最是耳熟能详的就是划出“高志凯线”的王玄策,作为外交副使,灭了中天竺不说,更是将中天竺的篡位者生擒,绑缚长安。太宗陛下凡尔赛的表示:“知道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王玄策的官职赏赐也就一个从五品,简直过于薄待了。后期更是由太宗陛下颁布法令,严令臣子在外私自动兵。
看着昊天镜的太宗虽然少有得色,但是那种荡漾在脸色的笑容那是一刻也没有少了半分,看着老朱直嘬牙花子,始皇帝倒是欣慰莫名,有种与有荣焉的模样。最是敬仰的要数朱棣,要说打的猛,他不会自认输了,但是打着又远又猛,灭国无数这一条,他只能写一个大大的‘服’字。
就在所有人沉浸在这种欢喜之中,长安城走来一个算卦的先生,挂着一个卦布幡子,自称袁守诚,李世民眼皮一跳,立刻几步走到老君身边,就要上前去扯老君的袖袍,老君任由太宗陛下拉着自己的袖袍,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此乃定数,不必如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宗陛下哪里肯,要说他的黑历史,上次在西游世界被嘲笑的大发脾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自己已经入了仙道,再眼睁睁的看着这桩糗事曝光于所有人的面前,他李二凤不要面子的吗?太宗陛下将眼睛不断的朝着昊天镜翻着,意思可以说很明显了。
老朱一家三口对此事是知道一些的,蔫坏的朱标上前一步就对太宗陛下说道:“陛下,你可是眼疾犯了?!”
老朱乐呵呵的说道:“是极!是极!老君那里仙丹可是不少,我等皆愿代你求老君赐下一些,陛下就无需客气,这都是我等应该做的!哈哈哈~~”
朱棣满脑子都是打仗,对此但是没有什么意见,要不说再老朱面前,老四不讨喜呢,只见朱棣一副急切的模样,当场开口说道:“还请老君赐下丹药!”
朱标憋笑,老朱心中就不痛快了,这个傻儿子,要不现在断绝父子关系,来得及吗?
老君不接话,却是挥手收了昊天镜,说道:“现在也算是西游量劫起了,我等也不能在此久留,都动起来吧!”
始皇帝和帝辛深知和幽渊族的大战无法避免,如今有了老朱和朱棣二人加入人道序列,之前有接应了许许多多的人族圣贤,尤其是大隋朝的那两位,比之在西游世界来说,那是有了相当的提升。再者,相对于之前对于幽渊族的一无所知,现在的他们在用上帝视角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涟漪不起,只待西游量劫完成,就要对幽渊族进行绝杀才是。
老君见众人都隐隐有了怠慢的神色,说道:“诸位,此刻言之能绝杀幽渊族还为时尚早,如果!我只说如果,我等重复在西游世界的一切,能不能将此世界的一切也并入洪荒宇宙?诸位又有何见解?!”
出于对于幽渊族的仇视和忌惮,在场所有人都默认这次应该是绝杀幽渊族的好机会,那种虚张声势的把戏应该再也难以乱了他们的阵脚,应该能一举歼灭幽津和幽古才是。但是,老君的说法有存在一种可能性,如果封神世界最终也汇入洪荒宇宙,是不是他们的主世界也能因此得到长足的进步,只要限制住幽渊族使出绝杀的那颗蛋,那么他们是真的有机会做到这一切。
那个贫瘠的西游世界都能将人族的修道生灵的境界提升到人仙巅峰,那么在他们有意庇护之下,比之西游世界强大的多的封神世界一旦并入洪荒主世界,那么人族将迎来何等的发展呢?
只是所有人都不确认这样的事情会如同他们预想的一样发展,因此,所有人都没有在老君的问话后出声,兜率宫除了炉火的声音以外,半点声音也无。
喜欢月亮即天宫
太宗陛下脸色讪讪,应道:“陛下!如果万国来朝,国泰民安,屠灭突厥,灭了高句丽是您的夙愿,朕自觉尚可!若以断了世家侵夺皇权,令科举大行其道,小侄还要问一声,某可丢了皇室颜面?!”
隋炀帝听完,朗笑出声,大甩衣袖消失,最后留下一句:“下次在有事,记得唤我!”
太宗见杨广并无半点颓废,依旧依附天子气象的时候,也是为之心折!始皇帝的眼神眯了起来,有些严肃的问道:“次子有霸王气象,兼具雄主之姿!不该落得如此下场!”
太宗陛下说道:“坏就坏在他是难得大一统之后迅速丢掉权柄的帝王,即便强如政哥不也受了二世而亡的拖累,暴君之名流传千古。但是,真要说起来,魏晋南北朝就是猛人时代,但是猛人不传代,一代兴,一代亡几乎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说起来也无甚可以指摘的。再说文帝陛下得位不及政哥,也说得上是抢来的,皇帝轮流做,明日去别家也没什么。但是我这位小叔反其道而行之,明摆着将世家逼上绝路,非要拉着世家透支一切完成几代人都完不成的大工程,他们出了串联造反一条路也是别无他法。但是只要造反,就彻底断了得国的正统性,几十路反王可不是说说的。”
太宗稍缓,继续说道:“更不要说隋炀帝偏偏不在都城就留,非拉着世家陪她满地图晃荡,归都得时间里又是征伐又是镇压反抗得事情将世家门阀手里得资源和兵权扯的七零八落,最后他被逼自缢的时候,出头的也就是宇文家族,最起码还有一个物归原主的说法,说实在的,宇文世家在所有世家之中排进前十都难,为什么他能成功?现在想来,当真是细思极恐啊!”
朱标对于隋炀帝的作为可是满心看不上的,质疑道:“可是他滥用民力也是事实,从他主政以来,人口从五千万迅速下降至一千五也是事实,这没什么好洗的吧!”
太宗陛下没有因为受到质疑而不悦,缓缓说道:“都说隋文帝八年将大隋的人口从九百万提到四千万,这里面的原因可要朕细说?不过是强世家的人口隐户排查出来之后的结果,当然也有人口增长在其中,但是二者比例,贤侄以为对比之下,哪一个才是主因?”
“同理,五千万将至一千五百万,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才会出现如此结果。为何大唐推行府兵制?症结也根源于此,朝政征兵的话,我的下场绝对不会比隋炀帝好多少。”
朱标被太宗陛下的话语噎住,老朱赶紧出来打哈哈,说道:“即便如此,史书记载,修大运河死者十之六七,这个当作何解?”
太宗陛下的颜色阴郁起来,那标志性的胡子都微微翘起,嘴角的嘲讽已经无法掩饰:“大隋治下,连年丰产,官仓积粟无数,徭役着也非是免费干活儿荒了本职,正如我等见到的后世一样,那些私产煤矿是没有资源保证更好的挖煤作业才导致矿难频发的吗?再者,在世家门阀眼中,那些被释放出去的人口已经不能给他们创造价值,甚至因为均田制的原因,成为世家无法累计资源的阻碍,他们会善待这些徭役?”
“说会你我,大唐也征发徭役,自问你我可愿见徭役着大片死伤?若如此,你待如何处置这样的官员?”
老朱哑然,细思之下,最终叹声,拉着朱标后退,算是认可了太宗陛下的说法。
此刻的人界却是天翻地覆,十八路反王在隋炀帝死后将整个天下搅扰的没有半刻安宁。而人间的太宗陛下此刻还只能是兵出太原,席卷天下的小将军。这开挂一般的人生啊!真的是寂寞如雪!无论身处何种绝境,无论对手多么的强大,总之一句话,只要对上太宗陛下,可以小胜于他,然后给他叠层buff,最后被太宗陛下反推。
李渊坐镇中央,看着南征北战的太宗那是即喜又厌之,喜的是他李家距离那一步越来越近了,厌的是,朝中已经出现明显的太宗党,而他的爱子李建成即便是他苦心平衡之下,也是难以压制太宗陛下的光芒。
李渊不愿见到局势如此发展下去,开始有意打压二凤,将他的官职一加再加,最终封了一个天策上将军的头衔,更是给他开府的权力。头衔可以无限给,开府的权力这是李渊百般无奈之下不得不给出来的,这反而激起了太子党的敌视,甚至传出太子设宴请李二凤,最后二凤中毒险些被毒死的事情来。太子党人更是无时无刻不用放大镜盯着太宗陛下,各种阴谋诡计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将太宗陛下的得力文武邀请进入朝廷中枢,这个大义名分压制之下,无数文武不得不离开天策上将军府,等到起兵玄武门的时候,李二凤也只得不过八百之数的军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玄武门之后,李二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逼李渊退位,完成历史上最为简洁的兵变或者说造反,成为天下的皇帝。李渊进位太上皇居于深宫,太宗陛下也是好生伺候着,并没有做出多少出格的事来。也因为这一场兵变,将团结在李渊身边的世家势力来了一个腾笼换鸟,将这些原本集中在他们手上的权力统统收了回来,最不济也能给他们头上架上一把快刀,一把随时可以置他们于死地的造反罪民。只要他们依旧不认清楚局势,继续挑衅太宗陛下,太宗陛下就能给他们出头之人扣上一口‘怨怼陛下,意欲复辟’的大帽子。
当然太宗没有用过,因为世家选择了臣服,除了在婚嫁之上隔绝了与新生世家联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以外,对于李二凤的掣肘也主要集中在对抗科举这件事情上。
蛰伏,对于世家而言从来就是他们的生存哲学,低头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不会有半分的不适。但是掌控朝廷一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根本,在科举确认没有办法推翻的时候,他们迅速完成了应对的策略。
大唐的诗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本身就是世家反制科举的手段之一。这种科举之前扬名,科举期间不遮蔽考生信息的作法本身,在科举开始之前就将寒门打压的喘息困难。加上主持科举的也是世家退出来的代表,在科举之前就将各个世家的‘麒麟儿’在小范围内流通起来,无论是阅卷还是测评,先天就优于寒门子弟,更容易获得考官的态度倾斜不说,在评等级的时候更是可以直上青云之梯。太宗陛下的科举近八成都是世家子弟,两成才是寒门。
更加扎心的是,世家子弟获得任官的比例更高,寒门在繁复的铨选制度之下,想要得到实封官职,也是千难万难。太宗时期科举出来的寒门子弟真正或者官职的不足十分之一,综合来看太宗陛下的科举真正进入朝廷的寒门弟子不过百之一二而已。就这,太宗陛下还得夸耀一番,说什么:“天下豪杰皆入朕之彀中!”
太宗陛下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不过是捏着鼻子认下而已,只有这样,才能麻痹世家,与他们达成虚假的平衡之中。为什么?因为,唐初时期的教育资源几乎全部被世家垄断,百姓或者寒门连获取书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要提对于朝廷政务的熟悉或者局势的洞察等等,因此,这个时代的豪杰还真的都是世家子弟,太宗陛下说的也不能说全错,只是不准确罢了。
至于山东士族通过联姻与科举形成特权网络,开始瓜分科举利益的事情,太宗陛下不私下说声谢谢就算沉得住气了,只要士族内部不太平,就是皇家太平,闹吧!闹吧!闹得更猛烈一些吧。
趁着这个当口,太宗陛下推动州学建设,将私家把持的教育资源分散到州县,扩大科举生源基础的同时,将皇家藏书共享一部分给国子监,扩大朝廷的官学规模。更是能从州学选拔人才进入国子监,大量贴补国子监生等措施,保证往后能有越来越多的科举生源从非世家中脱颖而出,这种栽种银杏树一样的投资,直到高宗甚至则天陛下的时候才有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唐初科举的不尽如人意,却只能在太宗陛下时期强行楔入世家豪族的权力缝隙之中。唐中后期的世家反扑也是绝无仅有的疯狂,要不然也不会召唤出黄巢这样的绝世杀才,将世家连根拔起。
太宗陛下殚精竭力之下,科举这才彻底融入人族的史诗之中,伴随着帝制一起,辉煌灿烂到最终随着帝制一同走向死亡。
即便到了后世,国考依旧存在,这种不能算作科举借尸还魂,只能说,科举本身的优秀让他能够死灰复燃而已。
在国力的增强方面,太宗开启了‘灭国狂魔’的辉煌,这种动则灭国的意志不仅仅是太宗陛下独有,而是深深的烙印在了所有的文臣武将的脑海里,更是显化在了他们对外的所有事物之中,武将灭国应当应分,但是由唐一代,灭国这个KPI可不是武将的专属,文臣灭国的也是屡见不鲜。
最是耳熟能详的就是划出“高志凯线”的王玄策,作为外交副使,灭了中天竺不说,更是将中天竺的篡位者生擒,绑缚长安。太宗陛下凡尔赛的表示:“知道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王玄策的官职赏赐也就一个从五品,简直过于薄待了。后期更是由太宗陛下颁布法令,严令臣子在外私自动兵。
看着昊天镜的太宗虽然少有得色,但是那种荡漾在脸色的笑容那是一刻也没有少了半分,看着老朱直嘬牙花子,始皇帝倒是欣慰莫名,有种与有荣焉的模样。最是敬仰的要数朱棣,要说打的猛,他不会自认输了,但是打着又远又猛,灭国无数这一条,他只能写一个大大的‘服’字。
就在所有人沉浸在这种欢喜之中,长安城走来一个算卦的先生,挂着一个卦布幡子,自称袁守诚,李世民眼皮一跳,立刻几步走到老君身边,就要上前去扯老君的袖袍,老君任由太宗陛下拉着自己的袖袍,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此乃定数,不必如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宗陛下哪里肯,要说他的黑历史,上次在西游世界被嘲笑的大发脾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自己已经入了仙道,再眼睁睁的看着这桩糗事曝光于所有人的面前,他李二凤不要面子的吗?太宗陛下将眼睛不断的朝着昊天镜翻着,意思可以说很明显了。
老朱一家三口对此事是知道一些的,蔫坏的朱标上前一步就对太宗陛下说道:“陛下,你可是眼疾犯了?!”
老朱乐呵呵的说道:“是极!是极!老君那里仙丹可是不少,我等皆愿代你求老君赐下一些,陛下就无需客气,这都是我等应该做的!哈哈哈~~”
朱棣满脑子都是打仗,对此但是没有什么意见,要不说再老朱面前,老四不讨喜呢,只见朱棣一副急切的模样,当场开口说道:“还请老君赐下丹药!”
朱标憋笑,老朱心中就不痛快了,这个傻儿子,要不现在断绝父子关系,来得及吗?
老君不接话,却是挥手收了昊天镜,说道:“现在也算是西游量劫起了,我等也不能在此久留,都动起来吧!”
始皇帝和帝辛深知和幽渊族的大战无法避免,如今有了老朱和朱棣二人加入人道序列,之前有接应了许许多多的人族圣贤,尤其是大隋朝的那两位,比之在西游世界来说,那是有了相当的提升。再者,相对于之前对于幽渊族的一无所知,现在的他们在用上帝视角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涟漪不起,只待西游量劫完成,就要对幽渊族进行绝杀才是。
老君见众人都隐隐有了怠慢的神色,说道:“诸位,此刻言之能绝杀幽渊族还为时尚早,如果!我只说如果,我等重复在西游世界的一切,能不能将此世界的一切也并入洪荒宇宙?诸位又有何见解?!”
出于对于幽渊族的仇视和忌惮,在场所有人都默认这次应该是绝杀幽渊族的好机会,那种虚张声势的把戏应该再也难以乱了他们的阵脚,应该能一举歼灭幽津和幽古才是。但是,老君的说法有存在一种可能性,如果封神世界最终也汇入洪荒宇宙,是不是他们的主世界也能因此得到长足的进步,只要限制住幽渊族使出绝杀的那颗蛋,那么他们是真的有机会做到这一切。
那个贫瘠的西游世界都能将人族的修道生灵的境界提升到人仙巅峰,那么在他们有意庇护之下,比之西游世界强大的多的封神世界一旦并入洪荒主世界,那么人族将迎来何等的发展呢?
只是所有人都不确认这样的事情会如同他们预想的一样发展,因此,所有人都没有在老君的问话后出声,兜率宫除了炉火的声音以外,半点声音也无。
喜欢月亮即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