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鸟啼如同细丝,将宿墨从浅梦中轻柔唤醒。
村庄笼罩在薄雾中,仿佛刚从一场悠长的睡眠里苏醒,远山隐约可见,如同一卷深沉的水墨画,朦胧却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静谧。
睁开眼时,他看见徐岁寒已悄然起身,正细心整理一套干净的中山装,动作轻缓得仿佛害怕惊扰了什么微妙的平衡。
金色的晨光透过木格窗洒下,细碎的光斑在地板上浮动,微尘在光影间跳跃,宛若呼吸。
“醒了?”徐岁寒转过头来,嗓音中还残存着清晨初醒的沙哑,“今天要见我父亲,你得换身衣服。”
他说罢,从木箱中取出一套灰蓝色的衣裳。
布料虽显简朴,却熨帖整齐得毫无瑕疵。
村庄渐次有了生气,隐约能听见扁担在村民肩头颠簸的节奏,几声鸡鸣从邻家院落传来,像是为这新的一天奏响序曲。
宿墨坐起身,感知自身在这陌生环境中的每一寸细微变化。
终端依偎在耳垂处,隐匿于晨光之中,几乎无法察觉,但它与他那不可分割的连接感依然清晰如昨。
接过衣服时,布料的粗糙触感使他的指尖微微一顿——这是与星际军装截然不同的质感,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你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宿墨一边换装一边问,军人出身的利落姿态让他的动作迅速而精准,“我需要了解他的脾性。”
毕竟是老丈人,而且看着自家雌君给他准备的衣服就知道对方在这儿也没少想他。
不然怎么会准备有他尺码的衣服呢?
某雄虫心中暗爽,要不是因为有正事,险些让雌君变成他的形状
徐岁寒走到窗边,目光穿过木格窗,落在远处的景致上。
那里,几个早起的村民挑着担子缓步行过,袅袅炊烟自各家屋顶升腾,在空气中勾勒出淡白的弧线,与田野间潮湿的泥土气息交织成一幅宁静又真实的画卷。
“他是位老派的人,经历过战争年代,对陌生人抱有警惕。”
徐岁寒转过身,神情专注而肃穆。
“但如果认定你是可信的,他会非常照顾你。记住,表现军人应有的素养,但不要太过张扬。在这个时代,太显眼往往意味着危险。”
屋外的脚步声缓缓接近,伴随着一个沉稳而威严的声音:“岁寒,醒了吗?有客人来访,需要你出来一趟。”
徐岁寒与宿墨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无声的交流胜过了千言万语。
宿墨点了点头,表示已经准备妥当。
晨光柔和地洒在二人脸上,简陋的小屋因这一刻的安宁显现出某种独特的温暖。
“来了,阿爹。”
徐岁寒应答,声音恢复了公安局局长特有的低沉与冷静,“我马上出来。”
他最后整理了下衣领,深吸一口气,眸中闪过一抹笃定的光芒。
这是他们新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扎根本地的第一步。
宿墨紧随其后,步伐稳健却不急促,既展现军人的风范,又试图融入这片未知的土地。
木门轻轻开启,晨光倾泻而入,将他们的身影拉得修长且明晰,直延伸到院子里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
新的一天,就此拉开帷幕,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挑战与无尽的可能性。
院子里伫立着一位年过五旬的中年男人,身形高大却微微佝偻,岁月与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
他身着一件洗得泛白的蓝色中山装,手中夹着燃至半截的旱烟,正皱眉打量着从房间中走出的两名年轻人。
“爹,这位是我的战友宿墨。”
徐岁寒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既亲近又不失正式。
他走到父亲身旁,自然地站在宿墨前方,仿佛无形中为对方撑起一片屏障。
“之前跟您提过的,一起执行任务的兄弟。”
村支书徐文山将烟杆在手中轻转,那双经历无数风雨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宿墨。
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石板路上凝结着昨夜的露珠,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喳觅食,显得清冷而又宁静。
宿墨向前迈出一步,腰背笔直如枪,双手虽垂于身侧,却隐隐透出一种随时可以行动的警觉。
他的目光与徐文山相接,不卑不亢之间,流露出一个经历过战场磨砺的军人应有的沉稳气质。
“徐叔叔好,我是宿墨。”
他的嗓音清晰有力,带着一抹柔和的南方口音,“岁寒曾经救过我的命,这次执行任务意外来这里,特地前来向他表示感谢。”
徐文山缓缓吐出一口烟雾,那些青白色的烟丝在晨风中袅袅散开。
他并未立即回应,而是继续用审视的目光扫视宿墨的一举一动,仿若要从中窥探出什么隐藏的秘密。
院落里除了鸟鸣声,便只剩下远处传来的挑水声,以及偶尔几声犬吠。
“哪个部队的?”村支书突然发问,声音平淡而内敛。
宿墨的回答简洁而干脆:“特殊部队,具体番号不便透露。”
他的语气中透着一种属于这个时代军人的职业素养,“档案在那场动乱中遗失了不少,目前正在进行重新整理。”
徐岁寒适时补充道:“宿墨这次是来办理身份证明的,我已经联系了县里的同志帮忙协调处理。”
徐文山点了点头,将烟杆在鞋底轻轻磕了磕,火星四溅后熄灭。
他的神情稍稍缓和了一些,但眼底依旧保留着昔日战场上养成的敏锐与警惕。
槐树上的蝉开始发出第一声鸣叫,昭示着又一个酷热难耐的日子即将来临。
“既然是岁寒的战友,那就不是外人了。”
徐文山终于开了口,语调里添了几分温度,但仍然带着几分试探,“不过现在情况特殊,对来历不明的人还是得谨慎些。你能理解吧?”
村庄笼罩在薄雾中,仿佛刚从一场悠长的睡眠里苏醒,远山隐约可见,如同一卷深沉的水墨画,朦胧却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静谧。
睁开眼时,他看见徐岁寒已悄然起身,正细心整理一套干净的中山装,动作轻缓得仿佛害怕惊扰了什么微妙的平衡。
金色的晨光透过木格窗洒下,细碎的光斑在地板上浮动,微尘在光影间跳跃,宛若呼吸。
“醒了?”徐岁寒转过头来,嗓音中还残存着清晨初醒的沙哑,“今天要见我父亲,你得换身衣服。”
他说罢,从木箱中取出一套灰蓝色的衣裳。
布料虽显简朴,却熨帖整齐得毫无瑕疵。
村庄渐次有了生气,隐约能听见扁担在村民肩头颠簸的节奏,几声鸡鸣从邻家院落传来,像是为这新的一天奏响序曲。
宿墨坐起身,感知自身在这陌生环境中的每一寸细微变化。
终端依偎在耳垂处,隐匿于晨光之中,几乎无法察觉,但它与他那不可分割的连接感依然清晰如昨。
接过衣服时,布料的粗糙触感使他的指尖微微一顿——这是与星际军装截然不同的质感,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你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宿墨一边换装一边问,军人出身的利落姿态让他的动作迅速而精准,“我需要了解他的脾性。”
毕竟是老丈人,而且看着自家雌君给他准备的衣服就知道对方在这儿也没少想他。
不然怎么会准备有他尺码的衣服呢?
某雄虫心中暗爽,要不是因为有正事,险些让雌君变成他的形状
徐岁寒走到窗边,目光穿过木格窗,落在远处的景致上。
那里,几个早起的村民挑着担子缓步行过,袅袅炊烟自各家屋顶升腾,在空气中勾勒出淡白的弧线,与田野间潮湿的泥土气息交织成一幅宁静又真实的画卷。
“他是位老派的人,经历过战争年代,对陌生人抱有警惕。”
徐岁寒转过身,神情专注而肃穆。
“但如果认定你是可信的,他会非常照顾你。记住,表现军人应有的素养,但不要太过张扬。在这个时代,太显眼往往意味着危险。”
屋外的脚步声缓缓接近,伴随着一个沉稳而威严的声音:“岁寒,醒了吗?有客人来访,需要你出来一趟。”
徐岁寒与宿墨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无声的交流胜过了千言万语。
宿墨点了点头,表示已经准备妥当。
晨光柔和地洒在二人脸上,简陋的小屋因这一刻的安宁显现出某种独特的温暖。
“来了,阿爹。”
徐岁寒应答,声音恢复了公安局局长特有的低沉与冷静,“我马上出来。”
他最后整理了下衣领,深吸一口气,眸中闪过一抹笃定的光芒。
这是他们新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扎根本地的第一步。
宿墨紧随其后,步伐稳健却不急促,既展现军人的风范,又试图融入这片未知的土地。
木门轻轻开启,晨光倾泻而入,将他们的身影拉得修长且明晰,直延伸到院子里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
新的一天,就此拉开帷幕,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挑战与无尽的可能性。
院子里伫立着一位年过五旬的中年男人,身形高大却微微佝偻,岁月与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
他身着一件洗得泛白的蓝色中山装,手中夹着燃至半截的旱烟,正皱眉打量着从房间中走出的两名年轻人。
“爹,这位是我的战友宿墨。”
徐岁寒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既亲近又不失正式。
他走到父亲身旁,自然地站在宿墨前方,仿佛无形中为对方撑起一片屏障。
“之前跟您提过的,一起执行任务的兄弟。”
村支书徐文山将烟杆在手中轻转,那双经历无数风雨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宿墨。
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石板路上凝结着昨夜的露珠,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喳觅食,显得清冷而又宁静。
宿墨向前迈出一步,腰背笔直如枪,双手虽垂于身侧,却隐隐透出一种随时可以行动的警觉。
他的目光与徐文山相接,不卑不亢之间,流露出一个经历过战场磨砺的军人应有的沉稳气质。
“徐叔叔好,我是宿墨。”
他的嗓音清晰有力,带着一抹柔和的南方口音,“岁寒曾经救过我的命,这次执行任务意外来这里,特地前来向他表示感谢。”
徐文山缓缓吐出一口烟雾,那些青白色的烟丝在晨风中袅袅散开。
他并未立即回应,而是继续用审视的目光扫视宿墨的一举一动,仿若要从中窥探出什么隐藏的秘密。
院落里除了鸟鸣声,便只剩下远处传来的挑水声,以及偶尔几声犬吠。
“哪个部队的?”村支书突然发问,声音平淡而内敛。
宿墨的回答简洁而干脆:“特殊部队,具体番号不便透露。”
他的语气中透着一种属于这个时代军人的职业素养,“档案在那场动乱中遗失了不少,目前正在进行重新整理。”
徐岁寒适时补充道:“宿墨这次是来办理身份证明的,我已经联系了县里的同志帮忙协调处理。”
徐文山点了点头,将烟杆在鞋底轻轻磕了磕,火星四溅后熄灭。
他的神情稍稍缓和了一些,但眼底依旧保留着昔日战场上养成的敏锐与警惕。
槐树上的蝉开始发出第一声鸣叫,昭示着又一个酷热难耐的日子即将来临。
“既然是岁寒的战友,那就不是外人了。”
徐文山终于开了口,语调里添了几分温度,但仍然带着几分试探,“不过现在情况特殊,对来历不明的人还是得谨慎些。你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