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看水渠-《我在虫族那些事》

  “是村里的退伍军人李大爷。”

  徐岁寒侧头向宿墨简单解释了一句,同时整理了下衣襟,神情变得更加郑重其事。

  “他在村里很有威望,也是我父亲的好朋友。”

  宿墨立刻意识到这个新来的角色有多么关键。

  在这样一个封闭且传统的小社会里,威望人物的态度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可以说只要得到对方的认可,那么他在这个村子里就不会受到过多的猜忌了

  他快速调整心态,准备接受又一次身份的考验。

  徐岁寒快步朝院门走去,宿墨则紧跟其后,保持着适中的距离。

  院门推开的一刹那,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出现在门外。

  他身材削瘦,却挺直了腰板,脸上布满深深浅浅的皱纹,眼神依旧锐利如刀。

  他披着一件军绿色的上衣,经过无数次洗涤已经褪色发白,胸前别着一枚黯淡却庄重的军功章。

  “李大爷,您来了。”徐岁寒恭敬地招呼道,侧身让老人迈进院子。

  老人的目光瞬间锋利起来,像探照灯一样锁定了宿墨,从头到脚细细打量。

  那审视的眼神中夹杂着压迫感,令宿墨心中一震——这目光,让他想起军事学院时担任他教官的虫后陛下,同样不容分毫虚伪与隐瞒。

  “嗯,听说你家来了客人,我过来看看。”李大爷迈步进院,径直走到宿墨面前,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小伙子,你是哪个部队的?”

  宿墨立正站好,军人的本能驱使他的姿态无可挑剔。

  他微微低头,语气谦逊却不失坚定:“李大爷好,我是宿墨,特殊部队的。”

  “特殊部队?”老人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啥子特殊法?我当年在西南军区待过,怎么没听说过有啥特殊部队。”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院子里的气氛陡然紧张。

  宿墨感受到老人那股源自久经沙场的威压,脑海中飞速旋转,寻找合适的回应。

  意识边缘,终端悄然振动,提供了这个时代的相关军事资讯。

  “是执行特殊任务的小分队,番号保密。”宿墨的声音简洁有力,同时微微躬身以示尊敬,“您是前辈,应该明白军中的保密纪律。”

  李大爷点了点头,但那份深邃的审视并未减少半分。

  他缓缓踱步,手中的烟斗轻轻转动,在槐树下发出细微的磕碰声。

  蝉鸣接连不断,为这场无声的较量增添了几分背景音。

  “你站军姿给我看看。”老人忽然命令道。

  宿墨毫不犹豫地应声而动:双脚并拢,背脊挺直如松,目光平视前方。

  他那从骨子里散发出的职业气质,如同一把刚出鞘的利刃,让老人眼中的怀疑渐渐退去了一些。

  “嗯,不错,确实是当过兵的。”李大爷满意地点点头,随后转向徐岁寒,语气稍缓,“岁寒,你这个战友看起来倒是个正经人。不过现在情况特殊,外来人员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那天有人从河里捡了个人回来的事情,早就传遍了整个村子了。

  他也是不放心,所以才过来看看的。

  院门外传来孩童追逐嬉戏的声音,几只鸡咯咯叫着跑过门前。

  这些生活里的琐碎声响稍稍冲淡了些许紧张氛围。

  “李大爷说得对。”

  徐岁寒接话道,“宿墨这次执行的任务已经结束了,我已联系了县里的同志。他身上有伤会在咱村里住一段时间,也会参与村里的建设工作。”

  老人再次打量宿墨,这次的目光柔和许多:“既然是岁寒的战友,那就不是外人。小宿啊,你还会干啥活计?”

  “我略懂一些测量和工程,都是在部队里学来的。”

  宿墨保持着适当的谦逊,语调平稳,“听说村里要修水渠,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好!”李大爷重重拍了拍宿墨的肩膀,力道十足,“现在正缺你这样的技术人才!明天我就带你去工地看看,那里正愁找不到会测量的人呢。”

  徐岁寒看了眼时间,提醒道:“李大爷,我一会儿要去县里办事,您看能不能帮忙照应一下宿墨,让他先熟悉熟悉村里的情况?”

  “没问题!”老人爽朗一笑,“正好我下午要去工地转转,带上他一起。”

  宿墨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军人的认可,无疑为他在村里的立足奠定了重要基础。

  阳光透过槐树叶洒落斑驳的影子,在地面摇曳起伏,仿佛预示着一段新生活的序幕正徐徐拉开。

  李大爷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铜制烟盒,指尖熟练地装上烟丝。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隐约透着一股老军人特有的沉稳与自信。

  他点燃烟斗,深深吸了一口,青色的烟雾在午后的阳光下袅袅升腾,如同一幅定格的画卷。

  “小宿啊,我跟你说,这水渠修好了,咱们村就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老人抬手朝村东一指,语气中带着几分激昂的期待。

  远方,隐隐可见几处未完工的土方工程痕迹,仿佛正静候下一步的雕琢。

  宿墨顺着他的手势望去,元帅般敏锐的战略眼光让他迅速扫过地形的轮廓。

  那片区域高低起伏,复杂多变,若要引水灌溉,确实需要极为精确的计算和规划。

  他脑海中意识终端飞速运转,数据流般的分析结果已然成型。

  “李大爷,那边的地形看起来挺复杂的,”宿墨开口问道,“水渠的走向是怎么规划的?”

  “嘿,这你就不晓得了。”

  老人脸上浮现出一抹得意的微笑,声音低缓却充满底气。

  “那块地虽然看着不平整,但水势是往下走的。只要测量准确,水就能顺着渠道流到每家每户的地里,一点问题都没有。”

  徐岁寒整理好公文包,走到两人身边,脸上挂着一丝歉意的笑意:“李大爷,那我就先走了。宿墨就拜托您照应了。”

  “放心去吧,岁寒。”李大爷摆摆手,神情间透着一股笃定,“我保证把你这个战友照顾得妥妥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