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苛刻的尽调-《星海于你》

  顾深屿离开后,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死寂。

  那句关于赛车场的评论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每个人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沈瑜第一个反应过来,凑近林晞,压低声音,难掩惊讶:“晞晞,什么赛车场?你什么时候跟顾深屿在赛车场见过了?”

  林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那种被突然袭击的错愕中冷静下来。她不能自乱阵脚。“周末碰巧遇到。”她简单带过,语气不容置疑,随即转向团队,表情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果断,“都听到了,我们只有一天时间。现在不是讨论其他事情的时候。沈瑜,立刻整理对方提出的所有要点。李工,把尽调清单打印出来,我们逐条过。”

  她的镇定迅速感染了团队。大家收敛心神,重新投入战斗状态。然而,当那份长达数十页的尽调清单被投影到大屏幕上时,会议室里还是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份清单的细致和深入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它不仅要求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客户合同、知识产权证明等常规文件,更是事无巨细地涵盖了源代码管理日志、服务器架构图、甚至包括员工劳动合同细节、供应商采购清单、乃至办公室租赁合同的每一个条款。更令人心惊的是,其中夹杂着大量极其专业的技术问题,有些甚至涉及林晞早年发表过的学术论文中的理论细节。

  “这……这哪是尽调?这是要把我们里里外外扒一层皮啊!”一位年轻的技术骨干忍不住抱怨道。

  沈瑜也皱紧了眉头:“晞晞,这个要求太离谱了!很多涉及核心算法的细节,这已经超出商业尽调的范畴了,更像是技术审查。我们不能答应,这太危险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晞身上。她却异常沉默,目光紧紧盯着清单上的某一行。那里明确要求提供她博士论文中某个边缘算法模型的原始实验数据及后续优化记录。那个模型并非她工作的核心,甚至在论文中也只是一笔带过。顾深屿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个?并且如此精准地提出来?这绝不是常规尽调能触及的深度。这更像是一种试探,一个知根知底的技术同行,在不动声色地确认着什么。

  一种被窥视的感觉让她脊背发凉,但与此同时,一种不服输的倔强也涌了上来。他想要看透她是吗?那就让他看!用绝对的实力和坦诚,回应他所有的审视和试探。

  “照做。”林晞抬起头,目光扫过团队每一张不安的脸,声音清晰而坚定,“把我们所有的资料,按照最严格、最透明的标准准备。这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我们目前唯一的机会。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对方是顶级的专业团队,任何隐瞒或瑕疵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记住,我们没什么不可见人的。我们的价值,就在于我们的技术和团队。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直面最严格的检验,又凭什么要求别人相信我们的未来?”

  她的话语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力量,驱散了团队的疑虑。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整个创星科技灯火通明,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战时指挥部。林晞身先士卒,泡在办公室里,亲自核对最核心的技术文档和商业合同,每一个数据、每一行代码都力求精准无误。

  在整理一组非常早期的、几乎被遗忘的技术可行性验证数据时,林晞的动作顿住了。那组数据记录着一个微小的、后来被她用更优方案替代的技术路径,其中存在一个连她自己当时都未曾特别注意到的理论瑕疵。这个瑕疵无伤大雅,也早已被修正,但顾深屿的尽调清单里,却明确要求提供这组数据的“原始记录、瑕疵分析及后续修正的完整说明”。

  他怎么会知道这个几乎被尘封的细节?这个疑问像一根冰冷的刺,更深地扎进了林晞的心里。这场尽调,越来越像一场针对她个人的、精心设计的考核。

  正式尽调的日子到了。深屿资本的团队准时抵达,气氛比第一次谈判时更加凝重。他们被安排在几个独立的会议室,如同精密仪器般高效地运转起来,沉默而精准地核验着源源不断送来的海量文件。空气中只剩下纸张翻动、键盘敲击和偶尔低声确认的声音,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林晞坐镇中央办公室,随时应对各方的询问。当负责技术模块的张专家要求调取那组带有瑕疵的早期数据时,林晞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亲自将准备好的文件送过去,并附上了一份详细的书面说明,坦诚地解释了瑕疵的成因和修正过程。

  她已经做好了被深入追问甚至质疑的准备。然而,张专家只是接过文件,极其仔细地核对了原始记录和她提供的说明,然后用笔在清单上平静地标注了一下,便示意助手将文件归档,转而要求下一份资料。整个过程公事公办,没有流露出任何额外的情绪,仿佛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核查点。

  这种反应,反而让林晞更加不安。他们似乎早就知道这个瑕疵的存在,这次核查的目的,更像是在确认她的诚实度和面对问题的态度,而非瑕疵本身。

  傍晚时分,第一天的密集尽调终于告一段落。顾深屿的团队陆续离开。顾深屿本人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他路过林晞办公室门口时,脚步略微放缓。

  林晞正站在门口与沈瑜交代事情。顾深屿的目光落在她带着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睛上,语气依旧是那副公事公办的平淡口吻:“基础比我想象的要扎实,但漏洞和潜在的风险点,也确实比表面看起来的多。”

  他的评价客观而冷酷,听不出褒贬。

  “明天,”他顿了顿,视线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她桌上那堆厚厚的文件,“会是更关键的环节。希望你们准备好了。”

  说完,他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高大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林晞站在原地,咀嚼着他的话。“基础扎实”是肯定,“漏洞多”是警告。而“更关键的环节”和那句“希望你们准备好了”,则像是一种隐晦的提醒,又像是一种蓄势待发的预告。

  明天的“关键环节”,会是什么?他到底想通过这场苛刻至极的审查,达到什么目的?林晞看着窗外渐渐沉下的夜幕,感觉自己和创星科技,正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缓缓笼罩,而执网之人,心思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