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开始哭诉,自己当初怎么瞎了眼嫁到江家,公婆不给带孩子就算了,丈夫也不管家。这个家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了,原本看着女儿考上大学给老江家长了脸,眼看着毕业又进了大国企,自己该翘起脚来享福了,谁知又找了一个那样的女婿。人家女婿是怎么对丈母娘的?三天两头打电话嘘寒问暖,带着礼品登门看望,逢年过节更不必说,大红包包到手软。肖路怎么对他们的?钱钱没看见,连句好话也难得听到,更不要说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根本指望不上。又数落起江若华来,当初是怎么看上那种人的?她江夏英是造了什么孽,如今走出去人人都说她的闲话,一个女儿离了婚单在那里,背后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哟……
江若华只觉得不胜其烦,本来想回来看看的,结果又听了这么一堆话,就像吃了铁秤砣一样不消化。只好板起脸来道:“你要是没有别的事,我先回去了。”她的脸色十分难看,自己一堆事焦头烂额还没处理完,再听到这些话更是添堵,于是站起身来转向门口。
江夏英忙把话题撇下,挽留道:“怎么刚来就要走?吃了饭再去。我早上买了鱼片,你不是最爱吃酸菜鱼吗?喏,材料都在冰箱里,你去做——你做的好吃。”
江若华待要抬脚就走,又想着江天禹嘱咐的话,就把包放下了,再怎么样也要吃了饭再说。于是撸起袖子进了厨房。
厨房里还是一片狼藉,各种用过的塑料袋随意丢弃在角落里,打开冰箱,一阵馊味扑面而来,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装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她皱起眉头,一件一件拿出来,有些馒头都长绿毛了,还放在里面,她待要说话,知道江夏英的脾性,只好统统咽在肚子里,伸手把垃圾桶拿过来,一件一件往里倒。
果然不一会儿江夏英听到声音过来了,开始斥骂起来:“这些东西都好好的,你怎么都丢了,真是不当家花花,捡回来捡回来。”
“既然还能吃你为什么不吃?这馒头都长绿毛了,还放着?这么多东西都过期了,吃了去医院花的钱够买你一整冰箱的东西。”
“就你矫情!我们那个年代什么不能吃?树皮草根都吃过!别说馊的臭的,有的吃就不错了!现在你们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了怎么饿肚子?像你这样过日子,难怪一分钱都剩不下!”江夏英一边说着,一边把垃圾桶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捡回来,重新塞进冰箱里。
江若华本想怼她,像你这么会过日子,剩下了多少钱在银行里?但她知道江夏英的左性,谁的话都听不进,多说两句就要吵架,只要她自己认定的事,谁说都不管用,就算好意提醒,也全当耳旁风,非要撞了南墙才行。她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江夏英和王桂英多少有点像。
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按下去了,那是她妈,她不能怀疑。母亲抚养她长大已经尽力了,没人帮忙带孩子,父亲又不是个有担当的男人,这个家光靠她一个人能转的过来已经不容易了。青春期时的江若华也叛逆过,也怼过母亲,也怀疑过她,总觉得母亲不喜欢她,生了她只是为了自己老来有靠而已,但很快就被江夏英的冷暴力打压下来了,父亲时常不在家,她要面对喜怒无常的母亲,只好把所有念头按捺下去,乖乖听话。自从她生了肖雨之后,知道女人怀孕生产的苦,月子里被肖路母子虐待的时候,突然开始共情母亲的不易,于是把过往的成见撇下,扫除隔阂和母亲交心起来。
江夏英自然十分满意,江若华虽然觉得母亲有时说话还是很不中听,但和王桂英比起来,实在是好了一倍不止。再加上肖路的背叛,她越觉得只有娘家才是靠山,江夏英也不满肖路母子的态度,尤其对王桂英意见很大,便时常在江若华面前抱怨。母女两个有了共同的敌人,反倒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把过去的矛盾隔阂一笔勾销。
但这样的革命友谊仅仅持续到离婚时。从她和肖路离婚后,母女两个的龃龉越来越多,近来,江若华越来越觉得难以忍受了。
她背过身去,不想看见这些东西。她把冰箱门一带,说道:“不做饭了,点外卖吧。”
“哎呀,东西都买好了,干嘛点外卖?好好的浪费那钱?还不如攒起来买房子呢!你们年轻人就是这样,大手大脚花钱,一点不顾前顾后!唉,你不做,我做。我看孩子跟着你也是受罪,三天两头地点外卖,能吃好吗?就你这个德行,将来可怎么好!趁着还有点本钱,还是找个人吧,将来没人要了,怎么得了……”
“你就那么怕我嫁不出去吗?你究竟怕什么?怕你没面子?还是怕用不上我?”江若华心里说道,但她依旧没有说出来,多年的习惯已经让她学会了在母亲面前隐藏自己的情绪,除非忍无可忍。
“你这是什么意思?当妈的哪个不是为儿女着想?我还能害你吗?”江夏英一边往冰箱里扔东西,一边说道,“你看看老李家那闺女,她妈早早死了,婚姻大事都没人主张,至今还单着。你要不是我催着你结婚,我看也够呛,就你那性子,有人要才怪了!”
她真是三句不离这个主题,江若华胸口剧烈上下起伏,她隐隐觉得自己快压不住怒火了。
正在这时,门当啷一声开了,正是江天禹中午回来吃饭。
他随手关上门,问道:“饭还没好吗?”
“还没呢!问问你这好闺女,好好的东西都扔掉了。买了菜不做,倒是要点外卖,多会过日子!”
江天禹只是“嗯”了一声,然后说道:“还有什么吃的,肚子饿得很。”
江夏英开始在冰箱里翻找,江若华实在看不下去,皱着眉头说道:“你不要找了,我炒面吧,鱼片做汤。”
江夏英把冰箱门一关,走回客厅坐下,随手拿起手机来刷,江天禹早已进房间里躺下,也看起手机视频来。江若华看了一眼,默默地把厨房玻璃门关上,系上围裙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冰箱里还有半颗大白菜,找了一找,还有半根胡萝卜,冷冻室里还有一块猪肉,她把猪肉放进微波炉里解冻,打开微波炉一看,好家伙,里面还躺着一碟子豆腐。
她默默地把豆腐倒掉,清洗盘子,接着开始做饭。
饭菜做好了,老两口这才慢腾腾地进饭厅坐下。江夏英看了一眼,皱起眉头来:“面怎么糊了?”又拿起筷子往鱼汤里捞了捞,“鱼片裹的面糊这么厚,怎么吃?”
江若华终于忍无可忍,“呼”地转身走进客厅,拿起桌上的包就到门口穿鞋,江天禹在后面喊着:“你吃饭呀,吃了饭再走!”
门“砰”地一声在身后合上时,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簌簌往下滴落。她还未走远,听见江夏英在门里喊着:“让她去!翅膀硬了,我管不了了!说她两句就给脸子看,我还能动呢!哪天动不了了还不知道要看她多少脸色!不许去!她愿意饿着就让她饿着!回来吃饭!”
她深吸了一口气,从包里取出纸巾擦干眼泪,昂着头正要下楼时,正好看见一男一女从楼梯上来,和她擦肩而过。她回过头一看,正好和那个男的四目相对,她看着他们打开对面的房门又关上,原来正是老林家的租户。
她想了想,又折返回来,在按响了门铃,那门很快开了,却是那个女人,大约三十岁上下,衣着倒十分清楚,问道:“什么事?”
“楼梯口上的垃圾是你家的吗?”
那女人伸头朝外探了探,点点头:“有什么问题吗?”
“垃圾放在那里多味儿啊?你们怎么不直接带下去丢掉?影响到邻居了。”江若华的脸色很难看。
那女人连忙笑道:“我们早上起得晚了,错过了收垃圾的时间,不是故意的,真对不住,下午回收站一开我就拿去丢掉。真不对起啊。”
见她连连道歉态度良好,江若华也就没什么话好说了,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时间已过正午,太阳晒得地板发烫,她撑开遮阳伞,饶是这样,那汗水还是滋滋地往外冒,街上热气蒸腾,她仿佛行走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
记忆中南方的夏天一直是这样,她突然想起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夏天,她也是和母亲顶嘴,被罚站在门口,汗水也是这样涔涔而下,蚊子围着她叮咬,母亲高大的身影站在眼前,恶狠狠地盯着她,不准她动。她站在地板上的一块方砖里,不能晃出这个范围。母亲要她站满一个小时才能走开。她心里又涌起那时的恐慌来,她害怕看见那双眼睛,那里面冰冷得像一块铁石。
记忆里,母亲总是不在家,父亲总是在外忙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没有电视,没有玩具,连本书都没有。家里到处乱七八糟,空荡荡的,地板总是脏的,连桌面也满是油污。到了晚上,她总是怕黑,于是就把电灯都打开,像只受惊的小动物一样蜷在竹圈椅上。
那时候她多想有个兄弟姐妹啊,有个人在家陪着她。但无论多孤单,都不希望母亲在家,因为她总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甚至体罚她。她和父亲也没什么话好说,哪怕是两个人坐着,也找不到话题聊,空气里总是尴尬的沉默。
她好像有一对父母,却好像又没有。
记忆中,好像从六岁开始,有天黄昏时,看着风卷着黄土从门口吹过,她心底突然升起一种苍凉来,好像她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依无靠。那种苍凉从心底蔓延开来,向四处延伸,无边无际。从那以后,这种苍凉就像宿命一样时时围绕着她,在人声鼎沸处,在夜深人静时,在无数个无力的瞬间。
现在,这种感觉又攫住她的心。
路上没有一丝风,连树叶都是静止的,一辆车开过去,才有些许的空气流动。她握着伞柄的手也汗津津的,脸上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一直流在脖子上。
从小到大,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那个家,越远越好,为此她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想上一个好大学,最好是北方的学校。但母亲想让她上中专,最好上个师范,念三年就可以教书了。她总是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就算念了,将来也是别人的。
但她不愿意,她就是要念大学。因为只有念了大学才能离开家,如果念中专,一辈子都离不开母亲。
母亲也不愿意,为此两人产生分歧。那时候她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江夏英也不敢太拗着她,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实在逼急了有个好歹怎么办?她选择退一步,找班主任谈。
她一开口就问:“老师,听说女孩子智商都比男孩子低,上高中功课都跟不上,她非要上,这能行吗?”
班主任先是问了江若华:“你怎么想?”
江若华很肯定:“我想上高中。”
于是,班主任回过头来对江夏英说道:“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确实有一些女孩上了高中比较吃力,成绩退步也是有的,但也有一些女孩不一样,上了高中成绩会越来越好的。”
话说到这个地步,江夏英也无法,只好答应了。
喜欢至暗光明
江若华只觉得不胜其烦,本来想回来看看的,结果又听了这么一堆话,就像吃了铁秤砣一样不消化。只好板起脸来道:“你要是没有别的事,我先回去了。”她的脸色十分难看,自己一堆事焦头烂额还没处理完,再听到这些话更是添堵,于是站起身来转向门口。
江夏英忙把话题撇下,挽留道:“怎么刚来就要走?吃了饭再去。我早上买了鱼片,你不是最爱吃酸菜鱼吗?喏,材料都在冰箱里,你去做——你做的好吃。”
江若华待要抬脚就走,又想着江天禹嘱咐的话,就把包放下了,再怎么样也要吃了饭再说。于是撸起袖子进了厨房。
厨房里还是一片狼藉,各种用过的塑料袋随意丢弃在角落里,打开冰箱,一阵馊味扑面而来,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装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她皱起眉头,一件一件拿出来,有些馒头都长绿毛了,还放在里面,她待要说话,知道江夏英的脾性,只好统统咽在肚子里,伸手把垃圾桶拿过来,一件一件往里倒。
果然不一会儿江夏英听到声音过来了,开始斥骂起来:“这些东西都好好的,你怎么都丢了,真是不当家花花,捡回来捡回来。”
“既然还能吃你为什么不吃?这馒头都长绿毛了,还放着?这么多东西都过期了,吃了去医院花的钱够买你一整冰箱的东西。”
“就你矫情!我们那个年代什么不能吃?树皮草根都吃过!别说馊的臭的,有的吃就不错了!现在你们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了怎么饿肚子?像你这样过日子,难怪一分钱都剩不下!”江夏英一边说着,一边把垃圾桶里的东西一件一件捡回来,重新塞进冰箱里。
江若华本想怼她,像你这么会过日子,剩下了多少钱在银行里?但她知道江夏英的左性,谁的话都听不进,多说两句就要吵架,只要她自己认定的事,谁说都不管用,就算好意提醒,也全当耳旁风,非要撞了南墙才行。她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江夏英和王桂英多少有点像。
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按下去了,那是她妈,她不能怀疑。母亲抚养她长大已经尽力了,没人帮忙带孩子,父亲又不是个有担当的男人,这个家光靠她一个人能转的过来已经不容易了。青春期时的江若华也叛逆过,也怼过母亲,也怀疑过她,总觉得母亲不喜欢她,生了她只是为了自己老来有靠而已,但很快就被江夏英的冷暴力打压下来了,父亲时常不在家,她要面对喜怒无常的母亲,只好把所有念头按捺下去,乖乖听话。自从她生了肖雨之后,知道女人怀孕生产的苦,月子里被肖路母子虐待的时候,突然开始共情母亲的不易,于是把过往的成见撇下,扫除隔阂和母亲交心起来。
江夏英自然十分满意,江若华虽然觉得母亲有时说话还是很不中听,但和王桂英比起来,实在是好了一倍不止。再加上肖路的背叛,她越觉得只有娘家才是靠山,江夏英也不满肖路母子的态度,尤其对王桂英意见很大,便时常在江若华面前抱怨。母女两个有了共同的敌人,反倒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把过去的矛盾隔阂一笔勾销。
但这样的革命友谊仅仅持续到离婚时。从她和肖路离婚后,母女两个的龃龉越来越多,近来,江若华越来越觉得难以忍受了。
她背过身去,不想看见这些东西。她把冰箱门一带,说道:“不做饭了,点外卖吧。”
“哎呀,东西都买好了,干嘛点外卖?好好的浪费那钱?还不如攒起来买房子呢!你们年轻人就是这样,大手大脚花钱,一点不顾前顾后!唉,你不做,我做。我看孩子跟着你也是受罪,三天两头地点外卖,能吃好吗?就你这个德行,将来可怎么好!趁着还有点本钱,还是找个人吧,将来没人要了,怎么得了……”
“你就那么怕我嫁不出去吗?你究竟怕什么?怕你没面子?还是怕用不上我?”江若华心里说道,但她依旧没有说出来,多年的习惯已经让她学会了在母亲面前隐藏自己的情绪,除非忍无可忍。
“你这是什么意思?当妈的哪个不是为儿女着想?我还能害你吗?”江夏英一边往冰箱里扔东西,一边说道,“你看看老李家那闺女,她妈早早死了,婚姻大事都没人主张,至今还单着。你要不是我催着你结婚,我看也够呛,就你那性子,有人要才怪了!”
她真是三句不离这个主题,江若华胸口剧烈上下起伏,她隐隐觉得自己快压不住怒火了。
正在这时,门当啷一声开了,正是江天禹中午回来吃饭。
他随手关上门,问道:“饭还没好吗?”
“还没呢!问问你这好闺女,好好的东西都扔掉了。买了菜不做,倒是要点外卖,多会过日子!”
江天禹只是“嗯”了一声,然后说道:“还有什么吃的,肚子饿得很。”
江夏英开始在冰箱里翻找,江若华实在看不下去,皱着眉头说道:“你不要找了,我炒面吧,鱼片做汤。”
江夏英把冰箱门一关,走回客厅坐下,随手拿起手机来刷,江天禹早已进房间里躺下,也看起手机视频来。江若华看了一眼,默默地把厨房玻璃门关上,系上围裙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冰箱里还有半颗大白菜,找了一找,还有半根胡萝卜,冷冻室里还有一块猪肉,她把猪肉放进微波炉里解冻,打开微波炉一看,好家伙,里面还躺着一碟子豆腐。
她默默地把豆腐倒掉,清洗盘子,接着开始做饭。
饭菜做好了,老两口这才慢腾腾地进饭厅坐下。江夏英看了一眼,皱起眉头来:“面怎么糊了?”又拿起筷子往鱼汤里捞了捞,“鱼片裹的面糊这么厚,怎么吃?”
江若华终于忍无可忍,“呼”地转身走进客厅,拿起桌上的包就到门口穿鞋,江天禹在后面喊着:“你吃饭呀,吃了饭再走!”
门“砰”地一声在身后合上时,她的眼泪再也忍不住,簌簌往下滴落。她还未走远,听见江夏英在门里喊着:“让她去!翅膀硬了,我管不了了!说她两句就给脸子看,我还能动呢!哪天动不了了还不知道要看她多少脸色!不许去!她愿意饿着就让她饿着!回来吃饭!”
她深吸了一口气,从包里取出纸巾擦干眼泪,昂着头正要下楼时,正好看见一男一女从楼梯上来,和她擦肩而过。她回过头一看,正好和那个男的四目相对,她看着他们打开对面的房门又关上,原来正是老林家的租户。
她想了想,又折返回来,在按响了门铃,那门很快开了,却是那个女人,大约三十岁上下,衣着倒十分清楚,问道:“什么事?”
“楼梯口上的垃圾是你家的吗?”
那女人伸头朝外探了探,点点头:“有什么问题吗?”
“垃圾放在那里多味儿啊?你们怎么不直接带下去丢掉?影响到邻居了。”江若华的脸色很难看。
那女人连忙笑道:“我们早上起得晚了,错过了收垃圾的时间,不是故意的,真对不住,下午回收站一开我就拿去丢掉。真不对起啊。”
见她连连道歉态度良好,江若华也就没什么话好说了,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时间已过正午,太阳晒得地板发烫,她撑开遮阳伞,饶是这样,那汗水还是滋滋地往外冒,街上热气蒸腾,她仿佛行走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
记忆中南方的夏天一直是这样,她突然想起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夏天,她也是和母亲顶嘴,被罚站在门口,汗水也是这样涔涔而下,蚊子围着她叮咬,母亲高大的身影站在眼前,恶狠狠地盯着她,不准她动。她站在地板上的一块方砖里,不能晃出这个范围。母亲要她站满一个小时才能走开。她心里又涌起那时的恐慌来,她害怕看见那双眼睛,那里面冰冷得像一块铁石。
记忆里,母亲总是不在家,父亲总是在外忙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没有电视,没有玩具,连本书都没有。家里到处乱七八糟,空荡荡的,地板总是脏的,连桌面也满是油污。到了晚上,她总是怕黑,于是就把电灯都打开,像只受惊的小动物一样蜷在竹圈椅上。
那时候她多想有个兄弟姐妹啊,有个人在家陪着她。但无论多孤单,都不希望母亲在家,因为她总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甚至体罚她。她和父亲也没什么话好说,哪怕是两个人坐着,也找不到话题聊,空气里总是尴尬的沉默。
她好像有一对父母,却好像又没有。
记忆中,好像从六岁开始,有天黄昏时,看着风卷着黄土从门口吹过,她心底突然升起一种苍凉来,好像她是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依无靠。那种苍凉从心底蔓延开来,向四处延伸,无边无际。从那以后,这种苍凉就像宿命一样时时围绕着她,在人声鼎沸处,在夜深人静时,在无数个无力的瞬间。
现在,这种感觉又攫住她的心。
路上没有一丝风,连树叶都是静止的,一辆车开过去,才有些许的空气流动。她握着伞柄的手也汗津津的,脸上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一直流在脖子上。
从小到大,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那个家,越远越好,为此她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想上一个好大学,最好是北方的学校。但母亲想让她上中专,最好上个师范,念三年就可以教书了。她总是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就算念了,将来也是别人的。
但她不愿意,她就是要念大学。因为只有念了大学才能离开家,如果念中专,一辈子都离不开母亲。
母亲也不愿意,为此两人产生分歧。那时候她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江夏英也不敢太拗着她,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实在逼急了有个好歹怎么办?她选择退一步,找班主任谈。
她一开口就问:“老师,听说女孩子智商都比男孩子低,上高中功课都跟不上,她非要上,这能行吗?”
班主任先是问了江若华:“你怎么想?”
江若华很肯定:“我想上高中。”
于是,班主任回过头来对江夏英说道:“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确实有一些女孩上了高中比较吃力,成绩退步也是有的,但也有一些女孩不一样,上了高中成绩会越来越好的。”
话说到这个地步,江夏英也无法,只好答应了。
喜欢至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