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白家就在这种折磨中度过了三年。-《家中无极品个个和善,女穿男》

  “呵呵呵,这点险都不敢冒,还学什么刺绣?”

  都只想着刺绣的价值有多高,也不想想这能是好学的东西?

  不严格一些,再收进来一些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人怎么办。

  这里面不缺乏一些借钱来学习的人,看到这个条件,应该能打消学刺绣的念头。

  这人说完之后,人群一阵喧哗,陆陆续续走了一些人。

  当然毫无意外的,她们仨都通过了考核。

  领了衣裳(校服吧)几个人就回家了,以后每天早饭后到绣坊学习。

  看几位姐姐都去学刺绣去了,白渝澜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得,他的任务失败了。

  也就是今天,白老太为白渝澜找到了先生,是一位比白老太都老迈的老人。

  白老太说这是一位孤寡老人,因战乱的原因,家人都没了。

  今年五十有六了,他见白老太成天打听哪有夫子的事,就自告奋勇的毛遂自荐了。

  他不要束修,只要一日三餐且顿顿有肉即可。

  白渝澜知道的时候,觉得这要不是一般人还真聘不了他。

  更好笑的是老先生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人。

  他看不得白家为了区区银钱浪费学习的时间。

  头两天一直吐槽,白家一身铜臭味。

  不过被钱梅花一句:“你顿顿吃的肉可都是银钱买回来的,难道你要吐出来。”给堵死了。

  那天起再也没有说过那些话。

  虽然老先生一身臭毛病,但是真的是尽职尽守。

  每天天不亮就喊众人起床,然后在院里教大家念书,,是的,没错,念书。

  为了这些书,老夫子熬了几天,愣是给抄下来了。

  这种敬业精神,白渝澜不得不佩服。

  一日三餐要求食不言寝不语,饭前饭后要洗手,连零嘴都给禁了。

  还好我澜有空间,偷偷给白渝漆和白玉娘开小灶。

  慢慢的搞得家里每个人见到他就怕。

  也不是怕吧,就是他像一个催着人起床的闹钟。

  督促你按时起床,学习。

  下午老夫子也一定拉着季荷秀和钱梅花一起听课。

  就连晚饭后,点着蜡烛也要教白明月和白皓月,还有白天学刺绣的三个姐姐一个时辰的课。

  若不是白老太用上了岁数做借口,老先生都想拉着白老太也学习。

  这段时间对其他人都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考验。

  白家就在这种折磨中度过了三年。

  老先生看着这三年,在他的带领下,一个文盲家庭被他教的知书达礼,文质彬彬,气宇轩扬,咳咳。。

  他很有成就感

  白渝澜想着今天他终于能脱离苦海了,深深地给了老先生一个熊抱。

  “先生感谢您这三年来,不辞辛苦,不分昼夜的谆谆教导。

  学生今日就要告别先生,转身入学了,恳请先生继续勤勤恳恳的教导我的家人。”

  说完白渝澜给老先生行了大礼。

  老先生看着这个白家学的最快的孩子,不舍的说:

  “渝澜,要不你明年再入学?今年还在家上吧?”

  “。。。。我不,,,我不想言而无信,家中已为渝澜找到了学堂,今日定好了要去报道的。”

  “唉!确实不能言而无信,一定要说到就要做到,你是好孩子,也是好学生,去了学堂也不可懈怠。”

  “先生放心,渝澜一定谨记于心。”

  出了老先生的房间,来到垂花门,白渝澜就看见白渝漆和白玉娘在抄手游廊等着他。

  “蓝哥哥,你真的要去学堂了吗?你不再考虑考虑。”

  白玉娘不想白渝澜去学堂,这样课堂上就没有人给她递答案了。

  “蓝哥哥是要考虑考虑。” 白渝澜故作思考的说。

  白玉娘刚提起了希望,就听白渝澜接着说:“还是去学堂吧,那里人多热闹。”

  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没有人一个劲盯着他看了。

  在白家,他简直就是防火墙,老先生一提问题,家人就把他推出去答题。

  不过还好,一切都要结束了。

  白渝澜沿着抄手游廊来到正厅,就见他爹已经在等他了。

  “和先生辞别了?” 白皓月惊讶。

  要知道,但凡进了先生的房间,不背一篇课文是不会让出来的。

  所以刚刚他本该和白渝澜一起去,但是他怕他答不上老先生提的问题,在儿子面前丢丑。

  虽然这三年他没少丢。

  “是啊。老先生很好说话的。”

  “。。。?” 好说话?白皓月觉得他俩的老先生怕不是一个人。

  白皓月哪里懂,这就是学霸和学渣在面对老师时的不同之处。

  “那咱们这就走吧。” 两人起身往外走去。

  来到车马房,就见黑蛋在挠痒痒。白渝澜对他爹说:

  “爹,黑蛋身上是不是痒痒?有跳蚤了?”

  “应该不会,三天两头的洗澡还上药粉,怎么可能有跳蚤。”

  “这是哦。”

  他读书读傻了。

  他们去的就是白渝清上的那个学堂,只是他是在初级班,白渝清在高级班。

  今天刚好白渝清去参加童考去了,考上的话,他就是毕业生了。

  到了学院大门,白皓月就回去了,白渝澜被一名夫子带到了一个房间。

  说了句“在此处等候”,便离开了。

  白渝澜进去就发现除他以外还有四个人,白渝澜忙和他们问好。

  有三个人也对他礼貌问好,只有一个人,盯着地面一动不动。

  白渝澜也就没有再自讨没趣,坐下来静静的等着人来。

  过了一会,进来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夫子。

  几个人忙站起来。

  为啥知道是夫子呢?

  因为他们穿着夫子的服饰啊。

  ‘我是你们在学堂的老师,我姓孔。

  “孔夫子好” 五个人齐声。

  这时有人送来拜师用得东西。

  “你们叫什么名字?”

  “学生姓古名齐铭。”

  “学生姓赵名旗云。”

  “学生姓田名单”

  “学生姓董名兴宇。”

  “学生姓白名渝澜。”

  五人都报完姓名,孔夫子站了起来,依次给他们整理衣冠。

  此举为“正衣冠”。

  正衣冠的顺序是帽子、衣服、口子、鞋子。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正衣冠是外在形象,同时也寓意表里一致,提醒我们做人的行为要正派。

  然后,五个人衣冠整齐地排着队,跟着孔夫子来到后面的学院前集合。

  恭立片刻后,才在孔夫子的带领下进入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