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家里的钱袋子漏风-《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那你干不了的喊舅舅帮忙不就好了?”

  赵玉珍也无奈,只能耐着性子安抚她。

  “主要咱家就这么几口人,四海还小帮不上忙,镇上铺子最近也不少事,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实在是走不开人。”

  知夏灵机一动。

  “娘,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她凑到赵玉珍面前,“你想想,前世那些人没日没夜的工作,年纪轻轻不是猝死就是落下一身病,咱们赚钱是为了享受的,现在忙成这样,简直就是在消耗生命。”

  赵玉珍虽然认同她的观点,却也无计可施。

  “那你说能咋办?铺子不开了?咱一家人扎堆喝西北风?”

  知夏忙摇头。

  “那当然不是,没钱了还怎么享受?”

  侧头望着她带着狡黠的眸光,赵玉珍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没憋啥好屁。

  “你也知道没钱了没法享受,既要又要,啥都是你说了算。”

  知夏嘿嘿一笑,一脸讨好的看着她,“娘,新街那边不是有个叫牙行的地方吗?我觉得咱们可以去那里买两个下人,一个放铺子里,一个放家里,铺子里多个人帮忙,这样你也不必天天往镇上跑,家里这个做饭喂猪养鸡全包,咱俩也能空出手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你觉得呢?”

  赵玉珍用怪异的眼神看着她。

  “你是不是忘了咱家银子去哪儿了?”

  知夏眉头一挑,“这不是又攒半个月了吗?”

  坐在厨房门口摘菜的少年抬头望天,脸上尽显忧愁,也不知道到底冲撞了哪路神仙,家里这钱袋子就好像漏风似的,根本存不住钱。

  妹妹天天就盯着家里那三瓜俩枣,有点钱就忍不住想要花出去。

  让她再嗑一下的话,可以将她开窍的脑袋堵回去吗?

  赵玉珍也额角突突。

  “攒了就要花?家里请了这么些人干活都不用工钱的?前些日子你才忽悠家里花了九十多两买山,中间拮据了几天,好不容易存了十几两,你又想买下人,咱家啥家底啊就买下人?你了解牙行的行情吗?下人的工钱怎么开你知道吗?”

  知夏抓了抓脑袋,这她还真不知道。

  “不了解咱可以去打听啊。”

  赵玉珍没好气的说,“你要是有个万贯家财,去买几个下人来家里伺候,我也就不说啥了,咱们这个家总共四间屋还两间是泥砖房呢,买了下人你让他们住哪儿?跟后院两头猪睡一排?”

  “那些大户人家的下人,比咱日子过的还要好呢,你就是去买了,人家也未必就甘心留在家里干活。”

  知夏无话可说,她也知道自己的提议欠妥当,但这不是没别的办法了么?

  买来的下人,总是比外面招人要稳妥的。

  望着她一副倒霉孩子的模样,赵玉珍虽心疼,却也忍不住数落了一句。

  “早跟你说了,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你还说要在老街再租一辆花车卖花灯和纸鸢呢,我看也够呛。”

  她放下锅铲。

  “你看着火,我去隔壁问问刘氏,看她最近有没有功夫来家里帮忙。”

  一天两餐饭,再帮忙喂喂猪,其余时间她可以安排自家的事,也不知道开两百文愿不愿意来。

  毕竟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家里忙。

  开的太高也不合理。

  知夏看向她。

  “这次不叫桂婆婆吗?”

  赵玉珍已经出了厨房门,她摆了摆手,“你桂婆婆这两天病了,在家养着呢,总不能让她带病干活。”

  至于桂婶家的儿媳妇,周氏最近要照顾儿子和婆母,也不少事忙,再说她还年轻,考虑事情没年纪长几岁的刘氏周到,相比较而言,还是刘氏合适。

  知夏看着她出门左拐去了来妮家,不到一刻钟就笑着回来了。

  “她答应了,明天开始,家里做饭喂猪暂时有人帮忙了,我明天再跟你二舅母打声招呼,让你家礼表兄去铺子里接我的活,往后镇上的铺子先让你爹和大哥看着,我跟你一起忙家里的事。”

  知夏听后,兴奋不已。

  “这样最好了。”

  五福松了口气,将摘好的菜清洗之后,挑上了放在屋檐下的一对箢箕。

  “娘,我去后院帮爹收苞谷了。”

  赵玉珍望向屋外。

  “行,等会饭好了我让知夏去喊你们。”

  至于四海,得知林寄明要去屋后收苞谷,早就领着金宝和虎妞随他去地里捡苞谷去了。

  ……

  林家新屋。

  如今还未到交赋税的时候,自从家里几亩田的稻子收了之后,家里人终于能吃上了几餐饱饭。

  程氏在得知大儿子的态度之后,倒是消停了一段时间。

  二儿媳产期将近,肚子越发的大了,最近是啥也干不了,林水生、林春杏和林喜凤忙着镇上的事,喂鸡扫洒洗衣服倒是有林小满忙活,不过像做饭和摸菜园子这种事,林小满都不里手,就只能她来了。

  程氏以前干活倒也利索,只不过在床上躺了几年,被赵氏伺候惯了,身子越发的惫懒,天天忙完家里那点活,一到晚上累的话都说不出,只想早早的洗了去床上瘫着。

  这样一来,也根本没精力去大房找不自在。

  镇上的人最近虽然多起来,可二房铺子里的生意一直都是不温不火,除去各项开支,一天也就能赚个百十来文,差的时候甚至才三四十文,还得耗三个工在那里,跟大房的生意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天天天没亮就起床,忙到书院散学才收拾东西回家。

  家里可没有大房那样舒适气派的骡车,甚至为了省几个钱,连牛车都不怎么坐,来去全靠一双腿,林春杏觉得自己快要累劈叉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

  如果在娘家必须要过这样的生活,倒不如嫁出去算了,哪怕对方家贫,至少能过几日轻松日子。

  不过最好还是能嫁个有点家底的,这样一来,就不必担心生计的事情了。

  林喜凤跟她的想法几乎一样!

  要不是她才满十三,她都迫不及待要给自己找下家了。

  吃饭的时候,林春杏望向程氏,“娘,媒人那边还是没信吗?”

  她都满十七了。

  今年要是没说成,跨过年等她满了十八,官府就得上门收税了。

  一年六百文,可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