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打的一手好算盘-《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如果李氏刚出生的孩子真死了,知夏这样落井下石确实过分,可她看李氏和程氏都跟没事人似的,家里半点悲伤的气氛都无。

  才过去短短一天,李氏更是精神饱满,双眼没有任何哭过的痕迹。

  哪怕生的真是个女娃,作为怀胎十月好不容易生下孩子的母亲来说,看到孩子没了,也不会是这个反应。

  李氏听到这话,和程氏对视一眼。

  “你们没将捡到的孩子抱回来?”

  正常情况下,知夏在说出上面那番话之后,李氏不发疯都是好的了。

  这句话一问出来,她就知道,猜测成真了。

  二房难不成是想让他们大房帮着将孩子养大之后认回去?

  这算盘打的,可真够响。

  “那当然没有啦。”知夏耸耸肩,“我娘说那孩子生的六指是天生破相,留在家里害人害己,就没敢收留,将她送别人去了。”

  听到这里,李氏愣了愣。

  “怎么会是六指?”

  孩子生下之后,她可是仔细检查过了的,孩子手脚健全,没有任何破相之处,只腰臀处有一个圆形青斑。

  知夏觉得她这个反应有些奇怪。

  “六指有啥好奇怪的?可能就是因为那孩子六指,她父母才会狠心将她抛弃,这要是健全的孩子,谁舍得扔?”

  李氏没有回答她,只望着程氏摇头。

  “娘,不对。”

  程氏担心知夏看出啥端倪,也顾不上跟她计较刚才的事了,拉着林耀祖和李氏进了院子之后就掩上了院门。

  “怎么不对?”

  “小五不是六指!”李氏红着眼眶看向她,“娘,小五出生之后我是仔细检查过的,当时您也在旁边看着,她不是六指对不对?”

  程氏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她压低声音。

  “你就不能镇定一些?林知夏那丫头啥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许是诓你呢,什么六指不六指的,总不能是水生将孩子放到他们铺子后院,又有人上去调换了,这世上能有这么凑巧的事?”

  李氏虽然也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

  但她毕竟是孩子的生母,十月怀胎将孩子生下,眼下孩子不知去向,怎能半点不担心?

  林水生昨天竟然骗她!

  她抬手抹了把脸。

  “娘,我要去找知夏问清楚大嫂将孩子送去了哪里。”

  程氏见状,伸手拉住她。

  “你怎么如此沉不住气?你这会去问她,不是正好落入她的圈套了?”

  李氏哭了。

  “那小五怎么办?”

  程氏苦口婆心道,“你刚生下孩子,舍不得是正常,但说到底,不过就是个赔钱货,你还有光宗和耀祖呢,咱家孩子这么多,多一个少一个没所谓,那孩子还小,不见了就不见了,抱回来还得养十几年,咱家里本来就缺人手,你还嫌不碍事啊?”

  “再说了,知夏是个啥性子你心里没数?那丫头全身都是心眼子呢。”

  “现在咱也不知道到底是个啥情况,最好还是等水生回来问过他之后再做决定,他是孩子亲爹,不可能不对孩子上心的。”

  李秀兰虽挂念那个孩子,却也觉得婆母说的在理,于是便只能耐着性子在家里等林水生回来。

  ……

  溪口镇。

  铺子刚开门没一会,赵玉珍的二嫂李氏领着赵家大房的赵林和二房的赵家礼来了。

  她一脸喜气,进门就将赵玉珍拉到一旁。

  “玉珍,爹娘和你二哥同意将那孩子留下来了,爹说家里人多,一人搭把手就能将孩子看过来了,还说这孩子跟咱家有缘分,给她取名叫元元呢,赵元元。”

  虽然觉得赵家孩子够多了,实在没必要再多养一个,但老人向来信奉多子多福,眼下见嫂子是真高兴,赵玉珍也为她开心。

  “爹还挺会取名呢,元元这名字挺好听的,这下二嫂圆梦了。”

  李氏笑着说,“还得多亏了你们,不然我这辈子恐怕都抱不上闺女呢。”

  早晨那一阵忙完,上午人少的时候,林水生来了铺子里。

  “大哥。”

  他一边喊,一边陈畅脖子往后院瞧。

  林寄明看着他,有些不解。

  “你来做什么?”

  虽然都在镇上做买卖,兄弟俩之前可没走动过,他今天突然上门,也不知道想要干啥。

  林水生笑的有些尴尬。

  “没事,我就是好奇,来大哥家的铺子里看看。”他往林寄明的方向望了眼,试探着问,“听说大嫂昨天在铺子里捡了个孩子?”

  林寄明不动声色的点头。

  “是。”

  林水生再次往铺子里望去,“怎么没瞧见那孩子?”

  林寄明看了他一眼。

  “送人了。”

  “送人……”林水生拧眉看向他,“送谁了?”

  林寄明将他的反应看在眼中,“怎么?这孩子与你有关系?不然你这么关心她做什么?”

  林水生忙摆手否认。

  “没有没有,我就是纯好奇,随便问问,大哥要是不方便说就算了,我先回铺子去了。”

  说完,似是担心他看出端倪,转身跑了。

  赵玉珍往林水生的背影看去。

  “他没事来问那个孩子做什么?”

  “我估摸着,这孩子跟他有点关系。”林寄明往她的方向看了眼,“玉珍,这事儿你跟二嫂去提个醒,等我们回去了解了情况再商量那个孩子的去留。”

  赵玉珍点头。

  “行,我这就跟她说去。”

  他们这段时间天天往镇上跑,没关注过村里的事,二房的李秀兰也怀老长时间了,照理来说该生了才是。

  林水生这人自私自利,要是跟他没关系,肯定不会特意来过问那个孩子的事。

  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呢!

  ……

  今天一整天的大太阳,知夏和刘氏上午搭着梯子放到屋顶晒的几个竹盘中的藕粉已经干透。

  藕粉本就切的细碎,干起来很快。

  下午从屋顶上收下来的时候,知夏将藕粉倒在一起称了称。

  一满石藕,大约百斤多点,居然只出了六斤半的藕粉!

  这个出粉率还真是低!

  出粉率低,将来如果要进行售卖的话,藕粉的价钱也要适当定的高一些了,毕竟挖藕磨浆这些操作起来都不容易。

  再者,藕的损耗也真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