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又一次预测-《文豪1983》

  历一宁是燕大出来的知名学者,今年起会接过胡岱光的接力棒,成为新的经济系主任。

  胡岱光则彻底成为经济系的院长,在这个位置上发光发热,混几年等待退休。历一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提出了“非均衡理论”,是针对这几年通胀的一种解释理论,大概意思就是“供不应求有道理,物价低不现实,想改没办法”。

  和他唱学术擂台的是沪市震旦那边叫吴景连的一个学者,想法是“能有作为还是应该有作为。”

  两个都算是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尽管大众更加愿意相信吴景连的理论,政府也愿意,但实际是按照历一宁的路子走下去的。什么法子都用了,最后抑制住了物价上涨是通过生产的发展,而不是任何经济措施。

  余切去年因为双轨制和胡岱光有过一次对话,当时隐隐站在历一宁这边,“兄弟们听我的,摆就得了”。胡岱光回去和历一宁提了,所以历一宁记得余切这号人。

  他看完余切这一篇论文之后也不矫情,直接来鼓楼大街,余切家里面找他。

  “我家里是不是还行?”余切谦虚道。

  岂止是还行!

  历教授来之后惊呆了。“我看美国人也没你住得好。你这里有各种日本电器,还住的宽敞,一套四合院竟然让你改造成了豪华别墅。”

  “哪里哪里,历老师,你太客气了。”

  历一宁和他寒暄一会儿呢,就严肃的提了个免责声明:“余切,你在文学上是数一数二,我全家都看你的,我们社科院的副院长钱老也是你的忘年好友,但我们现在进行的是科研讨论,有啥不中听的,你一定要理解一下……”

  “我当然理解了。”

  余切印象中,老历不是挺霸道吗?怎么现在还客气得很。

  历一宁就开始提意见了:“我听说你在燕大打桥牌越打越好,开始仅次于数学系、物理系的几个人了,说明你本来很有数学天赋,怎么这论文没显现出来?做的还是很粗糙的。”

  余切老实道:“我好多年没怎么学,学了的也忘了。”

  “不应该这样!”历一宁摇头,“还记得胡岱光院长怎么和你说的吗?不要浪费了你的天赋,你还是应该把这些东西捡起来。哪怕一年,两年才写一个论文,也要自己搞数学才能得心应手。”

  随后,历一宁就是夸赞了:“但你这论文却很有价值。我们现在不缺少研究大事情的,缺少研究实际问题的。《落叶归根》我也看过,世纪大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但眼下全国其他水利修建是迫在眉睫的,这些资金的筹措,相当部分用了日本的贷款,我们对此在金融方面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你开了一个好头!”

  历一宁希望余切把论文写的再通俗一点。

  这篇论文的学术部分已经基本满足,但眼下《经济研究》的一些文章会被选上来给高级干部培训学习。这些干部大多不是学术型的干部,文化水平较低,让他们理解纯粹的科研文章很有些难处。

  历一宁道:“你是写的,你来给稿子再润色一遍,深入浅出的讲道理,肯定比任何人写出来的都要有效果。”

  哦,让我再洗一遍稿子,增加点噱头嘛!这事儿哥们可太擅长了。

  原来历一宁主动来就是为了这事儿。

  历一宁这辈子都吃亏在写不行上。他原本很有些经济贡献,但是他的对头吴景连在搞金融科普上比他强太多,每次这两个之间一发生争论,吴景连就回去写科普,一会儿是《中国改革三部曲》,一会儿是《基金黑幕》、《十年纷纭话股市》……

  最后,论战上虽然有来有回,大众印象上历一宁却是输麻了。要是看看他们的著作之后再复盘,那情况更是不利。

  余切给历一宁露了一手,他把《日元升值对基建的影响》一文中,日元升值后产生的差价,转换成实际的物资。日本有个对华援助的oda计划,预计未来总共援助近四万亿日元,以美元作为锚定币约为三百亿美金出头,双方一个升值一个贬值,一去一来之下,实际还款会达到原先的两倍还多。

  这听起来好像不夸张?毕竟还款期以数十年为期限,任何一点数字的变动,都会在未来引发巨大波动。

  那么,因为这个失误造成的损失,用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价格计算,相当于该疫苗上万年的支出呢?

  春雨行动至今筹款堪堪过千万,还有国家队出手的因素,而协议上失误导致的损失,等于每年组织两场春雨行动,然后从新时期时代,人类还在凿木取火的时候,筹款到现在。

  这还不够具体。

  余切想来想去,在论文的后面,写了一篇报告文。文中虚构了一个中国小孩的一生,他这一辈子少打了一种疫苗,因此有万分之四的几率全身瘫痪,他的生长期每个月少吃了一顿肉,有四分之三的几率造成身高矮于潜在值的五到十公分,每一年少买五本书,于是减少全国高考录取几率的百分之十四。

  如果是女性,那么怀孕时还会因身材瘦小,造成胎儿发育不良几率上升五个点……这都是因为多还了一倍的贷款,使得在其他地方上投入不足。

  哪里来的数据?

  按照欠款直接暴力推算的。

  这里面是不是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夸张呢?

  当然有的,但是管那么多干什么,这又不是论文的正文部分。

  新版本的论文稿就出炉了,历一宁一看,大吃一惊。

  他没见过这种写法,余切的报告文夹在论文正文之后,成了科普说明性质的文章。这算是余切第一次涉及到报告文这个题材,报告文的悚然听闻,极具渲染力的要素余切算是抓到了。

  历一宁说:“余切!你这文章虽然很有感染力,但是我们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中,如果真发生了这种情况,两国之间一定会进行修正的。”

  “我们不可能真的还几倍的贷款。其实日本的贷款还是有一些援助性质的,并不是完全的为了放高利贷……”

  余切道:“我算出来就是这么个情况,而且,就算可以挽救,我们又为什么一开始就把自己陷入到这种不利的境地中?”

  余切说急了后,也有了些脾气:

  “报告文就是这么写的,不求严谨,但一定得说明问题!我前几年看到美国那边的报告文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会在半个世纪后消失不见,地球会出现一个等同于南极洲面积的大洞……虽然我知道不可能,但是按照它当年的数据去计算,就是这么一回事。”

  历一宁还是觉得这么写太夸张了:“你这个文章发出去,恐怕在经济学界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最后万一预估错了,可能会连累到你。”

  余切还是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而避之。”

  都扯到这种话了,历一宁只能半信半疑的采纳了这篇文章。

  《日元升值对基建的影响》稍作修改后,发在了《经济研究》上,内部审核后得以通过。该文七月份上旬出刊,剩下的时间,余切全用在了写军事《血战老山》上。

  再特么的不写完,老山轮战都要彻底结束了。

  拍摄《末代皇后》的姜纹有时候会来找余切串门,蹭吃蹭喝。这个人的脸皮奇厚无比,为了在余切面前刷脸,恨不得把腿折断了躺在余切家。他听说余切写了个经济学的论文,给他吓了一跳!

  姜纹道:“余切,你不是写的吗?我一直以为你是文学系的。”

  余切回他:“这世界太复杂了,人遇上啥事情最好还是给自己留一手,有时候留一手还不够,得留几手。”

  姜纹被余切逗乐了:“我也想跨行。我是学表演的,但是做演员忒没劲儿,让你上你就上,让你滚蛋就滚蛋。我长得不好看,好多角色都不要我,其实我想做个导演……

  “干吧。”余切鼓励他,“说不定以后我拿给你拍。”

  “真的假的?”

  姜纹一瞬间当裤子筹钱的心思都有了。余切的,连他恩师谢晋都眼红得紧。只要挂上余切的名头,攒出来的局就散不了。

  “假的!”

  余切扔下筷子,“姜纹,去洗碗。”

  “好嘞!”

  姜纹麻利抬屁股去了。

  七月初,《小鞋子》剧组从疆省回来首都。剧组需要拍摄的戏份已经基本结束,一帮人全回了首都。这部电影本身是宣传慈善捐款的电影,所以电影结束后的字幕阶段,会用视频资料介绍一下“春雨行动”。

  谢晋突发奇想,让余切去客串一把“春雨行动”的工作人员。

  他说:“这个捐款活动是因为你到处奔走才出来的,你外形条件很好,留下来的资料却并不多,我希望今后的读者知道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可以从《小鞋子》一片中看到你的年轻时候的样子。”

  不是,哥们,我才22,就开始“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姜纹看起来比我大了特么的一圈都不止,笑起来跟个不好看的傻猴子一样,你怎么不说他“年轻时候的样子”。

  谢晋说干就干,拉了摄影师,还劝说宫雪也来做演员。

  于是在建国门的儿基会门口,《小鞋子》剧组租了一块儿场地,摄像头对准余切和宫雪,他俩咧开嘴,朝镜头微笑。

  余切先说话:

  “春雨行动是全国第一个为了专项病症进行筹款的民间捐款活动……小儿麻痹症的高发时段出现在儿童十个月到两岁,但成年之后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联合国正在为了消灭小儿麻痹症而行动,这将会成为继‘天’后第二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宫雪道:“如果您有能力,请到最近的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献出您的爱心……”

  余切又起头:“同志们,祝您的生活愉快,再见!”

  宫雪忽然自由发挥起来了:“也祝余切的生活愉快,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他本人。”她又转过来脑袋,面对着镜头道,“观众朋友们,再见。”

  余切发愣的看着宫雪,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乱来?

  宫雪也望着余切,然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咔!”谢晋很满意这一段,觉得很有童趣,保留下来了。

  余切扭着宫雪问:“你为什么忽然要望着我笑?”

  宫雪道:“你不会真以为谢导没事儿做,才给你拍的这一段?我们在疆省遇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什么事儿?”

  “当地的小朋友看过你的,许多人却不知道你的长相。他们说,你有个山羊胡子和鹰钩鼻,眉毛细长且弯弯的,穿着一身白色长袍,带有棕色条纹……你身边还有个小毛驴。”

  “那不是阿凡达,不是,阿凡提吗?”

  宫雪顿时哈哈大笑:“对,你就是阿凡提。但是我们这电影要走向亚洲,至少得走向内地的乡村,得让大家知道是你长什么样,不然以后都不知道谁帮了他们。”

  片子随即送到制片厂审阅,之后则送检京城某委、文化部门下面的电影局等机构进行审查。8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在文学兴盛到“纯文学”都能大卖特卖的时候,电影市场这一高级替代品却走向萎缩,80年全国电影观看人次达到290亿次,而85年却下降了40亿人次,并且平均每个月下降至少两亿。

  情况比后来好莱坞入侵严峻得多,电影行业看起来要直接挂了。为了保住这一行业,多位从业人员大喊“我们需要娱乐片”,诞生出一大批八十年代特色cult片子。

  同时,电影市场逐渐走向市场化,导致演员、编剧等直接影响票房的职业薪酬开始暴涨。

  余切这部片子的剧本收费高达六千元。虽然是市面上价格最高的薪酬,但只要稍微再过两三年,这六千块钱又不够看了。

  他现在也不差这六千块钱了,余切又把钱都捐给了春雨行动。

  剧组换了个馆子,草草举办了告别仪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