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打啥子牌?”余切起初还没反应过来。
“当然是打桥牌!”马识途道。
余切立刻反应过来了。
哦,那个桥牌嗦。
劳资的桥牌可真是没白练啊,等着了这一天。
难道是我的那个日元贷款论文导致的?
余切问马识途:“什么原因让我去呢?大坝,论文,还是《落叶归根》?”
马识途一摊手:“你问我,我问谁?”
行吧,可提供的信息为零。师徒俩一晚上没睡着,想想都有些激动。
打桥牌是八十年代的大众娱乐,一个冷知识是,国际桥牌协会在大陆发展的最早一批会员,其中就有乔公等人。
这会儿世界上有不少大佬喜欢玩桥牌,从初出茅庐的投资家巴菲特,到英国的蒙巴顿伯爵……再到眼下正准备创业的it界比尔盖茨,通通是桥牌好手。它一定程度上是国际间通用的社交游戏。
中国也有专门的桥牌协会,和桥牌运动员,在这个时候已经能出国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终于是打上桥牌了!
“玩川省的西南桥牌,还是国际桥牌?”余切道。
马识途摆摆手,还挺潇洒:“都可以,看他们,我们只管打牌,少说话,多想事。”
接着,马识途上下打量余切,拍他的肩膀:“余切,我们打牌就是打牌,不涉及到其他的……你不要紧张,也不要太放荡,平常心就行。”
老马立了个规矩——只管打牌,不要想其他的。
“成!”余切满口答应。
——————
故宫西侧,有两个连通的湖,分别是中海和南海。把这两个海连起来,就是余切这次要去的地方。
它也没有那么神秘,就是个大公园,上辈子余切来京城旅游,在门口晃荡过。
只要你不踏入里边儿,门口的同志是不会管你的。不少大学生来这打卡,在这嘻嘻哈哈打闹。
翌日,余切和马识途两个,乘车进去,然后沿着湖面步行。这地方林木葱郁,繁似锦,远远眺望能看得见故宫的阁楼,还有更远一些的京城现代建筑组成的天际线。
马识途一边走,一边给余切介绍:
“辽金的时候,这一块儿地方就被开发出来,专门当做住宅区,当时叫‘斋宫’,对,就是这个东西,民国时候也被征用了,成了当时的总统府——我当时还在教书,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心里想,这地方有什么好,为什么老被征用?”
“然后呢?”余切问。
“然后过了几十年,我有一次来这汇报,大概转了一整圈,凭借我的经验,我忽然发现这个地方相对安全,从地形上看,相对孤立。当然了,这也导致我们走进来,要很长的时间……”
“您在这打过几次牌?”余切问马识途。
“十几次……几十次?”马识途自个儿也懵逼了。
“这数字差别也太大了吧。”余切吐槽。
马识途解释:“我每次来这儿,都是一边摆龙门阵,一边打牌,有时候打牌的人要换,换来换去,完全不是同一组人;还有的时候忽然暂停一会儿,然后又继续,最晚打到凌晨后半夜的四五点钟……你说这种算一次还是几次。”
哦,怪不得。
余切又问:“咱们这边的牌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忌讳?”
“这当然是有了,但你得自个儿去观察,我先不给你说。”
走在湖边的也不仅仅是师徒二人,还有跟着来的保镖同志,这几位同志的太阳穴鼓起的,耳朵边缘没什么棱角,身形瘦削但很匀称,看起来就像是打架很行的样子。
这可是大内高手啊,正儿八经的会功夫。
功夫明星李连洁演过这里面的保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打得过真人了。
中间经过各种检查自然不用多说,里边儿的人全认识马识途,更认识余切,对他的态度相当友善。总之,从大门口到里面,休息了十来分钟,并没有晾着他们。
一开始是军装的干部说:
“同志,您再等等,乔公马上就来。”
然后,乔公的女儿来接待他俩:“不好意思,再等等,马上就来,马上就来。”
马识途和余切左等右等,实际上过了得半小时,终于一张桌支起来,放下八个板凳,四壶茶水,乔公走进来道:“马老弟,不好意思,迟到了。”
又对着余切道:“余切,又见面了。是我让你老师请你来的。你正好在首都,马识途来过很多次首都,我听说很少见你,这显得我很不会做人。”
“——所以,特地把你请到这打牌。”乔公笑道。
难以形容余切这会儿的感觉,也许余切在其他人眼里,他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人物,姜纹心甘情愿的当余切的孺子牛。但正如《激荡三十年》一书中所说,在这个时代,眼前这个人才是“赋予了时代震撼的人”。
“你的新我也看了,《落叶归根》,写得好。”
“和《出路》比起来呢?”余切主动问。
在颁发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乔公说过这是他最喜欢的。
果然,乔公马上摇头了:“那还是《出路》写得好,我对这篇的热情,是有我个人的感情在内的。本来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传统,看了你的……诶,居然没那么枯燥,我又努力捡起来别的看了一些……他们写的都不如你。”
这话的评价不可谓不重。
让王濛听到了,估计得冷汗直冒——他这会儿满脑子搞各种题材的文学呢,就是要专门写一些看不大懂的东西出来。
马识途听着呢,撇了撇眉毛,心里有点乐。
随后,乔公自己的女儿跟着上场,组成四个人,就开始正式竞技。这一场是国际桥牌,就是燕大桥牌协会主要喜欢玩的游戏。要求是四名玩家分为南北和东西两个搭档,进行对抗。
余切和马识途是搭档,对面是另一对搭档。
桥牌是计分制,一轮接着一轮,打起来很上瘾。简单的来说,先手方事先约定一个要完成的分数,然后后手方努力防守,先手方达到分数,称之为赢墩,后手方成功阻止就是防守成功。
……规则可以很复杂,玩法也很多。
这个游戏之所以在国际上十分流行,情况和“围棋”这个东西是类似的,它一开始发端于平民阶层,是劳动人民的产物,而后逐渐吸引到了权贵阶级,之后一系列文化名人成为桥牌的粉丝,又发展出了“桥牌哲学”、“桥牌道德”,桥牌风格和个人性格挂钩……打桥牌开始变成一个很有逼格的事情了。
而后,它的联赛开发的也比较好,早在二战之前,桥牌游戏就举办了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各国都有桥牌协会(包括中国)。
乔公就是桥牌的爱好者,他每到一处,如果遇上了桥牌高手,就会邀请来切磋一番。由于桥牌在世界的流行,使得这种切磋也有社交的性质,甚至完全是为了社交而打牌。
来回几回合,情况开始明朗。简而言之,马识途打的太臭,余切要输了。
“啪!”
最后一张牌落下,对方率先达分,第一轮就这么结束。
真输了。
余切整的有点无语。一开始老马瞎打,余切还以为是老马打人情牌,让着老乡,后面才发现是真的有点小菜。
宝钗,我的宝钗,要是你在我旁边,就凭你机械姬一样的脑袋,我哪里会被人打得无还手之力。
乔公又是个很喜欢复盘的,他女儿也是:
这种就很恐怖了,父女俩会在牌局结束后,把之前发生争议的牌局再摆出来,然后神色严肃的研究,由乔公来发话:“你这把为什么要这么打?”
“我不知道……”马识途慌乱道。
乔公就开始摆牌,复现当时的场景:“马老弟,你这么出,或者这么出……都可以打下去,但是你偏偏这样子出了,怎么会不输呢?”
马识途脸红了,道:“我有段时间没打,手有点生。”
乔公哈哈大笑:“余切肯定输的不甘心。你打牌太谨慎,马老弟,该叫分的时候,就要果断叫分……只要判断形势没出错,就不要畏畏缩缩的。”
马识途点头道:“我吸取教训,再来。”
余切暂时信了老马的话。
然后,又来了三轮,除了第二轮,余切手里面抽的牌太硬,大力出奇迹赢了之外,每把都输了。
桥牌这个游戏,有趣的就在于,即使你手握众多大牌,如果叫牌太谨慎了,仍然有输比赛的风险。马识途恰好就是个很谨慎的人,所以该他赢的时候拿不到足够多的分,后面就被人反超。
余切琢磨过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会,你老马把握不住啊。
怪不得乔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对他来讲,恐怕格外喜欢这种拉长战线,伺机而动的博弈游戏。
正在东京下围棋的聂伟平,原先就被喊进来打过桥牌,可能打的次数比马识途还要多。甭管是老聂打人情牌,还是确实打得一般——最终的结局是,老聂桥牌很多次没打过乔公。
之前在东京的时候,余切和老聂切磋桥牌,就问到了这事儿:“老聂,我听说你老打不过,你到底是真不行,还是假不行?”
老聂说了个老实话:“他们肯定打不过我,但是水平也真的高,稍微一放水就会被超过了;放的太过又会被看出来。”
那么,我的老师,马识途到底是“装糊涂”呢,还是真打不过呢?
这一下午,一直打到晚上六点。
乔公的女儿好几次催着吃饭,乔公正在兴头上,不愿意吃饭,又问余切和马识途:“你俩吃饭吗?要不咱收拾去吃饭了?”
只要余切和马识途稍微露出一丝还愿意打的意思,诶,这牌就结束不了。
四个人之间,当然也一直要闲聊。但没有一句工作上的事情,不仅如此,随后吃饭过程中,也没有任何和工作有关的事情。
怪不得老聂和马识途很喜欢去打牌。
这蹭吃蹭喝,也不用担心说错了什么话,当然乐意打牌了。乔公这天非常的开心,他基本上赢了一整天,后面换了余切和乔公作为队友,也基本上赢多输少,全场唯一的输家是马识途。
月上梢头,天都黑了,余切才和马识途两个人出来。
乔公的女儿乔南送师徒俩一截路,忍俊不禁道:“我爸打牌起来,没个什么轻重,他太喜欢玩了,但他也很少玩这么久。上一次他打这么久,还是杨小燕来首都,他和杨女士,还有几个其他领导,连续对阵四五个小时!”
杨小燕是美籍华人,世界桥牌冠军。目前是中国桥牌队的顾问。
余切有点吃惊,那乔公今天打的可算是够久了。
又从“大公园”里边儿出来,早已有人等候,派专车送余切和马识途回鼓楼大街。车上余切没说什么话,一下车,关上门,余切就问马识途:“马老师,你前几次去打牌,也是这样?”
马识途道:“什么个这样?”他以为,余切是在责怪他打的太菜,忍不住为自己辩解“我今天手感不好,我们再打几次,你就会看到我赢的时候了……”
没想到,余切说的却是打牌本身:“我们打了一下午的牌,真就是在打牌,一句事儿都没有谈,以前也是这样吗?”
马识途重重点头:“该娱乐的时候,不要谈论工作。这样才能打的久,大家都能没什么负担。”
“那为什么要叫我来?而不是叫其他人来?”
“欣赏你呗。”马识途不以为然。
——
从7月十九号打到了八月份,每隔两三天,余切就会跟着去打牌,时间有长有短。马识途运气总算好一些了,但他仍然是输多胜少,和马识途打牌肯定愉快,跟这种嘴硬又没实力的人打牌最有意思,他总是能让自己的老乡哈哈大笑。
打牌这个事儿,摸清楚互相之间的风格了,就开始打的比较机械了,而且总有一个胜率最高的打法。
余切就是这种打法,乔公特喜欢挑战难关,因此总和余切处在对面,他也摸清楚了怎么应对余切,然而,每每他找到了克敌的法宝,余切又会提高难度,马识途打得又菜,刚好使得他们这一队用尽全力却输掉,简直令乔公打的欲罢不能。
“余切!你打牌风格和你老师大不一样,你老师是谨慎的,但有时谨慎得过头;你是一击必胜的,但也要冒风险,而且需要特别有耐心,从根子上来说,我还是喜欢你这种办法。”
“你是家,你用什么来形容,你这种打牌风格呢?”
余切想也不想:“韬光养晦。”
乔公抓牌的手,稍微的抖了一下,他点点头,“说得好。”
马识途听到后舔了舔舌头,这把他手气烂,技术也烂,硬是被打急眼的余切带赢了。
乔公反而哈哈大笑:“这才是像年轻人。”
期间,余切那篇论文和后面的报告文,在经济学的小圈子里面,持续发酵;另一边,《小鞋子》终于在沪市和首都同时上映,这电影引发了大众的观影狂潮,从鼓楼大街骑自行车来故宫,一路上看得到排队的人流,随便找个人一问:
“同志,你干啥呢?”
人家就回答了:“我在看电影呢。电影院说,一张票的百分之五,要拿去捐给阿里的妹妹,我多看一次,就是多捐了一次。”
因为短时间内,去打牌的次数太多,乔公有空的时候,干脆给马识途或者余切打电话,让他们来。马识途又和余切的行程不一样,于是,余切就自个儿骑车去打牌。
骑雅马哈重型摩托车去中央吗?
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天,余切又接到电话。他披上一个牛仔衬衫,骑上他的普利司通自行车,风风火火的到了目的地。
(本章完)
“当然是打桥牌!”马识途道。
余切立刻反应过来了。
哦,那个桥牌嗦。
劳资的桥牌可真是没白练啊,等着了这一天。
难道是我的那个日元贷款论文导致的?
余切问马识途:“什么原因让我去呢?大坝,论文,还是《落叶归根》?”
马识途一摊手:“你问我,我问谁?”
行吧,可提供的信息为零。师徒俩一晚上没睡着,想想都有些激动。
打桥牌是八十年代的大众娱乐,一个冷知识是,国际桥牌协会在大陆发展的最早一批会员,其中就有乔公等人。
这会儿世界上有不少大佬喜欢玩桥牌,从初出茅庐的投资家巴菲特,到英国的蒙巴顿伯爵……再到眼下正准备创业的it界比尔盖茨,通通是桥牌好手。它一定程度上是国际间通用的社交游戏。
中国也有专门的桥牌协会,和桥牌运动员,在这个时候已经能出国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终于是打上桥牌了!
“玩川省的西南桥牌,还是国际桥牌?”余切道。
马识途摆摆手,还挺潇洒:“都可以,看他们,我们只管打牌,少说话,多想事。”
接着,马识途上下打量余切,拍他的肩膀:“余切,我们打牌就是打牌,不涉及到其他的……你不要紧张,也不要太放荡,平常心就行。”
老马立了个规矩——只管打牌,不要想其他的。
“成!”余切满口答应。
——————
故宫西侧,有两个连通的湖,分别是中海和南海。把这两个海连起来,就是余切这次要去的地方。
它也没有那么神秘,就是个大公园,上辈子余切来京城旅游,在门口晃荡过。
只要你不踏入里边儿,门口的同志是不会管你的。不少大学生来这打卡,在这嘻嘻哈哈打闹。
翌日,余切和马识途两个,乘车进去,然后沿着湖面步行。这地方林木葱郁,繁似锦,远远眺望能看得见故宫的阁楼,还有更远一些的京城现代建筑组成的天际线。
马识途一边走,一边给余切介绍:
“辽金的时候,这一块儿地方就被开发出来,专门当做住宅区,当时叫‘斋宫’,对,就是这个东西,民国时候也被征用了,成了当时的总统府——我当时还在教书,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心里想,这地方有什么好,为什么老被征用?”
“然后呢?”余切问。
“然后过了几十年,我有一次来这汇报,大概转了一整圈,凭借我的经验,我忽然发现这个地方相对安全,从地形上看,相对孤立。当然了,这也导致我们走进来,要很长的时间……”
“您在这打过几次牌?”余切问马识途。
“十几次……几十次?”马识途自个儿也懵逼了。
“这数字差别也太大了吧。”余切吐槽。
马识途解释:“我每次来这儿,都是一边摆龙门阵,一边打牌,有时候打牌的人要换,换来换去,完全不是同一组人;还有的时候忽然暂停一会儿,然后又继续,最晚打到凌晨后半夜的四五点钟……你说这种算一次还是几次。”
哦,怪不得。
余切又问:“咱们这边的牌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忌讳?”
“这当然是有了,但你得自个儿去观察,我先不给你说。”
走在湖边的也不仅仅是师徒二人,还有跟着来的保镖同志,这几位同志的太阳穴鼓起的,耳朵边缘没什么棱角,身形瘦削但很匀称,看起来就像是打架很行的样子。
这可是大内高手啊,正儿八经的会功夫。
功夫明星李连洁演过这里面的保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打得过真人了。
中间经过各种检查自然不用多说,里边儿的人全认识马识途,更认识余切,对他的态度相当友善。总之,从大门口到里面,休息了十来分钟,并没有晾着他们。
一开始是军装的干部说:
“同志,您再等等,乔公马上就来。”
然后,乔公的女儿来接待他俩:“不好意思,再等等,马上就来,马上就来。”
马识途和余切左等右等,实际上过了得半小时,终于一张桌支起来,放下八个板凳,四壶茶水,乔公走进来道:“马老弟,不好意思,迟到了。”
又对着余切道:“余切,又见面了。是我让你老师请你来的。你正好在首都,马识途来过很多次首都,我听说很少见你,这显得我很不会做人。”
“——所以,特地把你请到这打牌。”乔公笑道。
难以形容余切这会儿的感觉,也许余切在其他人眼里,他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人物,姜纹心甘情愿的当余切的孺子牛。但正如《激荡三十年》一书中所说,在这个时代,眼前这个人才是“赋予了时代震撼的人”。
“你的新我也看了,《落叶归根》,写得好。”
“和《出路》比起来呢?”余切主动问。
在颁发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乔公说过这是他最喜欢的。
果然,乔公马上摇头了:“那还是《出路》写得好,我对这篇的热情,是有我个人的感情在内的。本来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传统,看了你的……诶,居然没那么枯燥,我又努力捡起来别的看了一些……他们写的都不如你。”
这话的评价不可谓不重。
让王濛听到了,估计得冷汗直冒——他这会儿满脑子搞各种题材的文学呢,就是要专门写一些看不大懂的东西出来。
马识途听着呢,撇了撇眉毛,心里有点乐。
随后,乔公自己的女儿跟着上场,组成四个人,就开始正式竞技。这一场是国际桥牌,就是燕大桥牌协会主要喜欢玩的游戏。要求是四名玩家分为南北和东西两个搭档,进行对抗。
余切和马识途是搭档,对面是另一对搭档。
桥牌是计分制,一轮接着一轮,打起来很上瘾。简单的来说,先手方事先约定一个要完成的分数,然后后手方努力防守,先手方达到分数,称之为赢墩,后手方成功阻止就是防守成功。
……规则可以很复杂,玩法也很多。
这个游戏之所以在国际上十分流行,情况和“围棋”这个东西是类似的,它一开始发端于平民阶层,是劳动人民的产物,而后逐渐吸引到了权贵阶级,之后一系列文化名人成为桥牌的粉丝,又发展出了“桥牌哲学”、“桥牌道德”,桥牌风格和个人性格挂钩……打桥牌开始变成一个很有逼格的事情了。
而后,它的联赛开发的也比较好,早在二战之前,桥牌游戏就举办了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各国都有桥牌协会(包括中国)。
乔公就是桥牌的爱好者,他每到一处,如果遇上了桥牌高手,就会邀请来切磋一番。由于桥牌在世界的流行,使得这种切磋也有社交的性质,甚至完全是为了社交而打牌。
来回几回合,情况开始明朗。简而言之,马识途打的太臭,余切要输了。
“啪!”
最后一张牌落下,对方率先达分,第一轮就这么结束。
真输了。
余切整的有点无语。一开始老马瞎打,余切还以为是老马打人情牌,让着老乡,后面才发现是真的有点小菜。
宝钗,我的宝钗,要是你在我旁边,就凭你机械姬一样的脑袋,我哪里会被人打得无还手之力。
乔公又是个很喜欢复盘的,他女儿也是:
这种就很恐怖了,父女俩会在牌局结束后,把之前发生争议的牌局再摆出来,然后神色严肃的研究,由乔公来发话:“你这把为什么要这么打?”
“我不知道……”马识途慌乱道。
乔公就开始摆牌,复现当时的场景:“马老弟,你这么出,或者这么出……都可以打下去,但是你偏偏这样子出了,怎么会不输呢?”
马识途脸红了,道:“我有段时间没打,手有点生。”
乔公哈哈大笑:“余切肯定输的不甘心。你打牌太谨慎,马老弟,该叫分的时候,就要果断叫分……只要判断形势没出错,就不要畏畏缩缩的。”
马识途点头道:“我吸取教训,再来。”
余切暂时信了老马的话。
然后,又来了三轮,除了第二轮,余切手里面抽的牌太硬,大力出奇迹赢了之外,每把都输了。
桥牌这个游戏,有趣的就在于,即使你手握众多大牌,如果叫牌太谨慎了,仍然有输比赛的风险。马识途恰好就是个很谨慎的人,所以该他赢的时候拿不到足够多的分,后面就被人反超。
余切琢磨过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会,你老马把握不住啊。
怪不得乔公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对他来讲,恐怕格外喜欢这种拉长战线,伺机而动的博弈游戏。
正在东京下围棋的聂伟平,原先就被喊进来打过桥牌,可能打的次数比马识途还要多。甭管是老聂打人情牌,还是确实打得一般——最终的结局是,老聂桥牌很多次没打过乔公。
之前在东京的时候,余切和老聂切磋桥牌,就问到了这事儿:“老聂,我听说你老打不过,你到底是真不行,还是假不行?”
老聂说了个老实话:“他们肯定打不过我,但是水平也真的高,稍微一放水就会被超过了;放的太过又会被看出来。”
那么,我的老师,马识途到底是“装糊涂”呢,还是真打不过呢?
这一下午,一直打到晚上六点。
乔公的女儿好几次催着吃饭,乔公正在兴头上,不愿意吃饭,又问余切和马识途:“你俩吃饭吗?要不咱收拾去吃饭了?”
只要余切和马识途稍微露出一丝还愿意打的意思,诶,这牌就结束不了。
四个人之间,当然也一直要闲聊。但没有一句工作上的事情,不仅如此,随后吃饭过程中,也没有任何和工作有关的事情。
怪不得老聂和马识途很喜欢去打牌。
这蹭吃蹭喝,也不用担心说错了什么话,当然乐意打牌了。乔公这天非常的开心,他基本上赢了一整天,后面换了余切和乔公作为队友,也基本上赢多输少,全场唯一的输家是马识途。
月上梢头,天都黑了,余切才和马识途两个人出来。
乔公的女儿乔南送师徒俩一截路,忍俊不禁道:“我爸打牌起来,没个什么轻重,他太喜欢玩了,但他也很少玩这么久。上一次他打这么久,还是杨小燕来首都,他和杨女士,还有几个其他领导,连续对阵四五个小时!”
杨小燕是美籍华人,世界桥牌冠军。目前是中国桥牌队的顾问。
余切有点吃惊,那乔公今天打的可算是够久了。
又从“大公园”里边儿出来,早已有人等候,派专车送余切和马识途回鼓楼大街。车上余切没说什么话,一下车,关上门,余切就问马识途:“马老师,你前几次去打牌,也是这样?”
马识途道:“什么个这样?”他以为,余切是在责怪他打的太菜,忍不住为自己辩解“我今天手感不好,我们再打几次,你就会看到我赢的时候了……”
没想到,余切说的却是打牌本身:“我们打了一下午的牌,真就是在打牌,一句事儿都没有谈,以前也是这样吗?”
马识途重重点头:“该娱乐的时候,不要谈论工作。这样才能打的久,大家都能没什么负担。”
“那为什么要叫我来?而不是叫其他人来?”
“欣赏你呗。”马识途不以为然。
——
从7月十九号打到了八月份,每隔两三天,余切就会跟着去打牌,时间有长有短。马识途运气总算好一些了,但他仍然是输多胜少,和马识途打牌肯定愉快,跟这种嘴硬又没实力的人打牌最有意思,他总是能让自己的老乡哈哈大笑。
打牌这个事儿,摸清楚互相之间的风格了,就开始打的比较机械了,而且总有一个胜率最高的打法。
余切就是这种打法,乔公特喜欢挑战难关,因此总和余切处在对面,他也摸清楚了怎么应对余切,然而,每每他找到了克敌的法宝,余切又会提高难度,马识途打得又菜,刚好使得他们这一队用尽全力却输掉,简直令乔公打的欲罢不能。
“余切!你打牌风格和你老师大不一样,你老师是谨慎的,但有时谨慎得过头;你是一击必胜的,但也要冒风险,而且需要特别有耐心,从根子上来说,我还是喜欢你这种办法。”
“你是家,你用什么来形容,你这种打牌风格呢?”
余切想也不想:“韬光养晦。”
乔公抓牌的手,稍微的抖了一下,他点点头,“说得好。”
马识途听到后舔了舔舌头,这把他手气烂,技术也烂,硬是被打急眼的余切带赢了。
乔公反而哈哈大笑:“这才是像年轻人。”
期间,余切那篇论文和后面的报告文,在经济学的小圈子里面,持续发酵;另一边,《小鞋子》终于在沪市和首都同时上映,这电影引发了大众的观影狂潮,从鼓楼大街骑自行车来故宫,一路上看得到排队的人流,随便找个人一问:
“同志,你干啥呢?”
人家就回答了:“我在看电影呢。电影院说,一张票的百分之五,要拿去捐给阿里的妹妹,我多看一次,就是多捐了一次。”
因为短时间内,去打牌的次数太多,乔公有空的时候,干脆给马识途或者余切打电话,让他们来。马识途又和余切的行程不一样,于是,余切就自个儿骑车去打牌。
骑雅马哈重型摩托车去中央吗?
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天,余切又接到电话。他披上一个牛仔衬衫,骑上他的普利司通自行车,风风火火的到了目的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