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所谓蛇吞象,即将开始!-《京圈公子历练,全汉东疯了》

  刚才还略显轻松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所有随行官员的表情都严肃了,记者们也敏感地察觉到了什么,摄像机和录音笔更是对准了主位。

  王卫国的目光扫过君盛电子的高管团队,最后落在李建国脸上,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语气也变得语重心长,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建国同志,君盛电子的发展势头很好,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省委省政府是看在眼里的。”他先是肯定了一句,但话锋随即一转,“但是,越是在发展顺利的时候,企业的决策者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识大体、顾大局!”

  李建国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了。

  王卫国继续说道:“企业扩张,寻求发展,这是好事,省委省政府支持。但是,所有的扩张和发展,都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的整体导向!要符合我们国家和省里的发展战略布局!不能只看眼下的经济利益,更不能盲目冲动,去介入那些背景复杂、存在巨大未知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的海外并购项目!”

  他特别加重了“背景复杂”、“未知法律风险”、“政治风险”这几个词的语气,目光锐利地看着李建国。

  李建国和君盛电子的高管们背后瞬间冒出了冷汗。

  他们都不是傻子,立刻明白了王省长这番话的潜台词和指向性——这分明就是在敲打他们,警告他们不要再打坂和精工的主意!

  王卫国仿佛没有看到他们变化的脸色,继续义正词严地说道:“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跨国并购,企业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相关的决策,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严格的审批报备程序!不能脑袋一热就冲上去,否则,一旦陷入泥潭,不仅企业自身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还可能给地方、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这个责任,谁也担待不起!”

  这番话已经说得非常直白,几乎是赤裸裸的警告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君盛电子的高管们个个面色发白,低头不敢言语。

  李建国更是如坐针毡,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张了张嘴,想解释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只能连连点头:“是,是,王省长您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慎重,一定谨慎...”

  接下来的会议,李建国完全没了心思,魂不守舍。

  王卫国又公式化地讲了一些鼓励企业发展、要求政府各部门做好服务保障的话,便结束了这次“调研”。

  送走省领导的车队后,李建国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脸色灰白。他彻底明白了,坂和精工这块肉,不是他能碰的。

  背后涉及的水太深,连常务副省长都亲自出面,用如此严厉的语气进行警告,他如果再不知进退,恐怕就不是收购失败那么简单了,整个君盛电子都可能受到牵连。

  当天晚上,君盛电子紧急召开董事会。

  会议上,李建国传达了王省长调研的“精神”,虽然没有明说,但所有董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经过一番激烈而又压抑的讨论,董事会最终达成一致:立刻退出,明哲保身。

  次日一早,君盛电子集团发布了一则简短而正式的公告:“鉴于坂和精工株式会社目前情况复杂,潜在风险远超我方预期,经公司董事会审慎研究决定,我司将终止一切就收购其资产或技术事宜的接触和谈判。特此公告。”

  这则公告,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击碎了坂和精工残余管理层和市场上最后一丝幻想。

  消息传出,坂和精工的股价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抛盘汹涌,几乎无人接盘。市值一路狂泻,迅速跌破了8亿美刀关口,并且还在继续砸盘。

  没办法。

  现在坂和精工面临着天价赔偿,又接不到任何订单。

  企业生产陷入停滞,又拿不到资金救援。

  几次资产整合都被放鸽子...

  可以说是绝对的绝境了。

  在东瀛,坂和精工总部一片死寂。

  而在京海,苏哲看着电脑屏幕上那条一泻千里的股价曲线和君盛电子的退出公告,只是随手打了个电话。

  “威尔逊,三亿美刀!拿下坂和精工!”

  电话那头。

  威尔逊整个人都懵住了。

  “老板!这家企业...生产线全卖废铁,大楼拆了卖地皮,三亿美刀也不止啊!”

  苏哲皱了皱眉。

  “被核污染的地皮值什么钱?何况,他们国家的铁都是造假的!”

  威尔逊无奈摇摇头。

  老板对东瀛的意见...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大。

  苏哲淡淡道:“3亿美刀!多一分不出!另外,不要按美刀给他们结账!最近东瀛钱正在贬值,现在签的价格,过几天,还能省下几百万美刀!”

  听到老板的话。

  威尔逊忍不住道:“老板!您现在身家都快突破2000亿美刀了!您还计较几百万...?”

  苏哲冷冷道:“跟其他人,我几个亿也懒得计较!对东瀛鬼子,一分钱也要计较!这些混账东西竟然还敢将他们膏药旗挂在大夏!现在这样收拾他们,都是便宜他们了!”

  ......

  君盛电子宣布退出收购的一周后。

  东瀛,坂和精工总部。

  会议室内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股价曲线如同一道狰狞的伤疤,定格在令人绝望的数字上。

  市值蒸发超过百分之九十,仅剩约三亿美刀的规模,对于这家曾经辉煌的企业而言,已是名存实亡。

  债权人联席会议吵得不可开交。

  银行代表面色铁青,拍着桌子要求立即清算资产,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供应商的代表则声嘶力竭,要求优先支付拖欠的货款。

  小岛一郎早已引咎辞职,新任的临时代表只是个财务出身的副社长,面对这群咄咄逼人的债主,只能不断地鞠躬道歉,额头上的冷汗擦了又冒出来。

  “诸君!请再给我们一点时间!一定会有办法的!”临时代表的声音近乎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