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的大牢里,小蒋氏嘴里还在大喊着“冤枉”,还说自己是魏国公府的夫人。
“我是魏国公府夫人,你们不能抓我,放我出去。”
“我是冤枉的,你们不能抓我。”
“都是有人害我,你们冤枉好人。”
“魏国公你这个老匹夫不得好死。”
“你们陷害我,还有没有王法。”
……
……
……
狱卒被小蒋氏吵烦了,凶神恶煞地朝她走了过去:“吵什么吵,再吵割了你的舌头。”凡是进了大牢的人都吵着说自己冤枉。
小蒋氏被狱卒吓到,不敢再吵,面上一片惊恐之色,小心翼翼地开口:“我是冤枉的,你们不能抓我。”
狱卒满脸不耐烦地朝小蒋氏吐了一口口水:“呸,你冤枉个屁,你真以为我们没有证据,随便抓人么,你私下放印子钱害人,还杀了你姐姐,还毒杀了魏国公府里的下人……”狱卒把小蒋氏做过的恶事,一件一件地全部说了出来。
小蒋氏没想到京兆府的狱卒都知道她曾做过的事情。她面色变得苍白,眼里满是惊骇。
“你真以为你的做事情没有人知道么。”狱卒眼神凶恶地瞪着小蒋氏,“你做的事情不仅有证据,还有人证,少在老子面前叫冤叫屈。再叫,老子真的割了你的舌头。”说完,拔出一节佩戴在腰间的刀。
小蒋氏吓得连忙后退,在后退的过程中,不小心崴了脚,整个人跌倒在地上。
“你放印子钱害死了那么多人,还好意思在这里叫冤。”狱卒语气冰冷道,“像你这种人就应该千刀万剐,死后下十八层地狱。”狱卒说完,又朝小蒋氏吐了一口口水,这才离开。
小蒋氏全身瘫软地倒在地上,满脸绝望。
怎么会?怎么可能?
她做的那些事情隐秘的很,魏国公那个老匹夫怎么可能知道?
还有她杀了五姐那件事情,不可能有人知道,她做的天衣无缝。
为什么会被知道?
小蒋氏心里彻底慌了,也彻底怕了。
魏国公休妻,并报案抓小蒋氏一事在咸京城掀起不小轰动。
之后,又传出小蒋氏这些年做的恶事,众人这才明白魏国公为何休妻,又为何报案。
不少人觉得魏国公大义灭亲。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魏国公无情无义。
不管怎么样,魏国公休了小蒋氏,没有了正式夫人,这让咸京城的名门世家动了心神。
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有可能抢不过,但魏国公夫人,他们还能抢一抢。
于是,不少名门世家准备请媒婆去魏国公府给魏国公说媒。
魏国公上午休妻,不到中午就有人上门说媒。
当然,在谢太傅家里的魏云舟暂时还不知道此事。
谢太傅今日一早特意去上朝,又一次向永元帝提出告老还乡。这次,永元帝没有再拒绝,答应了他的辞呈,但没有赶他回老家。
朝臣们虽然早就知道永元帝会同意谢太傅的辞官,但当谢太傅真的要离开,还是让大臣们有些惊讶。
谢太傅的离开对成王一党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对太子一党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一想到谢太傅致仕的原因是因为燕王殿下即将迎娶他的孙女,太子一党的人心中十分痛恨燕王殿下。但让谢太傅孙女嫁给燕王殿下的人是永元帝,可太子一党的人不敢对皇上不满,只能怪燕王殿下了。
燕王殿下感受到太子一党的人对他的恨意,转过头冷冷地看了过去。
弄得他好像心甘情愿娶谢太傅孙女一样。如果可以,他并不想娶谢家的女儿做王妃。
太子一党的几个大臣被燕王殿下冰冷如刀的眼神吓到,赶紧低下头。
成王一党的朝臣们对此喜闻乐见,并且真心祝福谢太傅致仕后享受天伦之乐。
端王和代王的人也纷纷送祝福给谢太傅。
不论立场,朝臣们对谢太傅还是充满敬意的,毕竟像谢太傅这般奸诈狡猾的老狐狸很少见。再者,谢太傅是谢家家主,如今他要离开,众人自然愿意送祝福。
太子一党的大臣们见成王他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心里很是气愤,但也没有办法。
虽然谢太傅致仕后不用回老家会稽,但谢太傅日后不在朝堂,他们心里不安。虽说有谢少傅在,但想到谢少傅那般不近人情的性子,太子一党的朝臣们就害怕。
别说大臣们头疼,就连太子殿下本人也头大。
谢少傅对他这个太子也冷冰冰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谢少傅嫌弃他。
谢太傅要是知道太子殿下的想法,一定会说不是错觉,我就是嫌弃你笨。
今日早朝除了谢太傅辞官这件大事,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很快,便下了朝。
下了朝后,谢太傅被太子请去东商议事情。等他老人家回到谢府,快要午时了。
“你怎么来了?”谢太傅以为魏云舟考完殿试,不会再来找他。
“来见您。”
“算你小子有良心。”谢太傅听管家说了,今日一早,魏云舟就过来了,并且等了他半天。
“您这辞官成功了?”魏云舟问道。
“成功了,现在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不做太傅,谢老爷子一身轻松,“既然来了,那今日就好好地陪陪我这个老头子。”
“好。”明日后,魏云舟便要与谢老爷子保持距离,不会再来谢家。“祖父,我肚子饿了,我们先用午膳吧。”
“你还真是不客气啊。”
“跟您客气什么。”
“走,去吃饭。”
用午膳的时候,谢老爷子毫无保留地跟魏云舟说了说朝堂的事情,也告诉他一些为官之道。
魏云舟来看谢老爷子,是来感谢他老人家这段时日对他的教导,而不是来向他讨教为官之道。
谢老爷子不愧是老狐狸,朝堂上的事情,他看的明明白白。成王和代王他们几个王爷的事情,他也看的清楚。他老人家还仔细地给魏云舟分析了权衡利弊。
这些都是谢老爷子几十年做官的经验,十分珍贵。
魏云舟知道谢老爷子告诉他这些经验的目的,他想拒绝都拒绝不了,因为他需要。
“我是魏国公府夫人,你们不能抓我,放我出去。”
“我是冤枉的,你们不能抓我。”
“都是有人害我,你们冤枉好人。”
“魏国公你这个老匹夫不得好死。”
“你们陷害我,还有没有王法。”
……
……
……
狱卒被小蒋氏吵烦了,凶神恶煞地朝她走了过去:“吵什么吵,再吵割了你的舌头。”凡是进了大牢的人都吵着说自己冤枉。
小蒋氏被狱卒吓到,不敢再吵,面上一片惊恐之色,小心翼翼地开口:“我是冤枉的,你们不能抓我。”
狱卒满脸不耐烦地朝小蒋氏吐了一口口水:“呸,你冤枉个屁,你真以为我们没有证据,随便抓人么,你私下放印子钱害人,还杀了你姐姐,还毒杀了魏国公府里的下人……”狱卒把小蒋氏做过的恶事,一件一件地全部说了出来。
小蒋氏没想到京兆府的狱卒都知道她曾做过的事情。她面色变得苍白,眼里满是惊骇。
“你真以为你的做事情没有人知道么。”狱卒眼神凶恶地瞪着小蒋氏,“你做的事情不仅有证据,还有人证,少在老子面前叫冤叫屈。再叫,老子真的割了你的舌头。”说完,拔出一节佩戴在腰间的刀。
小蒋氏吓得连忙后退,在后退的过程中,不小心崴了脚,整个人跌倒在地上。
“你放印子钱害死了那么多人,还好意思在这里叫冤。”狱卒语气冰冷道,“像你这种人就应该千刀万剐,死后下十八层地狱。”狱卒说完,又朝小蒋氏吐了一口口水,这才离开。
小蒋氏全身瘫软地倒在地上,满脸绝望。
怎么会?怎么可能?
她做的那些事情隐秘的很,魏国公那个老匹夫怎么可能知道?
还有她杀了五姐那件事情,不可能有人知道,她做的天衣无缝。
为什么会被知道?
小蒋氏心里彻底慌了,也彻底怕了。
魏国公休妻,并报案抓小蒋氏一事在咸京城掀起不小轰动。
之后,又传出小蒋氏这些年做的恶事,众人这才明白魏国公为何休妻,又为何报案。
不少人觉得魏国公大义灭亲。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魏国公无情无义。
不管怎么样,魏国公休了小蒋氏,没有了正式夫人,这让咸京城的名门世家动了心神。
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有可能抢不过,但魏国公夫人,他们还能抢一抢。
于是,不少名门世家准备请媒婆去魏国公府给魏国公说媒。
魏国公上午休妻,不到中午就有人上门说媒。
当然,在谢太傅家里的魏云舟暂时还不知道此事。
谢太傅今日一早特意去上朝,又一次向永元帝提出告老还乡。这次,永元帝没有再拒绝,答应了他的辞呈,但没有赶他回老家。
朝臣们虽然早就知道永元帝会同意谢太傅的辞官,但当谢太傅真的要离开,还是让大臣们有些惊讶。
谢太傅的离开对成王一党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对太子一党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一想到谢太傅致仕的原因是因为燕王殿下即将迎娶他的孙女,太子一党的人心中十分痛恨燕王殿下。但让谢太傅孙女嫁给燕王殿下的人是永元帝,可太子一党的人不敢对皇上不满,只能怪燕王殿下了。
燕王殿下感受到太子一党的人对他的恨意,转过头冷冷地看了过去。
弄得他好像心甘情愿娶谢太傅孙女一样。如果可以,他并不想娶谢家的女儿做王妃。
太子一党的几个大臣被燕王殿下冰冷如刀的眼神吓到,赶紧低下头。
成王一党的朝臣们对此喜闻乐见,并且真心祝福谢太傅致仕后享受天伦之乐。
端王和代王的人也纷纷送祝福给谢太傅。
不论立场,朝臣们对谢太傅还是充满敬意的,毕竟像谢太傅这般奸诈狡猾的老狐狸很少见。再者,谢太傅是谢家家主,如今他要离开,众人自然愿意送祝福。
太子一党的大臣们见成王他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心里很是气愤,但也没有办法。
虽然谢太傅致仕后不用回老家会稽,但谢太傅日后不在朝堂,他们心里不安。虽说有谢少傅在,但想到谢少傅那般不近人情的性子,太子一党的朝臣们就害怕。
别说大臣们头疼,就连太子殿下本人也头大。
谢少傅对他这个太子也冷冰冰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谢少傅嫌弃他。
谢太傅要是知道太子殿下的想法,一定会说不是错觉,我就是嫌弃你笨。
今日早朝除了谢太傅辞官这件大事,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很快,便下了朝。
下了朝后,谢太傅被太子请去东商议事情。等他老人家回到谢府,快要午时了。
“你怎么来了?”谢太傅以为魏云舟考完殿试,不会再来找他。
“来见您。”
“算你小子有良心。”谢太傅听管家说了,今日一早,魏云舟就过来了,并且等了他半天。
“您这辞官成功了?”魏云舟问道。
“成功了,现在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不做太傅,谢老爷子一身轻松,“既然来了,那今日就好好地陪陪我这个老头子。”
“好。”明日后,魏云舟便要与谢老爷子保持距离,不会再来谢家。“祖父,我肚子饿了,我们先用午膳吧。”
“你还真是不客气啊。”
“跟您客气什么。”
“走,去吃饭。”
用午膳的时候,谢老爷子毫无保留地跟魏云舟说了说朝堂的事情,也告诉他一些为官之道。
魏云舟来看谢老爷子,是来感谢他老人家这段时日对他的教导,而不是来向他讨教为官之道。
谢老爷子不愧是老狐狸,朝堂上的事情,他看的明明白白。成王和代王他们几个王爷的事情,他也看的清楚。他老人家还仔细地给魏云舟分析了权衡利弊。
这些都是谢老爷子几十年做官的经验,十分珍贵。
魏云舟知道谢老爷子告诉他这些经验的目的,他想拒绝都拒绝不了,因为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