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铁路桥-《非洲创业实录》

  苏联的优势在陆地,所以对东非在波斯湾的海上力量并不畏惧,英国就完全没有任何可能性了,但是,东非反而更要提防英国人。

  英国的拿手戏就是“光辉孤立”和“均势政策”,尤其是针对英国统一级别或者比英国更强大对手的时候。

  现在东非和苏联就是比英国更强大的存在,因此东非和苏联也是英国“均势”的对象,通过各种手段挑拨两国关系,如果苏联和东非发生直接对抗,那英国就可以维持“孤立”地位,保障其南亚殖民地的安全。

  假设东非和苏联不强大,那英国人就可以拿出“舰炮外交”重拳出击了。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虽然是搞地缘政治的高手,但是苏联依旧摆脱不了斯拉夫直来直去,粗暴简单的外交手段,而对于这种“明牌”打法,东非反而不会害怕。

  英国那种擅长阴谋诡计的国家,反而更令人厌恶,就算造不成太大损害,可也能恶心人。

  ……

  迪兹富勒。

  这是一座波斯重要古城,坐落于迪兹河两岸,迪兹富勒翻译过来是“堡垒桥”,历来是波斯的军事和商业重镇。

  在其市中心就有一座萨珊王朝时期修建的古桥,也就是迪兹富勒古桥,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一直到21世纪这座古桥依旧存在。

  迪兹富勒古桥长度大约四百米,有十七个拱洞,桥墩由巨石和灰浆建造,是古代萨珊王朝水利工程的代表作之一,迪兹富勒在波斯也因此具有“桥之城”的美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迪兹富勒的繁荣,和迪兹富勒古桥有很大的关联,古代波斯的许多军事调动,或者商业活动迪兹富勒古桥都有参与。

  而今,在迪兹富勒古桥边,一座铁路桥正在被建设,这座铁路桥正是波斯湾里海铁路的重要配套工程。

  “迪兹富勒铁路桥建成后,将极大推进迪兹富勒的繁荣,其南段铁路已经具备通车条件,打破这座小城的封闭性,加强和外部的沟通。”

  在迪兹富勒铁路桥的剪彩仪式上,东非桥梁设计师墨约尔向当地的波斯官员介绍说。

  “这座铁路桥,采用双层设计,下方可以通行铁路,上层是公路,使用大量钢材和混凝土,它和迪兹富勒古桥相依,就犹如传统和现代的交融。”

  “两座桥梁象征了迪兹富勒市的历史发展沿革,尤其是在海洋时代,迪兹富勒铁路桥接过迪兹富勒古桥的接力棒,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迪兹富勒距离波斯湾不远,也就二百多公里,但是波斯的交通建设太差,以至于迪兹富勒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之前在波斯湾里海铁路通车之前,这里的经济都不会有太大起色。

  当然,这只是墨约尔的标准,对于波斯这种落后的农业国,迪兹富勒虽然无法和那些波斯的大城市相提并论,但发展也绝对不算差。

  可是,墨约尔作为一个东非人,习惯用东非的城市建设和迪兹富勒对比,这样别说迪兹富勒了,就算德黑兰在东非都只能属于属于三流城市。

  先不提德黑兰的经济,人口方面1932年德黑兰也才二十多万,而东非中等城市的人口标准是五十万到一百万之间,仅人口数据德黑兰都够不到东非中等城市的标准。

  经济领域,德黑兰更是不能看,和东非小城市的差距都很大,因为目前波斯政府才刚刚准备着手发展德黑兰的工业,引入一些轻工业。

  也难怪这个中东第二大国和奥斯曼帝国在国际上的待遇差距如此之大。

  而作为波斯小城的迪兹富勒也就更不堪了,其人口不到三万,经济更是完全依赖传统产业,几乎没有现代化设施,甚至连现代医院都没有。

  因此,由东非主导建设的波斯湾里海铁路,就成了这座城市当前唯一现代化基础设施,而长达四百三十多米的迪兹富勒铁路公路两用桥,更是成了迪兹富勒新的城市名片。

  从这座铁路桥的规模,设计,用料,结构等综合方面考虑,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波斯迪兹富勒市的市长菲尔多西,对于这座铁路桥的建设就十分满意,他对墨约尔说道:“这座铁路桥是波斯和东非友谊的见证,它也将成为未来波斯进入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等到铁路通车后,迪兹富勒将进一步巩固在国内交通领域的地位,形成公路,铁路,水运三合一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并且加快和波斯湾港口的联通,吸引海外投资,新技术的引进。”

  迪兹富勒在波斯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交通领域有重要地位,迪兹河提供水运,而迪兹富勒古桥则让它成为区域的重要商业通道。

  现在,迪兹富勒铁路桥建成后,新增了铁路,同时也将极大加强公路交通的效率。

  虽然迪兹富勒古桥在古代波斯是一项伟大工程,并且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座古桥的历史太过悠久,加上近代以来,波斯因为内外交困的原因,也无力对这座古桥进行维护,以至于它的通行能力大大下降。

  所以,迪兹富勒铁路桥建设正好取代迪兹富勒古桥,发挥其交通作用,并且还是巨大的提升。

  而且这座铁路桥建设,波斯政府掏钱,对迪兹富勒的财政压力也不算大,这才是重点。

  至于波斯政府是否因为波斯湾里海铁路的建设付出巨大代价,对于迪兹富勒而言并不重要,反正他们当地人得到了实惠。

  墨约尔说道:“现在只有波斯湾里海铁路全线建设完成,并且通车,迪兹富勒的这座铁路桥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不过,就目前波斯的形势而言,想要波斯湾里海铁路彻底通行,恐怕还是要等上一段时间。”

  “我听说上个月,迪兹富勒北部山区的建设工地就遭到了袭击,甚至连铁轨都被拆走了一部分,如果贵国不能解决好沿线的治安问题,这将极大阻碍波斯湾里海铁路的建设进度,同时也会给日后铁路运营维护造成麻烦。”

  对于墨约尔所说的这一点,菲尔多西面色有些阴沉的说道:“哼,那些想要破坏铁路建设的家伙,不过是一群暗地里的臭虫罢了。”

  “他们大概率是巴赫蒂亚里人,也就是卢尔人的一支,生活在迪兹富勒周边的山区,我们政府已经着手清理这些妄图阻碍波斯现代化的破坏分子。”

  迪兹富勒所处的地区,是波斯典型的多民族混合区域,这里的主要人口是波斯还有阿拉伯人,其次是卢尔人,库尔德人还有阿塞拜疆人,而迪兹富勒周边还有一些不同民族的部落势力。

  巴赫蒂亚里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实际上就是生活在山区的卢尔人,不过人数并不多。

  菲尔多西对于这些巴赫蒂亚里人没有多少好感,他本身是波斯人,而巴赫蒂亚里人在波斯是绝对的少数人口,别说巴赫蒂亚里人,就算他们的主脉卢尔人也是如此。

  当然,整体上来说卢尔人对波斯的认同感还是比较高的,他们一般不会和波斯政府产生冲突,因为在古代,卢尔人就长期处于波斯的统治之下,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这一点从他们对宗教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来。

  波斯内部对卢尔人也不是没有偏见,但并非民族身份,更主要集中在地区发展差异上,他们认为卢尔人是“山地部落民”,这种语气接近城里人把农村人视作“乡巴佬”。

  真正对波斯认同感比较低的民族,主要是库尔德人,还有阿拉伯人,而阿塞拜疆,卢尔人对波斯的认同感都很高。

  因此,这次巴赫蒂亚里人对铁路建设的破坏活动,大概率是背后有人支持。

  毕竟波斯湾里海铁路的建设对生活在山区的巴赫蒂亚里人可也是利大于弊。

  菲尔多西就断言说:“肯定是有一部分巴赫蒂亚里人受到了外部势力的挑拨,我认为苏联人的可能性更大,英国也有可能性。”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波斯政府肯定优先怀疑苏联,但是在这件事上,英国也不能排除在外。

  因为这条铁路的建设确实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东非和英国虽然在波斯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这种势力范围的划分,并不具备约束性。

  而波斯湾里海铁路,不管从技术,设备,还是市场等方面,都对英国不利。

  这里就必须提到波斯的经济格局,总结起来就是“西富东贫,北强南弱。”

  过去波斯主要是北强南弱,但是即便北方更加富裕,可考虑到北部直面苏联的威胁,英国把这一区域让给东非也不会太心疼。

  而西富东贫,这里的西主要指的是西北部,西南地区虽然背靠波斯湾,但发展并不如人意,首先是处于边疆地带,其次主要是阿拉伯人聚集区,波斯政府对当地的投资并不高。

  但是,波斯湾里海铁路加上东非对当地石油资源的开发,将改变这一点,过去英国不太重视的波斯西南部,现在也变成了“香饽饽”。

  这很难不让部分英国人心理不平衡,波斯湾里海铁路建成也就意味着未来波斯市场东非占据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加快虹吸北方市场,也就是里海沿岸,包括波斯首都德黑兰等相对富裕区域。

  石油资源就更好理解了,虽然过去英国在波斯西南部发现并且开采过石油,但是奈何东非后来居上,近些年东非在波斯新开发的油田,产量就已经超过了英国在波斯的英波石油公司产量。

  随着东非和美国两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这极大带动了如今世界对石油的消费需求,欧洲的汽车产业发展也比较迅速,石油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硬通货。

  因此,西南部东非开发的油田,也就引起了英国人的眼红,但讲道理,这可怨不得东非,毕竟东非进入波斯也没有多少年历史。

  而东非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还是东非在技术上比英国更具有优势,就目前来说,东非和美国在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上,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其他国家就差上许多。

  墨约尔说道:“现在到底是谁支持巴赫蒂亚里人阻碍波斯湾里海铁路的建设,其实已经并不重要,对于波斯而言,应该要防止后续类似事情的发生,毕竟,波斯湾里海铁路距离建设完成,也快要到了收尾阶段。”

  “届时,如果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吃亏的还是你们自己,我们只负责这条铁路的建设,后续运营维护,那就是你们的事了,东非最多提供技术和售后,但是这都是要花钱的。”

  波斯湾里海铁路虽然由东非主导建设,但是东非并不打算拿这条铁路做太多文章,至于投资的部分,有西南部油田作为抵押,东非并不担心收不到尾款。

  这也反映了如今东非对波斯外交政策的转变,变得更加柔和,同时减少对其政治还有社会治理的指手画脚,以前东非在中东可不这样。

  过去在中东各国眼中,东非那是嚣张跋扈的存在,而且十分贪婪残暴,直接证据就是东非在波斯湾沿岸的军事扩张,被东非灭掉的国家和部落可不少。

  波斯人对此感触也颇为深刻,相较于奥斯曼帝国,东非还能将其放在平等地位对待,与之相比,东非对波斯那基本上和看待殖民地没有太大差别。

  以前,东非的想法是将波斯从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现在东非把重心放在经济利益上,而军事和文化都有放松。

  指望东非改变波斯的文化,确实艰难,毕竟连苏联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苏联的意识形态可比东非要强大的多,结果他们支持的波斯工党在这种宗教国家发挥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而军事方面,东非就更觉得把精力放在波斯有些不值了,尤其是成为波斯保护伞后,会和苏联直接对上,假设发生冲突,东非就成了波斯的挡板,这还有可能助长波斯政府的腐化。

  就像前世欧洲国家在对抗俄罗斯的时候一样,各个都想背靠美国混吃等死,自己的军事却不断衰落,毕竟美国人都驻军了,可以提供保护,还花那么多军费干什么?

  东非也不希望波斯政府对东非产生依赖,所以还是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更好,这样倒逼其在对抗苏联上,更加卖力,而不是指望东非的庇佑。

  这几年,世界经济整体大环境都不好,东非自然也不希望增加无效的军事开支,而波斯的战略价值,在东非眼里就是如此,属于低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