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变局-《复山河》

  “将军,前方出现大量难民,挡住了我军去路。

  要不要上报指挥使大人啊?”

  一路追击过来,刚逮住了叛军主力尾巴,还没来得及出手,就遇上了一群难民。

  倘若遇到没有节操的官军,估摸着此刻已经血流成河。

  跟着叛军的都是乱党,宰了就是功劳,谁有功夫区分啊!

  “些许小事,都要指挥使大人过问,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叛军用卑鄙手段,控制难民阻挡去路,直接派人驱逐便是。

  告诉他们立即散去,否则一律视为乱党剿灭!”

  云羽丰当即下令道。

  正常情况下,没有谁会挡住大军的去路。尤其是战争时期,更是妥妥的取死之道。

  杀了就是白死,哪怕是最喜欢挑刺的御史,也不会替他们多说一个字。

  能够有组织的拦截大军,难民中必然混入了白莲教乱党。

  搞出这番动静,无非是想要迟滞官军的速度,为叛军主力撤离争取时间。

  好不容易抢到了先锋的位置,要是这点儿小麻烦都解决不了,他就不用在军中混了。

  不过叛军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受难民影响,官军的追击速度大减。

  敌人不讲规矩,每上前走上一段路,就会遇上一股难民。

  受此影响,行动缓慢的前锋部队,提前和中军完成了会师。

  ……

  “行了,叛军拿难民挡路,恰好证明他们技穷。

  不过单纯的驱逐难民不可取,能够有组织的拦路,里面必定有白莲教反贼。

  传令下去,后面遇上难民一律集中关押。

  从时间计算,广东的军队也快要过来了,正好交给他们看管俘虏。

  等大战结束后,再慢慢进行甄别!”

  李牧淡定的说道。

  放任难民四处流窜,不仅会扰乱后方州府的秩序,还会出现了大量的人间惨剧。

  没有能力管也就罢了,既然现在有能力干涉,他自然不会放任悲剧发生。

  乱世之中,人口就是财富。

  受战争的影响,广西地区人口大幅度减少,正需要劳动力。

  “大人,如果接收难民,我们的后勤压力将会大增。

  初步估计,叛军最少裹挟了十万之众。

  早在几个月前,朝廷就停止划拨赈灾款。

  一下子接收这么多人,怕是……”

  云羽丰一脸为难的劝说道。

  跟着李牧混了这么长时间,他是知道军中规矩的。

  军费不够,就从战利品中扣。

  朝廷下发的赏银不足,也是优先保障士卒,而后是基层军官。

  他们这些中高层将领,获得收益是升官,金钱上的回报真心不多。

  对勋贵子弟来说,只要升的足够快,少分点儿战利品,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有李牧这位主将以身作则,大家也都习惯了。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大家都听到了风声,剿灭完叛乱之中,大军就会拆分。

  离开了团体,钱粮问题就要自己操心,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升迁离开的景总兵就是例子,带着部将调任广东之后,全军都勒紧腰带过苦日子。

  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搞不好队伍就散了。

  正在追击的叛军手中,可是携带了大量的财宝,大家都想要在分家前捞上一笔。

  尤其是那些身家不富裕,家丁数量又多的,更是磨刀霍霍。

  因为接收难民,断了大家的财路,他这个执行者很容易遭嫉恨。

  “放心好了,别的时间朝廷会没钱,但是在追击伪帝的时候,朝廷一定能够挤出钱粮来。

  估摸着现在这个时间点,捷报已经传入京师。

  搞不好陛下和百官们,都在为我们筹措军饷。

  就算是有缺口,我们也赔不了多少。

  放任难民在外,万一被乱党利用,袭击我军的后勤线,更是一个麻烦。

  影响行军速度,更不是问题。

  贵州那边已经通知到了,边界上的州府,此刻已经完成坚壁清野。

  叛军即便是进入贵州,也会被拖住脚步。

  即便是贵州官军都是废物,伪帝想要入蜀,还有娄山关拦路。”

  李牧笑着说道。

  追杀伪帝史荣轩,本身就是政治仗。

  白莲教叛乱持续到现在,已经动摇了大虞朝的统治根基。

  想要稳定天下人心,最佳选择就是擒杀伪帝。

  斩下贼首史荣轩的人头,震慑蠢蠢欲动的野心家,对朝廷至关重要。

  稍微有点儿大局观,都会全力支持。

  万一因为钱粮不足,导致反贼跑了,永宁帝会被气死。

  “多谢指挥使大人提点!”

  云羽丰一脸感激的说道。

  光想着围剿叛军,差点儿误了大事。

  擒杀伪帝的功劳非常大,正是因为功劳巨大,才更要凸显完成任务的艰难。

  如果在永州就轻松把史荣轩干掉,朝廷只会认为是之前的官军废物,而不是他们的功劳大。

  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追逐,再艰难的把伪帝解决掉,那又不一样了。

  捋顺了思路,云羽丰豁然开朗。

  难怪以往追击敌人,都是骑兵打头,这次变成了步兵。

  ……

  太和殿。

  看着手中的捷报,永宁帝的笑容挂满了脸。

  任命舞阳侯担任三省总督,可是他顶着压力,力排众议的结果。

  事实证明,他是有眼光的。

  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不仅光复了广东全境,还收复了湖广、江西多个州府。

  对比群臣推荐的徐阁老,强了不止一筹。

  有了对比之后,永宁帝对徐文岳的忌惮,现在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单纯的看不顺眼。

  先帝留下的辅臣不假,可这能力嘛,还真的很一般。

  “诸位臣公,九江沦陷之后,终于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舞阳侯计划在湖广,围歼反贼头目史荣轩所部。

  现在急需钱粮支持,大家有何意见啊?”

  听到永宁帝的问话,群臣纷纷表示支持,尤其是南方各省的官员表现尤为激动。

  老家被反贼祸害的不成样子,很多人丁兴旺的大家族,直接被杀到了绝嗣边缘。

  不惜一切代价干掉史荣轩,这是大家的共识。

  “陛下,户部可以挤出五十万两白银来,剩下的缺口臣属实无能为力。”

  庞承杰忐忑的说道。

  在皇帝和文武百官一致喊打的背景下,此时跳出来泼冷水,肯定不是啥好选择。

  可朝廷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得去了,前线需要的钱粮,必须立即进行拨付。

  有前任朱总督的反面教材在,大家可不敢让士卒们饿着肚皮上战场。

  一场战役的输赢不重要,万一因为想省钱导致伪帝跑了,责任可没人能够承担。

  “首辅,内阁可有对策?”

  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现在朝廷没钱,他也不从内库中出了。

  当然,就算是想要出,他的内库也掏不出钱来。

  没有厂卫在外面帮皇帝捞钱,内库的收入急剧下降,很难存下钱来。

  “陛下,前线战事紧急,钱粮必须立即划拨。

  指望秋税,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现在粮价飞涨,五十万两白银能采购到的物资,不及战前的一半。

  要供应三省十几万大军,肯定是不够用的,

  为今之计,只有挪用其他方面的支出,优先保障前线大军的供应。”

  吕寿同缓缓回答道。

  只说挪用其他方面的支出,具体从哪儿挪用,却是闭口不谈。

  一看就是老狐狸,不想说出来得罪人。

  “六部上报项目吧,近期哪些大额开销,可以暂停的都给朕停了。

  等朝廷财政宽裕之后,再给补上。”

  永宁帝摆手说道。

  熟悉的场面见的多了,他也习惯拆东墙补西墙。

  有些事情,拖上一拖,事情也就过去了。

  只要后遗症不是太严重,他都能够接受。

  “陛下,今年是治理黄河的大修之年、

  按照之前的计划,这个月该拨河堤款了,共计约八十万两。

  如果不及时拨款修复河堤、疏浚河道,一旦遭遇洪涝,必然酿成大祸。”

  明知道会被砍预算,工部尚书沈启元还是想挣扎一下。

  在大虞朝,所有下拨的经费,那都是钱。

  八十万两的巨款,无需刻意伸手捞钱,光过手的漂没,都足以他吃饱。

  朝廷下发的俸禄,宝钞占比越来越高。

  工部上上下下,都指着这笔款子,补贴一下家用。

  现在一下子没了,他都不知道回去怎么交代。

  至于后续财政充裕了补上,那都是糊弄鬼的。

  自今上继位之后,大虞朝哪天太平过,往后的财政只会越来越困难。

  “西北之地连年干旱少雨,北方已经十几年未爆发过水灾。

  短时间内,黄河决堤的可能性不大,治河工作先延后吧!”

  永宁帝点了点头说道。

  不知为何,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深处他总感觉不安。

  考虑到北方的实际情况,短期内黄河出事的概率不大。

  “除了治河工程外,马上要支出的大额开销,就是百官俸禄和宗室勋贵禄米。

  今年以来,朝廷已经拖欠了两个月,若是再拖欠下去怕说不过去!”

  庞承杰无奈的说道。

  他不想做这个恶人的,可这些钱是户部负责发放的。

  不拿到朝堂上说清楚,突然给扣发了,官员宗室勋贵能去堵他的家门。

  “局势艰难啊!

  罢了,老夫带头捐献一个月的俸禄!”

  一名头发花白老者率先开口道。

  这种得罪人的事,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起头。

  老者的情况例外,他留在老家的儿子、孙子,全部尽丧于叛军之手。

  积累的万贯家财,也给叛军做了嫁衣。

  血海深仇,压过了人情世故。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恨不得将叛军全部碎尸万段。

  可惜官军不给力,没有按照他期望的方向发展。

  “崔大人能为朝廷慷慨解囊,作为内阁首辅,本官也当仁不让。

  陛下,臣愿意捐献一月的俸禄。”

  吕寿同果断跟进道。

  有人开了头,就是他首辅展示担当的时候。

  反正到了他位置上,钱财就是一个数字。

  平常时期,就算是想花钱都不容易。

  就算是想要买些什么,外面想替他付钱的,能够从京师排队到琼州。

  不过这仅限于个人私事,换成了公事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哪怕是征收一文钱的商税,都会遭到强烈抵制。

  想要解决朝廷的财政困境,他这个首辅也无能为力。

  没有丝毫犹豫,南方各省的官员第一时间跟上。

  以往的时候,他们是最讨厌这种募捐的,在叛军威胁下被动成为了积极分子。

  大部分官员都表了态,剩下的官员迫于压力,也只能强忍着不情愿跟进。

  满朝文武的表现,让永宁帝很是满意,终于了有众志成城的样子。

  如果还是像往常一样,遇到问题就吵吵吵,那才完犊子。

  “既然诸位臣公都做出了表率,朕也代表宗室捐出一月的俸禄。

  大军钱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平叛的问题。

  徐阁老上奏,说各省相距甚远,难以统一协调指挥。

  为了更高效的平叛,希望朝廷分别设立云贵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江南总督。”

  永宁帝的话音落地,群臣瞬间傻眼。

  揽权的大臣多得去了,这种主动拆分手中权柄的官员,还真是少见。

  一下子蹦出了五个总督,除了从舞阳侯手中挖走福建之外,剩下的诸省都是受徐文岳节制的。

  一旦完成了拆分,徐文岳这个总督军务官,就成了变相的湖广巡抚。

  在百官议论纷纷之时,聪明人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劲。

  能够让徐阁老主动分权,并且一下子玩这么大,要么是为了消除皇帝的猜忌,要么是东南局势恶化。

  毫无疑问,被叛军围困在襄阳城中的徐阁老,不值得皇帝忌惮。

  看似手中的权柄很重,但那是依附皇权之下的。

  徐阁老本人在军中并没有根基,麾下的小弟也多是文官。

  打打嘴仗还行,威胁皇权差的远了。

  不是前者,那就只能是后者。

  东南局势已经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不想背负骂名的徐阁老,主动进行分权甩锅。

  只是这个推论,也存在着瑕疵。

  三省联军在战场上打的非常不错,眼瞅着就要抓住伪帝。

  京营大军也南下了,等适应了那边的气候,就该叛军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