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案卷的艺术-《复山河》

  “巡抚大人,那群丘八在城中肆意妄为,您可不能不管啊!”

  “对呀,巡抚大人。

  您看我们现在,都被欺负成了什么样子。

  为了过来见您一面,都只能扮作仆人。

  传了出去,都要被天下人笑话!”

  ……

  一群粗布麻衣的士绅,不断在耳边念叨,贾萧尘却是不为所动。

  刚开始他是真病,随着济南城的安全有了保障,后续就变成了装病。

  装病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卖惨能够拿同情分。

  这次北虏入侵,受到牵连的官员很多,朝廷不可能全部都杀了。

  官场上混,最重要的是审时度势,知进退。

  辞官的折子,他早就递交了上去。

  一个卧病在床,主动辞官的巡抚,没有挡任何的路。

  都在一个圈子里混,到了这种时候,大家通常不会把事情做绝。

  只要山东的局势不进一步恶化,找人在朝堂上运作一下,还是有机会平安落地。

  “咳、咳、咳……

  你们说要给舞阳侯请功?

  这没有问题,让布政使和按察使去办。

  老夫身体不好,就不掺和了!

  咳、咳、咳……”

  贾萧尘的回答,把众人气了一个半死。

  外面全面查的严,为了这次会面,他们就是徒步从府中走过来的。

  大家费了这么大的心思,才勉强完成了串联。

  本想着亲巡抚出山,带着大家一起和舞阳侯对抗。

  万万没想到到了地方,贾萧尘不仅不出头,反而给他们玩儿已读乱回。

  “巡抚大人,不是请功!

  按察使大人,都被锦衣卫抓了。

  那群丘八……”

  不等老者说完,贾萧尘就打断道。

  “你要请我喝酒?”

  “算了,老夫这身体折腾不起。

  等到明年开春,我们找十个八个姑娘,大家一起再聚。

  咳、咳、咳……”

  面对乱回的贾萧尘,众人很是无奈。

  巡抚摆明不愿意掺和,他们也没法帮着“卧病在床”的贾萧尘,出来同舞阳侯打擂台。

  按察使被抓,山东地方衙门的官员,一个个都被吓坏了。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平常时期,他们斗天斗地斗上司,都能无所畏惧,那是大家遵守规矩。

  现在舞阳侯玩的,不是传统的文官政治,而是以军队为核心新游戏。

  只要不配合,那就是“勾结北虏”,先抓了再说。

  大虞官场上就没几个人,能够经得起查。

  一旦进去了,多少都能够查出一些问题来。

  轻则丢官去职,重则九族全消。

  作为三把手的按察使,直接当鸡给杀了。

  没有巡抚牵头,其他官员根本不敢冒头。

  地方衙门不出头,那就只能他们亲自上场,同舞阳侯对阵。

  相互对视一眼后,众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以往的时候,遇上这种对抗钦差的事,不是鼓动孔家出头,就是拉藩王下水。

  现在的情况特殊。

  孔家刚死了家主,还赔上了嫡系继承人。为了衍圣公的爵位,孔家内部争的你死我活。

  在这种节骨眼上,谁也不敢冒头得罪朝廷。

  哪怕勤王大军的行动,损失到了孔家的利益,他们也只能暂时忍着。

  最少在朝廷册封衍圣公前,他们会安分一些日子。

  藩王就别想了,城中宗室之首德王,还是一个奶娃娃。

  随便怎么鼓动,都没有任何意义。

  朝廷不会相信一个奶娃娃,能够折腾出事情来,甩锅只会令人耻笑。

  结束了不欢而散的会面,众人刚出巡抚衙门不到三百步,就被巡逻的士兵给逮住了。

  “你们要干什么?”

  曹广源厉声质问道。

  “啪”的一声响之后,鲜血从嘴角流出。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想要发怒的一众士绅,瞬间恢复了理性。

  眼前这群官兵,可不是山东本地人,根本不会卖他们的面子。

  “拿下这群逆贼!”

  随着青年将领的一声令下,一众士绅代表,当即沦为阶下囚。

  “这位将军,误会啊!

  我们是城中士绅,可不是什么反贼!

  ……”

  众人的解释,收获的却是官兵们不屑一笑。

  “休要欺负老子没见识。

  在京中的时候,各种达官贵人、士绅,老子见的多了。

  哪一个不是锦衣玉食,何曾有粗布麻衣的?

  现在大家都听总督大人的命令,待在家中安享富贵,岂会这般打扮。

  我看你们分明是北虏细作,故意混入城中,想要收买叛徒。

  趁着小爷我心情好,赶紧都给我老实交代,不然一会儿缺胳膊短腿,那就别怪我了!”

  叶弘昌嘲讽的说道。

  眼前这些人的身份背景,他自然是知道的。

  正是因为知道,这才要过来抓人。

  查抄了人家的产业,双方注定要站在对立面。

  如果不予理会,让这些家伙一路串联下去,天知道会搞出多大乱子来。

  眼下这些家伙露出破绽,自然要借题发挥,先发制人把案子做实了。

  不承认这些人的身份,就可以按照北虏细作进行审问。

  严刑逼供,都是基本操作。

  哪怕审问中弄出人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旦承认了这些人的身份,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不光程序繁琐,官场上还有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

  这些人都是地头蛇,不用点儿手段,短时间内很难搞出证据来。

  “你们……有辱斯文!”

  曹广源强忍着疼痛,怒骂了一句。

  被捕的一众士绅中,就数他最倒霉。

  现在憋了一肚子的火,许多脏话到了嘴边,他又强行咽了回去。

  君子不立于危墙。

  自报家门无效后,在他看来,眼前这就是一群没见识的兵痞。

  遇上这些人,无论怎么理论,都是自讨苦吃。

  最佳选择是和他们上司沟通,那些高层将领,绝对不敢如此对他们。

  内心深处,他都想好了报复手段。

  哪怕被查封的钱货没拿回来,他也把这些没见识的兵痞碎尸万段。

  ……

  京师。

  南京沦陷带来的政治余波,依旧冲击着这个古老的帝国。

  “辽东镇送来的战报,大家都看过了。

  诸位爱卿,作何感想啊?”

  永宁帝冷漠的问道。

  如果不是事情发生了,他做梦也想不到,下面的人敢如此糊弄他。

  就在两天前,辽东镇捣鼓了一起大捷。

  战报上斩获北虏上千,兵部派人核验首级,结果一个真虏都没找到。

  赤裸裸的杀良冒功,连一点掩饰都没有,无疑在挑战皇权。

  “陛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北虏大军,虽然有撤离的迹象,可终归还没有离开帝国境内。

  辽东镇有千般不是,他们依旧守护住了辽东防线。

  这次草原联军入寇,主要是宣大防线出了问题。

  接下来朝廷在军事上的主要工作,是尽快重建宣大防线。

  至于辽东一线,暂时维持现状吧!

  等朝廷处理完其他地区的麻烦,再回头考虑这个问题。”

  首辅万俊辉率先开口道。

  内心深处,他看辽东镇同样不爽。

  如果可能的话,他恨不得将辽东都师钟景明碎尸万段。

  这货的瞎折腾,硬生生给朝廷缔造了一大藩镇。

  处理起来棘手,并不代表没法处理。

  辽东镇棘手,那是辽东将门抱团。

  只要瓦解这个团体,现在的困境,很快就能够迎刃而解。

  干别的事情,他或许不行,但挑起内部矛盾他擅长。

  天下一旦太平下来,要不了三年时间,他就能肢解辽东镇。

  “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朝廷威严何在?

  倘若不杀鸡儆猴,往后将会有更多的军队跟着学样。

  或许其他军镇实力不及辽东镇,但不等于他们就无法拿捏朝廷。

  一旦有人跟风,局势很快就会失控。

  尤其是朝廷给地方总督巡抚放权后,更要警惕藩镇做大!”

  景国良当即反对道。

  大虞朝军事团体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是勋贵系,主要以传统勋贵为主,包括地方上的世袭武将。

  一派则是九边将门,主要以边疆将门为主,几乎涵盖了整个边军体系。

  随着卫所制度的衰落,勋贵系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到了京营。

  面对九边将门,说话都不够硬气。

  名义上双方互相制衡,实际上一直处于劣势。

  全靠祖宗遗泽,才能在朝堂上压他们一筹。

  不过九边将门和文官联系紧密,勋贵系只能占了名分上的优势,军费资源分配上一直处于下风。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两广系的崛起,让勋贵系重新在地方上拥有了精锐。

  加上京营的力量,拥有的军事实力,并不比九边将门差。

  可勋贵系分到的军费,还不及九边将门的四分之一。

  其中的大头,还被京营拿了。

  地方上的勋贵武装,军费来源主要地方衙门自筹,中央财政拨款微乎其微。

  矛盾早已经深埋,现在九边将门互相制衡的体系崩溃,辽东镇一家的力量几乎顶得上另外八家的总和。

  一家独大也就罢了,偏偏辽东镇在政治上的表现,还不及格。

  从皇帝到百官,就没几个对他们印象好的。

  包括一起参与走私贸易的官员,同样看失控的辽东镇不爽。

  捞钱归捞钱,不影响大家是大虞朝的“忠臣”。

  养寇自重可以,但是不能让贼寇真正做大,更不能和贼寇串通一气。

  从大战爆发到现在,辽东镇斩获的北虏首级,才刚刚过百。

  这样的战绩,在勤王大军中,根本排不上号。

  没法直接对辽东镇下手,那么削减一下他们的军费预算,总可以吧!

  朝廷的钱粮一共就那么多,辽东镇少拿点儿,勋贵系就可以多分点儿。

  不奢望和边军五五开,提升分配比例,还是要争取的。

  “成国公的意思是有军队开始效仿了。

  敢问是哪支军队,这么胆大包天?”

  兵部尚书万宇轩硬着头皮开口道。

  支持辽东镇,绝对非他所愿。

  可现实又逼着他,必须出这个头。

  对兵部来说,辽东镇骄傲不逊,还可以在后勤上拿捏一下。

  勋贵系的武将,才真正不给兵部面子。

  随着勋贵系的复起,许多兵部从都督府抢走的权力,现在已经回到了都督府。

  看景国良的活跃程度就知道,现在人家是腰杆子硬了。

  许多原本文官专属讨论的话题,勋贵们也参与了进来。

  追根溯源,还是先帝任命辅政大臣,惹出来的麻烦。

  其他辅政大臣,都被永宁帝搞了下去,唯独留下两位勋贵在朝堂活跃。

  先帝的授权,让他们拥有插手朝中各种事务的权力。

  以至于很多时候,他这个兵部尚书过得非常憋屈。

  最典型的是人事任命,地方衙门递交名单,都督火速审核上报皇帝。

  很多时候,永宁帝签发了任命,他这个兵部尚书才知道。

  没有他们的阻拦,以至于大量的勋贵子弟,得以进入军中服役,并且迅速身居高位。

  破格提拔,都成了常规操作。

  “这还不明显么?

  蓟镇最近可是辽东镇走的很近,两大的将门都快成了一家人。

  接触的时间长了,谁能保证不受影响啊!

  尤其是朝中某些人,还在鼓吹把蓟镇和辽东镇合并,统一设立蓟辽督师管理。

  幸好陛下英明,没有受这些人的蛊惑,不然现在失控的就是两镇!”

  景国良笑着说道。

  真假不重要,反正有迹象就足够了。

  有辽东镇的前车之鉴,朝廷肯定要吸取教训。

  争吵开了头,很快就演变为党争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许多被隐藏的问题,在互揭老底中给暴露出来。

  “够了!”

  “朕不想听你们吵架!

  传旨,将辽东都师钟景明下狱,听候发落。”

  说完,永宁帝直接转身离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谁也没有想到,都督府和兵部之间的权力争斗,让这位辽东督师倒台。

  ……

  济南城。

  “侯爷,这些都是拷问北虏细作,招供出来的讯息。

  末将已经派人进行核实,大部分都是真实存在的!”

  李牧面不改色的上眼药。

  人进了大狱,想要获得口供,实在是太简单了。

  甭管这些人前面是什么身份,被捕入狱的那一刻,都成了北虏奸细。

  不过这些人也不冤枉,他们确实和北虏细作接触过。

  倒不是要背叛大虞,只是单纯的做生意。

  北虏抢的一些脏物,经过晋商倒腾之后,就到了他们手中。

  在交易过程中,让很多北虏细作混进了城。

  尽管他们一口咬定不知情,但通虏的嫌疑,依旧是存在的。

  作为一名论迹不论心的官员,李牧很自然把掩护北虏细作进城的内容,添加在了案卷上。

  “这些家伙,真是胆大包天!

  只是以他们的身份,为何要勾结北虏呢?”

  瞟了一眼案卷,舞阳侯脸色大变道。

  天地良心,他真没想玩儿这么大。

  按照案卷上的内容,济南城中的士绅们,就没有几家是干净的。

  一下子对这么多人下手,哪怕他这个国舅爷,心里也在打鼓。

  偏偏案卷上的内容,又是真实存在的。

  无论是替北虏销赃,还是掩护北虏细作进城,这些都是通虏的证据。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绝不是一句不知情,就能够把罪名洗掉的。

  “侯爷,利益动人心啊!”

  “大虞虽然建立了两百多年,可是心怀蒙元的人,依旧不在少数。

  我朝再怎么优待士绅,也比不上蒙元给他们的自由度高。

  倘若北虏给了承诺,一些想做儒户的人,自然会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