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分赃-《复山河》

  相比朝堂上的纷争,济南城中的变故,根本排不上号。

  大量的证据被摆在台面上,原本同他们合作的晋商,第一时间选择了切割。

  朝中大员介入,各方私底下沟通之后,直接把济南的一众士绅给卖了。

  明明只是和晋商合作配合销赃,到了案卷上就成了为利益投靠北虏,从事走私贸易,充当北虏细作。

  看到这样的调查报告,永宁帝自然是火冒三丈。

  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这些家族在朝为官的子弟,通通下了大狱,移交三司衙门会审。

  一向低效率的三司衙门,这次难得高效一次,直接把北虏入寇的锅扣在了他们头上。

  不是大家无情,实在是朝廷现在需要替罪羊,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在这一过程中,落井下石最狠的就是晋商。

  担心牵扯到自己身上,为了尽快做实案子,就连李牧都收到了一份厚礼。

  各方合力之下,被抄家的济南一众士绅,直接喜提斩立决套餐。

  连申诉运作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拉出去砍了。

  就连旁系远支,也获得了流放大礼包。

  ……

  “侯爷,这些查抄来的账目,您请过目。

  可惜大量的财宝,都被这些叛徒送给了北虏,查获的多是一些孤本、古玩玉器和不动产。”

  李牧一脸惋惜的说道。

  抄家灭门不是目的,分赃才是关键。

  作为具体执行者,勤王大军要分一份。

  出面拉仇恨的主帅舞阳侯,肯定不能白干活。

  在这一过程中,出了大力的朝廷官员,也要跟着分一份。

  作为山东的首府,济南城汇聚了大量的文人世家。

  看似是对济南士绅动手,实际上山东实力较强的文官世家、商贾,全部都牵扯了进来。

  包括圣人后裔的孔家,这次也涉案其中。

  只不过为了降低政治影响,朝廷对他们进行了低调处理。

  对涉案人员,皇帝御赐了三尺白绫,给了他们一个体面。

  “居然查抄了这么多田地?”

  扫了一眼账目之后,舞阳侯忍不住惊呼道。

  民间土地兼并严重,他自然知道,可万万想不到居然如此严重。

  仅仅查抄了十几个家族,就贡献了三千多万亩土地,比某些省份的土地都多。

  “侯爷,这其中三千多万亩土地,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孔家贡献的。

  不光分布在山东,临近几个省,也有他们的田地。

  我们是审问孔家人,得出来的大概数字。

  如此深究下去的话,或许最终数字,还要更大一些。

  至于其余各家的土地,也不全是他们的产业,其中大部分都是民间挂靠。

  看似只查抄了十几个家族,实际上每个家族都有很多分支,牵扯到的大小士绅官员,足有近千人之多。

  朝廷只诛杀了首恶,还有大量的旁支在外,尚未进行清除。”

  李牧开口解释道。

  宗族社会时代,讲究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科举制度,同样有空子可以钻。

  官员也是人,大家都有后辈子弟需要照顾。

  族中有人做了高官,整个家族获得功名的人数,都会迅速增加。

  一般来说,只要读书达到一定水准,都能够保送一个功名。

  科举入仕之后,同样可以受到同族照顾,仕途比一般人顺的多。

  只要家风严谨,内部不出现问题,就会滚雪球般壮大。

  哪怕能力有限,族人中不了进士,也可以用举人秀才身份入仕。

  尽管职位略低,发展上限不高,可那也是官。

  为官几十年下来,积累千儿八百亩土地,并不是什么难事。

  官职越高,获得的财富积累越多。

  不需要刻意贪污,光衙门的日常分润和人情往来收益,都能置办这些家业。

  只要大权在握,就有人送礼。

  很多时候想要拒绝都不行,尤其是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不收礼那些商贾都不会安心。

  能够在官场上长期发展的,大多人最后都免不了和光同尘。

  加上自家经营的产业,真实收益只会更多。

  财富积累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越有钱就越容易赚钱。

  尤其是财富和权力相结合后,随便做什么生意,都能财源滚滚。

  有了钱之后,就去买地。

  一代一代的积累下来,随便一个官宦世家,名下都有数万亩良田。

  算上民间挂靠的,这个数字还会更大。

  这还是懂规矩,没有滥用职权横征暴敛的。

  倘若贪婪一些,可能一朝大权在握,就能收获数十万亩良田。

  毫无疑问,李牧现在查抄的这些家伙,都是贪婪之辈。

  明明一个都坐拥万贯身家,无需再折腾什么,都能舒服的过上一辈子。

  在利益的诱惑下,这些贪婪的家伙,还是跑去囤积居奇发国难财。

  “数字太大,不能直接报上去,否则会出大事。

  山东是这样,那么全国各地的情况,估摸着也差不多。

  陛下眼里容不得沙子,一旦知道下面的人积累了如此巨大的财富,必然会大发雷霆。

  我们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今后在官场上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不把现银和大宗物资列在上面是正确的,否则还会更加麻烦。

  具体有多少,我就不过问了。

  预留一年的军饷,以备不时之需,剩下的你自己分配。”

  舞阳侯想了想说道。

  有时候财富太多,也是一个巨大的烦恼。

  相比以往的抄家,这次是勤王大军动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倘若换成地方衙门动手,层层瓜分下来,能够留下十分之一都算是好的。

  “侯爷,如果不能上报的话,那么就兜售一部分变现。

  山东虽然经历了战乱,但这里距离京师近,土地还是容易处理的。

  尤其是靠近京师的土地,折价不会太严重。

  那些古玩字画数量太多,一时半会儿不好处理,不如拿去打点朝中官员。

  再挑选一些孤本,给陛下送去,以表心意。”

  李牧想了想说道。

  销赃他是最擅长的,军中那么多勋贵子弟,都是现成的人脉。

  古玩字画不好估值,但土地的价值,却是大家公认的。

  虽然因为战乱的缘故,导致土地价格出现了下降,但总体上波动不会太大。

  眼下北方粮价在高位上,以往十几年才能收回成本的土地,现在只要区区数年就能收回。

  只要人心稳定下来,再伺机宣传一波,就会有人置办土地。

  “嗯!

  此事就按你说的办。

  北虏大军已经开始撤退,接下来就该轮到官军反击了。

  各路勤王大军在前面的战斗中表现不佳,接下来都要表现一下,我们也不能缺席。

  不过敌军主力虽然离开,但城外还是留下了三万大军,怕是不好解决。”

  相比分赃,舞阳侯更关心接下来的大战。

  只要大权在握,发财的机会随时都有。

  从外戚变成军功贵族,他已经走完了前期的路,就差最后关头的册封。

  越是这种时候,承受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理智上来说,他现在应该求稳,无过便是功。

  可皇帝外甥的殷切希望,他又不能不表现一下。

  不奢望全歼敌人,最少要搞出点儿动静,不让敌军全身而退。

  “侯爷,城外的都是鬼方骑兵,战斗力比鞑靼人差了一筹。

  从撤退序列上来看,他们所处的位置,应该是最后撤离的。

  倘若有其他官军配合,确实有一定概率,把他们留下来。

  不过朝廷和辽东镇闹的很僵,他们就算愿意参战,也不好卖力。

  其他部队又缺乏骑兵,恐怕难以建全功。

  以末将之见,还是先行观望局势,寻找敌军的破绽再动手。

  某种意义上来说,北虏把他们留下来,也有当替死鬼的意思。

  要不要重创,甚至是歼灭他们,还牵扯到了复杂的政治问题。

  不妨先把问题,上报给陛下,看他的意思。”

  李牧当即暗示道。

  军功虽然好,但也树大招风。

  在这场勤王大战中,他们的表现已经非常亮眼。

  如果再立下大功,那就要陷入众矢之的。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拉人过来,分摊压力。

  倘若仗是皇帝下令打的,那么他们就可以顺势把功劳,推到皇帝身上。

  不仅可以拉近和皇帝关系,大家的封赏也不会减少。

  反正在各方眼中,他们都是永宁帝的嫡系,绕开兵部和皇帝直接联系也不算什么。

  “你真的有把握,将城外的敌军留下?”

  舞阳侯关心的问道。

  想要拉近关系,前提条件是能够大获全胜。

  倘若吃了败仗,那就适得其反。

  “全部留下不现实,不过予以重创,还是有机会的。

  北虏主力已经离开,距离他们最近的草原骑兵,都超过两百里。

  并且这个距离,还在越来越远。

  城外的敌军,实质上已经沦为孤军。

  末将已经让水师进入黄河,必要的时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