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战火燃起-《复山河》

  济南城外。

  看着满地的战利品,一众鬼方高层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虞就是富庶,随便抢点儿东西,就足够他们奋斗许多年。

  眼前这些只是战利品的一部分,后面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运送过来。

  原计划只抢青州府,怎奈诱惑太大,一时没控制住,连隔壁州府一并给抢了。

  这不能怪鬼方士兵,大虞的路他们不熟,根本分不清行政区域划分。

  反正看到能抢的,那就先抢了再说。

  抢着抢着就跑远了,原本说好的半个月内务必返回,现在根本做不到。

  “先别开心了,这么多战利品,我们准备的车辆远远不够。

  如果因为运输问题,放弃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乌力盖一脸忧虑的说道。

  第一次为战利品太多而犯愁,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

  “此事简单,在附近抓一批民夫、工匠即可。

  趁着有时间,赶紧打造一批车辆,让民夫们推着走。

  一些劣质的战马,也可以用来拉车。

  大不了行军速度慢一点。

  辽东镇那边的关系,我们还维系着,大不了分他们一份。

  其余大虞军队,早就成了惊弓之鸟。

  前面部队撤退就非常顺利,想来我们也不会有多少风险。”

  巴沙尔一脸淡定的说道。

  坐拥三万大军,有能力给他们造成危险的部队不多。

  只要摆平了辽东镇,其他大虞军队的威胁,就没有那么大了。

  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济南城中的虞军。

  “其实可以考虑,放弃部分战利品,换取大军的机动性。

  如果队伍太长,很容易引来敌人的窥视。

  大虞军队的战斗力两极分化严重,其中的精锐部队,并不比我们差。

  利益诱惑足够大,搞不好京营也会出来,阻拦我们北归。”

  乌力盖略显犹豫的说道。

  舍弃战利品太过肉疼,可是带着东西又走不快。

  理智告诉他,在敌国境内慢吞吞的行军,这是非常危险的。

  哪怕能够收买辽东镇,也未必靠谱。

  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承诺是不靠谱的。

  “乌力盖说的有道理,我们获得的战利品,未免也太多了。

  正常情况下,大虞朝就算富裕,也不至于能抢这么多。”

  乌日木想了想说道。

  山东富庶不假,可现在抢的东西太多,多的都难以置信。

  别的东西姑且不论,黄金白银一车一车的拉,感觉都不真实。

  “你们两个胆子也太小了。

  别总想着阴谋,光我们还不值得,人家搞这么大手笔。

  这些问题,我早就查清楚了。

  能够抢到这么多东西,一方面是我们南下的时候,许多士绅富商也在南逃。

  前面虞军济南大胜给了他们信心,加上这个季节海上风浪大,就许多人就留了下来。

  另一方面就是这几个沿海州府的士绅商贾,长期从事海上贸易,本就非常富裕。”

  巴沙尔笑呵呵的说道。

  他只是贪婪,但绝对不傻。

  抢到了巨额的财富,肯定要追溯一下原因。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都合理了。

  大虞的商品是抢手货,无论运到高句丽,还是运送到倭国,都能够获得巨额利润。

  上百年的积累下来,拥有这么多财富,并不奇怪。”

  乌日木点了点头说道。

  光眼前这些战利品就非常惊人,等后续的运了回来,数量只会更多。

  原本的谨慎小心,在巨额的利益面前,很快就烟消云散。

  人生难得几回搏。

  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他们回去就能厉兵秣马,继续发展壮大。

  等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就无需再看鞑靼人的脸色。

  尽管在这次南下劫掠中,双方是盟友,但私底下双方同样充斥着血海深仇。

  作为曾经的草原霸主,他们也是有傲气的。

  能够自己当老大,谁也不甘心给别人当小弟。

  ……

  济南城楼上,舞阳侯正拿着高倍望远镜,眺望着敌军大营。

  “敌军的收获,看来真不小啊!”

  舞阳侯忍不住感叹道。

  大战在五天前,就已经结束。

  沉重的伤亡,让充当攻城主力的仆从军,军心士气完全崩溃。

  一度还因为攻城命令,引发了士卒哗变。

  尽管兵变被迅速镇压下去,大军还是丧失了继续攻城的能力。

  除了少数是真心投奔北虏的,大部分仆从军士兵,都是被强行抓来的壮丁。

  真正有战斗力的,早就被仆从军高层带走了。

  毕竟,当汉奸只是为了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并不是真想为北虏卖命。

  注定送死的任务,肯定要保存实力。

  对这些军头来说,手中一旦没有了军队,自身的价值也就没了。

  可上面的命令,也必须执行。

  抓壮丁充数,就成了最佳选择。

  “侯爷,山东自古都是富庶之地,到了我朝更是吃尽了海上贸易的红利。

  丝绸、茶叶、瓷器,在海外都是抢手货。

  一船商品只要运送出去,再倒腾一些海外特产回来,获得数倍的利润都很正常。

  每年通过海上外贸易,净流入我朝的白银最少有七八百万两之多。

  现在被敌人劫掠的几个州府,都有临海的港口。

  坐拥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地方士绅商贾从中分得一杯羹,并不算奇怪。

  可惜这些巨额的财富,朝廷没有能够掌控在手中,全被士绅商贾们吃了。

  不然光进出口关税的收入,都能够超过盐税。”

  李牧不动声色的上眼药。

  以他们的身份,要去推动改革不现实,但可以让舞阳侯知道海商有钱。

  未来财政困难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向这些人要钱。

  大虞朝商人地位低,被掌控军政大权的总督盯上了,想不出血都难。

  纵使背后有世家大族支持都没用。

  被叛军折腾了一遍之后,这些家族在地方上的关系网,几乎被一扫而空。

  想要重新建立起来,没有十几年的经营,很难恢复过来。

  就算他们愿意出头,也无力对抗封疆大吏。

  “嗯!”

  “你说的不错,看来之前向商贾征收厘金的路子,算是走对了。

  每年七八百万两的白银净流入,这些商贾获得的利润,怕是得有上千万之巨。

  论起富裕程度,确实和盐商有的一拼。

  如果能够把这笔财富,纳入征税之中,朝廷的财政困境迎刃而解。

  可惜既得利益集团力量太大,现在这种时候,朝廷也不适合折腾。

  我们在地方上连哄带骗的搞搞还行,拿到朝堂上讨论,那就是自讨没趣了。”

  舞阳侯脸色阴沉的说道。

  看的出来,他现在的心情并不好。

  尽管在山东发了一笔,可自家在两淮的盐场,却落入了叛军手中。

  长期获利的买卖,一下子折腾没了,心情自然不会好。

  不过这种事情,没有办法说出口。

  除了怨恨叛军外,他对占据大量财富,却不愿意纳税的士绅商贾同样没好感。

  如果不是这些家伙,拼命折腾不断掏空大虞朝,局势也不至于恶化到现在这一步。

  “侯爷,决战的时机,马上就要到了。

  再给敌军留下三天时间,就到了我们该出击的时候。

  他们现在抢的越多,接下来我们就能分的越多。”

  李牧当即转移了话题。

  上眼药可以,深度参与讨论,那就没必要了。

  作为大虞朝的忠臣,抨击朝廷的问题,这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倘若拿出改革方案,想要指挥朝廷该怎么做,这就逾越了武将的本分。

  在这个问题上,李牧把尺度拿捏的非常准。

  从来都是只提出问题,指出朝廷的弊端,具体怎么改革,最多从旁侧击。

  发现问题,不会得罪人。

  指出朝廷的弊端,同样不会得罪人。

  真正得罪人的,还是去解决问题。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案,只要进行大的政治改革,势必就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一般来说,遇上这种悲催事,都不会有好下场。

  纵使改革成功,也要遭到反噬。

  “哦,这么快?”

  舞阳侯略显惊喜的问道。

  作为钦差大臣,他的压力也非常大,只是没有向外人倾诉。

  朝中发生的变故,他也是知情的。

  为了挽救局势,文官集团出现两极分化,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永宁帝是倾向于对勋贵松绑,借助勋贵系的力量尽快平定白莲教之乱。

  单纯从明面上来看,这就是送上门的大蛋糕。

  可巨大的利益背后,同样也伴随着巨大的隐患。

  勋贵系大佬全部外放,势必导致在中枢的权力空虚。

  成国公和镇远侯是先帝任命的辅政大臣,身份地位非常特殊,在政治上可以同内阁抗衡。

  遇到了问题,可以和文官们据理力争。

  这是其他勋贵,所不具备的。

  想不要接受这个建议,勋贵阵营内部,也发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挺身而出,挽救帝国的危局。

  更多的人则持反对意见,理由非常简单,对文官们不信任。

  前脚刚赴任,后脚就拆台,这种事情他们完全干的出来。

  搞不好地方上的烂摊子刚收拾完,勋贵系就被排挤出了朝堂。

  作为新晋勋贵系巨头,在这种事情上,舞阳侯拥有不小的话语权。

  哪怕人不在京师,也有多名官员给他写信,试图获得他的支持。

  其他人的信件,他都可以不当一回事,可永宁帝的私信却是必须要回的。

  一时半会儿,舞阳侯也拿不定主意。

  “敌军开始赶制车辆,证明他们已经中计,现在战机已经成熟。”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不是他故意敷衍,主要是真正的理由,不方便说出口。

  敌军赶制车辆,说明他们已经抢到了足够多的战利品,并且还舍不得放手。

  这就意味着,外派的军队要运输战利品,不会立即返回大营。

  此时城外的敌军,兵力不足总兵力的一半。

  能够逐个击破,肯定比直接上去啃硬骨头强。

  选择把决战时间,放在三天后,那是要让敌人进一步放松警惕。

  “本督要忙于朝中事务,没有那么多精力兼顾战场。

  具体的作战计划,你直接全程操办,不用上报了。

  本督只要捷报,其他的都不重要!”

  舞阳侯当即下令道。

  这些年南征北战下来,他也不是当初的军事小白了。

  虽然指挥数万大军,还存在着难度,但常识性的知识,还是知道的。

  多一层管理,就会拉低一层效率。

  帮不上忙,那就别添乱。

  ……

  时光飞逝,越来越多的战利品,陆续被运送回了营地。

  整座营地中,都洋溢着喜悦。

  “轰隆隆……”

  突然响起的炮火声,宛如当头一棒,打懵了许多鬼方将领。

  伴随着炮火声响起,紧闭的大门缓缓打开,守军士兵有序的踏出城门。

  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在城外结成军阵,向着鬼方大营推进。

  “外面发生了什么,敌人为何会开炮?”

  乌日木忍不住询问道。

  “族长,城中的虞朝军队突然杀出,正朝中我们营地杀来。

  数量非常多,就像是倾巢而出。”

  卫兵的回答,让乌日木很是意外。

  他们都不攻城了,怎么虞朝军队,还主动挑事。

  这和他认知中的虞朝军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就算要对他们动手,也该等各路援军汇聚,从四面进行合围。

  “立即组织反击!”

  乌日木当机立断道。

  既然敌人杀了过来,那么过程已经不再重要。

  大军营地距离济南城足够远,敌人城墙上的火炮打不过来,炮声更像是发起战争的信号弹,犯不着惊慌。

  骑兵是进攻兵种,不适合固守营地。

  遇上敌军进攻,最佳选择是以攻对攻。

  如果能够击败敌军的进攻,搞不好他们还能一举反推回去,顺势夺取济南城。

  倘若此战能够大获全胜,他们在草原上的声望,势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鞑靼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做到了,势必会吸引众多部落的投靠。

  吸引过来投奔的部落足够多,正面同鞑靼一族分庭抗礼,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鬼方一族人口,远比鞑靼一族多。

  如果能够完成内部整合,军事实力是超过鞑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