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进京述职-《复山河》

  济南城。

  “公文上只是指定你我进京述职,看来之前的谋划失败了。”

  舞阳侯面无表情的说道。

  推动兴国公、南阳侯、平原侯三家袭爵,主要是老牌勋贵们的谋划。

  作为军功贵族中的后来者,他和这三家没有交情,自然犯不着卖力。

  在上报军功的时候,往三人身上进行了倾斜,那都是给景李两家的面子。

  “侯爷,这种事情,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

  兴国公、南阳侯、平原侯三家内部立场不统一,我们这些外人,也没法强行替他们指定继承人。

  能够借这次机会,把事情拿到朝堂上讨论,也算是帮了他们的大忙。

  最少他们三家在军中站稳了脚跟,往后如果能立下大功,那就谁也压不住了。”

  李牧淡定的回答道。

  这种事情,人家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景李两家和这三家有交情,出手拉他们一把是应该的。

  舞阳侯同他们没有交情,自然犯不着在这上面动用政治资源。

  事实上,景李两家也仅仅只是出了一把力,并没有竭尽全力去推动。

  人脉关系不是万能的。

  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一把可以,想要别人付出大代价,那是不可能的。

  各家都有子弟要扶持,不可能把有限的政治资源,全部分给外人。

  能够把他们扶持到参将的位置上,并且马上又要更进一步,已经对得起往日的交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战后三人就会从李牧麾下调走。

  后续的发展,就要全靠他们自己了。

  能不能复兴家业,主要靠功绩说话。

  倘若他们能立下了大功,大家乐得再帮一把,成就一段佳话。

  如果能力不济,后续发展受挫,也要面对现实。

  “嗯!

  你能够这么想就对了,此事在朝堂上达成了一致,几乎没有变化的可能。

  私底下你找机会,同他们沟通一下,把事情讲清楚,让他们别有负担。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们的能力不错,后续还有立功的机会。”

  舞阳侯缓缓说道。

  终归是自己一系的骨干,哪怕没有一步登天,也有拉拢的价值。

  如果不是没有交情,这种做好人的机会,他都要亲自上。

  “侯爷放心,末将带出来的兵,没有这么脆弱。

  在谋划开始前,末将就告诉了他们,成功的概率不高。

  让他们发动家族人脉,先在家族内部达成统一。

  可惜利益动人心,其他有机会继承爵位的候选人,不肯放弃继承权。

  这才让礼部抓住了把柄,驳回了袭爵申请。”

  李牧一脸无奈的说道。

  内部的敌人,比外部的敌人更加可怕。

  三家内部的一众支脉,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成了政敌最有利的进攻武器。

  内部问题不解决,礼部就能合法的压着。

  错过了最近几年运作黄金期,等到茶水凉了,就算内部达成一致也没用。

  皇帝不亲自开口,礼部可不会主动帮他们办理袭爵。

  法定程序不走完,那就永远都只是继承人。

  别说是远支旁系,就算勋贵嫡系子孙在袭爵的时候,也有被卡程序的。

  “不说这些了,朝廷既然让我进京述职,那就赶紧出发吧!

  京师不比其他地方,没法带上所有勤王大军。

  为了方便补给,大军暂时留在济南城,我们带上两千骑兵即可。”

  舞阳侯满意的说道。

  带兵入京,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自从董卓开了坏头之后,历朝历代对武将带兵进京,都充满了警惕。

  两千骑兵实际上也算出格了,如果不是外面太乱,顶多带上几百兵马。

  在天子脚下,外官是越低调越好。

  ……

  辽东镇。

  “朝廷要我们进京述职,你们怎么看啊?”

  施靖风关心的问道。

  前面划水玩的嗨,现在战争落下帷幕,他一下子没有了底气。

  藩镇割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辽东镇虽然有割据一方的势力,但架不住跟前有强敌,离不开朝廷的钱粮支持。

  “大哥,这是朝廷摆的鸿门宴,我们可不能上当!”

  施靖明率先回应道。

  辽东镇的军事实力,同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完全不成正比。

  后续的战绩,也是单纯想要黑吃黑,战绩是顺带取得的。

  论功行赏,根本不可能有他们的份儿。

  不被朝廷问罪,那都是因为他们手握重兵。

  此时让他们进京,参与庆功宴,怎么看都像是鸿门宴。

  “二哥,是不是鸿门宴,我们都不能直接拒绝。

  辽东土地贫瘠,又被北虏占去了大片土地,我们控制的辖区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一旦丧失朝廷的支持,大军就只能被被困死饿死。

  无论如何,都不能和朝廷直接翻脸。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和朝廷达成协议。

  朝廷拨付钱粮,我们负责镇守辽东。

  辽东督师也不用派了,直接由大哥兼任即可。

  朝堂上有人提议勋贵出任平叛总督,两者的职权性质差不多。

  大家都是武将,既然勋贵们能够打破惯例,我们自然也可以。

  没有文官的添乱,以我等兄弟的能力,守住辽东完全不在话下!”

  施靖林当即反对道。

  甭管怎么说,朝廷那边面子还是要给的。

  真要是走向对抗,朝廷只要半年不给辽东运粮,他们就要被困死饿死。

  后勤受制于人,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话语权。

  明明可以成为一方藩镇,还是要向朝廷做出妥协。

  “老三说的不错,现在还不是和朝廷翻脸的时候。

  我等兄弟虽然兵强马壮,可是附近有北虏在侧,大大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一面积攒实力,一面做好面对朝廷打压的准备。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朝廷现在还需要我们。

  没有我们兄弟在前线镇守,敌人从辽东直接杀入关内,可比从宣大借道近多了。

  到时候你们都在军中待着,我亲自带人进京面圣,同朝廷进行谈判。”

  施靖风豪气的说道。

  大虞朝已经天下大乱,倘若辽东镇再发生反叛,江山就真的要易主了。

  纵使两广镇再能打都没用,在前面的战斗中已经伤了元气,短时间内无力对他们造成威胁。

  为了江山社稷,朝廷也要向他们妥协。

  心中有了底气,施靖风自然无所畏惧。

  一旦朝廷做出让步,后续没了文官拖后腿,辽东镇的发展还会更进一步。

  “大哥,进京面圣还是让我去吧!

  您对辽东镇意义重大,万万不能发生意外……”

  不等施靖明说完,施靖风就开口打断道:“不妥!”

  “同朝廷谈判,我们也必须拿出诚意来。

  不然最终结果,又会和之前一样,无疾而终。

  自从和朝廷发生矛盾,就再也没收到过军饷钱粮。

  光靠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坚持不了多久。

  还是舞阳侯棋高一着,直接抓住时机,对山东世家下手。

  两广的勤王大军,能够两次大胜敌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钱粮充足。

  哪怕其他勤王大军吃饭都成了问题,他们一样能够按时发放军饷,这是我们羡慕不来的!”

  说话间,施靖风流露出了一丝嫉妒。

  在大虞朝敢拿士绅开刀,着实需要勇气。

  舞阳侯能够成功,一样充满了侥幸。

  倘若换个时间点,或者是手中的证据不够充分,都会遭到整个文官集团的反扑。

  让他去干的话,施靖风是没有胆子。

  时间点太难把握了,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众矢之的。

  最关键的是走私贸易,他们这些军中将领也有份。

  让辽东镇去查勾结北虏,那即是一个笑话。

  真要是进行严查,他们自己也跑不掉。

  招惹士绅风险太大,那就挑没有风险的下手。

  以辽东镇的驻地为中心,方圆百里的百姓,就没有几个不受影响的。

  即便是横征暴敛,他们的收获,还是要比两广勤王大军少的多。

  ……

  时光飞逝,一晃再次回到了京师。

  望着熟悉的城门,李牧的内心忍不住激起一丝波澜。

  相比前面两次进京,这一次是真的衣锦还乡。

  看城门口分列两旁迎接的文武大员,就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如此高规格的迎接,整个大虞历史上都没有几次。

  至于更高规格的皇帝亲自出城迎接,最好还是不要享受的好。

  参考历史经验,享受最高规格皇帝亲迎的武将,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简单的来说,皇帝可以作秀,但臣子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

  眼前这一幕百官亲迎,几乎是在安全线内,臣子能够享受的最高待遇。

  从众人隐藏的嫉妒神色中,李牧可以确定,今天这一出让很多官员心中不满。

  武将那边情况还好一些,就算有嫉妒之心,也不会有过激反应。

  文官群体就不一样了。

  长期的以文御武国策,让他们面对武将的时候,天然高了一头。

  此刻让他们出城亲迎武将入城,对很多腐儒来说,这比死了爹娘还难受。

  迫于皇帝的圣旨,为了自己的官帽子,只能暂时压制怒火。

  “侯爷,我们该隐藏行程的。”

  李牧在舞阳侯耳边小声嘀咕道。

  享受一次高规格的迎接礼仪,就凭白无故拉了许多仇恨,实在是太亏了。

  早知道会这样,还不如秘密进入京中,省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何况有锦衣卫在,即便是我们隐藏行程,也躲不过去。”

  舞阳侯没好气的说道。

  锦衣卫最近几年战斗力变弱,那是下面的人怕惹祸上身,吃饭的本事还没有丢。

  这种单纯的普通情报搜集,不需要得罪人的差事,他们还是能干好的。

  李牧不喜欢为了出风头,就得罪一大帮子人,他同样不喜欢。

  风光一时,麻烦却是持续的。

  性价比,着实太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