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项庄舞剑-《复山河》

  南昌,楚王宫。

  “永州这么快就丢了,闵五六和宋泽涛都是干什么吃的?”

  看着战报,卫嘉瑞忍不住发出了咆哮。

  战败不要紧,可是败的这么快,那就有问题了。

  距离收到求援信,到永州沦陷的噩耗传来,中间间隔周期还不到两天。

  发生这种情况,在他看来,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敌军太过厉害,要么守军太过废材。

  正常情况下,永州那种战略要地,一万士卒守上几个月不成问题。

  倘若守将厉害,城中物资储备充足,坚守几年都有可能。

  即便是最后城池沦陷,攻城一方付出的代价,也会远超守军的伤亡。

  “王爷,息怒!”

  “永州沦陷,接下来敌军的目标,肯定是衡阳。

  当务之急是下令衡阳守军加强戒备,不给敌军可乘之机。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从附近州府抽调一些兵马,派过去增援衡阳。

  追究责任的事,不如等找到闵将军和宋知府后,再进行讨论。”

  丞相昌君逸开口劝说道。

  官军打的太快,永州就像是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

  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再丢了衡阳府,让官军把战线推动了长沙,那么湖广的局势就彻底恶化了。

  坐拥湖广、江西而定东南,拥东南而取天下,这是昌君逸提出的战略构想。

  丢了湖广这个支柱,全靠江西一地撑着,顶多割据一方。

  自古以来割据江西的诸侯多不胜数,可是以此为根基夺取天下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事实上,即便同时占据湖广和江西,大楚在战略上依旧危险。

  全是四战之地,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要出去非常容易,敌人打过来同样容易。

  乱世争龙,战略上一直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

  受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现在的湖广和江西,都成了草皮肚。

  卫嘉瑞当年主张西进,实际上就是为了占“角”。

  可惜造化弄人,白莲教在边陲之地起兵,却没有稳住基本盘。

  一路迁徙到了湖广和江南,才真正发展壮大。

  看似是军事问题,实际上却是经济人口问题。

  湖广和江南的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为义军提供了发展壮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是资源,不是两广能够比的。

  事实上,两广地区到了大虞朝才真正进行开发,确切的说是主要开发广东。

  对广西的开发,最大措施是卫所制度下,带去的移民和农业生产技术。

  真实人口没有具体数据,反正官方在册人口,两广加在一起不足江西的一半。

  “兵部,尽快拿出增援方案,务必确保衡阳不失。

  通知各级衙门加快筹备,命令各部向赣州进发,争取赶在月底前向伪朝发起进攻!”

  卫嘉瑞点了点头说道。

  军队数量越多,调动的难度就越大。

  为了攻下两广,楚国计划出兵五十万,为此征召了八十万民夫。

  从筹备到现在,已经折腾了好几个月,还在调运战略物资。

  这还是境内有赣江和湘江两大水系,减少了陆运距离,节省了不少人力。

  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卫嘉瑞对这次军事行动,越发的没有底气。

  当初制定战略的时候,那是计划着在韶州府发起大战,把官军的主力吸引过去决战。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官军抢先在湖广动手,并且迅速拿下了永州。

  原来的谋划能否成功,谁也说不准。

  偏偏战略计划,不是一道命令,就能够更改的。

  军队可以迅速调动,后勤粮草可没有办法,一下子变到前线去。

  本质上官军的打法,就是根据他们的战略部署,所采取的针对措施。

  倘若之前把主战场,放到了永州一线,那么现在官军杀过来的方向就从湖广变成了江西。

  没有办法,李牧带着几万战兵,就敢和他们数十万大军对战。

  双方对后勤的需求,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兵力上的优势,需要牺牲后勤上的灵活性。

  一般来说,出动的兵力越少,战术调整就越方便。

  动用的兵力达到五十万,那么所需的一应物资,都必须提前进行筹备,并运送到指定地点。

  战争爆发后,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调整,都是对后勤的考验。

  很多时候,明知道战略部署存在问题,可受制于后勤限制,主帅也只能硬着头皮执行原计划。

  “报!”

  “前线急报,官军突然登陆松江府……”

  刚消化完永州沦陷的噩耗,松江府又跟着发生意外,直接让众人应接不暇。

  这一次,卫嘉瑞没有开骂。

  楚国在松江那边只是插了一脚,主要是为了和吴国谈条件,并没有部署重兵。

  “看来我们和吴国的交易,被朝廷提前知道了。

  官军突然杀入松江府,前面的换地谈判,怕是难以完成了。

  发生这样的变化,对我楚国的影响有多大,诸位爱卿都议一议吧!”

  卫嘉瑞面无表情的说道。

  吴楚两国虽然都是从白莲圣国中出来的,依旧改变不了在争夺天下这场大戏中,他们成了竞争对手。

  除了在对抗大虞的时候,双方是盟友外,其他时间关系就没好过。

  尽管高层极力压制冲突,但相互之间还是没少下绊子。

  把触手伸到松江府,实际上就是为了恶心一下吴国,报复对方把手伸到浙江。

  只不过他们动手时间太晚,仅仅只是拿到两个县,影响力太小。

  反倒是吴国趁他们进攻杭州时,抢先占领了金华府,以及周边多座县城,搞得杭州城差点儿成了飞地。

  事实上,两国都在对方地盘上,有不少飞地。

  一方面是抢地盘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分家带来的后遗症。

  大家一起在白莲圣国混的时候,为了更好的配合作战。

  自家派系的将领,在对方麾下听令,这是常有的事情。

  分家之后,一部分人转化了政治立场,一部分人则依旧忠于老上司。

  这些死忠成员占据的地盘,则打着各自老上司的旗号,成了一块块飞地。

  双方都有死忠在对方麾下,属于相互持有人质。

  有往日里的香火情,加上双方高层不想自相残杀便宜大虞,很自然的选择了谈判解决问题。

  “王爷,这是伪朝的阴谋。

  敌人越要阻扰,我们越要去做。

  飞地问题,成了横在吴楚两国之间的最大障碍,必须要尽快解决掉。

  吴国那边只要不傻,就应该知道换地刻不容缓。

  我们在松江府也就那么多点儿地盘,丢了也就丢了,对大楚的影响微乎其微。

  伪朝进攻松江府,最该着急的是吴国。

  松江府挨着苏州府,距离应天府也不远。

  敌军还是打着收复南京的旗号,战略目标一目了然。

  现在就看伪朝的进攻力度,倘若伪朝投入重兵的话,吴国的北伐计划,恐怕都会受影响。”

  吏部尚书黄山雁率先表明立场。

  为了推进反虞大业,吴楚两国为了扩大政治影响,选择了互相承认政权合法性。

  这样的政治举措,对团结各路义军来说,无疑发挥了重要意义。

  开了这个先例,后续有人割据一方独立建国,同样可以获得承认。

  当然,这个合法性主要取决于自身实力。

  吴楚两国选择互相妥协,那是大家实力相近,又有共同的敌人大虞,内斗消耗等于自取灭亡。

  其他各路义军,目前声势相对较小,还没有上桌的资格。

  “王爷,黄大人说的不错。

  短时间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反虞,需要团结各方的力量才能完成。

  一城一地的得失,在天下大势面前,完全不值得一提。

  为了楚吴联盟,让他们几座城池又何妨!”

  户部尚书萧语山当即支持道。

  处理好了吴楚关系,他们才能放心南下,吴国才敢放心北伐。

  两广的主力都在湖广前线,一支偏师杀入松江府,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

  船队顺流而下,望着远方的衡阳城,李牧突然萌生了奇袭长沙的念头。

  不光是对麾下部队战斗力的自信,同样也是对大虞官员的自信。

  同永州一样,衡阳长沙这些州府,在勤王大战前也被官军收复过一段时间。

  永州的官僚,为了节省成本,搞出了豆腐渣工程的城防。

  没道理其他地区的大虞官僚,就突然变了风格。

  同是否清廉无关,当初朝廷责令地方官限期修复城墙,也不只是针对永州,其他州府也收到了命令。

  刚收复的土地,地方上没有多少收入,朝廷又不肯拨款。

  不耍手段的话,地方官想要完成任务,不是一般的难。

  叛军同样是草台班子。

  发现问题容易,要解决问题难。

  李牧不信这么短的时间,叛军就把地方梳理干净了,有功夫检查城墙的质量。

  在衡阳攻防战开打的同时,一镇兵马悄然离开,直奔长沙而去。

  能不能破城,主要看叛军的兵力部署。

  最近这些日子,叛军一直在调兵遣将,各地驻军变化非常快。

  探子搜集情报的速度,都赶不上他们的调兵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