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重启捐官-《复山河》

  关中,白水县。

  “大哥,回去吧!

  这鬼天气,都能把人给冻死,应该不会有商旅路过了。”

  在咧咧寒风下,身着破棉袄的干瘦青年,颤颤巍巍说道。

  山贼做到他们这份儿上,也算是一个奇迹。

  都是老实巴交的汉子,如果不是家中断粮,也不会想起干这无本买卖。

  看众人手中的武器就知道,这是一支草台班子队伍。

  除了少数人手持大刀外,其余人拿的都是竹枪。

  经过了数千年的开发,关中大地的各个山头,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一片。

  为数不多的山林,都被世家大族占据。

  想要赶制长枪,也找不到合适的圆木。

  竹子生长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廉价的竹枪成了各地山贼、土匪、义军们的最爱。

  “再等等吧!

  赶上这青黄不接的时节,如果迟迟没有收获,今年的日子就要难熬了。”

  领头的中年男子一脸无奈的说道。

  最近几年,关中大地天灾不断。

  刚出现粮食歉收的时候,地主老爷们为了兼并土地,还很慷慨的借粮。

  还不上钱简单,直接拿土地抵债,不够的话当长工慢慢还钱。

  再不够的话,还有可以卖身为奴。

  在这一过程中,官府不仅没有赈灾,反倒是不断加征辽饷。

  几年折腾下来,不光自耕农破产,一些富户、小地主也承受不住压力,加入到了破产队伍中。

  眼看着粮仓中存粮不断减少,天灾依旧没有停下来,老爷们也变得吝啬了起来。

  顾忌家族名声的,还做做样子赈灾,更多的都选择了冷眼旁观。

  老爷们不需要那么多奴仆丫鬟,到了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想卖儿卖女都找不到正经人家。

  破产农民只能自谋生路,民间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

  严苛的户籍制度,限制了灾民流动。

  世家大族为了自家的安全,纷纷组建民团,配合官府镇压民间起义。

  血腥的杀戮,暂时压制住了矛盾,却无法解决民间缺粮的困境。

  为了填饱肚子,百姓或是进山落草为寇,或是流亡他乡。

  “大哥,现在这种时节,商旅本将不多。

  我们一天遇上的,基本上都是逃荒的穷鬼,根本没有什么可抢的。

  与其在这里苦等,不如召集乡邻干一票大的,直接抢了黄举人。

  想来以黄家的存粮,应该能让我们渡过这个灾年。”

  干瘦青年白六跃跃欲试道。

  落草为寇之后,受自身实力限制,他们惹不起镖师押运的商队,只能抢落单的商旅。

  收获自然高不到哪里去,维持生计尚且困难,距离过好日子还差的远。

  同最初的预期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加入抢生意的同行越来越多,商人都不敢单独行动了,劫掠的收益是越来越少。

  “休得胡言!”

  “黄家是县中大族,光民团就有数百人。

  前些日子,他们还剿杀了清水寨的五百多口,可不是我们能招惹的!”

  白二当即怒斥道。

  乱世之中,人丁兴旺就是利器。

  黄家能够拉出数百人的民团,直接让县内的山贼土匪闪避。

  不长眼的清水寨,就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血的代价。

  “不抢黄家,那就去找周家借粮。

  现在白水县中,就数他们两家存粮最多。

  王家和苟家前面开仓放了粮,我们也受过他们的恩惠,再去找他们借粮不道义。”

  白六再次提议道。

  在江湖上混,当以道义为先。

  倒不是他们道德节操多高,主要是山寨内部想要稳定,必须靠“义”字约束下面的小弟。

  一旦高层带头抛弃道义,下面的小弟背叛起来,就没有了心理障碍。

  当然,最主要还是有更好的选择。

  县中大户又不只一家,犯不着干不义之事。

  “找周家借粮,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周家虽然人丁不旺,但周家老大在外地做官,在县令都要给他们几分面子。

  这才短短数十年,就靠着巧取豪夺,兼并了数万亩土地。

  一旦抢了周家,势必引来官府的围剿。”

  白二略显犹豫的说道。

  这支山贼队伍,全是村中的乡邻。

  大家为了在荒年求生存,才跟着入了伙。

  一旦官军围剿,这拖家带口的,怎么撤离就成了难题。

  “大哥,现在天下这么乱,白莲教那帮人可是整天宣扬的白莲圣母降世。

  据说他们在南方举兵,已经闹出了老大的动静。

  现在关中干旱少雨,我看要不了多久,他们又要发起叛乱了。

  我们是去借粮,又不是去屠戮周家满门。

  有反贼在前面吸引火力,朝廷哪里顾得上我们!”

  白六的话音落地,众人瞬间脸色大变。

  “你什么时候,同白莲教勾搭上的?”

  “他们可是反贼,一旦牵连上了,那是要诛九族的!”

  白二当即质问道。

  造反和落草为寇,可不是一个概念。

  封建王朝时期,地方上的山贼土匪,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地方衙门的官员,都是捂盖子的高手。

  为了自己的考评,只要不惹出大乱子,他们就会假装看不见。

  毕竟,出兵剿匪是要消耗钱粮的,官员们也需要核算成本。

  除了自己不长眼,撞枪口上被朝廷剿灭的外,更多都要等养肥之后再出手。

  在此之前的围剿,多半都是做做样子,借机从民众身上搜刮钱财。

  山贼们也非常配合,见官军杀过来,就立即退入深山老林躲避。

  剿贼的钱一旦收上来,那就是官老爷们的钱,战事每多拖延一天,都是在从老爷们身上割肉。

  折腾几天无果之后,队伍就会撤走。

  狠心一点的,还会屠戮一个倒霉蛋村庄,拿着他们的人头冒充山贼充当战功。

  浮财由官军将领瓜分,空下来的土地,则是士绅老爷们支持剿匪的回报。

  等到官军退去,山贼们再次开始重新营业。

  看似双方没有联系,实际上山贼土匪都是士绅和官员们捞钱的利器。

  某些时期朝廷吏治清明,没有百姓落草为寇,他们也会安排人去落草。

  当然,这种事情一般都会隔上几层,不会和他们直接扯上关系。

  除非到了王朝末年,否则地方士绅为了自己的名声,一般不会和这些黑势力直接扯上关系。

  “大哥,我只是被朋友拉过去听听而已,又没有真加入白莲教。

  现在白莲教的信徒,遍布关中各地,有过接触的人多得去了。

  何况同他们接触,也不是没有收获。

  许多情报,都是从那边获得的。

  据说南方的义军,都攻克了南京,马上就要夺取天下了。

  真要是义军打过来,我们跟着加入进去,没准还能搏上一身富贵。”

  白六当即解释道。

  听到义军攻占南京,其他人没有多少反应,白二却是大惊失色。

  相比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弟,他这个山贼头子,可是见过一些市面的。

  当初从军的时候,就没少听上官念叨江南的花花世界,其中南京出现的频率尤为高。

  作为大虞朝的两京之一,南京如果沦陷,绝对是捅破天的大事。

  一个应付不好,真的会改朝换代。

  “罢了!

  这些事情,暂时不和你计较了。

  不过同白莲教接触,必须要提高警惕。

  他们要造反,我们不拦着,可是让我们加入进去不行。

  陕西临近九边,边军随时都可能杀过来,绝不是我们可以抵挡的。

  像我们的这样的山寨,边军仅需十名甲士,就可以轻松剿灭。”

  白二叹息一声说道。

  只有在边军中混过,才知道边军的厉害。

  他们这山寨,在白水县中也算打响了名号,不过依旧是草台班子。

  并非他不想训练小弟,纯粹是粮食供应不足。

  大家吃饱饭都难,根本经不起操练。

  ……

  京师,太和殿。

  “陛下,湖广战场节节胜利,叛军主力都被吸引了过去,现在正是收复江北的最佳时机。

  ……”

  早朝一开始,就有官员献上了平贼策。

  计划是李牧叔侄提出来的,但不等于他们要冲在第一线。

  勋贵系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自然不会只有他们几个勋贵大佬,下面同样有一帮小弟。

  主要以勋贵、武将为主,可同样也有一些文官。

  这些人多是勋贵子弟,或是自己科举入仕,或是靠父辈恩荫入仕。

  虽然担任的是文职,却不被文官集团接受。

  先天的出身,让他们和勋贵们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了勋贵系在文官中的力量。

  因为受排挤的缘故,这些人大都在一些边缘部门任职,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有限。

  话语权再低的官员,只要有资格在大殿上开口说话,那都是有价值的。

  不用深入研究,所有人都清楚,这份平贼策是几位勋贵系大佬捣鼓出来的。

  “陛下,刘大人所言有理。

  叛军主力被牵制在湖广,现在确实是收复江北的最佳时机。

  河南、山东等地的官军一起发力,趁机收复徐州、淮扬等地,把战线推回长江边上,战略上就全活了。

  到时候我们南北夹击叛军,要不了多久,白莲教逆贼就只能被平定!”

  万宇轩率先支持道。

  屁股决定脑袋,他这个兵部尚书,承担了太多的压力。

  没有被撤换掉,主要是位置太烫手,朝中没有大员肯接手。

  既要为战事不利背锅,又要面临勋贵们的抢班夺权,同时还要承受文官喷子们的火力。

  只要能够挽救局势,甭管建议是谁提出来的,他都会支持。

  到了这一刻,已经无关党派,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甭管是谁拦路,那都是他的敌人。

  “万大人,户部没钱啊!”

  户部尚书庞承杰当即叫苦道。

  他跳出来反对,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

  朝廷早就入不敷出,户部恨不得一枚铜板,当成十枚花。

  目前山东、河南地区最能打的部队,还是从北方抽调过来的边军,其中以辽东骑兵表现最为亮眼。

  让他们卖命,先要支付钱粮,这些人才会动。

  忽悠、拖欠的套路,他们见的太多了,现在已经不买账。

  理论上来说,还可以放权给地方,让两省巡抚筹钱平叛。

  怎奈两地距离京师太近,真要是放了权,永宁帝就睡不着觉了。

  事实上,南边的几个总督,就让他寝食难安。

  同是否忠诚没有关系,纯粹是皇帝本能的猜忌。

  何况北方不同于南方,刚刚被北虏抢了一遍,下面遍地都是饥民,叛乱时有发生。

  有烂摊子要收拾,即便是放了权,想要筹集钱粮也不容易。

  最近这段日子,边军看似没有大动作,但剿灭的小股叛乱却不少。

  要么是地方上有人出钱,请他们出手;要么等叛军抢完之后,他们再跳出来摘桃子。

  “没钱,就想办法筹钱。

  国事艰难,大家都多担待一下。

  庞大人,户部有什么筹钱办法,赶紧提出来吧!

  围剿叛军的战机一旦错过,后续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是这么点儿了。”

  首辅万俊辉缓缓开口道。

  关键时刻,他这个首辅必须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好在这份军事提议,不会损害朝中各派的利益,大家都想早日平定白莲教叛乱。

  一众文官在围剿白莲教叛军的问题上,同勋贵系利益是一致的。

  唯一利益攸关的是边军部队,其中又以辽东镇为主。

  不过武将的话语权,本来就不高,朝廷做决策很少听取他们的意见。

  何况现在人不在现场,纵使有不同的想法,也没机会说出来。

  靠利益输送,在朝中建立的关系网,那玩意儿根本靠不住。

  出于大局上的考虑,文官们想都没想,就替他们做出了决定。

  “想要筹钱,怕是只有开放纳捐了!

  光监生资格不够,还要开放更高层次的功名。

  如果纳捐数额足够高,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牵扯到官员任命,具体的实施细则,还要吏部一起参与制定。”

  庞承杰刚说完,立即就在朝堂上引发轩然大波。

  “庞大人,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嘛?”

  “在场诸位大人,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历经千辛万苦,才能站在朝堂上。

  现在一群商人,只要掏几个钱,就能和我等并列。

  置天下读书人于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