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海贸-《无敌六王爷》

  好消息若是来。

  总之不止一个。

  秦风正抚摸着王妃平坦的小肚,许宁儿却伸出了三根手指,在秦风面前嘚瑟。

  “这是什么意思?怀了仨?”

  “臣妾又不是母猪,怎么可能怀仨?”王妃直翻白眼。

  秦风不免笑道。

  “这有什么的,民间也不是没有过。”

  王妃狠狠的捶了秦风一拳,打完了忍不住憋嘴忍着拳头上的痛。

  秦风挨了拳头,还免不了的给许宁儿揉手背。

  只听她继续道。

  “王爷没觉得最近红鸾很安静?基本都不怎么走动了吗?”

  秦风一想。

  似乎还真是如此。

  “也怀了?”

  王妃重重点头。

  “这才俩?伸出三根手指怎么回事?”

  秦风不免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中。

  莫非自己什么时候喝多了?然后……

  也不对啊……

  自己基本不怎么喝酒。

  就算喝酒,也很难将自己喝醉?

  难道说……

  晚上太黑,迷迷糊糊的办错了?

  秦风一时间彻底搞不清了。

  许宁儿瞧秦风深思的模样,忍不住笑道。

  “王爷莫非是想再多娶几位?如今王爷大权在握,也确实再迎娶几位,好安臣子们的心。”

  秦风摇头。

  “这仨到底怎么回事儿?”

  “御医说红鸾肚子里的是俩。”

  秦风瞬间瞪大了眼睛。

  好家伙!

  一下子来了俩!

  “咋没跟本王说?”

  “红鸾想多找几个大夫看看,确认肚子里确实怀了双胞胎,再来告知王爷。”

  秦风忍不住点头。

  “也怪本王最近对你们关注的太少了。”

  “王爷以天下为重,臣妾等不敢奢求太多。”

  秦风扶着王妃坐到座位上。

  “今后安心静养,不要顾虑太多事儿。”

  “臣妾无碍,就是王爷得多照顾照顾红鸾,女人怀孕的时候最为脆弱。”

  “本王晓得。”

  秦风望着窗外。

  今晚夜色太暗了,也不太便于折腾了。

  反正现在朝堂上下已经进入正轨,内阁也已完善,秦风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日子,也无非接见一些外臣,但这可见可不见。

  秦风不见,这群人也不敢说什么。

  次日秦风照常在正殿处理政务。

  大庆的内阁,如今就设立在辽王府内,为此王府的门头都在扩建中,规制上更进一步,方便百官来朝见。

  门头虽在修缮,还也不是没有能进来地方。

  王府周边的墙壁,如今都已经被推倒了。

  昔日蓝田作乱之时,前方的墙壁就多有损毁,如今为了方便,早就推倒平了。

  自然也就让辽王正殿就坐落在皇城内,形成了相当独特的风景。

  对此,秦风倒也不太担心安全的问题,索性就这样了,来朝见的人也方便不少。

  兄弟四人外加大侄子,照常在内阁处理政务。

  直到午饭时,方才用餐。

  皇家五人,自在一处,其余三人则在另外的食堂。

  趁着吃饭之时,秦风也望向了秦博。

  “母后一直说给秦雄英选正妃,怎么现在还没什么动静?”

  马后早就说给秦雄英选妃子了。

  可到了现在,还没有任何声音。

  秦博耸了耸肩。

  “还不是因为蓝田造了反,将皇宫给毁了,选妃的事儿也就耽搁了下来。”

  “这选秀的地点必然是在皇宫内,可如今皇宫都那个样子了,短时间难以修缮好,选秀自然也就耽搁了。”

  对于这些事儿,秦博明显知晓的更多。

  秦雄英听着关系到自己,倒是恭敬。

  “几位叔父,古人二十而冠,三十而娶,侄儿不急。”

  秦风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这话出自礼记,也就是周朝时的礼仪规范。

  意思很明显。

  二十岁加冠,三十岁娶妻。

  这是周朝人对成家的理想阶段。

  当然,男子三十而娶,女子则是十五及笄,二十而嫁。

  也就是说女子二十岁嫁人正合适,男子三十岁娶妻最合适。

  这相对符合男女之间的差异规律。

  “礼记里说的不能全信。”

  秦风忍不住给秦雄英夹了一块肉。

  在皇宫大学堂内,这孩子究竟学了一堆啥啊!

  都快给学傻了。

  不过从身体状态以及经济状态来说。

  三十岁的确累积了一定的资产,才有资本去成家。

  若是三十岁都成不了家。

  那不成家也没什么了。

  殊不知,就算当年的汉高祖,也是快四十岁了,才娶了小他十五岁的吕后。

  不过。

  这并不影响汉高祖在娶妻之前,还跟当地一寡妇生了私生子。

  事实上到了今日,老夫少妻仍不少见。

  都是一些穷苦人家,上了岁数才累积下一定的产业,勉强讨得了一个媳妇。

  至于媳妇是什么样子,他们也不在乎了,只要能给生个儿子就成。

  这种想法。

  自然不适用于皇家。

  秦风也看向了秦博。

  “有机会去问问母后,该给雄英迎正妃,还是得迎的。”

  “如今无论国库内库里的钱粮也再度充盈了,大办一场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秦风觉得此事搁置而下。

  可能是跟内库焚毁了部分有关。

  可如今夏税秋粮都已重新收了上来。

  就连周边万国的朝贡,也都已入库。

  其中最赚钱的地方,毫无疑问已经演变成了沿海各地的市舶司。

  毕竟跟海外贸易,这才是真正的大头。

  千年前只凭借安西都护府掌控的丝绸之路,每年就能给长安送去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大庆市舶司的税收虽还不至如此。

  然而收入已经逐渐变得相当可观。

  甚至有官员称要大开海贸,将大庆的瓷器丝绸,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西方,换取足够多的黄金白银。

  如此也能进一步充盈大庆的国库。

  但这个说法,却被秦风阻止了。

  大庆的货币系统,仍旧建立在贵金属上。

  若是大量的白银流入,换走了大庆内部众多可以改善百姓生活的货物,收回来的却是不能吃不能用的银子。

  那对大庆没有半点益处。

  未来就算能获得堆积如山的白银,却也掏空了大庆。

  但适当的海贸,换取西方的一些物产,还是可以的。

  只是整个西方。

  目前实在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让大庆看得上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