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孝陵-《无敌六王爷》

  马后的谥号,最终彻底定为了孝慈。

  开国以来,一直修建了二十五年的皇陵,也因为马后的去世,从而有了名字。

  孝陵。

  寒雨连下了数日,即便马后出殡之时,苍天仍旧寒雨不断。

  地面更是冻上了一层薄冰。

  送葬队伍足足达两千人,秦樉秦博带着文武百官前去送葬,还有万国使节,以及京都诸多僧道。

  更有锦衣卫禁军充当仪仗,其中一百二八人负责抬棺。

  秦风与庆皇以及秦雄英站在高处,目送着马后的棺椁向东远去。

  道路两侧已经跪满了勋贵百官贵妇人,号哭声不断。

  更外面的道路两侧,更是跪了满地的百姓。

  锦衣卫说从皇城一直跪到了东陵外。

  这些人,都在为马后送行。

  秦风也想去送行,却被庆皇阻止了。

  如今秦风的身份越发重要,道路两侧的人又太多,谁也不知道里面是否就藏着不轨者。

  若送葬途中为此出现了意外,那谁都接受不了。

  秦风留下了,秦雄英自然也不能去。

  一切……

  都是为了大庆最高统治者的安全。

  唯有等秦风彻底把控住大庆南北,以及天下万方,兴许才能肆无忌惮一些。

  但到那个时候,秦风每次出行的队伍,怕是就难以做到只有几十数百人了。

  而是至少上千人。

  这是最低最低的基础保障。

  若是秦风出了京都,身边的防护更是要有两卫兵马,一万多人。

  一切,都因为秦风掌握着大庆最为关键的权势!

  反倒是庆皇的防卫里面,因为不再承担政务,护卫力为此下降了许多。

  庆皇仰头望着天空中的寒雨,异常烦躁。

  “雨下成了这般,也不知道会不会误了下葬的时辰。”

  秦风则望着哪怕寒雨落在身上,仍旧披着蓑衣跪在两侧的百姓们。

  “这是上天也在为母后的离世感到伤悲。”

  庆皇听到这话顿时愣了许久许久。

  直到队伍已经再也看不见,才点头。

  “老六说的对。”

  “你母后不过是先去等我罢了,我迟早会陪她一起长眠,百年千年万年,都将会在一处。”

  “走吧,回宫吧。”

  皇家三代再度回到了坤宁宫。

  没了马后的坤宁宫,显得就格外的冷清。

  马后的宫殿,更是被空了出来,生前用的许多东西都已经入了皇陵。

  实际上。

  马后生前,也没有多少太珍贵的东西。

  乾清宫的宫人们跪了一地。

  有三十多名马后生前最喜欢的宫女,已经随着马后去了。

  人殉制度,最早废除的,实际上史书中残暴至极的始皇帝。

  他用兵马俑代替了人殉。

  若是再往前纵观,周朝先期其实也废除了这项制度。

  只不过纵观历史,人殉制度一直存在。

  大胡皇朝时,成吉思汗亡故,曾殉葬了两万人。

  相比于此。

  大庆只殉葬数十近侍,已仁慈至极。

  这点上,就连秦风,也不好改变什么。

  因为满朝文武,甚至觉得天下人,都觉得这算不上什么大事儿。

  殉葬的只是一些近侍,而非是他们这群臣子。

  “这棵树好好留着,谁若胆敢养坏,领死。”

  庆皇站到一棵桂花树前,冷冷下令。

  坤宁宫中的宫人不顾寒雨,瞬间跪了一地。

  如今马后已经不在,这座坤宁宫的未来会如何,就连她们也不清楚。

  她们的未来,都由庆皇定夺。

  秦风忍不住将手放在桂花树的树干上。

  “这是母后最喜欢的那一颗。”

  庆皇感慨。

  “是啊,这棵是皇宫建好后,你母后亲手栽种在这里的,这坤宁宫里的桂花树,也就属这一棵长得最好。”

  马后虽然大行,但这坤宁宫的处处,都有着马后留下来的痕迹。

  秦风摸了摸秦雄英的脑袋。

  “记住了,保护好。”

  这棵桂花树,若能保护得当,或许能一直存活下去。

  几十年,几百年。

  甚至可以见到这处皇宫的兴衰,见到大庆未来的历代皇后。

  只是……

  如今的它,没有主人了。

  秦雄英重重的点着头。

  “皇爷爷叔父放心,雄英决不许别人坏了这棵树。”

  他年幼时便生活在坤宁宫中。

  在那自由天真的年纪,他没少吃这棵树上的桂花。

  人虽已不在,思念仍在。

  马后仍旧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甚至在千年万年之后,仍旧会化作一个符号,照亮未来人。

  皇家三代在坤宁宫中走了许久。

  最后在冷清至极的坤宁宫。

  这里虽然依旧收拾的十分干净,可却没了往日的那些装饰,此时便显得越发的空荡荡。

  “这坤宁宫里的东西,回头你们都挑些吧,就当未来当做一个念想。”

  “等你们真的想你们母后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看看。”

  庆皇翻出一个包浆的陶瓷镂空暖手炉子。

  “以前咱家穷,宫殿虽大却用不起炭,你们母后全靠这个度日。”

  “这个其实都修了好几次了,越修越精致,上面还有这么多的纹路,寓意着吉祥如意。”

  秦风看着这暖手炉。

  这东西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了,算不得珍贵。

  能变化的,也无非外面的炉子,是瓷的还是陶的。

  功用其实差不了太多。

  只不过马后的这个炉子里,用的是大号的焚香球,也就青铜球无论在炉子里怎么滚动,最中心的炭火永远都在在那里燃烧。

  哪怕外面的手炉翻了,里面的炭火也依旧会稳稳的躺在最中间的位置。

  这东西其实千年前便已存在。

  更有宰相元稹诗为:顺俗随团转,居中莫动摇。

  指的是无论外面的球怎么旋转。

  里面的焚香都保持着向上燃烧,不会洒落。

  白居易更是拿着这东西抛飞当球玩。

  也难怪白居易买不起长安的房子,有钱全用在娱乐上了。

  庆皇抱着炉子,让人取了一块炭放了进去,就坐在坤宁宫里抱着。

  坤宁宫拥有地热,是秦风为马后刻意改善的。

  只是马后不在,这里也早已停了几日,也显得越发阴冷。

  庆皇抱着炉子,眼泪再也止不住的流。

  秦风从袖子中掏出了手绢,递给了庆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