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盛名之下-《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谷寿夫

  男,1882年12月23日出生

  1935年12月2日任第6师团师团长,在保定、正定、金山卫、金陵犯下累累血案。

  1947年被列为乙级战犯,枪决于雨花台。

  ——

  10月14日凌晨1点30分

  已经接到委任,前往徐州组建第五战区司令部的李宗仁还没有睡下。

  前方德州的战斗已经持续两周,韩复榘的两个师轮番上阵,可谓是损失惨重。

  中统方面传回消息,韩复榘面对日寇已经有了退意,那副【挽天倾】的模样,怕是要维持不住了。

  昏暗的小房间内,李宗仁揉了揉眼睛,再次拿起今天的电报。

  他此来徐州,深感责任重大,时常夜不能寐。

  看着手里的电报,李宗仁无奈地苦笑:“不守德州守济南?德州都守不明白,济南、黄河一线你能守得明白?”

  “不要任何援军,禁止金陵官员、部队进入济南.”

  他闭上眼睛,再次揉了揉眉心。

  愁啊!

  这徐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津浦、陇海两大铁路线的核心要地,南连淞沪,西接长安,横贯华夏大地。

  济南则为津浦线北面核心节点,可作为南下、北上之大本营,怎么可以退而直面日寇?

  “来人,电告委座,我还是建议,增兵山东,以德州、宾州与聊城这个三角布置防御,节节抵抗,不可直接退至济南。”

  说完,李宗仁又拿起刚送来的淞沪电报,这是白崇禧给他的私人电报。

  “德公,我今在向华之南翼军.决议今夜发起进攻,壮我桂军抗战声势,你我一南一北,定不教人小看我八桂.”

  电报都没看完,李宗仁腾的一下就站起来,整个人瞬间精神了。

  “这健生你糊涂啊!向华那是拿你当枪使了!”

  他来回走了几步,只觉得脑仁生疼:“拿委座与财神嫡系去当诱饵,饶是我负责之战区,都不敢如此,何况这还是教导总队与税警总团。”

  “书生意气!”

  “不行,这样下去,健生怕是有危险。”

  李宗仁下定决心,立马召唤部下:“来人,记录。”

  “给委座去电,德州战事吃紧,第五战区筹备工作不顺,与委座申请,调白崇禧前来协助,徐州防御,重炮亦不足,还请委座协调一二。”

  “给张发奎去电:向华兄,昔年我三兄弟一别已有7年,弟甚是想念,今健生抗战心切,行事愚鲁,还望兄看在昔年情谊份上,照拂一二。”

  做完这些,李宗仁刚准备休息,又匆忙起身:“来人,再给宋部长去电.”

  可以说,【李白】组合为什么李在前,不是没有道理的。

  每年,李宗仁都要回一趟广西,大大小小的兄弟、山头都会在这一天等着他。

  广西有不少产业,每年会额外做一笔账,约摸在1000万银元左右,按照当时10-20元月薪计算,大概是现在的20亿左右。

  这些钱,李宗仁会当着所有人的面,一笔一笔亲自发给所有的手下弟兄们。

  分钱,还罩着你,这也是李宗仁的为人处世之道。

  可这个时候的白崇禧并不知晓,他只是盯着地图上平安镇到海边这4公里的战线,自信地等待结果。

  两个师的部队早已发起进攻,与税警总团火炮开路不同。

  抵近夜袭,才是白崇禧的战术。

  正所谓,梅花盔,法式造,我桂军请记牢!

  173师贺维珍从左翼对日寇后路进行发起攻击,部队在黑夜中缓缓摸索,远处时不时就有照明弹升起。

  “小鬼子这么浪费照明弹吗?”

  没错,在贺维珍的眼中,远处这4公里长的战线上,不断交错着有照明弹升起,几乎这边升起,那边落下,一刻不停。

  而贺维珍并不知道,正是因为谷寿夫带着第6师团指挥部登陆,才有了这么严密的防护。

  左右各两个大队,严阵以待!

  此刻,他们距离小鬼子的真谛已经接近300米,再靠近,远处那隐隐绰绰的巡逻队伍就有可能发现他们。

  “迫击炮准备,所有人听到哨音就给我冲!”

  几乎同时,右翼174师也做好了准备。

  轰!轰!轰!

  随着几十门迫击炮齐齐发威,“呜~~~”冲锋的哨音开始响起。

  前排的尖刀连端着轻机枪就开始冲锋,两翼的桂军以排为单位,在4公里的战线上打出了排山倒海的气势。

  正在行进路上的第6师团将领们着急掩护谷寿夫后撤,却被对方伸手拦下。

  “八嘎!慌什么?”

  谷寿夫指着第13联队的联队长冈本保之问道:“冈本君,有没有严格按照《步兵操典》进行纵深布置,并安排炮兵防守?”

  冈本保之从人群中站出来,低头,大声回复:“嗨!回禀师团长阁下,我部严格按照要求构筑防御工事。”

  谷寿夫满意地点头,笑着看向其他人:“如此,诸位有何惊慌,我们在河北,一个大队就可以对付支那一个师,现在左右两翼各有两个大队,可不要丢了皇军的脸面!”

  一众指挥官齐齐低头,心中叹服师团长的镇定。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支那部队有预谋的斩首行动,一旦成功,整个杭州湾的登陆计划都会被破坏。

  可谷寿夫一边走,一边开始指挥:“命令,刚登陆的第6骑兵大队,从右翼海岸边直接发起反击,绕道支那身后,狠狠给他们来一下。”

  说着他伸出拳头做了一个勾拳的动作,骑兵大队长猪木近太立马鞠躬,翻身上马离开。

  “命令,辎重第6联队全部武装起来,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反击!”

  “嗨!”

  第6辎重联队联队长川真田国卫领命而去!

  一道道命令被发出,两翼的阵地稳如泰山,谷寿夫就这么一边向平安镇外的指挥部行进,一边指挥。

  两翼负责进攻的173、174两个师却顶着日寇的枪炮,被拦在了百米不到的区域。

  亮如白昼的天空,精准如雨幕的子弹,压得他们寸步难进。

  面对奉城连续发来的催告电报,贺维珍与王赞斌只能组织敢死队。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甲种师团有多强,这只有后来经历过徐州会战的李白组合才清楚。

  第五战区的台儿庄战役记载,每消灭一头鬼子,需要消耗2000发子弹,而反过来,小鬼子仅需要20发。

  太准了!实在太准了!

  从300米到100米这个距离,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战士。

  没有大规模火力配置步炮协同突袭,野战攻坚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给廖军长、白长官回电,我部已准备敢死队,势必冲破敌之防线!”

  王赞斌与贺维珍咬着牙,将情况回报白崇禧。

  1小时后

  廖磊看着统计上来的伤亡数字,包含热泪:“白长官!不能再打了,再打,八桂子弟就要打空了!”

  见一向作战勇猛的廖磊都开始告饶,白崇禧不禁有些动容。

  只听廖磊继续汇报:“174师三团刚撤下来,团级以下军官全数牺牲,仅仅余不足200人,团长庄彦彬亲自组织敢死队,壮烈牺牲。”

  啪——!

  白崇禧抚着桌子后退一步,不小心摔落杯子,整个作战室寂静无声。

  “这”

  他不明白,为什么夜袭会有如此大的伤亡。

  “日寇火力如此凶猛?”

  廖磊急道:“日寇防御准备充分,炮火连天,没有足够火力压制,如此宽大的战线,根本冲不上去!”

  是啊,4公里的战线,一字铺开进攻,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与火力优势,如何成功?

  见白崇禧犹豫,廖磊还要再说,却被从外走来的张发奎制止:“健生,今晚就先到这里,让部队撤下来休整吧。”

  “张司令我.哎,好吧。”

  白崇禧缓缓坐下,看着廖磊递过来的电报,那触目惊心的数字,使他再也无法坚持,眼角居然泛起了泪花。

  都是他的八桂子弟,亲自从广西千里带到这里的八桂子弟啊!

  作战室内气氛顿时变得沉重起来。

  论战术,没有人认为有任何问题。

  可偏偏日寇的甲种师团在战术上或许呆板,甚至可以用单一来形容。

  但恰恰就是这种严格遵照《步兵操典》的战术执行,让他们很少在小战术上犯错。

  张发奎上前拍了拍白崇禧的肩膀,他已经收到了李宗仁的电报,此时必须他站出来主持大局:“命令:让171师进驻奉城,以为平安镇后援。”

  “命令:176师调集两个团,进入平安镇。”

  “既然沈复兴与邱清泉可以在平安镇站稳,那我们就以平安镇为中心,跟日寇好好打一仗,把鬼子全部吸引过来。”

  说到最后,张发奎看向白崇禧:“健生,你意下如何?”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白崇禧点头:“那就依张司令,打成添油战术,虽然在战术上失败,但若能吸引日寇在平安镇扩大战场,在战略上还是成功的。”

  此话的言下之意,不少人都听得明白。

  在平安镇拖住日寇,至少.大家还有跑的机会。

  若是在金山卫、乍浦一线作战,一旦失利,跑都没机会跑!

  这个时候,沈复兴与邱清泉的联名电报再次送到指挥部。

  已是接近凌晨4点,寒意正浓的指挥部却出现了一丝温暖。

  参谋举着电报大声念道:“今日夜战,我部已占据平安镇1/3区域,人员伤亡总数约1900人,毙伤日寇约1500余人,然,弹药不足,兵力不足,还请张司令尽快支援。”

  这下,就连白崇禧也坐不住了,他上前一把夺过电报,反复阅读后感慨:“这沈复兴竟然能与日寇分庭抗礼??”

  张发奎强忍困意,上前安慰:“盛名之下无虚士,这沈复兴在巷战中,还没有输过!”

  此时的谷寿夫也拿着一份内容相近的战报:

  “哟西,支那人言: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这样的对手,才配死在我的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