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谢三宾的难题-《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崇祯二十五年腊月初一。

  已经五个月没有上朝的崇祯,十分罕见地宣布上朝。

  这个消息在京师官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们在想...

  到底是什么事让数月不上朝的崇祯,突然宣布上朝!

  难道他的身体不行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当务之急是将太子从南京召回,以防不测。

  官员们转念一想觉得不对劲。

  范景文和谢三宾刚刚见过崇祯,说他的身体没有问题。

  京师官员都是聪明人。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忽然意识到,即便崇祯的身体没问题,也可能将太子从南京召回。

  而太子是储君,将来的皇帝。

  他们虽然不敢明着巴结太子,但是可以借着给太子写公文的机会让太子熟知自己的名字。

  于是乎。

  离开京师送往南京的公文忽然多了起来。

  清晨。

  文武百官齐聚朝堂。

  在官员们期待的眼神中,崇祯迈着轻浮的步伐走进大殿。

  他刚一露面,官员们便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差点发出惊呼声。

  曾经红光满面的崇祯。

  现在的崇祯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好像得了什么大病。

  由于崇祯的状态太差了,导致官员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陛下这是怎么了?”

  “是啊,脸色苍白没有血色,似乎是...”

  “慎言!陛下脸色虽然差了些,但血肉丰满,体型匀称,并非病态!”

  “都别说了,都察院和鸿胪寺的官员开始记名了!”

  明代朝会最后一个环节是处理朝堂上失仪的官员。

  失仪的行为有迟到,交头接耳等。

  由都察院的御史和鸿胪寺官员负责。

  虽然不会被罢官免职,但罚俸之类的处罚也会让官员们难以承受。

  在都察院和鸿胪寺官员的扫视下,朝堂迅速安静下来。

  “诸位,”崇祯直接开口说道:“平辽之后朕数月没有上朝,本意是想趁机休息一下,毕竟朕已经连续二十五年没有休息了。”

  “可是!”崇祯话锋一转:“竟然有人谣传朕病了,且病入膏肓。”

  “荒谬!朕身体好得很。”

  说完这些,崇祯呼呼的开始喘粗气。

  在场的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

  有人觉得崇祯确实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否则不会说话的时候喘粗气。

  以谢三宾为首的一些人虽然也看出了不对劲,但是他们只是觉得崇祯虚。

  补一补就好,没什么大病。

  “另外,”崇祯怒气不减:“有一些人竟然让朕允许太子返京,这是何等的居心?是怕朕不死吗?居心叵测,居心叵测!”

  啪的一声。

  崇祯右手重重的拍在龙书案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由于很多人都写过类似的奏疏,所以朝堂上立刻倒下一片:“臣等有罪,请陛下恕罪!”

  他们本以为自己下跪后,会让崇祯心中怒气稍减。

  可是他们发现崇祯的身体一直在颤抖,似乎被气的不轻。

  其实他们都误会了崇祯。

  崇祯之所以颤抖,是因为拍桌子导致的手疼。

  他在用颤抖缓解疼痛。

  片刻后,崇祯继续说道:“以后再有敢言让太子进京者,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回应:“臣等遵旨。”

  处理完这件事,礼部尚书史可法向前站了出来。

  他拱手说道:“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崇祯坐在龙椅上,挥手示意:“讲。”

  史可法像昨天一样,先是弹劾南京勋贵私铸大明圆宝。

  然后弹劾郑芝龙名为官军,实为海盗。

  “诸位,”史可法对着朝堂上的大臣们说道:“郑芝龙拿着朝廷的俸禄,抢劫过往商船也就算了,竟然还向建奴走私物资!如不严惩此等祸国殃民之人,大明危矣......”

  史可法每说一句话,朝堂上便安静几分。

  说到最后,偌大的朝堂落针可闻。

  在满朝文武眼里,史可法太勇了。

  弹劾勋贵和掌握实权封疆大吏也就算了,竟然还一次性弹劾这么多人。

  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无论弹劾是真是假,朝廷都需要调查。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在调查的时候打击报复史可法。

  史可法的遭遇可想而知。

  “史大人可有证据?”有御史问。

  “当然有证据!”

  “证据何在?”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昨日我已将证据上奏陛下!”

  众官员听罢纷纷抬头看向崇祯。

  崇祯的脸比外面的冰块还要冷。

  他看向谢三宾,问:“谢尚书是内阁首辅,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谢三宾第一反应是彻查。

  毕竟史可法弹劾的都是勋贵,武将。

  这些人与文官都是死对头。

  但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妥。

  彻查意味着要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所有牵扯到的人都查清楚。

  他是东林党人,南方是东林党的基本盘。

  南京的勋贵在南边,郑芝龙也在南边,

  一旦彻查,整个南方恐怕都会牵扯其中。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称几千斤也打不住。

  谁也不敢保证没有东林党人牵扯其中。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东林魁首钱谦益。

  他是郑成功的老师。

  而郑成功又是郑芝龙儿子。

  也就是说...

  一旦彻查,钱谦益会第一个被牵扯进去。

  这不符合他们东林党的利益诉求。

  在当上内阁首辅前,他需要牺牲东林党的一些利益来换取朝堂上的话语权。

  在当上东林党后,他需要东林党帮他干活稳固权力。

  尤其是强制推行的货币改制。

  需要东林党大力配合才能在江南四省顺利推行。

  出于这种考虑,谢三宾决定尽量大事化小。

  可是在话即将说出口时,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崇祯为什么突然上朝?

  为了澄清自己没病?

  显然不是!

  如果真想澄清,只需和六部九卿的主要官员见上一面就行。

  没必要上朝。

  而且...

  昨日崇祯就单独召见了史可法,并商谈了此事。

  现在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说,显然是要严查。

  谢三宾犯了难。

  严查此事不符合东林党的利益。

  不严查又不符合崇祯的想法。

  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