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人力难挽天倾,顾熙死而汉崩-《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修武县。

  战局日渐紧张。

  叛军们近来的日子十分难过。

  顾熙并没有丝毫的手下留情,自怀县一役之后,便以雷霆之势攻打叛军,打的叛军节节败退。

  旬日之间,便已彻底将叛军逼退至太行山南麓与黄河之间的密林、水泽之中。

  此地确实是一处适合藏兵之地。

  且最关键的是,叛军之中显然是有了解此地地形之人。

  在地利的加持之下,竟真的稳住了局势。

  对此,顾熙亦是无可奈何。

  此地地势多变。

  虽有密林,但因靠近大河、丹水,水泽亦是众多。

  他连火攻都不能用。

  在不了解地势的情况之下,只能派人封锁住了沁水河道,打算断叛军粮草,将整个叛军拖死在这里。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叛军接连有人突围。

  但如此地势有优自有劣。

  顾熙只需要着人占领高处关隘,射杀突围者,便可将所有叛军都挡在这里。

  如今天下,可以说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河内的战场。

  这场大战虽名为顾熙平叛。

  但暗中的博弈,除了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之外,又有谁能看不出来?

  当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四方皆震!

  哪怕早已知晓顾熙之强。

  但如此战况,亦是震惊到了所有人。

  这些人可不是那些没装备没训练过的叛军啊!

  竟也扛不住顾熙的进攻?

  整个大汉的气氛,于这一日起仿佛都变了。

  各地暗涌不断。

  虽然没有人会愿意去当这个出头鸟,但他们也自不可能放任顾熙再这样下去了。

  几日内,各地叛军接连而起。

  声势之大,震动天下。

  这些叛军就如同是提前约定好了一般,直奔河内而来。

  但顾熙对此亦不是没有准备。

  他为何没有与顾氏以往的盟友联手?

  因为此事联合就是天方夜谭。

  世上怎会有一直不变的联盟呢?

  昔年与顾氏联盟之族,虽然他们还比不上顾氏,但无一例外皆是当今天下最为显赫的一批人之一。

  顾熙此次要做的改革最影响的便是他们。

  联手之举就是天方夜谭。

  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顾熙此举能伤害到一批人,那就对一批人有利。

  他这么做,就是要重新分配资源的。

  谁又能不眼红世族的地位呢?

  以当前天下之局势,谁又看不出来顾熙到底是要做什么?

  这是属于两个阶级的博弈!

  哪怕这些人都不会浮于水面之上,只能于暗中出手,但对当前局势而言却已经足够了。

  各地既有叛军,那便自有义士招募人马阻挡。

  当初顾熙那个鼓励“寒门”的政策可还在。

  面对这所谓的叛军,平叛就是天生占据着大义。

  一时之间,天下风云四起。

  孟津关。

  作为洛阳八关之一,整个孟津关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不仅仅是洛阳以北的门户之一,同样还是黄河的重要渡口,可称为交通枢纽,贯穿南北。

  顾熙于整个洛阳八关内的安排极多。

  其中控制整个关隘的将领,都是顾氏的死忠。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巨鹿子弟。

  世代受顾氏恩惠。

  并且每一道关隘之中也不是只有一人,上下将领之中几乎有大半都是这种。

  但无论是再怎么严密的守备亦或是会有漏洞。

  任何人在面对巨大的利益之时,都有可能会变成魔鬼。

  ——就在昭宁二年,七月二十。

  八关几乎同时生变。

  有甲士相继杀向自己的什长,甚至还有什长率领麾下之人杀向军侯。

  这注定是一场大变。

  没有人知道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面对这内部的突然叛乱,镇守关隘的将军虽然反应不慢,但亦是根本都来不及阻挡。

  又有谁能想到呢?

  这可是洛阳八关,是大汉这个都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刘秀再立大汉至今。

  洛阳附近何时生出过叛乱?更何况还是从内部发生的?

  而就在大变之后。

  何太后的手书亦是相继传开。

  这手书迅速稳住了那些毫不知情的将士。

  整个洛阳八关于这一日洞开,董卓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引兵直穿孟津,渡黄河而绕道丹水河谷,以避免被顾熙的斥候所查。

  进而直接杀向河内。

  董卓这一次显然是做了十足的准备。

  饶是至今,他都未曾将此次到底要袭击何人告知给属下。

  只是率军极速奔袭。

  他原本的想法是直接袭击顾熙军后方。

  但麾下一名名为“贾诩”之人,则是给他想出了个办法。

  那便是分兵两路,一路袭顾熙辎重大营。

  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军袭击。

  按照贾诩的话来说,那便是此举无论结局如何都会有大用。

  哪怕袭击不成,断其粮草亦是能掌控胜局。

  他们必须要让顾熙没有反击的机会,如若不然那他们便都有着性命之忧。

  董卓觉着十分有道理,索性便将自己麾下三千人马,分成了两路。

  一路千人,由女婿牛辅率领直扑汉军粮仓。

  一路两千人奔袭顾熙后方。

  顾熙的粮仓位于怀县西郊,北依太行山余脉青龙岭,南接丹水河谷,地势易守难攻。

  这是十分合理的战术安排。

  粮草乃是三军之重,顾熙自不会将所有重担都压在洛阳身上。

  贾诩此举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想于粮草之上给予顾熙军压力。

  三军奔袭而去。

  董卓本就出生于凉州豪强,尤善骑射,并自幼结交羌人首领,麾下几乎皆是羌骑。

  这些人尤善奔袭。

  在当前的这种局势之下,这确实是起到了大用。

  这些人甚至都不知道面对的是谁,便开始了对顾熙军的冲锋。

  顾熙确实未曾料到如此大变。

  董卓绕路而行,确实是起到了妙用。

  突然杀入战场的羌骑,瞬间便打散了顾熙于叛军的包围圈。

  而面对如此巨变。

  一直关注着顾熙军队动向的叛军自然不会放任。

  隐藏于山林水泽之间的叛军再次反攻。

  也好在顾熙此次所率领的是最为精锐的中军。

  最关键的是有顾熙在此,让这些人都抱有着必胜的信念,没有因为突然发生的转变,而彻底溃散!

  这就是士气的重要性了。

  大军若是溃散,于这种情况之下定会惨败。

  但在当前的这种局势之下,整个朝廷军亦是迅速落入了下风。

  董卓自不会留手。

  当他选择率军入关之时,便已经没有了退路,他着人散播流言,称“朝廷军粮仓已毁”,想要再乱军心。

  局势彻底大变。

  整个战场之上,杀声不断。

  军营之中。

  气氛无比凝重。

  “报!!!禀太傅,叛军杀出以我军包围,我军腹背受敌!”

  “报!太傅.敌军突破已我军右翼.”

  “.”

  面对这一桩桩的战报,顾熙此时的表情也有些变了。

  他眼神之中满是杀意。

  顾熙于洛阳之内统筹天下,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董卓屯兵于安邑?

  只不过是他未曾在意。

  这并不是顾熙自傲,而是时局所致。

  此役他就是要以雷霆之势打垮世家大族的所有心思。

  而且如今之天下各地私兵本就极多。

  若是所有人都要在意的话,那他也无需再想这些了。

  在顾熙眼中,他只需要大胜一次,便可压住天下有心之人。

  而且洛阳八关本就是重镇。

  安邑之地虽靠近洛阳。

  但想直接越过八关而进河内亦是痴人说梦。

  他将整个战局定在河内也正是因为如此,便是想要借助洛阳之地免于自己的后顾之忧。

  但董卓如今能突然出现在这,那便是有一个原因。

  ——洛阳出问题了,何太后出问题了!

  唯有何太后的太后旨意。

  才可以打开八关城门。

  但此时此刻再想这些已然无用。

  顾熙必须要稳住当前的局势。

  对于董卓所称的“粮仓”已毁之事,他并不在意。

  且不说到底是不是真的被毁,就算真的被毁当前的局势而言,影响都不大。

  他根本就没有半点打算前去回援的心思。

  顾熙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该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局。

  面对这般局势之下,他于统兵之上的天赋亦是完全发挥了出来。

  顾熙迅速做出了判断,令越骑营轻骑骚扰敌军进攻,而同时他则率领三军后撤。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整个战况,对此也并未意外。

  世家大族的手段怎会如此简单呢?

  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可能会成为别人掌中之兵。

  这又有何可意外的?

  他本以为顾熙会选择退回怀县,毕竟以当前之局势而言,退到怀县以图后事才是最为稳健的办法。

  但让他惊讶的是,顾熙却完全没有这种心思。

  顾熙怎会后退?

  此战,打的便是一往直前,打的一战安天下。

  但凡后撤,那此事便再无可成之机。

  就算日后还能打回来,亦是无用。

  因为他“不败”的金身碎掉了。

  届时天下世族便可培养出无数的人手,来耗死顾熙。

  他又岂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对于顾熙而言,如今局势虽危,但并不是完全无解。

  顾氏这几代子弟都有着一个优点,那就是务实。

  顾熙早就已经细细探查过附近的地势,决定利用此次叛军倾巢而出的机会,利用地势彻底平贼。

  他选定了太行山南麓的一处险隘——青龙涧。

  此地地势十分特殊。

  两侧古道狭窄,崖高百丈,山顶多林。

  顾熙当初探查地势之时,便说过此地乃是伏兵之地,只是未曾料到如今竟用到了这里。

  他敕令三军一路做溃兵之象,意图将敌军全部引来。

  舍小利钓大敌。

  并利用越骑营轻骑争取来的时间。

  迅速坐下埋伏。

  采于火攻,将所有叛军都留在此地,一举彻底打服整个天下!

  这注定是一个极为冒险的举动。

  哪怕是对顾熙有着绝对信心的中军将领们,亦是纷纷色变。

  但顾熙却十分冷静的安抚着众将。

  “昔年九州天灾,我连天灾都可战胜,更何况于人乱?”

  顾熙扫视众将,语气铿锵的说道:“此战若胜,天下可安。”

  “届时诸位便是扶江山社稷之臣,子孙后代皆可享受荣华富贵。”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迅速便再次激起了众将士的战意。

  这便是顾熙于人心上的造诣。

  于天灾对比人乱,天灾自是让人更加畏惧。

  太傅连天灾都能战胜,更何况于人祸?

  太傅又何曾败过?

  无数的念头在众将士心中不断闪过。

  在这种情况之下,顾熙那滔天的声望在这种时候自可安抚众人之心。

  整个汉军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朝着青龙涧而去。

  并一路做丢盔弃甲状。

  待至顾口,立刻抢占谷口高处,引兵藏于林内,扼守谷口。

  同时于谷内堆积枯草。

  等待敌军前来。.

  “哈哈哈哈!”

  “太傅虽传闻不断,但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我自能代之!”

  董卓此时此刻可谓是意气风发,满面红光。

  在他看来,如今这种局面便已经相当于是战胜顾熙了。

  这可是天下所有人都未能获得的战绩。

  他又怎能不自傲?

  李儒此时亦是有些得意,但相比于董卓,他却是要冷静许多,不由得劝道:“明公,还需小心为上啊。”

  “无碍。”董卓大手一挥,毫不在意。

  于马背之上,伸手指了指地上的甲胄,笑道:“文优且看。”

  “如此多的甲胄,显然中军士气已崩,已成溃军。”

  “又有何惧之?”

  “如此时机,千载难逢。”

  “若不趁此除掉太傅,怕是日后我等后患无穷啊。”

  李儒并未感觉到半点轻松。

  如今之战,他们看似是完胜,但相比于他设想的结果还是有很多出入。

  这种偷袭的机会极为难得。

  根本就不会有人能够料到他们能穿孟津关。

  但在这种情况之下,顾熙都能稳住局势带领中军撤离,这便已经出乎了他的预料。

  如今又岂能感觉到轻松?

  只可惜李儒的军事能力不算顶尖。

  他之才能更侧重于政治谋略,及人心和时局的分析。

  而贾诩随牛辅前去袭击中军粮仓,不在此地。

  他虽是感觉到了些许不对。

  但却又想不通所以然。

  且董卓的那句话,确实是提醒了李儒。

  若是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那他们注定后患无穷。

  就这样想了想后,李儒微微点了点头,沉声道:“明公所言不错。”

  “既如此,当立刻追击太傅。”

  “好!”董卓放声大笑,当即下令率领着大军追击而去。.

  青龙涧。

  谷道狭窄如咽喉,两侧崖壁刀削斧凿。

  李儒观察着周围的地势,整个人表情愈发难看。

  眼见董卓真想直接踏入谷内,他连忙开口说道:“明公,此地险绝,当先遣斥候探路。”

  “文优何须如此?”

  董卓嗤笑,指了指谷内地面上那杂乱不堪的脚印与马蹄印,“此等脚印一看便知有进无退。”

  “且如此惨败,那顾熙又岂有余力设伏?”

  他已经敢于唤出顾熙的姓名了。

  可见董卓此时此刻,到底是有多么的心高气傲。

  “明公。”李儒仍是有些忧虑,紧紧皱着眉道:“无论如何,应当小心。”

  “何不——”

  还未等他说完,董卓便直接摆了摆手。

  “文优无需多言,我心中自有韬略。”

  说罢,董卓也不顾其他,当即摆了摆手,策马率军直入峡谷。

  他的性格就是这般。

  志得意满之际,便容不得其他。

  李儒轻轻叹了口气,眼看着劝不住董卓,亦是只能策马而行。

  大军鱼贯而入。

  声声脚步马蹄声在谷内响起,并激起阵阵回音。

  董卓始终都紧紧盯着前方。

  仿佛在想象着,下一刻便可直接追上汉军,拿下顾熙。

  他自是不会亲自杀顾熙的。

  但打仗嘛

  哪有不死人的?

  董卓早就已经想好一切了。

  想着,董卓脸上的志得意满之色不由得更加浓郁。

  但就在下一刻。

  ——忽闻崖顶金铎骤响。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瞬间让所有人微微一震。

  董卓猛勒马缰,却见两侧绝壁间寒光乍现——那不是秋阳折射,而是无数弩机上弦的冷芒。

  “伏军!”董卓表情大变,暴喝如雷,“退!快退!”

  虽然他已经反应极快。

  但在这种狭窄的地势之下,一切早已注定!

  崖顶汉军旗号突现,顾熙看着谷内的那数不清的叛军,声若洪钟:“放箭!”

  刹那间,浸满火油的滚木倾泻而下,箭雨如蝗蔽空。

  如今正是秋季,峡谷之内的地上满是干枯的树叶。

  大火几乎瞬间燃起。

  火木引燃枯草,谷底顿成炼狱。

  一声声战马慌乱的蹄鸣声响彻在整个峡谷之内。

  整个谷内的大军瞬间就乱了。

  董卓眼看着后退不行,只能策马前奔。

  李儒等一众忠心卫士亦是跟随在他左右,帮他抵挡着这漫天的箭矢。

  但这又能如何?

  谷口顾熙亦是做出了埋伏。

  如此大乱的情况之下,董卓又怎么可能轻易逃的出去?

  一声声的惨叫声不断响起。

  顾熙站在谷上看着这一幕,神色尤为复杂。

  或许是因为心中过于激动的缘故,他的手竟然隐隐发颤。

  “赢了.”

  “真的赢了.”

  打赢了这一仗,便可震慑天下。

  届时便可拉拢天下之人,以势压四方,收回兵权行改革之事。

  大汉可以再兴了!

  这一刻,顾熙的眼眶甚至都红了起来。

  顾易亦是在关注着这一幕,他心中同样无比振奋。

  竟然真的要成功了?

  顾熙这一仗若是真能歼灭所有叛军,对于所有世家大族的打击是致命的,或真能再兴大汉。

  这可是天大的变化。

  顾熙所要实施的改革可以说是彻底让大汉换了个王朝。

  以原本历史的一个王朝周期来看。

  若是当真能够成功,或可真让大汉续命两百年!

  这岂不是整个后续都要变了?

  若真能成功的话,整个顾氏这几代人的履历足矣彻底奠定不朽的根基了吧?

  顾易的心越跳越快,不愿错过任何细节。

  声声哀嚎之声响彻天际。

  叛军如同疯魔一般,朝着谷口杀出。

  但藏于两侧的汉军根本就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密集的箭矢就如同雨天一般不断落下。

  董卓有些绝望了。

  看着身旁的李儒,他满是悔意的说道:“文优,悔不听你言啊!”

  “今日.你我二人要死在此地了。”

  李儒此时亦是无比绝望。

  直至这一刻,他才彻底意识到顾熙是个什么样的对手。

  为何四方世族皆不敢与之明面为敌。

  只敢以利诱之!

  于这种情况之下,竟然丝毫不顾身后的粮仓如何,直接伏军反击。

  这到底是何等的胆魄?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看着董卓道:“明公,此时此刻说这些已然无用。”

  “我等决不能放弃,必须要杀出谷去!”

  说话间,他当即便要猛呵一声,率人再次冲谷。

  但就在这一瞬间,一声巨响猛地响起。

  ——轰隆隆!

  这声巨响如雷霆炸裂,瞬间盖过了世间一切嘈杂。

  刹那间,李儒与董卓二人皆是猛地一怔,紧接着不约而同地纷纷抬头,望向那暗沉的天空。

  只见不知何时,天空已然乌云滚滚,黑沉沉地压了下来。

  紧接着,一滴滴的雨水悄然落下。

  哒.哒.哒.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住了所有人。

  甚至就连顾熙都愣住了。

  他先是缓缓伸手擦了擦落在脸上的雨水,似乎是有些难以置信一般,猛地便抬头看向了天空。

  整个人的身体忽然便是一个踉跄。

  “雨!”

  “下雨了??”

  声声兴奋的呐喊声不断从谷内响起,甚至已经盖住了惨叫声。

  董卓和李儒二人亦是有些难以相信。

  但眼看事实如此,两人的脸上亦是露出了笑容。

  “天不亡我天不亡我!”

  董卓放声大笑,脸上的绝望瞬间消散。

  “明公,上天助力,岂不正是说明主公乃是天眷之人?”李儒兴奋的说着。

  言罢,更是忽然抬头直看向了崖壁上的顾熙,大喊道:“太傅,天意如此,何必再争?”

  顾熙并未回话,只是怔怔的看着天空。

  雨滴越来越多

  就这么短短刹那时间,竟是直接化为了暴雨倾盆。

  “太傅!”

  一众中军将领想要帮着顾熙挡雨,但顾熙却直接将众人推了开来,那如渊般的眼神就这样直直盯着上天,仿佛要将这苍天看穿。

  突然,他的嘴角缓缓溢出一丝鲜血,殷红的血迹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刺目。

  这突然而来的暴雨,仿佛是彻底浇灭了他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谷内的火势在雨水的肆虐下,越来越弱。

  那一声声“天神护佑”更是直接让谷内叛军的士气达到了顶峰。

  而反观汉军,此时此刻则是有些士衰。

  哪怕依旧占据着地利。

  但却也没了士气。

  而最关键的是,就在这时声声喊杀之声亦是从谷外传来。

  ——是董卓女婿牛辅所率之军。

  他来救董卓了。

  声声厮杀声瞬间响起,叛军再一次对整个谷口开启了冲击。

  顾熙就这样怔怔的看着天空,整个人的表情愈发难看。

  那满头的白发早已被雨水给淋湿。

  整个人竟忽然就佝偻了许多。

  “太傅!”

  周围的将领紧紧的盯着顾熙,有些慌乱的问道:“我等该当如何?”

  “立刻率军归京,绝不要迟疑。”

  顾熙擦了擦嘴角的鲜血,并未去看众人,直接说道:“护住陛下。”

  闻言,众将皆是一震,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顾熙。

  “太傅,那您呢?”

  顾熙嘴角仍是在不断溢出鲜血,眼神之中光芒越来越暗淡。

  这一刻,他想起了许多回忆。

  这一刻,往昔的诸多回忆如潮水般涌上他的心头。

  他想起了曾经意气风发,一心想要辅佐帝王,振兴汉室的自己;

  想起了那个曾经豪情万丈,自诩能“胜天半子”的自己。

  他曾想过无数种可能.

  却终究未能料到竟是以如此方式而终。

  “先帝……臣对不住您啊……”

  他嘴唇微微颤动,如同喃喃自语一般,不停地念叨着:“先祖,爹,孩儿无能,终未能扛起我顾氏的威名。”

  “给你们丢脸了.”

  众将士怔怔的看着顾熙,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都不由自主的跪了下来焦急的喊着:“太傅!”

  “回去吧”

  顾熙终是看向了他们,不顾嘴角的鲜血淡然一笑:“护住陛下,你们将来皆是功臣。”

  “我走不了了。”

  他已经察觉到了身体的异样。

  那种机能快速消失的感觉十分清晰。

  他明白,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

  众人皆是愣愣的看着顾熙,眼泪与雨水相交。

  但顾熙此时此刻却已经不再去看他们,只是将目光放到了冀州方向,眼神之中满是希望。

  下一刻,他整个人忽地就闭上了双眼。

  就这样直接倒了下去。

  顾易也完全愣住了,看着顾熙那倒在了雨中的身影,完全没料到竟会发生如此变故。

  “这难不成也是修正?”

  “大汉气数已尽,人力难挽天倾?”

  他想起了注意事项之中的——“历史会进行不断自我修正。”

  这一瞬间,顾易忽然便生出了很多想法,当即便摇了摇头。

  ——也不尽然!

  倘若以当前的情况来看。

  但凡顾熙还年轻,如此修正是绝对不可能拦得住他的。

  同样,还有神级道具卡。

  若这当真是修正的话,以神级道具卡那种能改变天象的能力来看,是不是亦是能破开这种修正?

  极有可能!

  以当今局势而言,顾易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何种变数。

  但很显然他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做好准备了。

  历史已经发生了大变。

  而随着顾熙的身死,乱世显然要不可阻挡。

  顾熙是有后手的。

  他将顾氏子弟派出四方,可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避难。

  同样是让他们接近那些还算是忠臣之人。

  但这样做又能有何用?

  当今之天下,能抗住整个大汉之人,便唯有顾熙一人。

  但很可惜这一次他终究还是倒了下去。

  昭宁二年八月九日;

  ——冠军侯摄政太傅顾熙,薨于河内青龙涧。.

  仙人力竭大汉将亡。

  ——————

  “历朝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顾熙改革是解决当时东汉制度下阶级矛盾的最后一次尝试。

  也是为了让这个王朝持续下去的绝唱。

  我们无法以后世的目光去体会当时时代之人的心境,难以想象他是以何等智慧与心境才能踏出这与所有人都不同的一条路。

  更无法想象,若是让顾熙改革成功,对于后世的历史会造成何种改变。

  对于这个一生充满了无数传说的大臣而言。

  他终是历史的遗憾。

  当他倒下的那一刻起,整个东汉中央朝廷彻底失去了于地方的掌控权。

  这个曾无比辉煌的王朝,名存实亡。”

  ——《东汉王朝兴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