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未有之败-《陛下就是躺赢狗》

  “宵小之辈藐视上邦,化外蛮夷不服王命。高丽实为辽东屏障,若有失,则北境不宁,风浪难平。

  卿当提部下骁曲,再展往日武勇,驱逐倭贼,护佑属国臣民百姓、扬我大郑军威,使之不敢轻慢中原!”

  这是文训发给应开疆的旨意内容,另外他还给老同学附赠了一份《万里山河图》的临摹版。

  应开疆很难受,他现在只想躺平,每天在地里种种菜,去海边钓钓鱼,学那个南边的温茂写上一本总结自己这传奇一生的自传,平生所愿足矣。

  作为第一个扯旗造反,揭开新时代序章的诸侯,能活到最后还平稳落地,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他真的老了,也累了。现在只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不想再打打杀杀的增添杀孽了。

  哎呀!这个什么藤原实赖,是真该死啊!

  旨意下达之后,北方行营派出两万人马,由冀州团练使符问卿率领,进入辽东府划归到应开疆的麾下作战。蓬莱水师都指挥使鲁士奇也率领五千水军从登州出发,跨过汪洋来到了复州海港。

  哦对了,复州在一千年后,叫做大连。

  已经变得慈眉善目、一脸佛相的应开疆,不得不骂骂咧咧的再次点齐兵将,沿着长白山和狼林山脉南下,直奔汉城。

  你奶奶个三脚篓子的,来!让本王看看怎么个事儿!

  四万大军进驻到汉城的时候,高丽的王公贵族们纷纷出城迎接应开疆,为他摆下宴席、接风洗尘,还准备了好多吃的喝的犒劳上邦王师。

  应开疆烦躁的表示,饭就不吃了,我着急,快告诉本王这帮孙子到哪了?本王要用他们的头盖骨装酒!

  老虎不发威,你真当我是什么正人君子呀?本王要用这两万倭贼,筑一个超大的京观,就放在与他们隔海相望的庆州海滩上!!

  别拿退休人员不当干部!

  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一点,由于上次应开疆收拾在网上口嗨的高荣时,把高丽所谓的精锐兵马都给消耗的差不多了,后面又实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导致高丽的军备严重不足,只有数千人分散在各个州郡驻守,平时也只是维护一下治安,不具备军事作战能力。

  倭军早在登陆前就已经将高丽的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所以一上岸就目标非常明确的沿着细作早已规划好的路线将高丽半岛的南部诸多城池逐个击破,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男人杀光,女人充做军妓,半大小子拉来干苦力,其他的自生自灭。

  截至目前,全州、庆州、尚州、武州、康州、良州已经全部被攻陷了,三天前他们正在攻打熊州,熊州一旦沦陷,整个半岛南部就全是倭军的天下了。

  那还废什么话?

  应开疆当即就下令符问卿带一万人马南下熊州,跟倭军正面干一把,试试深浅。他自己亲自率领剩下的三万大军坐镇后方,慢慢向前,一步步的推进,迟早把这帮吃饱了撑着的孙子通通赶下海去喂鳖。

  符问卿率领大军赶到熊州地界时,从一路逃亡的高丽败军以及百姓口中得知,熊州城已经沦陷了,倭军正在开刀,为期三天。

  所谓的开刀,就是每攻下一座城池后,放任军队随意杀人、奸淫掳掠、烧杀抢砸。

  与之对应的就是封刀,就是时间一到,就不许再乱杀人了,要留点人口当圈养起来的畜生使用,不能全屠光了。

  不然喝口水还得自己去河边打,做个饭还得亲自去山上砍柴,上万人每天产出那么多屎尿,还要他们自己去拉运填埋。

  还挺讲究~

  五月十二,援助高丽的郑军和倭军在熊州西北部平原的稻田旷野中第一次正面遭遇,双方都被对方的真实情况给震惊到了。

  那些背上插着旗子,手中握着各种各样的兵器,甚至还有画着黄色菊花图案的藤制盾牌的家伙,真的是军队?

  而且他们还颜色不一样,有的全身是黑色,有的是红色,有的还是蓝色和橙黄色的。你别说,花花绿绿的,乍一看还真挺唬人的。

  只是让符问卿有些惊疑不定的是,情报上明明说的是一“支”军队,为什么眼前这支部队看起来只有不到两千人??

  其他人呢?在哪里埋伏着吗?

  出于谨慎,他只派了两名校尉带着五千人去跟对方厮杀,自己领着剩下的五千人静静的等待着,看看他们的伏兵什么时候出来,到时候再亲自下场。

  倭军将领也有点懵,这些人跟高丽军队完全不一样,所有人的盔甲、武器、旗帜都是差不多的,全部都是玄甲黑袍,红旗赤服,连脸上踩的靴子都是一模一样的黑面白底,怎么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怎么把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一起?为什么不分兵作战呢?这样明显效率更快、作用更大啊……

  由于文训的要求是首战必胜,所以符问卿带领的先锋部队,全部都是北方行营和辽东军的劲旅。

  什么是劲旅?

  就是难打的仗、需要牺牲自己的仗、和对方装备最好、战斗经验最丰富的部队硬碰硬的仗,派他们上包没问题的部队。

  令则行,禁则止,无有所怠!

  对面这支倭军明显只是一支普通军队,而且应该是顺风局打多了,有点浪,对线一碰面就先交闪现,看的郑军一愣一愣的,心里还真有点打鼓。

  这么自信?

  结果一个照面下来,郑军将士瞬间无语。

  本以为对方要开大,结果没想到是拉了坨大的,这些人除了大喊大叫着凭借气血之勇埋头硬冲之外,跟本没有一丝战术配合和战略分工,纯靠勇气和悍不畏死。

  问题是,这些美好品德和优秀素质,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啊……

  两名郑军校尉亲自带领着五千人马,分成两拨左右包抄过去,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把这帮人围在中心,然后用盾兵圈成一个圈,前方用长枪戈戟刺,后面用弓箭无脑射,反正里面没有自己人,死谁都无所谓。

  符问卿也麻了,不是因为出了什么事,而是太顺利了!只用了三个时辰就轻轻松松的解决了战斗,初战告捷。

  直到最后一名倭兵倒下,他一直警惕戒备着、想象中的伏兵也没有出现。

  不儿……真就只有两千人啊!!

  这是什么奇葩建制?我们大郑一府乡军都比这个人数多好吧!大哥,你野战军阵前对垒,就只来了这么点人?

  怎么敢的呀!

  连符问卿自己都有些摸不着北了,分不清倭军究竟是狂妄自大还是本就如此。

  哎不管了,反正已经赢了,那就继续南下,夺回熊州城!

  等拿下熊州城后,符问卿更麻了!

  先前他在野外遇到的那两千人,还以为是路边一条呢,结果没想到竟然是倭军前锋部队主力!而留守在熊州城中的倭军只有不到五百人……

  他对倭军和高丽军队的战斗力,立刻就有了一个清晰明了的认知。

  就这帮人目前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别说跟配合默契的郑军精锐打了,就连碰到草原游骑恐怕都是一劫。

  如果换了殿前司的中央禁军来,估计五千人就能把这两万人收拾的明明白白。

  符问卿突然就有点怀念契丹、突厥和靺鞨的草原狼骑了,击败他们至少还有成就感。打败这帮比农民起义军强不到哪里去的拉胯军队,回去他都不好意思领功,怕是得被同袍们笑话死。

  老子纯纯多余来这一趟!

  扶桑这次派来开疆拓土的主帅,是藤原实赖的亲弟弟藤原师铺,从一位的武关大臣。

  这哥们还是有点本事的,也很有远见,因为他曾经化装成普通遣周使来过中原,对当时周唐之间动辄数万人互砍的情形印象深刻。当他得知把那帮凶猛的家伙全部干趴下或者聚拢到一起的大郑亲自下场后,就知道这次攻占高丽的计划恐怕要打水漂了。

  所以,他把跟藤原家不对付或者中立的大名以及他们的家将部曲全都派去高丽境内烧杀抢掠,把“好处”都让给他们。自己则是率领着藤原家以及嫡系家族的水军主力一直窝在良州的福山港里,替岸上的兄弟们打理他们抢夺来的金银财宝、女人奴隶,帮他们统计在册,到时候运回扶桑。

  鬼精鬼精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投机畏战的奸险小人,相反,他跟扶桑的大多数贵族一样,非常重视家族荣耀和个人名声,是一个极其狂热、异常好战的人。

  进入高丽境内的郑军主力,就让那帮傻子去跟他们互拼消耗去吧,如果能赢了郑军,那自然好;如果他们被郑军打的死伤惨重、哭爹喊娘,那对于扶桑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来说……

  只好不差~~

  不管结局如何,藤原家都是稳赚不赔的。

  但还有一个前提:他能回到扶桑。

  谁是威胁最大、真正能对藤原家产生严重军事干预和政治影响的人?

  大郑蓬莱水师的都指挥使鲁士奇,以及他手下的五千水军。

  必须想办法灭了这支舰队,这样扶桑军队便能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岸上的应开疆再怎么厉害,他也下不了海,只能望洋兴叹!

  当藤原师铺得知高丽境内的各路人马都被郑军打的节节败退后,他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事实也跟他预料的一样,蓬莱水师都指挥使鲁士奇一开始还挺小心,结果在听说了岸上的倭军不堪一击、被大郑将士打的丢盔弃甲后,心里也不免升起轻视之心。

  步军这么菜,水师能强到哪里去?

  六月初九,蓬莱水师主力穿过罗州群岛和所安群岛,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直到来到了青山岛与高丽本土中间的海峡。

  藤原师铺派出三十条战船,在这里等候着鲁士奇。

  鲁士奇的第一反应是,军功来了。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下令郑军近半数的船只出列进行正面冲撞,想倚仗船高桅硬的优势把对面的这些小舢舨撞散架,压进海里为后人水下考古留下点课题材料。

  只是他忽略了一个严重的水文问题,倭军为什么都是小舢舨?大船去哪里了?

  小舢舨载人少,吃水浅。

  大战船载重多,吃水深。

  而这片海域,海面下方全是暗礁。倭军的小舢舨可以通过,郑军的大船不行,船底直接撞在水下礁石上,漏水的漏水、破舱的破舱,四十多条战船上,载着两千多名蓬莱水军将士,哐当一下就被摆的失去平衡和方向,互相撞在一起,乱成一团。

  搁浅后的战船、跳进水里的军士,成了倭军弓箭手的活靶子。

  就在鲁士奇下令派出艋艟小舟前去救援时,早已等待多时的藤原师铺亲自率领倭军水师主力,出现在了鲁士奇的舰队后方。

  血水染红了海面,烈火在水上熊熊燃烧,鲁士奇自知犯下了大错,死罪难逃。于是便推开了拼命阻拦自己的副将,挥剑自刎而死。

  五千蓬莱水师,只有寥寥数百人逃出生天,战船尽毁、几乎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汉城,应开疆勃然大怒,立刻派各路郑将全军出击,不要管还在高丽境内据城而守的倭军,先从两岸包向良州的福山港,断绝他们的归路。

  辽东王、征夷大将军令:

  不要俘虏,凡是倭人不分老幼就地格杀,不留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