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嬴政梓棺费鲍鱼-《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谁也想不到,那个七岁写下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17岁写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跟26岁时写下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的竟会是同一人呢】

  【不过九年的时间,竟将人蹉跎至此,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已老实,求放过,整个人彻底没招了】

  【奉礼郎这官李贺当了三年便因官职卑微,官场压抑辞官离京,此后骑驴漫游于山川大河】

  【他尝尝随身携带锦囊,遇灵感便写下投入囊中,这段岁月也是他创作的黄金岁月】

  【他个人的不幸成就了诗家的大幸】

  天幕上画面一转,李贺骑着一头驴身影消瘦,游历在世间各处。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也不断出现。

  他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我有迷魂找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各时空无数人彻底失神了。

  了解了李贺的人生轨迹之后,再读他的这些诗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是一个被命运戏弄的天才,他满腔壮志和悲愤全部落在了纸上,藏进了诗篇之中。

  难道他会用出“煎”这个字。

  回头再看这首诗才骤觉这竟就是在写李贺自己。

  【有人说李贺在写苦昼短之时彻底没了少年气,可后面紧跟着却是,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这样的人你说没了少年气?即便到了此时李贺也不仅仅在为自己鸣悲,还在表达对世俗的怜悯】

  【最后李贺因忧郁成疾逝世,年仅二十七岁】

  话音在此落下后,苦昼短全诗被吟诵了出来。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嬴政:“?”

  刘彻:“?”

  秦始皇年间。

  嬴政对这个故事兴趣并不大,所以没有将全部的心神用在天幕上。

  天下怀才不遇的人多了去了,虽然可惜倒也不会让他有什么太多感想,毕竟又不是他大秦的人。

  大概知道后世有这么一个人就可以了,至于那些诗词自然有人抄录下来,等到他空闲的时候再去看。

  是的,他原本是这么想的。

  却不曾想忽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嬴政梓棺费鲍鱼!”

  “此句...何意?”

  嬴政面无表情的念出了这首诗,手中的毛笔悬浮在半空,一滴墨落在白净的纸上污出一团墨渍。

  梓棺二字并不难理解,说的是他嬴政的棺椁嘛。

  但费鲍鱼是什么意思?

  朕的棺材跟鲍鱼能扯上什么关系?

  总不能朕死以后有人往朕的棺材塞鲍鱼吧!

  谁敢干这样的事情?

  就算胡亥这个逆子娇诏上了位,也不敢如此对待于他吧。

  嬴政的目光看向四周,本想询问,但想了想还是决定不难为他们。

  随后将这事牢牢记在了心里。

  汉武帝年间。

  刘彻一张脸阴晴不定。

  “刘彻茂陵多滞骨?”

  “这是在讽刺朕大力求长生不得,最后也还是化作一滩白骨吗?”

  “好,好的很啊!”

  “李贺你真是好胆!”

  刘彻本还有点欣赏李贺的才华,现在听到这里恨不得他赶紧去死!

  死的好,就该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竟然胆敢用诗讽刺朕,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刘彻越想脸越黑,这首诗的质量自是不消多说,完全可以名传千古。

  但这首诗传的越广传的越久,这一句刘彻茂陵多滞骨也会被人传的越久!

  又不是朕不让你去考科举的,你这么有胆子怎么不作诗去骂你当朝的皇帝!

  ...

  天妒英才!

  许多人看着李贺年仅二十七岁便死亡时纷纷叹息,此等大才若是再多活二十年又会留下多少千古雄篇。

  如李贺诗篇这般冷、幽、怪构建出的奇幻意象,纵观无数诗人也都是旗帜鲜明的。

  是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了。

  唐朝年间。

  李白、杜甫、刘禹锡、王维等一众人都沉默了。

  他们这些诗人的命运好像都是如此。

  都是这么的壮志难酬。

  难不成真如后人所言,唯有如他们这般人生坎坷,受尽苦难之人才能写下这样的诗句吗?

  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只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李贺的遭遇更加令人觉得可悲。

  竟然因为他名字中的一个“晋”字便彻底葬送的大好前途,随后郁郁而终。

  贞观年间。

  李世民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字。

  公平!

  “要想避免李贺这等悲剧的出现,公平两个字十分重要!”

  “科举一定要保证公平!”

  “他们应该庆幸李贺没有成为黄巢!”

  “但他们并不会每一次都这么好运,该啊!”

  李世民摇了摇头,祸患原来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来了。

  如李贺这样少年便名动四方,并且还有人为他张目之人,在科举一途上都如此举步维艰,更遑论其他人了。

  天幕、纸张、印刷、兴办书院...

  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民智已经打开,知识下沉,每年报考科举的人数也在井喷。

  而想要避免这些悲剧,那么科举的公平就十分重要了,为国选贤再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唐宪宗年间。

  李纯摇了摇头,实在没想到这件事竟然闹的这么大。

  他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的,但并没有很在意。

  相对于一个少年神童,维护等级制度和家族宗法才是他更看重的事情。

  “也罢,让人通知李贺,许他五品官员,职位让他挑选。”

  “或他有心气的话想自考也行。”

  现在全天下都知道李贺受到的不公待遇,哪怕是要演,李纯也要摆出一副姿态出来。

  不过...

  这些诗确实写的好啊!

  李纯心中叹息,他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已。

  李贺这边收到诏令后,只是大笑着将诏令撕碎,对于官场再无任何留恋。

  奉诏?奉个屁!

  这一世他既不想再为官,也不想二十七岁就离世!

  ...

  喜欢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