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萧的声音豪迈而不失威严,在场数万军民随之欢呼雀跃。
“迎奉武王,夺回正统!!”
此刻,天命所归,万民所望!
台上的各方代表们感受到民众的热情,也不再迟疑,纷纷请愿。
“请陛下即刻登基,顺应民意,恢复正统,正本清源!”
梁萧提前准备好的传国玉玺和帝王冠冕,由玄奇呈了上来,双手奉上。
“请吾皇登基称帝!”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其上五龙交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示“皇权天授”之意。
至于梁杋,将被定为“逆贼”,他自然是不会选用对方的冠冕。
梁萧取来传国玉玺在手,一时竟有些恍惚。
在这里,秦朝的传国玉玺仍未丢失,最终由他所得。
他考虑到故乡历史里的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早在入京的当天,便派遣天策军入宫,第一时间入宫收取传国玉玺,以“保护玉玺”为名,禁止包括梁杋在内的任何人触碰。
就连他让梁杋拟写的诏书都是先让梁杋写好,他再亲自用传国玉玺盖章。
接过传国玉玺,梁萧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登上高台。
这里早已摆放着先祖们的灵位,从高祖到那位开国忠武侯,再到他的老爹……
从今天起,他要让自己的列祖列宗恢复帝位,并为他们设立庙号。
定庙号与谥号之事,不能在今天全部办完,需要与群臣讨论,再结合列祖列宗的生平去定。
当然,他的父亲、祖父、开国忠武侯,这三位需要他在今天定好庙号和谥号,以示正统。
台下的梁杋很快便被天策军解除了冠冕,和梁栻一起换上一身特制的囚服,上了枷锁。
三家门阀子弟皆被天策军牢牢控制。
台下的天策军将士满脸狂热,望着高台上的身影,良好的军事素养让他们保持着理性和镇定,否则此刻只怕也忍不住欢呼雀跃。
那是他们誓死追随的主君,如今才是天命所归,而非“国贼”!
梁萧的妻子们就在台上,望着最高台的梁萧,满目柔情。
他终于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江山,也将因为今生今世的功绩而流芳百世!
正本清源,本就是他贯彻对列祖列宗的孝道!
今日,必将成为武朝迄今历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之一!
姐妹几人并不想为谁当皇后而钩心斗角,更希望他能够向世人证明他才是天命所归,从此泽被万民!
“列祖列宗在上,高祖以武立国,国祚为南王一脉所窃,梁萧今日昭告天下。为本家恢复正统,继承帝位,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随着梁萧登台祭祖,现场臣民纷纷称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恩浩荡!天威浩荡!”
陆湛望着高台上的梁萧,心中五味杂陈。
今天,他见证了何谓“万民所望”,只是自己终究是昭帝时期的重臣,身份多少有些敏感。
好在梁萧没有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早已提前和他提及,后续如何处理惠帝这一脉。
“惠帝梁擎,本是南王之子,‘狸猫换太子’之事,其人身不由己,幸得迷途知返,留存记录,尤为可叹。削惠帝一脉所有伪帝之庙号与谥号,改封‘义王’一系。”
“梁昶有心归还帝位,奈何时势不许,亦是身不由己,念其情有可原,又助朕夺回帝位,今日削其庙号与谥号,追封‘勇王’,以彰其勇。”
“自梁擎一脉至梁昶,众人虽是伪帝,然多是身不由己,业已功过相抵,由朕盖棺定论,今后无需再议。”
随着梁萧宣判,梁清霜如释重负,深深地望着自己丈夫,感激之情无以复加。
除了必须执行的削除谥号和庙号,他并没有清算惠帝这一脉。
至少后人可以明白,惠帝是身不由己,历代先帝或多或少虽有私心,但终究还是保留了记录,直到她的父亲梁昶决心归还帝位,也不至于遗臭万年……
“为何不肯放过我们……”三家子弟与梁杋、梁栻兄弟俩则是目光呆滞,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惠帝到底为何执意要留存记录?是因为痛恨南王夫妇的控制?还是……
不管后人如何脑补当年之事,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高祖的江山终于回到了他的后人梁萧手中!
他们几家常年垄断官场,又岂能不懂梁萧处理此事的门道?
梁萧登基之后,连惠帝这一脉都能原谅,甚至连梁敬都能免死,这是对外界释放极其友善的信号,有助于维护朝堂稳定,和今后对各路反贼的招安。
再处理他们兄弟俩和三家门阀,便是恩威并施。
若梁萧再利用报纸的力量,宣传今日之事……他们已经可以预见自己的下场了。
“今日登基,兼之公审,诸事繁多,时间有限。明日起,朕当推翻伪帝一朝党羽,重设百官。”
“此刻昭告天下,先定卓子房卓爱卿为丞相,明日起,代表天下臣民,与朕议定文武百官。请卓相上台,朕当亲赐相印,赐黄金万两,将卓爱卿食邑增至两万户,以嘉其功!”
梁萧一声令下,卓子房迅速成为全场焦点。
人们望着这位“卓大人”,满怀敬意。
他们的陛下平时没少在报纸上宣传卓子房的功绩,这是陛下最信任的臣子。
作为武朝三杰之首,卓子房早已名满天下,受人敬仰!
卓子房亦步亦趋,登上高台,俯首一拜,庄严宣誓。
“臣,卓子房,愿为陛下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梁萧将他扶起,交付相印,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刻,他们终于完美地实现了当年的愿景。
梁萧登极至尊,卓子房也成为众望所归的丞相。
“恭喜卓相!”
卓子房下台后,台下群臣纷纷行礼祝贺,眼里满是羡慕。
这可是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天,也必将流芳百世。
而在这一天,作为正统新君的梁萧登台拜相。
万众瞩目,卓子房成了无可争议的第一功臣,众望所归的丞相,可谓荣宠之极!
“骠骑将军秦勋秦爱卿,加封大司马,赐黄金万两,食邑增至两万户,大司马官印送往秦爱卿府上!”
由于梁萧先前是天策上将,地位等同于大将军,天策府还未变更,因此暂时搁置升秦勋为大将军之事。
毕竟天策上将并非正统帝王所封,需要梁萧好好改组天策府。
设立文武两位臣子代表之后,梁萧又盯着台下的梁杋和三家门阀。
“将梁杋、梁栻与司马家、端木家、公羊氏等逆贼收监,择日审判。”
这一刻,以梁杋为首的一众“逆贼”也成了全场焦点。
“迎奉武王,夺回正统!!”
此刻,天命所归,万民所望!
台上的各方代表们感受到民众的热情,也不再迟疑,纷纷请愿。
“请陛下即刻登基,顺应民意,恢复正统,正本清源!”
梁萧提前准备好的传国玉玺和帝王冠冕,由玄奇呈了上来,双手奉上。
“请吾皇登基称帝!”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其上五龙交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示“皇权天授”之意。
至于梁杋,将被定为“逆贼”,他自然是不会选用对方的冠冕。
梁萧取来传国玉玺在手,一时竟有些恍惚。
在这里,秦朝的传国玉玺仍未丢失,最终由他所得。
他考虑到故乡历史里的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早在入京的当天,便派遣天策军入宫,第一时间入宫收取传国玉玺,以“保护玉玺”为名,禁止包括梁杋在内的任何人触碰。
就连他让梁杋拟写的诏书都是先让梁杋写好,他再亲自用传国玉玺盖章。
接过传国玉玺,梁萧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登上高台。
这里早已摆放着先祖们的灵位,从高祖到那位开国忠武侯,再到他的老爹……
从今天起,他要让自己的列祖列宗恢复帝位,并为他们设立庙号。
定庙号与谥号之事,不能在今天全部办完,需要与群臣讨论,再结合列祖列宗的生平去定。
当然,他的父亲、祖父、开国忠武侯,这三位需要他在今天定好庙号和谥号,以示正统。
台下的梁杋很快便被天策军解除了冠冕,和梁栻一起换上一身特制的囚服,上了枷锁。
三家门阀子弟皆被天策军牢牢控制。
台下的天策军将士满脸狂热,望着高台上的身影,良好的军事素养让他们保持着理性和镇定,否则此刻只怕也忍不住欢呼雀跃。
那是他们誓死追随的主君,如今才是天命所归,而非“国贼”!
梁萧的妻子们就在台上,望着最高台的梁萧,满目柔情。
他终于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江山,也将因为今生今世的功绩而流芳百世!
正本清源,本就是他贯彻对列祖列宗的孝道!
今日,必将成为武朝迄今历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之一!
姐妹几人并不想为谁当皇后而钩心斗角,更希望他能够向世人证明他才是天命所归,从此泽被万民!
“列祖列宗在上,高祖以武立国,国祚为南王一脉所窃,梁萧今日昭告天下。为本家恢复正统,继承帝位,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随着梁萧登台祭祖,现场臣民纷纷称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恩浩荡!天威浩荡!”
陆湛望着高台上的梁萧,心中五味杂陈。
今天,他见证了何谓“万民所望”,只是自己终究是昭帝时期的重臣,身份多少有些敏感。
好在梁萧没有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早已提前和他提及,后续如何处理惠帝这一脉。
“惠帝梁擎,本是南王之子,‘狸猫换太子’之事,其人身不由己,幸得迷途知返,留存记录,尤为可叹。削惠帝一脉所有伪帝之庙号与谥号,改封‘义王’一系。”
“梁昶有心归还帝位,奈何时势不许,亦是身不由己,念其情有可原,又助朕夺回帝位,今日削其庙号与谥号,追封‘勇王’,以彰其勇。”
“自梁擎一脉至梁昶,众人虽是伪帝,然多是身不由己,业已功过相抵,由朕盖棺定论,今后无需再议。”
随着梁萧宣判,梁清霜如释重负,深深地望着自己丈夫,感激之情无以复加。
除了必须执行的削除谥号和庙号,他并没有清算惠帝这一脉。
至少后人可以明白,惠帝是身不由己,历代先帝或多或少虽有私心,但终究还是保留了记录,直到她的父亲梁昶决心归还帝位,也不至于遗臭万年……
“为何不肯放过我们……”三家子弟与梁杋、梁栻兄弟俩则是目光呆滞,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惠帝到底为何执意要留存记录?是因为痛恨南王夫妇的控制?还是……
不管后人如何脑补当年之事,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高祖的江山终于回到了他的后人梁萧手中!
他们几家常年垄断官场,又岂能不懂梁萧处理此事的门道?
梁萧登基之后,连惠帝这一脉都能原谅,甚至连梁敬都能免死,这是对外界释放极其友善的信号,有助于维护朝堂稳定,和今后对各路反贼的招安。
再处理他们兄弟俩和三家门阀,便是恩威并施。
若梁萧再利用报纸的力量,宣传今日之事……他们已经可以预见自己的下场了。
“今日登基,兼之公审,诸事繁多,时间有限。明日起,朕当推翻伪帝一朝党羽,重设百官。”
“此刻昭告天下,先定卓子房卓爱卿为丞相,明日起,代表天下臣民,与朕议定文武百官。请卓相上台,朕当亲赐相印,赐黄金万两,将卓爱卿食邑增至两万户,以嘉其功!”
梁萧一声令下,卓子房迅速成为全场焦点。
人们望着这位“卓大人”,满怀敬意。
他们的陛下平时没少在报纸上宣传卓子房的功绩,这是陛下最信任的臣子。
作为武朝三杰之首,卓子房早已名满天下,受人敬仰!
卓子房亦步亦趋,登上高台,俯首一拜,庄严宣誓。
“臣,卓子房,愿为陛下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梁萧将他扶起,交付相印,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刻,他们终于完美地实现了当年的愿景。
梁萧登极至尊,卓子房也成为众望所归的丞相。
“恭喜卓相!”
卓子房下台后,台下群臣纷纷行礼祝贺,眼里满是羡慕。
这可是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天,也必将流芳百世。
而在这一天,作为正统新君的梁萧登台拜相。
万众瞩目,卓子房成了无可争议的第一功臣,众望所归的丞相,可谓荣宠之极!
“骠骑将军秦勋秦爱卿,加封大司马,赐黄金万两,食邑增至两万户,大司马官印送往秦爱卿府上!”
由于梁萧先前是天策上将,地位等同于大将军,天策府还未变更,因此暂时搁置升秦勋为大将军之事。
毕竟天策上将并非正统帝王所封,需要梁萧好好改组天策府。
设立文武两位臣子代表之后,梁萧又盯着台下的梁杋和三家门阀。
“将梁杋、梁栻与司马家、端木家、公羊氏等逆贼收监,择日审判。”
这一刻,以梁杋为首的一众“逆贼”也成了全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