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梧一大早来寻邓氏时,她已经开始用朝食了。
“怎么吃得这么简单?一点油水没有?”他盯着桌子上的两道小菜,一碗清粥,有些不悦,语气就带出来几分。
身为一个威猛的武将,林青梧向来无肉不欢,朝食也要吃上一盘羊肉,配碗二米饭最佳。
偏邓氏好礼佛,成天吃得跟庵堂里的姑子似的,一日三餐看不到什么油水。
夫妻之间,吃不到一起,是很痛苦的。
可她明明知道自己回来了,还不准备他的吃食,这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邓氏头也没抬:“还以为你在偏院用完朝食才会过来,便没备你的份。香草,你去厨房拿饭食来。”多大点事,现让丫鬟去拿也花费不了多少功夫,至于大早上与她发脾气嘛。
林青梧一噎,觉得最近几年聚少离多,他的夫人脾气渐长,不像以前他印象中温柔体贴了。
两人沉默地相对而坐,吃完了朝食,气氛沉闷到他连一只小羊腿都没吃完,就撂下了筷子。
接过丫鬟递来的漱口茶,他漫不经心地说:“一会儿晴娘带着孩子过来请安,晚些时候,咱们一家去趟祠堂,霜儿到了该入族谱的年纪了。”
邓氏正坐在妆台前,香草在给她梳头发,她一动未动,似没听见林青梧的话,只搁在妆台上的手倏地收紧,又很快松开。
“早些时候,婆母身边的丫鬟传过话了,让我用完朝食便去主院,小叔定亲之事近在眼前,恐不得闲,你自己带着孩子去吧。”
“霜儿可是要记在你名下的,你不去,像什么样子?”林青梧又不高兴了,重重地将茶盏磕在桌上。
咔哒一声响,上好的白瓷裂成两瓣。
空气中寂静了一瞬,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无辜被毁的茶盏上。
“我有孩儿,不用养别人的骨血。”
“这是什么话?那是我的骨血,也叫你一声母亲的!霈儿都去了这么多年了,你怎么就是放不下呢?”
邓氏闭紧了嘴巴,她不想跟林青梧吵架。
林府占地虽广,住得人却不少,他们小院里如果一大早就吵起来,路过的人长耳朵的都能听见。
林青梧在外征战,很不容易,邓氏但凡高声说话,都是过错。毕竟这是个讲究以夫为天的封建时代。
“你哑巴了?说话啊!”林青梧这一早上种种不顺心的怒气,终于在此时积累到了巅峰。
他们本是少年夫妻,也曾相濡以沫,有过一段关系和睦的美好生活。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邓氏变得这么不可理喻的呢?
可能是霈儿死后,或是自己常年不归家开始,更也许是自己纳了晴娘之后。
总之他们渐渐生分,一年到头都睡不到一个床上两回,邓氏越来越沉默,与自己越来越没有话说,她似乎对林家的一切都不在意,总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林青梧不懂,为何原本鲜明明媚的女子变得这么死气沉沉,毫无情趣,无论是他小心讨好,还是曲意逢迎,都换不回一个笑脸。
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林家的嫡长子,在外人人都赞他一句虎父无犬子,他这样的男人,要什么女人找不到,邓氏如此不识好歹,那他纳个小妾,解决生理需要,绵延子嗣,又有何不可呢?
陶晴娘是他自己选的,邓氏在听闻他要纳妾时,除了最开始震惊了片刻之后,没有一句反对的话。
这就对了,哪个男人不三妻四妾,就算是他的父母,这么多年关系很好,不也有两个妾室嘛。
回想他年少时曾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真的是太无知,太天真了。一辈子那么长,只对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还婚前婚后两副面孔,谁能受得了?
晴娘很好,虽然出身不高,只是个小商户的庶女,但胜在玉雪可爱,温柔小意,从不跟自己闹脾气,肚子也十分争气,入府十多年,已经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两子一女。
他与邓氏在人前相敬如宾,私下里相敬如冰。
如此也好,正妻是不能随便休的,不争不吵不闹,能过得下去就行。
邓氏在梳头换衣之后,便带着丫鬟婆子去给婆母请安去了,只留下林青梧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竟连个端茶倒水的下人都没给他留。
啧!他也不稀罕,去了晴娘的院子,无论是晴娘还是三个孩子,都围着他打转,犹如众星捧月般。
“夫君你看,这是霜儿新写的大字,他是照着你留下的墨宝学的,可得了夫君的几分神韵?”
林旻霜站得离林青梧最近,有些拘谨,他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大孩子了,平常喜欢舞刀弄枪,于读书一道上真没耐心,每天练字都得被姨娘压着。
“咱们家名家字帖那么多,为何不选一样好好学习?”林青梧看了眼宣纸上绝说不上好的大字,皱了皱眉。
他这个大儿子确实很像他,一样的喜武厌文,但他好歹一手字也是能见人的,怎么到了儿子这,越学越回去了呢?
既然明知道自己的短板,就应该一开始就拿个好字帖来练,而不是学自己的字。
一个武将的手书,能跟名家字帖相提并论吗?起点都已经这么低了,能练出什么来?
林青梧又不是傻子,他哪里不知道晴娘的那点小心机,无非就是想在他面前刷刷孩子们的存在感,让他更疼爱他们一些,顺带巩固自己的地位。
自己除了这三个子女,只有一个嫡子林旻霈,要不是当年的一场意外,嫡子夭折,现年也得十五了。
透过眼前这个与自己有五分相似的儿子,他仿佛又看到了才五岁的霈儿,张开双手要他抱的模样,在儿子身后,还站着微笑的邓氏。
丧子之痛,她还没有走出来吗?那自己还给他一个儿子如何?
“霜儿,爹爹将你记在你母亲名下,可好?”
林旻霜被这一句话问懵了,他一向长在姨娘跟前,嫡母也就每月初一十五清晨请安时得见一回,虽然没被为难过,但却一点也亲近不起来。
他也不小了,早就知道嫡庶之别,能被记为嫡子,自然是好了,姨娘也念叨过,可......
他抬头望了望满脸惊喜的姨娘,后者正对着他疯狂点头,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让他立刻同意。
他迟疑着点了点头。
“怎么吃得这么简单?一点油水没有?”他盯着桌子上的两道小菜,一碗清粥,有些不悦,语气就带出来几分。
身为一个威猛的武将,林青梧向来无肉不欢,朝食也要吃上一盘羊肉,配碗二米饭最佳。
偏邓氏好礼佛,成天吃得跟庵堂里的姑子似的,一日三餐看不到什么油水。
夫妻之间,吃不到一起,是很痛苦的。
可她明明知道自己回来了,还不准备他的吃食,这也太目中无人了吧?
邓氏头也没抬:“还以为你在偏院用完朝食才会过来,便没备你的份。香草,你去厨房拿饭食来。”多大点事,现让丫鬟去拿也花费不了多少功夫,至于大早上与她发脾气嘛。
林青梧一噎,觉得最近几年聚少离多,他的夫人脾气渐长,不像以前他印象中温柔体贴了。
两人沉默地相对而坐,吃完了朝食,气氛沉闷到他连一只小羊腿都没吃完,就撂下了筷子。
接过丫鬟递来的漱口茶,他漫不经心地说:“一会儿晴娘带着孩子过来请安,晚些时候,咱们一家去趟祠堂,霜儿到了该入族谱的年纪了。”
邓氏正坐在妆台前,香草在给她梳头发,她一动未动,似没听见林青梧的话,只搁在妆台上的手倏地收紧,又很快松开。
“早些时候,婆母身边的丫鬟传过话了,让我用完朝食便去主院,小叔定亲之事近在眼前,恐不得闲,你自己带着孩子去吧。”
“霜儿可是要记在你名下的,你不去,像什么样子?”林青梧又不高兴了,重重地将茶盏磕在桌上。
咔哒一声响,上好的白瓷裂成两瓣。
空气中寂静了一瞬,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无辜被毁的茶盏上。
“我有孩儿,不用养别人的骨血。”
“这是什么话?那是我的骨血,也叫你一声母亲的!霈儿都去了这么多年了,你怎么就是放不下呢?”
邓氏闭紧了嘴巴,她不想跟林青梧吵架。
林府占地虽广,住得人却不少,他们小院里如果一大早就吵起来,路过的人长耳朵的都能听见。
林青梧在外征战,很不容易,邓氏但凡高声说话,都是过错。毕竟这是个讲究以夫为天的封建时代。
“你哑巴了?说话啊!”林青梧这一早上种种不顺心的怒气,终于在此时积累到了巅峰。
他们本是少年夫妻,也曾相濡以沫,有过一段关系和睦的美好生活。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邓氏变得这么不可理喻的呢?
可能是霈儿死后,或是自己常年不归家开始,更也许是自己纳了晴娘之后。
总之他们渐渐生分,一年到头都睡不到一个床上两回,邓氏越来越沉默,与自己越来越没有话说,她似乎对林家的一切都不在意,总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林青梧不懂,为何原本鲜明明媚的女子变得这么死气沉沉,毫无情趣,无论是他小心讨好,还是曲意逢迎,都换不回一个笑脸。
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林家的嫡长子,在外人人都赞他一句虎父无犬子,他这样的男人,要什么女人找不到,邓氏如此不识好歹,那他纳个小妾,解决生理需要,绵延子嗣,又有何不可呢?
陶晴娘是他自己选的,邓氏在听闻他要纳妾时,除了最开始震惊了片刻之后,没有一句反对的话。
这就对了,哪个男人不三妻四妾,就算是他的父母,这么多年关系很好,不也有两个妾室嘛。
回想他年少时曾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真的是太无知,太天真了。一辈子那么长,只对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还婚前婚后两副面孔,谁能受得了?
晴娘很好,虽然出身不高,只是个小商户的庶女,但胜在玉雪可爱,温柔小意,从不跟自己闹脾气,肚子也十分争气,入府十多年,已经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两子一女。
他与邓氏在人前相敬如宾,私下里相敬如冰。
如此也好,正妻是不能随便休的,不争不吵不闹,能过得下去就行。
邓氏在梳头换衣之后,便带着丫鬟婆子去给婆母请安去了,只留下林青梧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院子里,竟连个端茶倒水的下人都没给他留。
啧!他也不稀罕,去了晴娘的院子,无论是晴娘还是三个孩子,都围着他打转,犹如众星捧月般。
“夫君你看,这是霜儿新写的大字,他是照着你留下的墨宝学的,可得了夫君的几分神韵?”
林旻霜站得离林青梧最近,有些拘谨,他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大孩子了,平常喜欢舞刀弄枪,于读书一道上真没耐心,每天练字都得被姨娘压着。
“咱们家名家字帖那么多,为何不选一样好好学习?”林青梧看了眼宣纸上绝说不上好的大字,皱了皱眉。
他这个大儿子确实很像他,一样的喜武厌文,但他好歹一手字也是能见人的,怎么到了儿子这,越学越回去了呢?
既然明知道自己的短板,就应该一开始就拿个好字帖来练,而不是学自己的字。
一个武将的手书,能跟名家字帖相提并论吗?起点都已经这么低了,能练出什么来?
林青梧又不是傻子,他哪里不知道晴娘的那点小心机,无非就是想在他面前刷刷孩子们的存在感,让他更疼爱他们一些,顺带巩固自己的地位。
自己除了这三个子女,只有一个嫡子林旻霈,要不是当年的一场意外,嫡子夭折,现年也得十五了。
透过眼前这个与自己有五分相似的儿子,他仿佛又看到了才五岁的霈儿,张开双手要他抱的模样,在儿子身后,还站着微笑的邓氏。
丧子之痛,她还没有走出来吗?那自己还给他一个儿子如何?
“霜儿,爹爹将你记在你母亲名下,可好?”
林旻霜被这一句话问懵了,他一向长在姨娘跟前,嫡母也就每月初一十五清晨请安时得见一回,虽然没被为难过,但却一点也亲近不起来。
他也不小了,早就知道嫡庶之别,能被记为嫡子,自然是好了,姨娘也念叨过,可......
他抬头望了望满脸惊喜的姨娘,后者正对着他疯狂点头,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让他立刻同意。
他迟疑着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