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起初没有人在意普通的一次朝堂之争!-《大明:万寿帝君修仙了!》

  高原之上,一片安静。

  不过此时,身为始作俑者的严嵩,却好似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般,说完话便老神在在的,缓缓坐了下去,眼观鼻鼻观心。

  一副什么都没有感受到的模样。

  这一手养气功夫,可以说让在场众人无不敬佩。

  就连那些修仙世界投靠过来的散仙、大乘期的老祖级人物,此时看向严嵩的目光,也是不由自主的,变得敬佩起来。

  说实话,自从加入大明,踏入官场之后,这些老怪物们可以说是学到了很多。

  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在官场之上,和这些寿命只有区区千年的大明官员相比,显得就像是一个萌新一般,幼稚和单纯。

  “爹,你到底在说些什么!”不过此时严世蕃却是没有心思观察在场众人的反应,而是死命的用眼神给老爹爷送示意。

  虽然说他们严家,就是皇上的一把刀。

  在皇上有需要的时候,时刻做好出谋画策,冲锋陷阵,与世界为敌的准备。

  可是也没有必要把事情做的这么绝吧?

  说实话,饶是严世蕃,此刻也不禁觉得老爹严嵩这番提议,若真的在大明仙朝境内实施的话,那也太残忍太狠毒了些。何必非要将自家人置于这等天怒人怨之境地呢?

  “父皇,儿臣有话说,”就在这时,身为太子的朱载坖起身,先是对着嘉靖躬身一礼,而后继续道:“如今仙界一事,影响的是所有街道修行走到尽头之人。”

  “为了国家的稳定,儿臣认同张阁老此前所说的,废除本命修行体系,至于严阁老所言影响过于广大,还需三思而行。”

  “臣,高拱,赞同太子提议。”这时,高拱也起身表态。

  之后,张居正、胡宗宪、王崇古、俞大猷、海瑞等人,纷纷表态支持。

  仙界一事,对他们所有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意外,但是他们没有忘记,今日众人被皇上单独留在高原之上为的是什么。

  如今整个仙朝已然天下太平,当初张居正提议的废除革命修行体系也必须提上日程了。

  所有人都知道废除北门需求体系,最终的执剑人,就是太子朱载坖。

  既然太子主动提出此事,那么他们这些人就需要站在太子的身后,做好拥趸。

  说白了,就是要营造一种朝堂之上,此时早已成太子一言堂的假象。

  此间种种都不过是为了将皇上摘出去,然后由太子一人全力承担。

  之后,大明境内民怨沸腾,朝廷必须要给出个交代,太子之位也将废除。

  不仅如此,内阁重臣当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被革除官职,告老还乡。

  朝堂之上将会迎来新的班底。

  “废除本命修行体系,此事过于重大,容朕考虑考虑,再做决定,”说着,嘉靖缓缓起身,摆了摆手道:“都散了吧。”

  说完,嘉靖便带着吕芳离开。

  一时间,高原之上,一众高层面面相觑,而后彼此微微颔首过后也相继离开。

  “老师,有件事学生不是很明白。”高原之上,严氏仙族本命田所在之地,胡宗宪看向严嵩问道:“仙界之事虽然令人震撼,可我始终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孙儿与胡阁老有一样的疑虑,”这时,严绍庭也跟着开口,“觉得皇上仅仅只是把仙界出事一事告诉我们。似乎还有其他目的,但却又没有明说,似乎藏了一半。”

  “若是以往,皇上如此明显的心思,孙儿或许还能猜测一二,可是这一次,却是完全猜不到皇上此举到底是何意。”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然而回答二人的,却是严嵩慢悠悠的一首诗。

  听到这话,胡宗宪和严绍庭二人先是一愣,继而眼底浮现出一抹恍然之色。

  一旁的严世蕃也是下意识的开口,压低声道:“爹,您的意思是,皇上想以仙界化作坟场一事,救太子一救?”

  “此事,就看太子是否能意识到,又或者意识到后又该如何使用了……”严嵩叹息,“谁言天家无亲?这话太武断了。”

  “皇上的心思没有人可以猜透。”

  “有情与否,也是帝心一念之间而已。”

  听到这一番话也是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而后眉头皱起,看向严嵩,道:

  “爹,既然现如今仙界已然化作了坟场,那也就意味着包括皇上在内,很多人无法飞升上界。”

  “我们对家族未来的安排,是否需要变一变?”

  “无需再变,”严嵩摇了摇头,而后语气温吞,道:“进入仙界和退隐,不再为家族做主,结果都是一样的。”

  “绍庭,”严嵩说完,看向严绍庭,道:“以后,家族就交到你手上了。”

  “等到未来,有朝一日,皇上隐退的话,我跟你爹,都是要随之隐退的。”

  “新朝,始终是要交到新皇手里的。”

  “是,孙儿明白!”严绍庭面容一肃,郑重点头。

  其实他早就做好准备了。

  现如今,国事,家族事宜,几乎全都是由他做主,父亲和爷爷很少插手。

  他自然知道,这么做就是为了有一天,让自己全面接手家族。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若是没有仙界,也就意味着父亲和爷爷他们不会离开此界,有他们在一天,那家族就无忧一天。

  ……

  仙界化作坟场,仙界不存在了,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不过,很快,众人就没有心思去想仙界的事情了,因为皇上再次闭关了。

  一同跟皇上闭关的,还有吕芳、陈洪、黄锦和石三,司礼监四大监!

  太子依旧监国,仙朝事务,归太子掌管。

  伟大的先朝皇帝陛下继续闭关,太子殿下继续监国一事,对于中下层的官员百姓来说,自然没有任何的影响。

  可是对于上层官员来说,却是已然知晓,接下来他们将面临的是什么了。

  嘉靖一千五百零一年,正月初一。

  一则消息毫无征兆的从文华殿,早朝出现。

  起因是督察院左都御史海瑞,弹劾吏部尚书,李渊明家族,中饱私囊,贪污受贿。

  利用家族便利,在“明域”胡作非为,致使当地激起民变。之后,李家为了平息此事,避免被朝廷发现,竟选择灭口!

  其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

  消息一出,灵网之上,一片哗然,无数百姓激烈讨论,要求朝廷严惩李氏仙族。

  证据确凿,经调查,此事乃是李氏仙族旁系子弟擅作主张而为。

  受饿被处死,旁系一脉尽数被废修为。

  之后,就在全天下所有人都以为朝廷就此揭过,不会追究到吏部尚书李渊明的时候,三日后又是一则消息传出,彻底引爆天下。

  “看到了吗?内阁发了布告,吏部尚书李渊明被罢官,终身囚禁秘境,接受调查,而李氏仙族更惨,全族上下废除本命!”

  南京城,一座酒楼之上,有修士大声道。

  “看到了,昨晚十二点的布告,这可是六部级的高官啊,李渊明是什么修为?大乘后期,距离飞升就一步之遥啊!”

  立刻有人回应,言辞间尽是唏嘘惊叹。

  “那咋了?”有人满不在乎道:“六部级高官如何?他袒护族人,鱼肉百姓的时候,就应该料想到会有今日!”

  “呵呵,”也有人反唇相讥,道:“别傻了,六部级的高官,大乘后期修士,就算被囚禁秘境,那也是好吃好喝的养着。”

  “呦呦呦,看看,有人间清醒了!”

  “那整个李氏仙族,被废除本命一事,你又怎么说?都是修仙之人废除本命意味着什么?你们不知道?”

  “从此以后,整个李氏先祖将会从顶尖先祖一落千丈,甚至还不如一些偏远地区家族,家族后人,从此与仙道怕是无缘了!”

  “这……”听到这些话,刚才反唇相讥之人顿时语塞。

  确实!若仅仅只是将李渊明囚禁,那很明显就是要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将整个李氏仙族的本命废除,这事情可就严重的多了。

  因为这根本就无法作假。

  李氏仙族的人有没有被真的废除本命,很快就会知晓,而且也瞒不过世人。

  所以,只能是真的了!

  “这是仙朝自建立以来,第一个被如此严惩的高官了吧?”安静的酒楼之上有人忽然开口,继而众人再次恢复了热烈的议论。

  当然,此刻不光是各大仙城百姓议论,灵网上,各种吸引眼球的博主更是自发讨论。

  甚至,不少人还开始了阴谋论。

  一些比较懂实证的人自然喜欢通过表象看本质。

  比如就有人说,吏部若是要深究的话,其实是归属于严家的派系。

  这次,太子殿下直接废了整个吏部,很明显就是在针对严党。

  还有人言之凿凿,笃定接下来被处理的,很有可能是礼部甚至是户部的某个官员。

  毕竟,严党所执掌的就是户部、礼部、吏部。

  不光是民间百姓们在议论,一些中下层不明白发生何事的官员,也是人人自危。

  尤其是严党一系的官员,更是早早的就嗅到了不同寻常,开始疯狂向各自上官打听。

  可惜,朝廷要废除本命修行体系,仅限于各大布政使。

  而这些封疆大吏自然知道,吏部尚书李渊明只是开始,自然也不会给下面的人透露什么,以免影响其他人。

  而隶属于严党的布政使,则是随便找了个理由,对朝他们打听的下官搪塞了过去。

  理由也好哄,无非就是李家运气不好,做的事被人捅到了海瑞跟前。

  海瑞是什么人?

  可以说大明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既然这事被海瑞给盯上了,那只能说是李家倒霉。

  再加上太子殿下素来与严党不对付,官场争斗嘛,自然要有人牺牲。

  当然,虽然也有一些头脑清楚的人觉得对李家处罚太过严重,太过诡异了。

  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也没有质疑的地方。

  更不会有人会告诉他们真相是什么。

  李氏先祖被全族废除本命这场轩然大波,持续了足足一个月。

  之后,一切风平浪静。

  严党一袭的官员,也从最开始的将信将疑,整日惴惴不安转为平静。

  一切,似乎真的就只是李家做事不干净,被人捅到了海瑞面前,然后太子趁此机会打击报复严党,抬高自己派系,为未来做准备。

  再加上现如今被抬到吏部尚书位置的,确实是当初东林书院走出的那一批太子门生,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就是一次朝堂之争。

  时间一晃,十年过去了。

  当初,吏部尚书一事彻底揭过去了,已经没有人在乎当初的这件小事。

  然而,就在嘉靖一千五百一十一年的这一天,督察院左都御史海瑞再次出手了。

  又有一个六部级高官被弹劾。这一次,被弹劾的是兵部尚书,马行军!

  毫无疑问的又一次引发了轩然大波。

  甚至有好事者,将成年旧账,前吏部尚书李明渊被弹劾处理一事联系在了一起。原因,自然就涉及到了朝中派系划分了。

  关于现如今的朝堂派系势力划分,其实对于整个大明仙朝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所有人都知道,严党掌握着户、礼、吏三部之外,可谓是六部的一半高官。

  可是,六部之中,除了工部,属于内阁次辅徐阶家族之外,剩余的兵部和刑部,则是归当初的裕王跟景王的。

  而在仙朝尚未一统的时候,兵部尚书是由内阁大臣,王崇古兼任的。

  王崇古是什么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可是妥妥的太子党死忠!

  现如今身为内阁新党之一的王崇古,早已经卸任了兵部尚书一职,而现如今的兵部尚书,则是由当初的侍郎马行军担任。

  所有人都知道,当初李承武被斗倒之后,朝堂势力重新洗牌,再之后,裕王和景王,开始默契的将手伸向了军方。

  其中,兵部、还有五军营归了裕王,而刑部和神机营,则是归了景王府。

  所以,马行军能担任兵部尚书一职,必然也是妥妥的纯太子党。

  十年之前,严党一系的吏部尚书,李渊明被“下马”,太子一系的官员执掌吏部。

  这等同是从严党手里夺权了!

  十年后的今天,太子一系的兵部尚书被弹劾,依旧是海瑞出面。

  嗯,这俩者要说没有任何关系的话,怕是傻子都不信。

  因此这一次在一些自认为看穿本质的人,大肆的渲染讲解之下再次被定性为朝堂之争。

  对此,朝堂高层自然也是默许的姿态。

  太子监国,而太子跟严党又向来不对付,现在两方开始斗法,嘶……这在所有人看来,未来十数年,数十年,乃至上百年。

  恐怕整个朝堂官场,都将陷入动荡了。

  对此,官场之上,布政使级以下的各派官员,尤其是隶属于太子和严党的官员更是各个紧张,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而其他中下层官员,以及底层百姓修士,则是以一种抱着看戏的姿态看热闹。

  不涉及两个派系的官员,则是想要更上一步,开始四处走关系,而底层百姓修士,则认为官老爷们的事与自家无关。

  嗯,当官的斗法,这大火还能烧到我们身上不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那些老爷们可比谁都清楚!

  谁也不敢得罪我们这些百姓!

  况且,皇帝陛下,那可是真正的圣君,谅这些官老爷们,也不敢胡来。

  总之,看戏就对了!

  “……”